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甘肃旅游业的发展,你有何建议

甘肃旅游景点发展的建议:

第一,就是旅游业的发展,希望也能带动环保旅游的旅游观念的发展

第二,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和快捷,方便的旅游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贵州,来到我们贵州旅游,游玩,住宿,景点 ,美食等,服务做到有序不误,让游客流连忘返。例:快速问导游

游客只要是拿着我们手机移动端的软件,就能游遍贵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二、甘肃省旅游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旅游收入却不高呢?

甘肃的 旅游 资源很丰富,我去过甘肃很多次,每一次都被甘肃丰富的 旅游 资源所折服。大西北美丽的绸缎,丝路里最闪耀的明珠。有人说,在甘肃除了看不到海,可以看到来自这个星球上任何一种地形景观。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刀工,更能感受到 历史 文化的厚重,也会被能工巧匠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拥有着这么多 旅游 资源的甘肃, 旅游 收入却没有达到期望的标准。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地域辽阔

甘肃地域辽阔,景点相对分散一点,以有名的景点为例,麦积山在天水,莫高窟在敦煌,两地之间的距离接近1500公里,甚至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都遥远,就拿离敦煌比较近的嘉峪关,也有将近400公里的路程,所以对于 旅游 者来说过渡期比较长。

二、地理位置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理位置不算是很优越,给外界的第一感觉就是偏远,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交通问题

甘肃地形复杂,主要的交通干线就是陇海——兰新铁路,近几年兰天高铁开通可以提高交通优势,但是交通干线还是很少的,没有多种类的交通方式去支撑 旅游 资源。

四、气候问题

西北内陆常年干旱(当然也有山清水秀的地方),尤其是河西走廊那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风沙大、植被稀少、荒芜等原因令很多人闻之怯步。

五、宣传问题

本省对于自身 旅游 的宣传力度不足,七彩丹霞、两大名窟、万里长城、连绵祁连、丝绸之路都是很好的宣传题材,但是外界普遍对于甘肃的 旅游 比较生疏。

甘肃是个很美丽的地方,答主去了很多次,很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下面放上几张 旅游 时拍的照片,有没有人能知道是什么景点?

甘肃省旅游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旅游收入却不高呢?

最为一个甘肃人,其实甘肃的 旅游 资源很多,但是外地小伙伴看来,知道的最多的就是牛肉面,莫高窟,嘉峪关,再问起其他的真的很少可以听到。所以说首先在宣传方面,对于甘肃的 旅游 景点还是比较少。

之后就是对于景区的打造,说实话甘肃的 旅游 景点很少有健全的配套设施,从交通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就是一些私人的东西太多,管制不够严厉,导致去过的感受不是很好,自然也不会再去推荐给别人。

所以甘肃在 旅游 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就看能不能做起来了!

作为一个甘肃人,看到家乡这么多年都没什么发展,内心也很不是滋味。

因为家里是农村的,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每一次进城里都是令人兴奋的,当时,和我一样大的同龄人都会极力请求爸妈让我们一群玩伴独自去城里玩,这在我们心里是能够拿来炫耀的,能够独立地去一些地方,让我们内心很有成就感。(虽然挺奇怪 )

所以嘞,我们从小时候就经常在各种地方跑,口袋里不超过5块钱,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没钱坐车,离县城20多公里就直接走过去,沿途会见到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比如钉鞋修鞋的,卖各种钱包皮包的(虽然江南皮革厂都倒闭了),还有收头发收手机的,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能清晰的记得那个“收旧手机,报废手机,手机换盆”那个声音,因为太魔性了。

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操一口外地口音,大多数人是浙江人和河南人,绝少会有本地人,所以到现在,现在街上的各种卖布料,卖百货的小老板大都是外地人,虽然不是多么暴富,但是一个中规模的商铺一年怎么也会有20万左右的收入,绝对是比农民种地和安稳当公务员强很多。

那为啥没有本地人愿意做呢,宁愿种地受苦受累也不愿意从头干这些小买卖呢?事实证明,从事商业绝对要比种地来钱快且多。

我们这个地方太小,人情关系太重,大多数人极其看中面子,而且骨子里觉得在大街上摆摊之类的是下九流行业(虽然作为一个农民也没好到哪里去),而且虽然觉得自己没啥钱,但是日子过的也不是太差,就这样得过且过,很是不思进取!

甚至小时候我家种地,种棉花,每年收获的时候总会雇佣一些农民工来拾棉花,大多数和我妈妈差不多的中年妇女,多数是河南人。干活超级猛,整个不要命,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天还没亮透,就到地里,一直干活,中午不回来吃饭,我爸妈做好了送过去,10分钟就吃完,然后继续干活,一直到晚上大概10点,厉害的人巅峰水平每天能拾270斤左右棉花,而我嘞,拼了老命也就刚到她们的一半。

这些完全靠坚持和毅力的东西,我们这边的人做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佛系”,没有浙江人河南人拼劲,不知道是为什么,是太在乎面子吗?还是别的啥原因……

对于东部游客来说,有些遥远。同时也没打出自己的品类。

提到空旷、戈壁,你会想到的是新疆,而不是甘肃。比如你想去避暑,那你会想到哪。想去滑雪会想到哪。那么提到什么会想到甘肃呢。不能鸣沙泉、五彩丹霞这些,这都是具体的景点。这么看来,甘肃真是没抢到属于自己的品类。

您好! 甘肃省是一个 旅游 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 ,我们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天下第一关”、张掖丹霞、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景点都在这里。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都很多样,它同时处于干旱地区、湿润地区。在西北的酒泉市,能看到沙漠风景,而南部的天水,却是一副江南清秀的样子。

可以说,甘肃并不缺乏 旅游 资源。 那么,为什么甘肃省 旅游 资源这么丰富, 旅游 收入却不高呢? 我认为主要有 以下4个原因 :旅 游产品开发较少、主题 旅游 活动较少、配套设施有升级的空间、营销宣传不足 。

首先, 甘肃省的 旅游 相关纪念品开发比较少 。所谓 旅游 相关纪念品,种类多种多样。有 钥匙链 、 冰箱贴 、 印着景点的杯子 、 文物的模型 、 印制景色的扑克牌 、 盘子 、 明信片 、 信封 等等。

我认为,除了敦煌以外,其他各个城市都没有发挥出这个优势。在敦煌的各个景点,能够看到莫高窟主题的冰箱贴、磁盘等等 旅游 纪念品,可是出了敦煌市,在其他城市就几乎看不到这些主题纪念品了。

实际上,甘肃的 旅游 资源非常独特,像嘉峪关的“天下第一雄关”、张掖的七彩丹霞、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都是独具特色的 旅游 资源。 很多游客在欣赏完这些景点美丽的风景之后,非常想买一些跟景色相关的纪念品,但却几乎找不到。 所以,周边产品开发的比较少,是甘肃省 旅游 资源丰富,但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甘肃省,你很难找到主题的 旅游 活动。所谓主题的 旅游 活动,或是把一些相关连的景点放在一起,打包出售;或是组织一些主题演出。比如,在新疆 旅游 ,有伊犁的7天大环线;台湾 旅游 ,有环岛游的路线。甘肃省虽然是一个很有 历史 的省份,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就从甘肃通过,但是这个主题并没有被更好的开发出来,也就造成了 旅游 景点的知名度不够高。

除此之外, 也可以开发一些相关的主题 旅游 活动 。比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内,就有大量的宋朝为主题的古装表演,非常应景。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还可以收取更高的门票。而在甘肃,除了敦煌,很少能看到这种 旅游 景点与演出相结合的旅行产品。 在甘肃 旅游 ,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看景点。 旅游 收入无法靠捆绑销售、附加活动而提高。

除此之外, 甘肃省的 旅游 配套设施,也有升级的空间。 随着现在居民收入的提高,对于 旅游 品质的要求,也变得比以前更加高。 很多人在出行之中,对于住宿、饮食上有更高的预算 ,希望能够下榻更高品质的酒店,在更高品质的餐厅用餐。

而这方面,甘肃是比较欠缺的。以敦煌市为例,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却只有一家五星级的酒店。 基础设施跟不上,自然无法吸引那些为了更舒适的条件,而支付更多钱的游客。 餐饮也是一样,如果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更精美的装修,更卫生的分餐制,更好的服务,也会吸引更多注重 旅游 品质的人。 所以,只有增加提升 旅游 相关的配套设施,才能够获得更高的 旅游 收入。

最后,我认为, 无论是甘肃省的景点还是城市, 旅游 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即使酒香,也怕巷子深 。再好的景点,不注重宣传,也是会淹没在信息大海之中的。

就我个人的感觉,无论是在 旅游 平台,电视节目上,或是手机的APP客户端上,都很少能够看到甘肃省景点的广告。如果没有广告的投放,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甘肃省的景点。提高 旅游 收入,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大宣传营销的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甘肃众多丰富、美丽的 旅游 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终提高 旅游 收入。

甘肃省 旅游 资源丰富而的独特,但是,只有开发更多 旅游 相关周边产品,增加主题活动,升级配套设施,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才能将这些 旅游 资源转化为更多的 旅游 收入。

我是 咖橙游天下 ,和您分享我在旅途中的见闻,为您带来 旅游 相关的奇闻趣事,让我们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非常 期待您的关注 ,并祝愿您度过美好的一天!

甘肃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幅员辽阔, 历史 悠久,文化灿烂, 旅游 资源丰富。2018年,甘肃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亿人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206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和30%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7%。增速连年排在全国前5位。从 旅游 收入看,甘肃在西部地区虽然名列前茅,但与 旅游 收入突破“万亿大关”的 旅游 强省——四川省相比差距显然不小。

甘肃省 旅游 资源丰富,为什么 旅游 收入却不高呢?我觉得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

一、甘肃经济落后,是影响 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则 旅游 业也发达, 旅游 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也相对较大。甘肃省受 历史 和地理因素的限制 ,经济发展在全国都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 ,这就使 旅游 业发展具有先天经济营养不良, 旅游 开发、投入对甘肃 旅游 目前只是杯水车薪。其次,居民作为 旅游 主力,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国内 旅游 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影响。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而甘肃只有29957元。这样的收入在支出上只能捉襟见肘。

二,上下对 旅游 业的重视程度,是影响 旅游 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甘肃省对 旅游 业越来越重视。文化 旅游 业已成为甘肃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但总体上来讲,甘肃还没有把 旅游 资源大省变成 旅游 大省。个别地区对发展 旅游 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 旅游 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忽视了发展 旅游 的迫切性,有些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仍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旅游 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旅游 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都有待于理顺等等。

三、基础薄弱,供给不足,服务欠缺,管理滞后,是影响 旅游 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甘肃 旅游 业发展迅猛的势头来看, 旅游 人次和综合收入的增长幅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全省 旅游 业发展还存在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 旅游 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旅游 景点吃、住、玩、 购、 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 旅游 项目明显滞后, 旅游 队伍建设落后等等。

此外,自然环境、气候特点、饮食文化、交通条件等等因素也对 旅游 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何从 旅游 资源大省变为 旅游 强省,甘肃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甘肃省 旅游 接待人数破3亿, 旅游 综合收入破2000亿,在全国排名22位。

而 旅游 资源这一块不好统计,就看一下5a级景区吧!

甘肃只有4家5 a景区,你能说是 旅游 资源大省?

上图颜色越深,5a 级景区越多。

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甘肃的 旅游 资源开发不够。这个从5a景区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自然地貌、 历史 遗迹、文化建筑……这些只有开发了,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善了,才能吸引游客来消费,这才叫 旅游 资源。否则,只能叫 历史 文化悠久,自然地貌丰富!

你看,就算没有先天的 旅游 资源,人家开发的横店影视城、迪士尼乐园……这些人造景点,一年吸引多少旅客……

其次,宣传和推广还是没抓住特色。

拿最近很多文章里说的这个观点:甘肃除了大海,草原、沙漠、高山……一切自然景观都有。

人们看了,会心里想:哇啊,甘肃的地貌太丰富了!但他们想看草原还是去内蒙了,想看沙漠还是去新疆……

最后,服务真的是跟不上。

旅游 景点和相关的服务行业,就算设施完善了,但服务态度和质量,作为本地人,我都受不了!也不寄希望外地游客能有完美的消费体验和冲动了!

政府管理失败,管理守旧,管理无能!

我们甘肃东部人都不怎么去甘肃的中西部,交通状况比去往其他省份都费劲,西边偏僻荒凉,吸引力不大。

气候恶劣又严重缺水……,再者 旅游 餐严重坑爹……!

三、中国旅游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

四、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为何却没有成为旅游大省?

对于甘肃省来说,旅游方面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旅游的人群却非常少,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甘肃省没有大力开展旅游行业宣传力度不够。

对于甘肃这个地方,给大家的直接印象就是贫穷,而且交通不太发达,确实是这样,其实现在国内很多的省份都在大力开展旅游业,这也是一种摆脱贫穷的方法。

很多地方对于外地旅游的人员会给予一定的福利,比如说外地人到本地旅游门票全免,住宿减半,其实这样做他们依然会盈利,就是因为游客会有二次消费这样的事情,所以旅游行业绝对是振兴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时候我就听过一句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一个地方想要在旅游行业得到大家的肯定,必须在交通方面做到完全发达,我们都知道贵州省是一个非常贫困的省份,但是贵州省最近几年经济上涨迅速,完全就是旅游行业的影响在贵州省内所有的省市最少都有两个高铁站,有独立的飞机场,而且每一个旅游景点都是高苏公路直接全覆盖,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才使得贵州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所以甘肃省想要成为旅游大省,必须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到完善之后,再进一步进行旅游的宣传,否则大家去了一次之后,就会非常的抱怨,不会再去第2次。所以大家的口碑有时候要比宣传的力度更要大。

五、甘肃14市州旅游收入:酒泉领先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后三位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厚重的 历史 文化范围,造就了甘肃省独特的 旅游 资源,虽然甘肃省的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后列,但是甘肃省的 旅游 业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 旅游 收入也是甘肃省GD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9年甘肃省 旅游 游客接待量为3.7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2680亿元,游客量增速接近25%, 旅游 收入增速超过30% , 旅游 收入增速排名全国前几位,发展势头极为良好。 2020年受疫情影响,甘肃省的 旅游 经济近乎腰斩,游客接待量下降至2.13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下滑至1455亿元,减幅均超过40%。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甘肃省的 旅游 收入并不突出, 旅游 业发展也非常一般。一方面甘肃省本身经济发展不理想,省域富裕程度相对较低,加上地域狭长旅途漫长,省内 旅游 消费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距离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比较遥远,而周边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也较为有限,而且人口最多的四川、陕西两省本身就是 旅游 大省,甘肃省并没有非常明显的 旅游 资源优势和吸引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甘肃省的 旅游 资源质量还是不错的,以人文景观为主,但自然景观也不逊色,嘉峪关、莫高窟、崆峒山、麦积山、月牙泉、玉门关都是极负盛名的 旅游 景点,陇南的自然山水、江南风情也颇为迷人,酒泉、天水、嘉峪关、敦煌均为国内知名的 旅游 城市。

甘肃省虽然地处内陆,但外国游客也不少,而且近些年来外国游客量狂飙猛涨,兰州、嘉峪关、酒泉是甘肃省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三个 旅游 城市, 旅游 业也是甘肃省的外汇来源途径之一。

今天就看看甘肃省14个市州的 旅游 收入情况,由于2020年各市州的 旅游 数据失真严重, 下文以各市州2019年的 旅游 数据进行解析,文末会附带2020年各市州的 旅游 数据 。

1、兰州2019年游客量为8208.8万人次, 旅游 收入为766.6亿元 ,是甘肃省唯一 旅游 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市州。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兰州的游客量是非常不错的,同期 泰山所在地——山东省泰安市的游客量为8262.7万人次,基本与兰州市相同,但同期泰安的 旅游 收入为894.4亿元 ,游客人均消费明显比兰州高出不少,事实上这也是整个甘肃省 旅游 业的普遍现状。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 旅游 资源质量在省内并不突出,缺乏高知名度的重量级 旅游 景点,否则 旅游 收入最少会跨上一个小台阶,主要景点有西部恐龙水乐园、吐鲁沟、石佛沟、古梨园、青城古镇等。

2、酒泉2019年游客量为4207万人次,低于天水、张掖两市,但 旅游 收入达到418.6亿元,远超天水、张掖,游客人均消费明显要高于这两个城市 。在 旅游 资源质量方面,酒泉也明显要优于天水、张掖,以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区、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赤金峡为代表,天水以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为代表,张掖以大佛寺、镇远楼、丹霞地貌为代表。

3、嘉峪关市2019年游客量为1317.6万人次, 旅游 收入为96.6亿元,虽然总量不高,但是游客人均消费比较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旅游 城市。但2020年游客量及 旅游 收入下跌幅度均超过70%,是甘肃省 旅游 经济受挫最严重的市州。

4、甘南藏族自治州是2020年甘肃省唯一 旅游 经济正增长的市州,而且增速还不小,显示出了超强的 旅游 业发展潜力。 相比之下,庆阳、定西两个人口大市的 旅游 数据可以说是不忍直视, 旅游 资源明显匮乏,金昌作为一个地小人少的工业城市, 旅游 经济垫底也比较正常。

对此,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