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者有哪些特点?
《在校大学生消费特点》一文说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
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
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
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大学生会尽量
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以上说明大学生在消费时具有较为理性和比较时尚的特点,而旅游已经成为一-
种时尚,而且很受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也不例外,可见大学生迫切的要去旅游,
而便宜且活动多的旅游深受大学生喜爱。
旅游市场都有哪些例子,如像大学生旅游市场等?
2017年1月,支付宝梳理全国4000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1000多万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数据显示大学生人均支付金额达40000元。随着学生的消费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正逐渐成为旅游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对个性化旅游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调查显示:全国在校学生约3000万,有71.6%的大学生出游愿望强烈。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多,旅游成为其最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多方因素阻碍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
尽管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在不断激增,大学生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一个特殊细分市场,其消费群体因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内,缺乏旅游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出游顾虑较多,导致许多大学生有旅游动机却难以成行。
同时,许多旅游产品在进行校园推广的过程,也发现诸多阻碍。企业进校园一直没有找到最佳的媒介渠道。常规的通过校园赞助进入校园,规则随意性太大,加上学生干部诚信度难以考证,很难彻底的执行下去。
另一方面,旅游行业也没有对大学生市场投入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仅仅是将渠道延伸到大学生市场,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大学生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的需求。大学生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但是企业面对一个这样存在差异化的群体,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也没有好的营销策略,仅仅只是把产品推给了大学生,而忽略了这个群体本身的特征。
校园新媒体打破“围墙”引爆大学生旅游市场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大学生的媒体习惯已不同于其他群体。掌上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新媒体蓝皮书》中数据显示,校园微信公众号覆盖大学生数量3398万,微博次之,为2741万,其次是头条号,校园用户1523万,校园新媒体已然成为学生获取讯息的主要渠道。校园新媒体凭借先天的优势,通过贴切大学生关注点的内容,积累了大量忠实的学生用户群体。随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企业在广告投放和媒介的选择策略上也随之改变。
校园新媒体打破了高校“围墙”,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施展“舞台”。在运作高校市场时,因以“好的投放渠道为前提,营销内容为基础”,通过加强趣味性、提高互动和参与度,有的放矢,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制定合适的营销组合策略,开发高校市场。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特殊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雷同的特点,这使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易于降低开发成本。但同时它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的特征:
1.注重价格,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短期、邻近地区、自然风景类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2]。因大学生生活经历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事物新奇,他们旅游时多选择与日常生活反差较大的自然风景类的旅游目的地[1]。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启事。有关调查也证实,大学生出行外地喜欢结伴而行,在人数组合上以2—7人居多,达到74%,其性别构成上是两性搭配占绝大多数[2]。
4.出游顾虑较多
大学生旅游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其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内,缺乏旅游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出游顾虑较多。《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出行最担心的问题依次是:安全问题(占40.1%);购车船票问题(占34.9%);食宿问题(占26.6%);健康问题(占9.5%)[2]。尤其女生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对安全等问题考虑更多。这些顾虑也是许多大学生有旅游动机却难以成行的原因之一。相反,旅游企业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些顾虑,大学生出行将更依赖于旅游企业。
5.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旅游市场趋势
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大学生旅游市场逐步成为旅游市场中重要的细分市场, 并且极具潜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自 2008 年起,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 2000 万, 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庞大规模为大学生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提供了 可能, 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更有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知识,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对社会发展起深远影响。
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点
他们旅游消费,一是根据他们所在的学校。如果是一个旅游景点儿的话,他们积极的去参与,但是在消费上还是应该选择经济实惠的。毕竟他们使用的是父母的钱。实际上有很多闲暇时间,他们可以先去打一些工,挣一些零花钱,然后再选择去旅游。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比较好的,这个大学生也活出了自己自我
大学生旅游需求分析
旅游市场是由单独的游客组成的,而人们之所以成为游客,是由旅游动机决定的。旅行动机,包括内动力,外动力(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中间条件(收入水平,闲暇的时间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组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1旅游动机复杂而强烈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大学生旅游动机主要有:
(1)放松身心。大学生课业繁重,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寻求乐趣的愿望。调查相关资料显示,16到26岁的青少年中,有35.16%的人旅游目的在于寻求乐趣。
(2)拓宽视野。现在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早已不局限于单纯课本知识界限,而是转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据调查显示:16到26岁的青少年外出旅游的目的,46.29%在于拓宽视野。
(3)运动。大学生活泼好动,而平时又忙于学业,缺乏运动和锻炼的机会,因此,许多大学生旅游包含利用旅游的机会,进行登山、滑雪等运动健身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