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韶关有什么民风民俗?

1、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2、饮食方面,注重节日饮食,讲究吃“团年饭”、“团圆饭”,有炒米饼、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数种有特色的年节食品,民间普遍重视传统节日,除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外,还有尝新节、冬至节等。

3、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4、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

5、每年端午赛龙舟已逐渐成为韶城的传统风俗,也是韶关市推动全民健身,丰富韶城人民文体生活而每年举行的三项重大活动之一。每年初夏的端午节龙舟比赛,武江河段便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这里,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

扩展资料

韶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也很有影响力和特色,成为韶关本土群众的精神寄托和民间娱乐活动之魂。但也存在资料系统性不够、标志性硬件不够、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连贯性不够等问题。

韶关市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使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法制轨道。

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变政府引导为市场引导,尽快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管理运营理念,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培育文化龙头企业。三是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文化产业中,培养一批较高政治思想水平,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韶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韶关全力打造粤北历史文化名城

二、韶关有哪些习俗

韶关有哪些习俗

韶关有哪些民风习俗?

韶关“过年”习俗

过年, 韶关, 习俗

韶关市区的老一辈居民,流传着“过年”(春节)的传统习俗:

除夕,一家老少团聚一堂共进晚餐叫做吃“团年饭”,尽管贫富丰俭各异,鸡肉、扣肉、红肉却是要有的菜肴,其意是吃了红肉,家境兴旺,老少安康;吃了扣肉,夫妻和子女都和睦相处。鸡的分吃有严格规定:鸡头让给父母吃,以示尊重他们是“头”,一家之主;鸡翅膀让给儿子吃,其意飞黄腾达、升官发财;鸡腿让小孩子吃,孩子就能快高长大、学业早成;媳妇一定要吃鸡脚,寄托她们旺夫益子、操持家务。每道菜都要吃剩一些,名曰“压盘”,取其“年年有余”之意。

年初一,一家之主是不出门的,还要一家人都吃“斋”,表示洁身和虔诚,打开大门在恭候着“财神”的到来。初二是“开牙”,中午饭餐和除夕菜肴一样好,寓意一年都丰衣足食。初三是“穷鬼日”,是不走亲访友的,也不欢迎亲友上门来,忌避出外或亲友沾染晦气带进门来,否则那一年就会多灾多难不吉利。初四以后才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正月十一“起灯”,天未亮,当家人就点燃神龛上的油灯,日夜不熄,一直点燃到十五元宵才“元灯”,欢送那为期半个月的春节。( 援引)

三、广东韶关的地方特色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明。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

四、韶关民间风采

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因而这里的菜肴也风味各异,博采众家之长。南雄的腊鸭和翁源的缩骨鲫鱼是非常有名的,游客到了以后不妨品尝一下。

龙归冷水肚

龙归冷水肚,其名平俗,但美味共赞。这个菜色以前还未列到粤北谱之中,是近几年来尝用者交口称好而广为传开的。作为韶关市民,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大多有过不嫌远乡村里,专程亲尝之行。有些还尝一次馋,隔三差五再来。

爆炒山坑螺

到韶关,不能不吃爆炒坑螺。由于韶关属山区,山坑溪圳多,山坑螺痍喜欢生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山坑螺,体积小巧尖长,呈圆锥形,如小手指大小,四季韶关各县(市)都有山坑螺上市,秋风起,是嘬山坑螺最佳时间。由于山坑螺肉,有着独到的鲜爽味,吃法独特,乐于此道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宵夜闲聚在街边小店,约上好友,消遣小聚时,炒个山坑螺以助谈兴,是品尝韶关风味的理想小吃。

韶关市民除了一般的常规性节日外,由于这里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所以各地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

长鼓舞 每逢节日喜庆,嘉宾来访,瑶族必跳长鼓舞欢迎。相传很久以前,盘古王的女儿莎十三妹与人间的一个小伙子结为夫妻。一个恶人想害死年轻人而霸占十三妹为妻。盘古王得知此事,把莎十三妹召回天庭。莎十三妹告诉丈夫,只要到南山上砍棵琴树做长鼓,等到盘古王婆诞那天击鼓跳上360圈,就可上天庭与她团圆了。从此后人每逢盘古王婆诞那天就要跳长鼓舞。

开唱节 瑶家风俗规定,从农历二月初二起一直到七月初七,是不准唱歌和谈情说爱的,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七月初七,传说是瑶族的祖先——盘古王的诞辰。盘古王开天辟地,在劳动中编造了歌,所以粤北连山一带的过山瑶把这一天定为“开唱节”。

瑶族婚趣 瑶胞婚俗铙有风趣,至今还保留着“男嫁女”,“儿女从母亲”的习俗。新婚之日,新郎步行到女家,男女双方的亲友到女家参加婚礼。

韶关的民间艺术种类也极其丰富,主要有:粤北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狮舞等。

五、关于韶关的特色

1、南华寺、丹霞山、珠矶巷,个人觉得有价值的就是前两个。2、马坝鸡煲,这个在南华寺的所在镇有的吃,有很多好吃的,要是你有车的话好点。可是就是你有你不会地方啊,都在不同的镇。所以就介绍这个啦,还有很多的野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