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1、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更加隆重。
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在旧社会的时候,一般是年底地主犒赏长工。
2、中秋博饼(农历八月十五)
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当地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当年郑成功率部驻扎在厦门,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
部将洪旭为了激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便巧设“中秋会饼搏状元”,用六个骰子和一只碗,让士兵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六骰均为除4外的数,要关灯,抢月饼。该习俗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
3、柴头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
柴头会是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和日用品的销售会,是福建省民间较大的盛会之一,源于太平天国运动时。
县衙不准农民进城时携带凶器和铁器之类的东西,只能携带竹竿柴棍等,当地农民为了反对奴役压迫和抗捐抗税。
而在陈顺光的带领下,于农历二月初六组织的一次起义,人们手持木棍、扁担、竹叉等冲进县衙,最后以起义胜利而告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次胜利,便定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举办柴头会。
4、冬节搓丸(农历冬至)
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
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
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5、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二、你心目中的中国十大最佳旅游景区有哪些?当地有哪些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各种地形地貌齐全,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人文历史,各种景点众多,全国光5A级景区就有250多个,还有众多没有评级的。我先来说说我心目中的十大景区,说的不对的,请大家包涵,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说说你心目中的十大景区。
1 九寨沟
九寨沟
喜欢看水的朋友一定要去九寨沟走一趟,说是天外来水都不为过。雪山融水汇聚到一个又一个海子里,五颜六色,而且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 黄山
黄山
黄山可以说是中国画的原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美真的是顶级的。
3 张家界
张家界
张家界的山是天外来山,来到张家界好像来到了外星球。一根一根的山千奇百怪,完全打破了你对山的概念。
4 长城
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就冲这句话,这一辈子也要去长城走一趟。
5 兵马俑
兵马俑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兵马俑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明,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体现。
6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西藏是神奇的,布达拉宫更神奇。
据说布达拉宫里面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黄金,真是一个宝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西藏,布达拉宫是必去景点。
7 三亚亚龙湾
三亚
中国最美的海滩在三亚,三亚最美的海滩在亚龙湾。
只是三亚现在名声在外,整个城市商业化气息比较浓,消费比较高,去旅游的话要多带点钱。
8 故宫
故宫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是中国的骄傲。
9 桂林
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是将山与水融合得最好的景区,来到桂林既可以看山,又可以玩水。
10 上海外滩
上海
上海外滩代表着中国的一段历史,但是我们更喜欢的是站在外滩看浦东,看中国变化最快的地方,感受中国速度。
最后来一张镇楼图片,长沙橘子洲,欢迎各位来湖南旅游!感受大美潇湘!
长沙橘子洲
三、什么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概念性)
城市特色就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人文,环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方面上。
四、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什么和什么方面?
《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主要介绍两类民居,有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的客家民居,还有结构简单,宽敞美观的傣家竹楼。其中,客家先民崇尚圆形,是因为他们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
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扩展资料
民居文化展示给我们的是身处其中的人如何和自然相处、如何和别人相处。于是我们看到:
客家民居分布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这种营垒式住宅。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的传统民居方式就是傣家竹楼。
这些,都是属于民居文化的范围。从文章结构上来看,《客家民居》一开始就在介绍文化,《傣家竹楼》一开始先来了一段有感染力的描写。
接着,《客家民居》用了一段文字来介绍围屋的建造原因、建造方法、结构和成就。留出了两段文字来从容介绍客家民居的别的特点,“崇尚圆形”“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更是介绍了生活在这样的民居中的客家人的“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这让文章的文化气息很浓。
《傣家竹楼》用第三段写竹楼的外观和结构,用第四段写竹楼的内部,在第五段里,转向对和傣家竹楼有关的民俗的介绍。
两篇文章都没有让对房屋本身的介绍占据全篇,而是关注这种独特的房屋的建造原因,特别是,关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同学们要记住,写作文,最该关注的是人,而关注文化,是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关注人,这也是关注文化能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深刻的原因
五、广州的简介有哪些?当地的旅游特色是什么?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国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省会广州。广东省位于南岭以南,南中国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琼州海峡相望。广东地区在语言风俗、传统、历史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岭南文化(南粤文化),省内土地丰足、水资源丰富,位处珠江沿岸一带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称作华南地区的渔米之乡。
著名地区:
1、越秀公园
位于广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
2、白云山
广州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
3、莲花山
位于番禺区狮子河畔。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它与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并称为我国两大古矿场。莲花山上还有始建于明朝万历(1612年)年间的莲花塔和始建于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间的莲花城等古迹,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番禺宝墨园
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初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是一所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的园艺艺术公园。
5、华南植物园
位于天河区龙洞天源路,占地面积333公顷,建于1929年,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6、珠江夜游
珠江夜游是由来已久,极具特色的游乐目,具有浓郁的南国特色。拥有天字、西堤、芳村、中大等旅游专用码头,并拥有“花城明珠”号等豪华游轮、“白鸥”欧式豪华游艇。其中,信息时报号是目前我国内河最豪华的观光游轮之一。
广东的饮食天下闻名,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潮菜以精致典雅着称,客家菜(东江菜)则以原汁原味见长。广东人普遍喜欢喝普洱、铁观音、寿眉、马骝搣,粤菜即广东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它影响深远,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近年来的一些报刊介绍,目前的美国有中国餐馆的几万家;英国有1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2000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
“食在广州,味出凤城、味在潮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微型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斟茶时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两步,所冲茶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
六、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2、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导致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同。
2、交通运输。
中国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在没有机械运输的情况下,东西南北的的物资运输困难,人际交往也受到了约束,各地区的长期分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移民。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曾经发生过数次大的移民。这些移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这样就使中原文化最初南下,最后覆盖全国。有些由于居住的需要接纳并适应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些移民则改变了当地的地域文化。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政治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移民数量少,没有经济社会地位时,本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如果土客相当,那么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