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什么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又要如何构建
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以地方行政区为范围,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典范,是整合区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资源,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及游客体验需求、旅游产业拉动效应明显的旅游目的地。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主体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考核的六大指标为:
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
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富高、覆盖度广。
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5大战略路径:
产业围绕旅游转: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旅游关联产业在布局中需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产品围绕旅游造: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围绕旅游造,打造产品的全域化发展;
结构围绕旅游调: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招商引资,旅游业引领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提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功能围绕旅游配:区域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旅游业发展合理配置;
民生围绕旅游兴:切实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使旅游业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
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还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面与点(景区点与全域)的关系。既要全域统筹,也要注重景区景点建设,注重重点突破和极核带动,培育核心吸引物、开发丰富的旅游产品仍是全域旅游的基础。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全域旅游,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推动,更要符合旅游消费需求、符合市场规律,全域旅游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新旅游生活方式。
三是处理好标准与特色的关系。全域旅游创建要达到一些共同的标准,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于特色和个性。
四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全域旅游注重建设,丰富产品和完善配套,更注重保护、注重整体环境优化。
五是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硬件的建设,也要重视社会环境、软服务等品质提升。
六是处理好改革创新与系统提升的关系。既要突出改革创新和突破,也要注重系统提升和优化,全域旅游既是一个改革创新工程,也是一个系统优化工程。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北京昌平区,十三陵特区与北京中景合天合作建设了全域智慧旅游平台,主打十三陵地区特色宴,为农家乐带来更多的客流。
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创建?怎么验收?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随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的通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启幕。近年来,绿维文旅完成了数十个全域旅游规划案例,独创了“全域旅游孵化器”模式和全域旅游投融资服务模式,出版了图书《全域旅游孵化器——自主旅游时代的全域旅游》。基于多年研究与实践,绿维文旅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绿维文旅认为,首先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标准的要点;第二,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补短板;第三,基于验收标准进行全域旅游规划;第四,全域旅游创建流程辅导。在最新的全域旅游验收标准中,公共服务和供给体系是验收的两大要点;旅游吸引物构建、融合产业、社会环境优化等是全域旅游最重要的抓手;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他强调,全域旅游创建单位应与最新的标准逐条比对,明确自身短板和提升方向。与以前验收标准对比,首次将规划统筹、体制机制、旅游厕所由基本要求到验收指标,新增和突出若干指标;与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对比,设施和服务是最重要的短板和抓手。绿维文旅认为,一个完整的全域旅游规划包括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全域旅游专项规划(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症结针对性的制定专项规划,一般包括产品开发专项规划、公共服务专项规划、营销推广专项规划、市场治理专项规划等)以及建立旅游规划督导评估机制。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将从县级创建单位开始,根据验收流程与《标准》,绿维文旅可提供:编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材料清单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材料汇编工作任务分解及时间进度安排明确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时间进度安排,有效推进计划执行汇总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材料,编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材料汇编》’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 河南11地将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1月30日,河南省文化和 旅游 厅发布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区公示名单,河南11地上榜。河南大力推进全域 旅游 示范区建设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布局呢?
河南将再添一批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区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 旅游 发展也随之不断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景区景点游,扩展到乡村游、城市主题游、研学游、休闲度假游等全域 旅游 状态,按下发展“快捷键”。
全域 旅游 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 旅游 目的地,以 旅游 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 旅游 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 旅游 自循环向开放的“ 旅游 +”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 社会 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 旅游 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 旅游 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2020年,河南省文化和 旅游 厅公布了首批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区,共有10地,包括巩义市、栾川县、嵩县、汝州市、林州市、淇县、博爱县、鄢陵县、西峡县、浉河区。
河南有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7家 将重点推出老家河南等品牌
除山水、文化传统强项之外,近几年来,河南演艺、 娱乐 、 科技 、主题乐园、温泉、漂流、 体育 探险等多品类新兴业态 旅游 也蓬勃而起。
“十三五”以来,我省先后 探索 出了全域 旅游 助推脱贫攻坚的典范新县、助推景城融合的典范修武县、助推城乡一体的典范济源市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典范栾川县,为河南 旅游 再出发提供了鲜活样本。
据悉,在国家文化和 旅游 部共发布的两批168个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中,河南占7个。在2019年国家文化和 旅游 部公布的首批71个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名单,我省济源市、修武县、新县等三地入选。在2020年国家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的第二批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名单中,我省林州市、栾川县、信阳市浉河区、焦作市博爱县等4地入选。
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哪些?
截至2020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批共16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些示范区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扶贫富民、城乡统筹、生态依托、景城共建共享、休闲度假、资源转型、边境开发开放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域旅游是政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是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套模式和方法。
当前,全域旅游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绿维文旅围绕全域旅游规划设计、落地运营、投融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破全”新思维,成立全域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提出了“全域旅游孵化器”模式和全域旅游投融资服务模式,出版图书《全域旅游孵化器——自主旅游时代的全域旅游》,并参与了全国上百个全域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其中,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绿维文旅不同程度的参与了云南省红河州、厦门市、石家庄市、通化市、第八师石河子市、霍山县、巫山县、 柞水县等地方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助力当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了解更多全域旅游策划、规划、创建等工作,请登录绿维文旅网站咨询。
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创建名录如下:
绿维文旅——城乡规划、旅游规划、风景园林“三甲级”规划设计机构,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机构。以“创意经典·落地运营”为理念,开发运营策划为前提,规划设计为核心,整合顶层设计、投融资、开发、建造、招商、运营、培训、智慧化等业务板块,打造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绿维文旅用创新的全域旅游思维和服务模式,已经为石家庄、厦门、武汉、池州等近百个地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部分孵化服务,并形成了部分项目落地实施,绿维文旅参与创建规划的霍山县 、巫山县等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为发展全域旅游积攒了宝贵经验。做全域旅游规划,就找绿维文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包括:
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引领全域旅游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资扶;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南;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检查验收标准)
在省级层面,发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统筹布局、突破重点、强化考核、调动市县、整合资源”等方面着力,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中场发动机)
在市县层面,全力整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重点以市(州)县(市/区)政府为主体,是统筹推进、开花结果的责任主体)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市场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全产业链整合、产业聚集化发展,构建旅游全产业链平台)
社会参与,共同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共建全域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独特生活方式和优势服务环境;共享全域旅游的发展成果)
科教支撑,创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全域旅游构建大数据时代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培养人才;旅游统计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