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映秀水磨古镇周边还有什么景点

映秀镇镇境内有中央、省、州、县属企事业单位18个,汉族与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交错居住,各民族共同合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共谋划策。 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映秀镇地理称。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由于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村经济收入面临重大的难题,为了改变现状,摆脱困境,映秀镇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结合镇村实际,在经济发展中狠抓典型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路子,是映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映秀有什么好玩的?

1、天崩石

512大地震瞬间,天崩地裂般的镇晃,山坡上需多石头蹦下来,有的落在山脚,有的翻过锅炉滚进江可是其中一个 长11米,高8米、宽3米,重心很高的巨石却滚过公路,倒插在江边、向若能江峡谷,面朝前方牛眠沟震源点。矗立在都江堰路 边成了映秀镇震后的标志之一 。

2、百花大桥

处于漩口镇和映秀镇交界处,是国道213线通往阿坝州的必经之路,全长500米耗资3000万2004年成通车。地时 桥面断裂桥墩需毁,最终整体性垮塌,如今残存的桥面及桥墩遗迹成为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著名实体和宝贵遇迹。

3、漩口中学

是阿坝州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l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 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此举办。

映秀水磨古镇概况介绍

水磨古镇距成都76公里,都江堰市25公里,映秀19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褰沟、黄龙之 闫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 镇”之称。

2010年,水磨古镇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 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冮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蓍,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蛋人文 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

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 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蓍为汶川大地震灾后

三、映秀镇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映秀镇地处汶川南部,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

5.12地震遗址:

漩口中学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也是中央周年祭奠仪式会场。漩口中学是震前映秀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在5·12地震中化为一片废墟。震后还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质建筑形态,如倾覆、端头垮塌、扭曲垮塌、十字裂纹、底楼沉降、颠裂、断裂倒塌、平行错位、叠塌、底部错裂、撕裂垮塌和侧倾等。

天崩石是当时地震留下的一个典型奇观。“5·12”大地震的瞬间,山坡上许多石头震滑下来,有的滑在山脚,有的翻过公路滚进岷江。天崩巨石是其中一块,整块石长10米、高8米、宽3米,重一百多吨,从对面山崖轰然崩裂,如刀剑般深深倒插在江边。巨石向着岷江峡口,面朝前方约1公里处的牛圈沟震源点,成为天然的碑石。

重建新颜:

映秀新城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驿站老街和汶川古道,以及独具特色的羌家新居。

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参与设计的新建筑成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点,这里有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参与设计的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参与设计的河口纪念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参与设计的地震纪念馆及陵园。而映秀小学与映秀幼儿园由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团队负责设计。地震纪念馆的设计标准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是展示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人与自然、抗震技术等内容的教育基地。

四、映秀有什么好耍的

 映秀镇地处汶川南部,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

5.12地震遗址:

漩口中学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也是中央周年祭奠仪式会场。漩口中学是震前映秀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在5·12地震中化为一片废墟。震后还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质建筑形态,如倾覆、端头垮塌、扭曲垮塌、十字裂纹、底楼沉降、颠裂、断裂倒塌、平行错位、叠塌、底部错裂、撕裂垮塌和侧倾等。

天崩石是当时地震留下的一个典型奇观。“5·12”大地震的瞬间,山坡上许多石头震滑下来,有的滑在山脚,有的翻过公路滚进岷江。天崩巨石是其中一块,整块石长10米、高8米、宽3米,重一百多吨,从对面山崖轰然崩裂,如刀剑般深深倒插在江边。巨石向着岷江峡口,面朝前方约1公里处的牛圈沟震源点,成为天然的碑石。

重建新颜:

映秀新城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驿站老街和汶川古道,以及独具特色的羌家新居。

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参与设计的新建筑成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点,这里有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参与设计的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参与设计的河口纪念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参与设计的地震纪念馆及陵园。而映秀小学与映秀幼儿园由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团队负责设计。地震纪念馆的设计标准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是展示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人与自然、抗震技术等内容的教育基地。

五、映秀附近的旅游景点

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映秀附近的旅游景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映秀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原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

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线80%的道路被损毁,10余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体完全覆盖,50余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数十处山体滑坡。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

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萝卜寨

汶川萝卜寨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距省会成都150公里,距汶川县城18公里,位于九环线线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海拔1970米高半山台地之上。整个景区由萝卜寨老寨、新寨、小寨村、索桥村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是纯粹的羌族聚居村寨。萝卜寨为冰水堆积的阶坡台地,地势平缓、宽阔,是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场所。

萝卜寨历史悠久,地势独特。考古学家说:萝卜寨早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人类生存;地质学家说,在岷江大峡谷中间的这片黄土地感觉是天外来物;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委婉动人。萝卜寨地名四次大的变更(萝卜寨最早称为凤凰寨,后为富顺寨,再后为老虎寨,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是萝卜寨历史久远的见证。萝卜寨地处风山和凰山之间,萝卜寨整个建筑形态看上去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龙溪羌人谷

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时期,龙溪被称为霸州,山上还有饱经沧桑的霸州古城遗址,其中东门寨也是唐宋时代坝州城遗址之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以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他们的村寨往往依山傍水,十余家或数十家,相聚为邻,以石砌房,以索桥、栈道相连,筑为村寨,据险而建,靠险坚守,克险生存。

在羌人谷,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会说羌语,当地的“释比”人数也是所有羌区最多的。所以,震后重建时,当地政府便利用这一特色资源,将龙溪打造成“释比文化传承地,最后的羌人谷”的魅力乡镇。

阿坝黄龙寺

黄龙寺位于终年积雪的雪宝顶峰下的玉翠山麓,面向黄龙谷,四周林木茂密,宛若碧海,是一座古朴大方的木结构建筑,亦名雪山寺、白鹿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而得名;又传说古代大禹疏导岷江时,治水成功,百姓建庙以纪念其功。寺后有一黄龙洞,内有石佛三尊,洞中的龙、佛、床、灯全由人工雕凿成,洞深不见底,深处有流水声。

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起为庙会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群众都来赶会,还有远自甘肃、青海来的,一时帐篷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六、映秀镇有什么旅游景点?

映秀镇的旅游景点有:

1、天崩石

512大地震瞬间,天崩地裂般的镇晃,山坡上需多石头蹦下来,有的落在山脚,有的翻过锅炉滚进江可是其中一个 长11米,高8米、宽3米,重心很高的巨石却滚过公路,倒插在江边、向若能江峡谷,面朝前方牛眠沟震源点。

2、百花大桥

处于漩口镇和映秀镇交界处,是国道213线通往阿坝州的必经之路,全长500米耗资3000万2004年成通车。地震时时,桥面断裂桥墩需毁,最终整体性垮塌,如今残存的桥面及桥墩遗迹成为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著名实体和宝贵遇迹。

3、漩口中学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l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 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此举办。

地震灾情: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

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

灾后重建:

映秀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该镇的恢复重建世界关注。阿坝州委、州政府与广东省对口援建工作组下决心要把震中——映秀镇建好,将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中外规划建筑设计和研究单位、大专院校以及国内著名建筑师,全面参与映秀镇灾后重建。

阿坝州坚持依靠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按照用最新的规划理念、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施工管理的要求,坚持“不求大、小而美、精致、本色、安全”的基本原则,在建设防灾减灾示范区的基础上,将映秀镇建成现代抗震建筑博物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映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