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湖南某地的民俗,写一份旅游开发策划,1000字左右的。

大湘西神秘古城,古苗疆“非遗”大观 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旅游策划案例简述

一、 背景

乾州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畔,处在大湘西旅游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乾州四周环山,中为盆地,有天星河、万溶江从中穿过,形成三陆横陈之势,状如乾卦。乾州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景观方面,有万溶江画舫、九龟寻母等自然生态景观;建筑与设施方面,有青石板古街、古民居群、文庙等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人文活动方面,有陕甘总督杨岳斌、天津总兵罗荣光等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全国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等历史名人以及四月八、游“春”会、巫傩绝技等民族节庆活动。其中,乾州“春”会是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烧龙”是乾州古城独有民俗,具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

二、规划思想

整合、优化、创新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文化为灵魂,以民俗体验旅游为核心,以休闲度假旅游、购物旅游为主导,最终把乾州古城打造成为湘西神秘文化符号、湘西边城标志,建设成为高品位的、特色鲜明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胜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2011-2020)

将乾州古城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打造传统文化产业最具竞争力、休闲旅游最美的国内知名的民俗体验与度假休闲胜地,并将其建设成为大湘西核心4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阶段发展目标

近期(2011-2012)

以景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建设核心起步区,使景区初具规模。利用民俗文化体验特色,将景区融入大湘西核心旅游线路。

中期(2013-2015)

将乾州古城打造成为“省内一流旅游目的地”、“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远期(2015-2020)

成为“国内知名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胜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发展战略步骤

近期(2011-2012)

重点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恢复原有城墙、古迹,将宣传重点集中到“神秘文化”“休闲度假”,借势凤凰,逐步打造一个以湘西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集休闲度假、美食娱乐、旅游购物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大湘西核心景区。

中期(2013-2015)

丰富景区的产品体系,构建特色的休闲、体验、度假产品,吸引远程客源,通过大量的活动和宣传打造省内一流、中部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远期(2015-2020)

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旅游方式由观光娱乐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层级的提升,成为国内知名的集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五、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布局立意——蝶舞飞扬

远景精心策划后的乾州景区,从地图上看恰似一只刚刚破茧而出的美丽彩蝶。它褪去了昨日灰暗的外壳,呈现出迷人的色泽和光芒。正以民俗文化为灵魂,借助民俗体验和休闲度假这对迷人翅膀,绕着用万溶江水凝成的翡翠玉带,翩翩起舞,向世人展现醉美的神秘乾州!

我们以“蝶舞飞扬”作为乾州旅游区的分区布局主题,既与规划后乾州旅游景区的实际地形特征相符合,也象征着乾州这片沉寂了千年的古域破茧成蝶,向世人展现出浓郁民族风情的华美蜕变,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attachment=523795]

(二)功能分区——一核一江六区四街

一核——即核心游览区,位于古城中部,包括文庙——胡家塘——校场坪——三门开等核心景点。

一江——即万溶江风光带,是优美的霓裳。沿万溶江两岸,主要以河南岸为主,包括码头、休闲绿地、滨水广场、人工沙滩、水上游乐项目等。

六区-----即六个功能分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古城西城门入口处,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休闲广场、杨家祠堂、主题雕塑等历史遗迹和景点。

民俗风情展示区——古城南部,包括城隍庙、天后宫、上河街以及河两岸景点、民居。

民俗休闲度假区——古城北部,包括杨岳斌故居附近民居、院落。

时尚美食娱乐区——古城中部,包括古钱庄、原有学校及周边民居等。

民族文化创意区——古城中部,包括百工坊、特色商品街等。

传统苗寨体验区——古城西南部,包括苗王城、璇潭等。

四街——即四条主题街:

民族文化展示一条街——上河街、下河街

传统商铺街——正街(解放路)

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街——南门巷、北门巷(北正街)

六、乾州旅游整体形象定位

(一)乾州旅游形象基础分析(略)

(二)乾州主题定位

乾州——大湘西神秘古城,古苗疆“非遗”大观

1、梦里湘西倾城色,神秘多姿醉乾州。大湘西神秘古城乾州,在历史的进程中依然保有千年前的容颜,并以纯粹天然勿需雕琢的美丽,为我们构建起一个尘俗之外洁净本真的精神处所。

2、乾州是湘西神秘形象的斑斓呈现,也是集中展示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色殿堂。神秘古城乾州恰如一个美丽的民俗大观园,朵朵“非遗”奇葩竞相怒放、斗艳争奇。

3、该定位以“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落户乾州为契机,对乾州古城特色进行了凝炼的概括,侧重展现乾州作为“湘西文化炼丹炉”的神秘边城色彩和深厚文化魅力,强调乾州“非遗”的市场排他性、资源集聚性与产品差异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乾州“是什么”,应该“传播什么”,给人“留下什么”的核心问题。

4、走进乾州,漫步“非遗”大观园,将神秘湘西尽收眼底;洗尽尘俗,回归梦中远去的故乡,沉醉于清幽美丽的世外仙境。

(三)乾州形象定位

苗疆魅影,神秘古城

1、魅,是一种极致诱惑色,是乾州带给游客的深层心理感觉。在碧水青山绘就的湘西仙境,在充满传奇色彩的世外苗疆,乾州古城如同一个具有别样风情的神秘魅影,令远方的游人忍不住走近,让走近她的人舍不得离开。

2、乾州之魅,不仅仅体现在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上,体现在风雨沉淀的历史遗迹里,更体现在浓浓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地方风物上,体现在大放异彩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

3、神秘魅惑,极致彰显。乾州,用“非遗”装点神秘风致,以魅惑俘获万千游客心,如红尘外一朵活色生香的花,令人心神摇曳,乐不思返。

4、“苗疆魅影,神秘古城”向游客传递的是乾州古城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和独特亮点,能够唤起人们对湘西神秘文化的由衷向往与美好想象,从而产生对游览乾州的迫切期待感。

七、品牌营销整体策划

品牌营销策划方面采取将产品、价格和促销相结合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运用突出主题、视角多样、形式丰富、四维一体的全方位手段进行整合传播,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营销活动,以节庆会展树品牌,以营销活动聚人气,有效狙击目标游客市场,从整体上促进乾州旅游品牌形象的提升,推动景区的健康发展。

八、重点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attachment=523796]

1、神秘古韵乾州城

通过恢复原有钱庄、城墙、城门、衙门、校场、传统商铺、民俗风情场所等古迹,从行政、军事、商贸、民居、宗教和教育等方面来展示乾州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神秘的风情。

产品构成:乾州古城门(西城门)、建新街、乾州厅署(大老衙门)、乾州校场、古城墙、乾州怪街、乾州传统商铺街(老字号街)、古城水街、文庙——乾州风物馆、民俗影视婚庆基地、名人故居展厅、陈渠珍公馆。

2、胡家塘时尚休闲坊

产品构成:古井茶艺馆、胡家塘时尚名品街、胡家塘韵味酒吧群、胡家塘咖啡概念店、胡家塘珍奇古玩店、景观照壁。

3、东正街文化大宅院

产品构成:幽兰山庄、兵战文化广场、文化大宅院、重檐歇山过街楼。

4、上河街民俗大观园

产品构成:湘西民俗文化一条街、城隍庙、苗家对歌台、民俗艺术长廊。

5、下河街绝妙百工坊

产品构成:古酒飘香——酒文化展示区(酿酒作坊、酿具制造作坊、民俗酒家、醉湘西码头等)、旧坊溢彩——传统手工作坊区(竹木作坊、农家糕点作坊等)、传统手工业展示公园(水打伞磨坊、室外DIY手工陶吧创意坊、创意集市、百工坊等)。

6、万溶江水上游乐场

产品构成:万溶江水上流动大舞台、万溶江观光游船、沙滩浴场、水上攀爬区、泼水广场。

7、醉湘西水上老码头

产品构成:码头文化公园、乾州老码头、铁匠码头主题雕塑、万溶江龙舟节大看台、“印象湘西”系列壁画、“天天有爱”浪漫小径。

8、璇潭湾神秘吴王寨

产品构成:吴王寨、夫人池、梦幻苗疆演艺中心、吴八月起义古战场、水上粮仓、“苗家乐”原生态饭庄。

二、传统节日的旅游开发的案例

这个算比较成功跟有名气的

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热带雨林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犹如人间仙境,令人如痴如醉。

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南部,云南省南部边陲。地处99056’E—101050’E,21008’N—22036’N,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北面与江城县、思茅市毗连,西北面与澜沧县接壤,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连壤,边界国境线长达966.29千米。全州辖景洪、勐海、勐腊1市2县,40个乡镇,驻有10个国营农场,7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人口不多民族多———文化独特

西双版纳全州总人口不足百万,却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世居民族,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汉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占41%。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

以傣族为主的10多种少数民族形成并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众多历史遗迹、佛塔、亭井、佛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和村寨、民族节日、宗教和民族风情,构成独特而多样的人文景观。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令人神往。哈尼族的“嘎汤帕节”、布朗族的“桑勘比迈节”、基诺族的“特懋克节”、瑶族的“盘王节”、拉祜族的“扩塔节”,都体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的傣族“泼水节”更是让人乐而忘返。

旅游开发起步早———知名度高

西双版纳的美名,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蜚声海内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双版纳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抓住机遇,依托州内两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热带雨林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产品,以傣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民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业,较早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全州共有东西南北7条国内外旅游热线,有景区、景点120多处,A级以上精品旅游景点10处,其中AAAA级景点3个(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原始森林公园),AAA级景点2个(野象谷、热带花卉园),AA级景点3个(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勐泐文化园),A级景点3个(曼飞龙笋塔、勐遮景真八角亭、打洛独树成林)。开通了中缅、中老旅游线路,正在建设水、陆、空并举的中、老、缅、泰四国旅游环线。

目前,西双版纳州正围绕形成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这一核心,以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跨越的目标,倾力构筑“一个中心、三大旅游区、三级旅游点、四条旅游主线,七大旅游产品”的西双版纳旅游新格局。

边境线长口岸多———区位优越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连接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枢纽,也是我国大西南和东南亚两大市场对接的结合部、窗口、前沿和基地。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不久可直通柬埔寨和越南。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路、空3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有6条主要过境通道直通老挝和缅甸,此外还有60余条边境通道。

西双版纳是我国进入东南亚最便捷的水陆通道。在西双版纳众多的口岸、通道中,磨憨口岸是中国与老挝的唯一国家级口岸,现有3条柏油路直通老挝北部3省。省级口岸打洛到缅甸景栋86公里,到仰光989公里。西双版纳机场航空口岸现已开通了成都、广州、上海、北京等9条国内航线和2条通往泰国曼谷、老挝琅勃拉邦的国际航线。

突出的区位优势,使西双版纳成为四通八达的对外开放地区。国内外客商齐聚西双版纳,对外贸易红红火火。中国的牛和梨、苹果、大蒜等农副产品,轻工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西双版纳运往老、缅、泰等东南亚各国,泰国的热带水果、大米、海产品等,又从西双版纳纷纷发往内地,物流畅通,进出两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西双版纳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西双版纳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坚持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提升优化粮食、橡胶、蔗糖、茶叶等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林业、旅游与文化、电力、畜牧、云麻、傣药等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配合上级加快建设昆曼公路、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航空专线、云电外送等四大国际通道,把西双版纳建设成著名热带雨林旅游度假区、自由贸易试验示范区、生物生态科研开发区、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展示区。

三、关于利用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业的例子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及问题

发展阶段

根据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

,

舒伯阳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

早期萌芽阶段

,

属自发式

,

旅游

主题不明确

,

仅作为休闲调剂

,

投资与经营主体是个人或小群体

,

市场供求关系模糊

,

以个人需求

为导向

;

初级经营阶段

,

仍属自发式

,

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动参与经营

,

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

,

并以产品为导向

;

成熟的经营阶段

,

属开发式

,

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

策划

,

投资与经营主体为大型

(

旅游

)

企业集团

,

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

,

以项目投资为导向。

据此判断

,

目前我国旅游观光农业已发展到成熟的经营阶段。

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

,

在哈尔滨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区出现了“现代农

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业实践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形式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

此外

,

还有部分个人或集体参与投资经营的“风情园”、

“农家乐”等项目

,

但是从其投资与经营

主体、

开发规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并以舒伯阳的旅游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

,

黑龙江的旅游观

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

目前

,

黑龙江很多地区投入运营、在建或者拟建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较多

,

按其内容不同

,

分为

5

种类型

:

综合农科知识类

:

如黑龙江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哈尔滨的

“绿山川”

生态园、

二龙山现代高效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园等

;

瓜果品尝类

:

如密山市绿色观光农业走廊等

;

民俗生态类

:

如大庆胜利民族风情园等

;

花卉养植类

:

如鸡西润丰绿色园区等

;

种养殖产业类

:

如大庆国家级现

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牡丹江大湾农业科技园区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都是属于综

合类型

,

即集农业、科普、观光、餐饮、经贸等于一体

,

进行农、

林、果、

牧、

渔等立体综合开发。

存在问题

从目前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现状来看

,

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础

,

但是并没有摆脱目前旅游观光农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设施不齐

全、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

尤其以下列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

规模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据国外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

,

当旅游观光农业区半径

大于

29.5

公里的区域

(

面积

)

,

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

而黑龙江的项目绝大多数小于这个数字

,

因此项目主要集中于经济较繁荣、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尔滨和大庆一线较

,

而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部、

北部地区较少。

随着其它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山区脱贫

,

其发展潜力不

容忽视。

目前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景点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游企业投资兴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

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

,

造成投

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题开发重复、

雷同或近似

,

景区缺

少总体布局规划

,

往往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这给今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了隐

,

同时

,

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

,

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

,

缺少鲜明的北方农业特色和传统的文化基础。许

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评估审查

,

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

,

并没有

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

,

是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没把旅游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

有机结合

,

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

,

而客源的组织又以当地散客和学生为

,

与旅游组织联系不紧密

,

许多参观学习都是免费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游项目入不敷出、

举步维

艰。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

应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

划和宏观调控

;

应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来实现黑龙江特色鲜明、

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整合

,

实现

旅游观光农业产业链的拉伸

;

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

坚持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

顾的原则

,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综合效益

;

应以农业为核心

,

以生产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项

目之路

;

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

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保障

,

稳健地发展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

,

既为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黑龙江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

,

也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起到长足的推进、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项目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

,

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

,

其旅游

观光农业项目的发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

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

,

以大农业或农业的某一领域为题材

,

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

,

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建

设项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粮油、

果品、

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将作物的观赏、

采摘、制品及其有关的文艺活动、节庆活动等融为一体

,

提高其经营效益

,

丰富游览乐趣。

农业生产基地

有先进生产水平的、

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

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

光游览价值

,

广阔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产流程等

,

都是看点。

例如密山的绿色观光农业

走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50

万亩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产基地、西红柿示范区、绿色水稻示

范区、

果园示范区等。

这种项目的旅游服从于生产、

服务于生活

,

利用现有的生产项目开展旅游

,

并利用旅游客流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理念等进行宣传推广

,

相得益彰。

农业科技示范区

农业科技示范区是一个集科研、开发、创新、示范四个方面主体功能于一

体的农业综合大学科。

在示范区自身的科研、

生产设施的基础上

,

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

并把农

业科技普及工作溶汇到游览中去

,

是现阶段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尔滨农业

高新技术园区

,

不仅担负着

“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等科研任务

,

还被哈尔滨市

委宣传部和市教委联合确定为“哈尔滨市青少年绿色农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