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新修订河北省旅游条例解读

5月1日,新修订《河北省旅游条例》在河北省正式施行新修订《条例》强化了对于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落实《旅游法》和国家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需要。

新修订《条例》的出台,使旅游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更加清晰丰富,更加注重发挥旅游业综合效益,有助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地方政府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集中力量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修订《条例》对旅游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给予特别关注,强调旅游业作为“开放先锋”,是促进三地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协同的重要产业,要助推三地建设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新修订《条例》有多个条目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定,把重点旅游景区线路纳入公共交通系统,规定通往AAAA级以上景区的公路应当逐步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强调要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进入爱扬道。

新修订《条例》还着重加强对旅游经营行为的规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成为《条例》重中之重。《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对旅游者在接受旅行社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其他旅游经营者原因致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旅行社应当先行赔偿旅游者的有关情形作了具体规定,例如规定旅游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明示消费价格,不得欺客、宰客,并对诱导、欺骗、纠缠、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行为,并规定了明确的处罚条款。

除此之外,新修订《条例》特别关注了执法者的行为和责任,对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投诉处理程序和时限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对景区及旅游经营者在保障旅游安全、应对突发事件应承担的责任做出规定,例如规定有条件的景区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疗和救援人员,景区应当建立安全预警、应急通信系统,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自身应急反应能力。

新修订《条例》的出台实施是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提高河北旅游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步骤,也对提升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悉,河北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把贯彻实施《河北省旅游条例》作为全年旅游工作的重点,推动旅游业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二、国家旅游政策

法律分析: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加强旅游景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要 合理调配 金融资源 ,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方式 , 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和参与旅游业发展,全力推动旅游产业投资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四条 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三、旅游国家补贴政策

法律分析:国家对旅游项用地有以下优惠政策: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一)、有效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按照资源和生态保护、文物安全、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二)、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对复垦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各地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支持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三条 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

第四条 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第五条 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