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顾客抱怨的处理对策有哪些?
1.缓兵之计
推销员为了在感情上接近抱怨的顾客,稳定对方的情绪,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散顾客的注意力,尽量避免购销双方可能出现的冲突所有这些办法和措施,在推销界被誉为屡试不爽的“缓兵之计”:
(1)请坐。当人感情冲动时,大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心跳加快,有人双手颤抖,呼吸急促,有人甚至捶胸跺脚,又蹦又跳,为的是解心中闷气。为了使冲动的顾客尽快平静下来,推销人员应热忱招呼他们坐下来诉说抱怨,自己在一旁倾听、记录,郑重其事地把对方的意见记下来。做好抱怨记录,既有助于推销双方建立一个友好的交流洽谈气氛,又可以使顾客认为他们的意见受到了某种重视,没有必要再吵闹下去。一份完整详尽的抱怨记录,将使得推销一方更好地接近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沟通供销双方的联络,并为自己下一步更妥善地处理抱怨提供参考依据。
(2)敬惠。友善地握手,给人以诚相见的印象,这是推销人员面见顾客的应有礼节。正确的握手姿势与力度,可以控制抱怨顾客的情绪,起到镇静的作用,解除对方可能指手画脚的“企图”,使得双方动口不动手。顾客如果一时拒绝握手,推销人员可以借故反复多次试握,主人盛情难却,现场气氛很快会融洽起来。在条件许可的场合,推销一方对抱怨的客人可以略施恩惠,以示安慰,比如敬一支香烟、泡一杯热茶、递几块糖果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批旅客预订了旅馆而无法马上人住,因为前面的客人刚刚退房离店,服务员正在房间整理清扫,拎着大包小袋从外地赶来的旅客在走廊上大发牢骚,怨言不断。经验丰富的经理见状,立即请客人到自己的办公室暂时休息,并给每一位客人泡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歇脚茶,受敬使人气平,受礼使人气消,在场的客人连声道谢,再多等一会也不会发火生气了。
(3)移情。凡打算上门抱怨的顾客,大多喜欢争取旁观者的支持,在公众场合抱怨发牢骚的顾客也是如此,现场人越多,他们的指责越苛刻离谱。所以,一旦碰到年轻气盛的客人上门诉怨,推销员应迅速将当事人带离现场,或到办公室,或到人群稀少的清静处商谈问题,切莫在公众面前与之争辩,因为在大庭广众面前,推销员纵有十种百种理由来解释说明,顾客认为自己“得道多助”。应急的一个办法是当面向顾客表示谅解之意,这是与顾客联络感情的有效方式。如果不能表示完全的同情,推销者至少也应该在某一点上持谅解的态度,设想可以这样对顾客解释:“多亏了您的指点……”“您有理由不高兴”“对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感谢您对这个问题的提醒……”这样的对话往往使抱怨的顾客息怒消气。
(4)拖延。对于某些顾客提出的抱怨,一时很难找到其中的真正根由,有些抱怨纯属虚构,根本无法给予圆满解决。碰到此类情况,老练的推销员大多采取拖延的办法,把眼前的纠纷搁置一旁,暂缓处理,比如答复对方:“我马上去你厂调查一下情况,明天给你回音。”“等厂长回来我们研究研究,保证解决您的问题。”特别是遇到冲动而性急的顾客,不要急于马上着手处理抱怨,以免草率行事,推销人员可以先停顿一下,先与顾客谈点别的话题,如天气、社会新闻、对方情况,目的是使顾客平心静气提意见,有理智地谈问题,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对待和处理顾客的抱怨。
2.以静制动
在推销活动的每一个阶段,语言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处理抱怨的工作中亦不例外。推销人员措词应对的疏忽大意,会造成抱怨顾客的抵触与对立。比如,我们听到平时讲话中常有这样的说法:“这是一个误会……”“大概老兄搞错了吧……”“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我自己亲自证实一下再说……”面对这些说法,顾客可能会火上加油。有时,为了平息顾客的怨气,一些推销员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表面上是安抚对方,但由于用词不当,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比如“真是这样的吗?”“就是为了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您说的没有那样严重吧?”这类话语不说倒罢,一说反而会引起顾客的误会,给人造成的印象是顾客错了,责任在于顾客身上。处理抱怨的一个最佳方案是以静制动,谨慎询问事由,然后做出合情合理的答复,改争辩为商讨,变抱怨为答问。例如,购买照相机的顾客上门抱怨产品质量不佳,性能不好:“这种破机子,让人怎么拍好照。”商店营业员先对这句抱怨理解为“顾客不大会使用这种型号的照相机”,然后不紧不慢地问道:“请问您是怎样拍照的?”顾客如果放弃抱怨,采取说明自己的使用方法的态度,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如果顾客的火气仍然很大,再次提出抱怨,营业员仍用同样的问答方式去处理,以静制动,过不了几个回合,对方就会转而采取合作的态度,抱怨也就不难解决了。
当顾客抱怨时,尤其当对方感情冲动之际,推销员务必要保持冷静,洗耳恭听对方的诉说,不要贸然打断顾客的叙述。俗话说,冲动的顾客在火里,冷静的推销员在水里,冷可抵热,水能克火,感情冲动的顾客,一则为了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为了尽快发泄心中的不满,一则为了激怒对方,以展开争辩论战,捞回损失。假如推销一方没有冷静的头脑和自我控制能力,而是兵刃相见,刺刀见红,以怒制怒,以动克动,势必造成买卖双方矛盾激化的不利局面。处于感情冲动中的顾客,对旁人的任何说理和规劝都很难听得进去,如果推销人员此时还是以针尖对麦芒的方法与之争辩,必然无济于事,得不偿失。
以静制动也并不是要求推销员一味沉默,因为长久的沉默有时反而使顾客陷入不安的境地,有时还会让抱怨一方感到愤怒。因此,推销人员在使用以静制动策略时,必须学会恰到好处地保持沉默,有时还要做到“不妨自己吃点小亏”。顾客对推销一方嗔陉抱怨,有时会要求给予退赔、退换或补偿,这些都是推销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碰到此类顾客,推销人员要认真加以研究,及时妥善处理,否则可能酿成更大的损失,从而失去一位常客或一笔交易。有时,退换退赔的要求超出了实际界限,推销一方往往不愿接受这种过分的要求,如果当面表示断然拒绝,甚至流露出是对方有意敲自己的竹杠,就会导致购销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对立,最终受损失的一方还是卖方。推销人员不要急于表明自己的“清白”,更不能马上指出责任在顾客身上,而是要细心引导,循循善诱,设法让顾客自己去得出结论。
精明的推销员总是回避直接讨论退、赔等问题,而是从分析人手,逐步明了购销双方的各自责任,剔除其中抱怨夸大的因素,最后得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顾客提出的过分要求,绝大多数是因为对方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不是有意的敲诈。一般说来,顾客的要求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苛刻,与已达成的协议或交易来说,退换退赔的数量与项目是十分有限的,不近情理的耍赖型顾客毕竟属于极少数。推销人员从大局出发,不妨自己吃一点小亏,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接受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反之,如果拒绝对方的某些合理要求,有时会给人以不通情理、吝啬小气的感觉,于己方不利。再退一步分析,推销员接受对方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也会使顾客感到内心的愧疚而转向合作,一旦退换赔偿要求得到满足之后,顾客从感情上和行动上更加贴近推销者,成为日后的忠实买者与长期用户。
二、如何妥善处理客户的抱怨
在推销过程中,经常会听到顾客的抱怨。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么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一种矛盾,这种矛盾持续越久,就越难以解决。那么究竟如何解决顾客的抱怨呢?其实你只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模板套用就可以了,效果好不好只有试了才知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请准备好笔记本。
职场
抱怨一:“你们的服务为为什么这么差啊?”
这句话在工作中经常听到,那么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拉近与顾客的之间的距离,才能赢得顾客的谅解,这里有五个技巧:
1、平常心对待:顾客的抱怨通常都带有情绪而且也比较冲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稳住自己,保持跟卖货时一样的状态;
2、全程保持微笑:我们真诚的微笑可以适当化解顾客的不满情绪,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3、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上考虑:当我们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要转换位置,假如自己碰到这种事情,希望怎么解决呢?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职场
4、一定要充当一个倾听者:但凡是抱怨的顾客都希望自己的话能够得到推销员的重视,认真倾听的好处有两个:(1)顾客感受到了尊重;(2)可以从中找出顾客真正抱怨的原因以及期望解决的方法;
5、多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比如用眼神去关注顾客,让顾客感觉到自己收到了重视,更愿意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职场
抱怨二:“你们的产品有很大问题,我要坚持退货”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该给足顾客面子,而且自己的态度一定要诚恳,有些时候顾客还是愿意接受你的产品的。如果调查研究,是因为顾客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这个时候更应该及时通知顾客进行维修,而如果是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应在最短时间内给予顾客答复,无论是退货还是更换都要尽快处理。
职场
面对顾客退货的抱怨问题,需要用到三个技巧:
1、换推销员:找一个更有经验的推销员全权负责这件事,有时顾客会说到相关的推销员,而如果这位推销员没有类似的经验,肯定会“砸锅”,而有经验的推销员就不一样了。
2、换地点:当所处的环境有其他顾客时,应该换一个地方,毕竟这些负面的影响是会传染的;
职场
3、换时间点:有的时候顾客当下情绪极为不稳定,如果答应顾客在某个时间内解决,也许顾客的怒气就会平息一些,这对抱怨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
无论任何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向顾客认错,再说退换货的事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损失降到最低;
职场
抱怨三:“说好的五天送达,为什么都七天了,还没送来?”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跟顾客这么说:“您先别着急,我先帮您问一下好吗?”接下来,我们应该询问送货员关于顾客的产品的送货情况,当了解清楚之后,可以向顾客据实以报。
职场
抱怨四:“你们的产品到底什么质量啊!我非常不满意”
遇到此类抱怨一定要谨慎处理,稍不留神顾客有可能会进行质量投诉,本来顾客对你存有一线希望,结果你的解决方法没有照顾到顾客的利益,因此顾客也是“破罐子破摔”。
职场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呢?这里有三个方法:
1、首先要感谢顾客对自己产品的认可,也感谢顾客对自己的信任;
2、细心了解顾客投诉的真正目的以及投诉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3、尽自己最大力争取完美解决,争取让顾客满意。如果产品在质量上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向工厂反应,并让顾客提供相关证据,以获得工厂的补偿,如果我们处理的及时,还是会挽回顾客对我们的信任的。类似的事件有很多,就拿海尔洗衣机事件、福特汽车公司轮胎事件,两家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上处理的非常好,并且得到了更多消费者对牌子的认可,大家可以网上进行搜索,这里不过多介绍。
职场
当推销员碰到有关产品质量问题方面的抱怨时,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处理:
(1)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说质量不达标;(2)包装损坏,导致产品出现问题;(3)产品出现一些小的缺陷。有些时候顾客可刻意拿一些细小的问题进行杀价,这种情况在推销工作中也极为常见,因此我们应该分析清楚顾客的真实意图;
职场
抱怨五:“我要找你们领导,希望他能出面解决”
这种情况在销售中很常见。无论是为了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问题还是自己的工作责任,都不能任由顾客找领导抱怨。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找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解决,对于一些解决不了的,向顾客说明情况,事后解决,对于一些重要的顾客或者情节严重者,顾客也非要见上级领导,必须经过上级领导的同意,才可以安排双方见面,这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三、如何应对客户的投诉抱怨
1.动作快一点 处理投诉和抱怨的动作快,一来可让客户感觉到尊重,二来表示解决问题的诚意,三可以及时防止客户的负面污染对业务发展造成更大的伤害,四可以将损失减至最少。一般接到客户投诉或抱怨的信息,即向客户打电话或通过传真等方式了解具体内容,然后在内部协商好处理方案,最好当天给客户答复。 2.态度好一点 客户有抱怨或投诉就是表示客户对产品及服务不满意,从心理上来说,他们会觉得是你的公司亏待了他。因此,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态度不友好,会让他们心理感受及情绪很差,会恶化与客户之间关系。反之,若服务人员态度诚恳,礼貌热情,会降低客户的抵触情绪。 3.语言得体一点 客户对产品和服务不满,在发泄不满的言语陈述中有可能会言语过激,如果服务中与之针锋相对,势必恶化彼此关系。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措辞要十分注意,要合情合理,得体大方,不要说伤人自尊的语言,尽量用婉转的语言与客户沟通。即使是客户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要过于冲动。否则,只会使客户失望并很快离去。 4.耐心多一点 在实际处理中,要耐心地倾听客户的抱怨,不要轻易打断客户的叙述,也不要批评客户的不足,而是鼓励客户倾诉,去让他们尽情渲泄心中的不满。当耐你心地听完了客户的倾诉与抱怨后,当他们得到了发泄的满足之后,就能够比较自然地听得进你的解释和道歉了。 5.办法多一点 很多企业在售后服务中,处理客户投诉和抱怨的结果就是给客户慰问、道歉或补偿产品、赠小礼品等,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有许多种。除上所述手段外,可邀请客户参观成功经营或无此问题出现的客户使用产品的情况,或邀请他们参加内部讨论会,或者给他们奖励等等。 6.补偿多一点 客户抱怨或投诉,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采用该产品后,他们利益受损。因此,客户抱或投诉之后,往往会希望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有可能是物质上(如更换产品、退货或赠送礼品的等)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如道歉等)。在补偿时,如果客户得到额外的收获,他们会理解你的诚意而再建信心的。 7.层次高一点 客户提出投诉和抱怨之后都希望自己的问题受到重视,往往处理这些问题的人员的层次会影响客户期待解决问题的情绪。 如果高层次的领导能够亲自到客户处处理或亲自打电话慰问,会化解客户的许多怨气和不满,比较易配合服务人员进行问题处理。因此处理投诉和抱怨时,如果条件许可,应尽可能提高处理问题的服务人员的级别。 客户有投诉与抱怨是表明他们对这笔生意仍有期待,希望能改进服务水平,他们的投诉与抱怨实际上是企业改进销售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机会。
四、销售人员如何妥善处理消费者抱怨?
对于处理消费者抱怨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处理:
1、仔细聆听抱怨内容
当消费者产生“抱怨”的时候,肯定是我们工作中,有些地方让他十分的不满意。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争辩,更不要去反驳,要学会聆听,首先得让消费者把情绪宣泄出来,情绪稳定了,解决问题就好办了。
2、表示感谢,并解释为何重视他的抱怨
听完以后,我们要理解他的行为,并表示尊重及感谢,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思想产生共鸣。
3、面对消费者的抱怨无论我们有没有错都必须先道歉,有错为事情道歉、无错为心情道歉。
我们的道歉可以缓解消费者的抱怨情绪。可以让客户冷静下来详细的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这样方便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
4、承诺将立即处理,积极弥补
听完事情经过以后我们要分析原因,并积极给予解决方案,并确定时间。
5、承担过失、积极补偿。
可以根据实际事情的大小而定,给予一定的补偿,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这个结果一定要让消费者满意。
6、做事后的满意度确认
当所有方案兑现以后,我们还需要主动联系消费者,确认解决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有句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消费者的“抱怨”不一定是坏事情,处理好了,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和消费者之间,更进一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