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山的景观特点是什么?

景山公园简介:景山公园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景山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一,曾是皇宫的重组成部分。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1957年定为北京市重文保护单位。2001准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属于国家AAAA级景区。

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景山相对高度45.7米,海拔94.2。景山始终保留着辽代的山,金的围墙和宫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持完。

明朝崇祯十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40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夏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登上景山,见势已去,在山上自缢。1930年,故宫博物院在景东麓立“明思宗殉国处碑”,1944年立“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使这里为北京著名的人文景观。

景山山有五亭横列,中峰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有观妙亭和赏亭,西侧依次建有辑芳亭和宣览亭。登上景山,俯瞰北京,古都风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景山园林特色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几株。景山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秋实秋菊展。三季花团锦簇,四季松柏长青。

景山公园既是我儿时春游的重要点,还是我年轻时候谈情说爱理想环境,也我们中青年时期经常光顾的休闲公园。更我们步入老年以常来唱歌或者登高远望地方。最近,景山公园正举办不同种类的金展览。非常好看。

二、北京景山的来历?

“景山,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 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 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该园1928年辟为公园。 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

三、景山的来历是

景山,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 "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 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该园1928年辟为公园。

四、北京景山公园如何

景山公园,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占地33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

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园林,公园内的中峰曾经是老北京城的最高点,中峰上的亭子叫“万春亭”,是游客来到景山公园必去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北京中心城区,拍摄故宫全景。

景山公园,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 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 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元代皇帝忽必烈将景山园林划为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园称为“后苑”,山称“青山”。修建了集祥阁、兴庆阁。在山上植松柏、建绿亭。到了明代,景山园林已是林木藏翳,周多植奇果,名百果园。”山称“万岁山”。皇帝在山后修筑了奉先殿,用以祭祀祖先;建筑了观德殿,用以演武和观察儿臣德行,同时建永思殿、护国忠义庙等;又植百果,栽牡丹,修观花殿等以游春赏月。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清顺治八年,万岁山改称为景山。乾隆年间在山前修建了绮望楼,依山就势在山上建筑五方佛亭。中心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辑芳亭和富览亭。在山后重修寿皇殿建筑群。并设景山东坡崇祯皇帝自缢处,立下马碑。乾隆年间景山的建筑达到最辉煌、繁盛的阶段。

由于景山园林自元代起划为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所有建筑都按照皇宫规制建造,等级之高,形态之异,原貌保持之完整,确为少见。1928年开辟为公园。

景山公园内现有古松柏一千余株,种植牡丹、芍药等花卉几万株,三季花团锦簇,四季松柏常青。加上经常举办花卉、盆景展览和各种文化活动,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充满了新时代的生机。

崇祯皇帝自缢处:景山东麓的山脚下,有一棵古槐,相传这里是明朝崇祯皇帝自缢的地方。

绮望楼:绮望楼位于景山公园南门内,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万春亭: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景山公园有东、西、南三个门,大多数游客从南门(故宫神武门对面)进入。公园内面积不大,景点指示牌也挺多,从山脚到山顶,一般15-20分钟即可。

景山公园特色文化活动:每年4月-5月举办牡丹展,每年10月中旬举办菊花展。

更多关于北京景山公园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五、北京景山公园有什么建筑特色?

景山公园,地处于北京城中轴线最高点、故宫博物院的北侧,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为元、明、清3代的御苑。

公园占地面积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古树参天,登高远眺,可俯瞰全城。

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明清两代,先后对景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使景山逐步形成了优美而独特的园林景观。景山基本上保持着乾隆盛世时的园林风貌,故称景山为皇宫屏障、都市中的山林。

六、景山的来历

北京景山的来历

座落于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金朝金章宗皇帝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在金中都(今北京军事博物馆以南有地名“会城门”,就是金中都的北城门所在地)东北郊外的“海子”营建大宁宫,以供休闲游乐。在开挖琼华岛畔的西华潭时(在今北海公园),挖出的泥土堆成的土山,就是今天最初的景山。

明朝为了彻底破坏元朝的“国运风水”,不仅捣毁了元朝的皇宫,还在景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元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之南,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派大将军徐达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率后妃百官仅百余人仓皇出健德门逃往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附近)。明朝为了彻底破坏元朝的“国运风水”,不仅捣毁了元朝的皇宫,还在青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作为“镇山”,把延春阁基址牢牢压在山下。

明朝称此座镇山为“万岁山”,又因明成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住进皇宫(今北京故宫)后,命人在万岁山脚下堆放煤炭,以备皇宫之需,所以万岁山又俗称“煤山”。明朝的万岁山栽种了很多松柏花草,还放养过鹿、鹤等象征吉祥的动物。

起义军即将入宫,崇祯帝绝望地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亲自撞响召唤百官上朝的“景阳钟”,但无一人入宫护驾。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在逼令皇后自缢,砍杀公主、妃嫔之后,仅有太监王承恩一人跟随他上了万岁山。举目望去,京城四处烽烟,起义军即将入宫,崇祯帝绝望地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崇祯帝18岁登基,35岁自尽,万岁山成了他的“绝命山”。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入景山,把四座铜佛抢走,只因中峰万春亭中那座铜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遂将其佛臂砍坏

清朝占据北京之后,顺治帝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万岁山改名为“景山”。“景”有高大的意思,典出《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诗句:“望楚与堂,景山与京”。乾隆帝曾在《御制白塔山总记》中说,“宫殿屏扆则曰景山”,比喻景山为皇宫的屏风。乾隆是个好大喜功、多所兴作的皇帝,北京很多留传至今的古建筑,都是乾隆时期兴建或扩建、改建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各建一座佛亭,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周赏、观妙、万春、辑芳、富览,以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五座佛亭中均安放铜铸佛像,每逢晴朗之日,五座大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清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入景山,把四座铜佛抢走,只因中峰万春亭中那座铜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遂将其佛臂砍坏。后虽经修复,终在“文革”中劫数难逃。如今东西四座佛亭中只有光秃秃的佛像石座,万春亭中现有的佛像是近几年复制的。

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

清初,在景山背后的东北方位,有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等一组建筑,是皇家办理丧事及供奉祖先画像的地方。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最宠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即民间讹传的董小宛)死去,年仅22岁。顺治帝悲痛欲绝,破格追封其为“孝献”皇后,并超越皇后的礼仪等级大办丧事。董鄂氏的灵柩停放在景山观德殿,大批僧人在殿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盛大法事,其间,顺治帝多次到观德殿亲临致祭。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不久,顺治帝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因天花病死去。在大内乾清宫停灵27天之后,梓宫出东华门移至景山寿皇殿停灵,停灵百日之后,在寿皇殿前举行了火化仪式,执火炬点火的还是和尚茆溪森。因古代有天子死后要停灵三年再葬的排场,同时也因为设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顺治孝陵尚未完工,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才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死于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年,仅24岁)的骨灰一同从景山起程,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

由于景山是一个封闭的皇家禁苑,除了按节令向供奉在寿皇殿的祖先画像致祭行礼,以及皇帝前来游乐之外,平时人迹罕至,所以,景山还曾是一座临时监狱。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对不服从自己的兄弟们大肆镇压。据《清史稿·世宗(雍正)本纪》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禁锢皇十四弟胤禵及其子白起于寿皇殿侧”。胤禵就是《康熙大帝》中的那个率军西征的抚远大将军“十四爷”。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又借口在雍正最亲密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追悼会上,三哥诚亲王胤祉“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胤祥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那个总是帮雍正办事的“十三爷”,胤祉就是那个擅长书法的“三阿哥”。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当年十月,胤祉就被折磨生病而死。

今天,当人们在花木繁茂、松柏蓊郁的景山上登高远眺之际,又有谁能想到,昔年萦回盘绕在景山背后的,竟是些愁云惨雾、血雨腥风呢?

相关资料

现在的景山正门,在清朝叫“景山门”,是座二门,大门叫“北上门”,在今故宫护城河桥头以北。1956年,为拓宽景山前街,将“北上门”拆除。

清初的寿皇殿,在景山背后东北方,面阔只有3间。现在的寿皇殿在景山背后正中,面阔9间,是乾隆16年(1751年)仿照太庙正殿规格建造。

崇祯帝上吊的老槐树,清朝为笼络人心,定为“罪槐”,锁上铁链。1966年老槐树枯死,由园林局请示上级批准后砍掉。现在的槐树是在原处补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