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传统手工工艺:竹编
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可贵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以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织成一个个竹制品。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了丰富的 宁波文化 。
苏东坡的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早在商朝,就有东阳竹编记载。原有专家认为,竹编工艺在两三千年前。而这次考古,堪称同类考古发现之最,竹编工艺因此可能提前2000年左右。
宁波是竹编的“故乡”。四明山盛产毛竹,自古以来就用来编制各种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等用具。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如今,竹编制品远销欧、美、日本各国和港澳地区。
此外,还有竹根雕刻,取材于竹根节疤,艺人们巧施刀工,顺其自然形状掩瑕显瑜,露中有藏,雕琢成各种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栩栩如生,别具一格。象山县有12家竹根雕生产厂,他们还采用特殊处理工艺,有防蛀、防霉、仿古之功能。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竹编日用品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统竹编的实用性,这是传统竹编最初兴起的原始动力。
宁波有哪些传统工艺?
宁波传统工艺,在深厚的积淀中孕育而成的。诸如骨木嵌镶、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朱金木雕、甬式家具等,选用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骨木嵌镶:
传统工艺。其历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明代骨木嵌镶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饰。清乾隆年间,宁波的骨木嵌镶工艺以其特有的地方风格和精致的技艺名闻遐迩,被列为“贡品”。在制作方法上分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高嵌采用象牙、黄杨木、竹黄、腊石等作为图面纹饰的原料,锯成形后,嵌在木坯上。平嵌采用象牙、骨片、螺甸、木片等,依图面纹饰平嵌入木坯后用刻刀勾线而成。嵌镶的构图有“丹青图”和“古体”之分,前者近似明清间的风俗画,后者形同汉画,其内容以表示吉祥、长寿、富贵为主题,以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产品有床、几、椅、厨等。
朱金木雕:
传统工艺。又称漆金木雕。在明清时期,工艺制作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它是在木雕制品的基础上以朱砂色为底,贴金饰彩而成,显得金碧辉煌。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料,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根据不同对象雕刻而成,题材多取于戏剧故事,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深厚。有的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有的比较粗犷。朱金木雕主要用于寺、庙、祠堂等建筑及木床、花轿等大型家具和神像等。
泥金彩漆:
传统工艺。宁波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名称始于商周。其做法是将金箔研成粉状,与大漆调合后或涂或填。漆器以木胎为主,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以朱红和黑色为漆器的基本色调。传统的制作方法有纹饰在透明的漆膜里面的沉花,纹饰在漆膜表面的平花,用堆塑、镶嵌等手法使纹饰出于漆膜表面的浮花等三大类,而浮花工艺为宁波漆器传统工艺中较有代表性的手法。漆器的装饰以金为主,有描金、贴金、堆金、追金、开金、平金等手法,题材有花鸟、山水人物及寓吉祥如意的图案等。
金银彩绣:
又称"仿古彩",为传统甬绣中的精品。甬绣与湘绣、苏绣、京绣、粤绣、蜀绣被誉为中国六大名绣。金银彩绣采用各色真丝织品为原料,在彩绣、平绣图案周围盘绣以金线和银线而成。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底色以深色为主,主要有深红、深蓝、墨绿、黛色、铁锈红、咖啡色等,制作工艺可分为网绣、包金绣、垫金绣三大类。题材有龙凤、花卉、佳禽等。主要用于绣衣、靠垫、台布、床罩、软包等生活用品。
草席:古称明席,也称甬席,俗称"席子"。以盛产于宁波西乡黄古林一带的席草,用白麻筋或绿麻作经线编织而成。宁波草席质地精密,厚实挺括,刚劲有弹性,柔软光滑,能散热降温,收藏方便,经久耐用,铺垫、打包、挂门窗均可使用。
草帽:
本地区一带善编草帽,以草编之乡慈溪长河乡编织的金丝草帽最优,轻若云,亮似雪,美观实用,经漂白染色、绣画、装饰,可与时装配套,既是遮阳实用品,又是装饰性工艺品。草帽按原料分,有金丝、麦秆、维特克、咸草、席草、龙须草、黄草、鸡冠草、纸草、黄花菜叶、勒菲草等10余种,年总产2000余万顶,除席草帽500余万顶内销外,多以半成品出口,由国外根据流行服装设计帽型,配装饰后投入市场。
宁波竹编:
宁波是竹编之乡,四明山盛产毛竹,历史上就用竹编制各种简朴实用的篮、箩、簟、筐、笼等。明、清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食篮皆竹编,现鄞州、奉化、余姚有数十家乡村办竹编厂,工人善用篾丝、篾片,巧妙地编制成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花盆套、花瓶、废纸篓等,既实用,又可观赏,畅销海外。
我爱家乡的特产(宁波的)
宁波是我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特产。
翻簧竹刻是宁波奉化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是用当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层开剥,翻出竹簧,再经手工造型、彩绘、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综合性手工艺品。花色品种繁多,有花瓶、镜框、提篮、台灯、笔筒、棋盘、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风等,实用美观,风格独特,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奉化芋艿头
奉化前葛所产的“芋艿头”久负盛名,富含淀粉、维生素C、钙、磷、铁等无机盐成分。芋艿头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红烧、白切、盐烤或咸菜汁烤着吃,也可以炖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经成为宁波的一道名菜,吃起来别有风味。
干菜笋
干菜笋是用雪菜、毛笋腌制精作而成,它以质嫩的雪菜配上鲜美清口的毛笋,味正香盈,可与荤素诸菜调配食用。
贡干
贡干又名壳菜,也就是淡菜干,不但肉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鲜食可先煮熟,去掉两边锁壳和毛,再加入萝卜、紫菜同煮,分外可口。宁波淡菜肉大而肥,加工晒干就叫干肉。由于它是高级营养品,自唐朝时就已作为进献皇室的贡品,“贡干”名称由此而来。
骨木镶嵌
骨木镶嵌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品之一,在隋唐时期一直被列为贡品,到清朝中期就已享有“图案古朴,奏雕工致,手艺精绝,凡同汉画”的盛誉。骨木镶嵌在表现形式上有高嵌和平嵌之分,所谓高嵌即花纹凸起,平嵌是花纹与木坯嵌平,在用料上采用兽骨、罗甸、木片、铜片等加工成花纹,嵌入木坯,用雕刻刀划线而成。骨木嵌镶与建筑、家具结合既可作装饰,又具有实用价值。现北京颐和园的乐寿堂内,尚有宁波制作的骨木镶嵌产品。
金桔
金桔如荔枝大小,圆而色黄,甜而微酸,清香四溢,堪称水果佳品,以北仑柴桥一带所产为最佳。金桔有金弹、罗纹、金枣、金豆等多个品种,其中尤以金弹为桔中之冠,果大皮薄,肉嫩汁甘,鲜食为宜。金桔不仅食之鲜美,而且还具有生津、开胃、理气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金银绣
金银绣也称宁绣、仿古绣,始于唐宋。明清以来,宁绣的技艺逐步提高,销路扩大,曾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驾齐驱。绣品选用真丝、绸缎为原料,用金银线绣在彩色平绣图案的周围,或将金银线紧密排列,布满图案的空间,使盘金与色绣融为一体,典雅古朴,色泽悦目,做工精到,富有高雅的装饰韵味。
牡蛎
号称“牡蛎之乡”的宁海县西店一带,已有700年的养殖史。这里出产的牡蛎,肉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颇高。
泥金彩漆
泥金彩漆以中国生漆为主要原料,木胎为主,也有竹片、竹编为胎,造型生动逼真,富有立体感,金银彩色,光耀悦目,布局优美,玲珑剔透。制作分为浮花、平花、沉花三大类,是宁波市主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家乡的一切,家乡的特产我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