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野臊子的做法
新野“三国臊子”以牛羊肉为原料,其作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脂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脂,反复炒动,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大料、花椒、良姜、桂皮、砂仁、豆蔻、草果等调味品适时兑入,以温火煎熟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精在工艺,巧在火候,成品臊子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食用时,取臊子适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荤味,口感甚佳,浇于面食中十分出味。
新野“三国臊子”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包装分为盆装、小袋装、礼品装,并有各种不同口味,成为居家食用和馈赠亲朋的礼物。
为了开发新野“三国臊子”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新野县饮食服务公司建起了“三国臊子”加工厂,其中以国家特三级烹调师冯富林先生创办的“福临三国臊子”最为出名。福临三国臊子是“福临天下餐饮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特色食品,除用传统工艺炒制臊子外,又采用先进消毒技术和真空袋包装。随着三国旅游线的开发,南阳新野成为游人必至的主要景点。各地游客来到诸葛亮初出茅庐、刘皇叔三分天下的发祥地,除了寻胜访古外,必然要尝一尝诸葛亮发明的“三国臊子”,并买上几袋馈赠亲友。这些经过注册商标、精美包装的新野“三国臊子”,成了海内外许多家庭餐桌。
二、新野有什么好吃的?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河南省新野县,有一享誉盛名的小吃——新野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为特色。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飞吃后大笑,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广为流传。
岁月流逝,1700多年过去了,经众多名师对“板面条”的反复改良,更具魅力。其臊子,用牛羊肉配以茴香、花椒、桂子、桂皮、面酱、红辣椒制成,色泽鲜红,味道醇香,可长年保存,随吃随发;其面条,用精粉、盐,按四季用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搓制成,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劈啪作响。二两面,三根条,折后可达四丈有余,根据食客的喜好,还可做成圆形、三棱形、空心形、荷叶边形等。板后面条下锅,起碗,浇上“臊子”,“辣酥酥,香喷喷”,余味无穷。
三、新野县的名优特产
三国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相传公元201年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扩大蜀地。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缩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 新野皮南杂交牛体型兼容了父母本的优秀特征,载肉量大、屠宰率和净肉率及成品肉率高,躯体各部位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钙、铁、锌、锰含量很高,牛肉质地细嫩,具有较好的风味保持性和耐加工性。
四、新野县美食
1、张飞板面: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是南阳市传统的面食小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2、窝子面:窝子面原为武汉热干面,传入河南后,经过改良,口味更上一层楼,加入了绿豆芽,牛肉丁,浇上牛油辣椒,香辣无比。
3、芝麻叶面条:芝麻叶是指植物芝麻的叶片,可以凉拌做菜,也可以制成干芝麻叶罐头。现在芝麻叶已成为人们调节胃口的最佳食品,也可以做成芝麻叶面条吃,总之无论怎样吃,芝麻叶那特别的香气,从不会因加作料而变味。
4、三国臊子:新野臊子又名三国臊子,河南著名小吃之一,南阳特产之一。是以新鲜牛羊肉为主料,配以大料、花椒等多种调味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传统风味小吃,属于豫菜,此菜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工艺、独特的风味,特点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保存时间长。
5、卤面条:卤面起源于河南,由菜和面条烹制而成,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有的地方成为蒸面或者焖面,是新野县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