呼和浩特有哪些人文特色?
呼和浩特的方言有:
晋语,内蒙古西部区本地,张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回民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讲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
呼和浩特普通话,简称呼普,新城话,属北京官话,是带有本地话口音的普通话。
蒙古语,标准蒙古语,即内蒙古察哈尔土语,正蓝旗方言。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其餐饮特色别具风味,如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点等,也可以到草原气息浓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种谷类、野味。这里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制品外,肉类食品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肠、肉肠、羊杂碎、稍麦(烧麦)、焙子、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馓子,牛肉干等,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
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陕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饸饹面、剔鱼子、煮鱼等等。
内蒙古草原旅游节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等表演节目,除了这些还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传统祭祀活动。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进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特产有:
奶酪:奶酪俗称“酪蛋子”,分生奶酪和熟奶酪两种,是蒙古族居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奶食品。
呼呼尔:呼呼尔即鼻烟壶。牧民男子腰间常系着鼻烟壶,它既可清除鼻塞,提神醒脑,又是一种特殊的“名片”。 鼻烟壶上面的图饰多源于蒙古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特色。
马奶酒: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的饮料,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最早始于秦汉时代,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
传统皮襄:传统皮襄是蒙古人日常盛酒、奶的容器。皮囊酒壶是精选内蒙古草原天然优良牛皮,全手工。技师将牛皮抛光或起毛,再经过几十道加工工序,精雕细琢出各种图案和各种形状,是蒙古族牧民日用品之一。
蒙古刀:蒙古刀身一般采用优质钢打制,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
呼和浩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体,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影响,文化历史遗迹无一不体现北方民族特有的朴实、豪放、大气的特征。有专门的蒙古语学校、歌舞艺术表演的乌兰牧旗,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服装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乐器马头琴奏出的悠扬乐曲,伴随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声,使人回味悠长。
呼和浩特美食?
1、焙子
焙子被青城人称为内蒙汉堡,走在呼市的大街上,时不时就能看到卖焙子的摊铺,没等走近,浓浓的香味就扑面而来,焙子香味浓厚,吃完耐饥,方便携带又经济实惠,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口味:白焙子、咸焙子、甜焙子、辣焙子、红糖焙子、豆沙焙子、酥油焙子、馅焙子。形状也是各种各样,有圆的、方的、三角形的、千层的、油旋罗锅,还有最著名的牛舌头。
焙子不光可以干吃,还可以夹各种小吃配料,香肠、鸡蛋、豆皮、素鸡肠、肥瘦肉、辣条等等,只要你想夹的,它就能夹,青城人戏称:呼市的焙子可以夹一切。
2、羊杂碎
白焙子或者牛舌焙子与羊杂碎,绝配!吃羊杂碎青城人可有讲究了。
呼和浩特的羊杂碎讲究三料、三汤、三味。三料分主料和副料,一碗羊杂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三汤就是三种羊杂碎做法;三味说起来比较简单,专卖羊杂碎的饭桌上都有这佐餐三味,即一盘春意葱茏的香菜末儿,一盘红灿灼眼的辣椒面儿和一盘洁白晶莹的食盐。
3、烧麦
烧卖起源于元代初期,到清代已经传到京津等地,青城人戏称烧卖为“硬早点”,正宗烧麦馆子是按皮的重量计价的,在呼和浩特“二两烧麦憋死汉”,千万不要按饺子的量去点。
4、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是内蒙古著名的民族传统美食。挑选膘肥肉嫩的羊,将带骨羊肉蒸煮,放入佐料,使火候恰如其分,肉熟而不硬;净手后吃肉时一手把着肉,一手拿着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故得名“手把羊肉”。
5、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蒙古语里称“苏台茄”。选用青砖茶或黑砖茶,打碎装进茶包,放入铜锅的沸水中,至茶汤浓郁时捞出茶包,再加入盐、特有的奶制品嚼克(奶油)和少量酥油;至其全部融化,慢慢加入鲜牛奶,期间不时扬沸奶茶,适量降低温度,使其中各种味道更加融合;最后加入炒米提香,出锅前加入小块牛肉干、奶皮和奶豆腐增鲜,蒙古奶茶就做好了。香醇味咸的奶茶,有一种自然而然的醇厚和柔和。
6、油炸糕
内蒙古的油炸糕以“软溜溜”“黄澄澄”闻名四里。一句“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内蒙古西部俗语,被大家所熟知,表达出炸糕不仅味道可口还能耐饥饿。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素糕”是不经过油炸这一道工序,做好后蘸上肉菜相当可口,即所谓“黄糕泡肉,吃个没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有哪些特色美食?
1、风干牛肉干,这种食品应该算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其保质期特别的长,而且热量很高,肉质也特别的肥美,口感非常不错。
2、奶豆腐,蒙古族当地人自制一种常见的奶制品,从外观来看,跟我们平时所吃的豆腐差不多,但并不是是用黄豆做出来的,而是使用了牛奶,还有羊奶发酵做出来的一种食物。入口会有一种微甜的感觉,并且香气浓郁,而且可以直接泡在奶茶中就能够使用。
3、马奶酒,直接使用当地的马奶酿制出来的一种饮料,里面含有一定的酒精,其实就是将马奶经过发酵变酸,喝起来有一点酸辣的感觉。在呼和浩特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都能够购买到这种马奶酒,当地牧民如果有贵客来临总是会用这种马奶酒来招呼。
4、手把羊肉,这是来到呼和浩特旅游必尝的特色美食。可以放心用手去抓的美食,羊肉鲜嫩,没有任何的膻味,跟酱料搭配在一起食用,味道特别棒。如今这道美食,已然成为了游客必尝的食物,这样才能算行程没有白来。
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地处中国北部边疆, 欧亚大陆内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辖4区、4县、1旗和2个开发区;常住人口308.9万(2016年末)。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呼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著名景点有:大召、席力图召、清真大寺、昭君墓、哈素海、五塔寺、将军衙署等。
呼和浩特特产
1清水河小香米
小香米是内蒙古中南部及河套地区被广泛种植的一种有机农作物食品。小香米生育期为145-150天,颗粒小,深金黄色,米质细腻,精粘度强,入口碱味浓,它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均衡的17种氨基酸,蛋白质,其色氨酸含量在所有谷类物中独占鳌头。长期食用小香米,具有健脾益胃,滋肝补肾,润肠通便,瘦身养颜,提高体质,增强抗病力,促进睡眠,健脑养神等功效,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神经衰弱和糖尿病等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1、外观:色泽金黄,颗粒均匀饱满,密度精;
2、口感:清香入味,润滑可口;
3、富含丰富的钙,是小麦的近100倍,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4、富含维生素,既有可溶解性,也有不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因此其通便作用十分显著,可有效的缓解和预防现代人的高发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5、偏碱性食物,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减疲劳,增加体能,并可通过清除垃圾,保留水分的作用而发挥良好的美容效果;
6、所含维生素B族,能帮助人体消除氧自由基,活化机体酶活性,改善体内环境平衡,起到积极的抗衰老作用。其中维生素B1比大米高出1—4倍,维生素B2高约1倍,铁的含量也高1倍。这些营养成份对孕妇和产妇来说都是一分必需的,因此无论孕妇或产妇,适量食用小香米都是有益于她们以及胎儿的健康;
7、具有一定的药性,它的粗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可加速肠部蠕动,排除大肠癌因子,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
8、小香米有十分均衡的油脂和蛋白质,而且作为唯一富含所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植物食品(所含氨基酸非常接近国际粮农组织制定的人体所需要营养的标准),特别是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其它各种粮食作物,另一方面它还富含维生素E、B2、B6、B8、B9,并且它还能提供钙、镁、磷、铁、锌和铜等微量元素。
2武川莜面
莜面主产于内蒙古,以武川和四子王旗最盛,其味鲜美独特,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糖尿病人食用后很有益处。
莜面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属塞北高寒农作物,然而提起莜面,许多人也许不知道为何物,可说起燕麦,却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其实莜麦即燕麦,莜面即燕麦粉。 莜麦为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淡绿色,小穗有细长的芒,籽实可以吃。莜麦耐寒耐早,生长期长。在我国莜麦盛大产区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山西雁北地区和河北张家口地区,尤其内蒙以武川莜面为最,莜面一直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风味食品。
3托县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学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4武川土豆
在武川县三合泉村,田间地头处处是老范一样忙碌的身影,农民们有的翻垄,有的装箱,中棚内到处堆满了刚挖出来的马铃薯。农户介绍说,每亩中棚至少可收4000斤商品薯,而且早已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被订单收购。
“哈乐镇三合泉村近两年来共建有中棚200亩,2009年每亩中棚收入超过4500元。农民种植中棚马铃薯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我们还特意引进了‘费乌瑞它’马铃薯新品种呢。”武川县哈乐镇1邸国雄兴奋地介绍起武川土豆的“洋品种”。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较适合优质马铃薯生长,土豆营养成分高。然而,长久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无法让武川土豆在产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
怎么办?“我们立足当地实际,走现代化农业之路,提出‘薯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展精细化、高效种植,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来抓。”武川县委书记王雪峰说,近年来该县马铃薯由过去的`十几万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70多万亩,年产鲜薯近8亿公斤,而中棚马铃薯的种植成为武川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次飞跃。
据了解,为实现武川马铃薯的精细化、高效种植,武川县将中棚建设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予以推进。2008年,按照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大力发展设施避灾农业的要求,组织实施1500亩中棚种植模式试点工作。当年,头茬马铃薯亩产量超过4000斤,接茬主要种植白萝卜、西芹等蔬菜。两茬每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左右,与同类大田种植相比,效益约提高3倍。
尝到现代化农业甜头的武川人认真总结完善中棚试点种植经验,2009年又建设中棚8000亩,使全县中棚总面积近1万亩。“头茬中棚马铃薯提前一个半月收获,后续种菜。中棚内有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等设备,产出的马铃薯有武川的绿色食品品牌,还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不愁卖。”范埃柱的话道出了不少武川农户的心声。
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为武川土豆产业提供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的中棚马铃薯都实行了“七统一”的种植栽培模式,即统一籽种、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密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微喷滴灌、统一锄草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今年,武川县继续加大中棚建设力度,又建设中棚2500亩,以“五分棚”为主,并全部配套节水微喷设施,使全县中棚面积达到1.2万亩,涉及8个乡镇、78个行政村、5750家农户、2.3万多农民。
此外,优化育种让武川土豆步入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武川县还以县种薯繁育中心为龙头,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推广工程,并着力打造了2.5万亩的上秃亥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区、圪顶盖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区、得胜沟宝坤有机农业庄园等农业示范项目区,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川马铃薯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
几年来,武川县在网上招商,走出去推介,和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建立了供货渠道。
经过精心培育,2008年,武川土豆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为1、残奥会运动员专用鲜薯。武川县也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如今,成名的武川土豆正在上海世博会向广大观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呼和浩特小吃?
呼和浩特有很多特色菜,大致分为呼和浩特特产和呼和浩特特色小吃。对于这里的食物,当地人将有无尽的介绍。一般来说,呼和浩特美食有最着名的休闲食品,烤全羊、羊排、莜面、稍麦,还有手抓肉、大盘鸡、烤羊腿、馕坑烧烤、炸羊尾、风肉干、烧烤等还多美食吃起来也很是不错。以下小编将逐一给您介绍。
手把肉是做法简单的,白水的煮片或碎片,并用手抓沾酱汁,野味十足。它是牧民们最喜欢的食物和牧民喜欢的传统菜肴。在牧民的意识中手抓肉是一种美味的心灵表达,因此它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另外,在人们的意识中,如果你不在草原上吃肉,就不算去了真正草原。当您前往呼和浩特时,别忘了去吃呼和浩特的手把肉 。
烤羊腿是喜欢吃饭和招待客人的蒙古游牧民族的美味佳肴之一。虽然它在烹饪方法上与烤全羊相似,但味道更美味,更方便食用。随着烤羊腿生产的不断改进,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不断应用,使其为、色、味道、新鲜套装一,色美、多肉、外焦、内嫩、干脆不油腻,香满房间,令人垂涎欲滴,是一种罕见的草原风味
馕坑烤肉是一种香脆,嫩滑,美味的烧烤食品,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欢迎。它已有500年历史。以羊肉为主要成分,鸡蛋、姜黄、辣椒粉、孜然粉、精盐、面粉和其他配件和调味料烤。烤羊腿、手把肉类具有相同的蒙古特色,深受游客欢迎。
呼和浩特特产小吃羊杂碎羊排是着名的传统小吃,是呼和浩特市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食品之一。在呼和浩特的街道和小巷,你可以看到切碎的商店的阴影。羊的剁是羊头的头部、蹄、血、肝脏、心脏、肠道、腹部,所以它也被称为“羊杂烩”,材料、生产和食物搭配都非常特别,但价格是中等,味道鲜汤芳香,肥而不腻,它会让人胃口大开。
炸羊尾在呼和浩特也比较常见。制作时,羊的尾巴被切成薄片。羊的尾巴用白糖、,北京蛋糕、包裹,并与面粉混合,然后包裹在鸡蛋中。把它吹成淡黄色,撒上糖吃。这道菜的形状十分美丽。、的形状是独一无二的。、甜美而清脆,用于接待宴会。
莜面它是呼和浩特市最着名的特色食品之一,是西北地区独有的特色食品。它是劳动人民最喜欢的食物。数百年来呼和浩特的饮食习惯并未动摇。人们叮当作响“冷”莜面捣烧酒,比山珍海味都好吃,一口莜面一口酒,真是绝配了。
稍麦是一种带面制包馅的笼蒸小吃。皮薄而柔软。它也是呼和浩特的当地小吃。大多数餐厅同时经营。这些特许经营店遍布街道。呼和浩特的早期习惯主要是以稍麦为主,而呼和浩特的略微出售的味道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味道纯正,味道不太油腻,形状美观,结实。
内蒙古的特色是什么?
内蒙古的特色有:
1、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举行,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主要传统运动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
2、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是草原牧区传统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3、祭敖包:蒙古族传统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4、蒙古族人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是牛、马、羊、骆驼的奶制品。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习惯,白色表示纯洁、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遇。
5、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哈达上,唱起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不可推让,谢绝主人的敬酒。
6、蒙古族民间音乐有: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长调民歌、二人台牌子曲、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
扩展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主要由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民俗游览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儿三艺”——赛马、摔跤、射箭,那达慕等;
名胜古迹包括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