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爷免费旅游被忽悠买了两万元抗癌药,如何防止旅游中的购物陷阱?

     旅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旅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好,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大爷免费旅行被忽悠买了两万元抗癌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旅游中的购物陷阱呢?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境地,都不要轻易地选择相信一个人,尤其是才认识的陌生人。旅行的目的是带给自己放松,让自己在旅行的过程中找回快乐,而不是被购物所填充。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旅行的最终目的,不要轻易被他人所动摇。在旅行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时刻的都规范自己,这样就会减少被带入陷阱。

二、不要带多余的钱

    出门是一定要带充足的钱,但是在旅行的途中出了必要的开支,我们不要带太多的现金和银行卡在身上。旅行是放松心态,而不是消费,这样就会显得得不偿失。我们出门旅行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把金额也规划进去,那么面对购物我们就会比较的理智。出门只有那么多钱,如果自己陷入了购物陷阱就会让自己无法回家。

三、不要贪占小便宜

   很多时候,大家陷进旅行的陷阱,是因为大家都是冲着贪小便宜的心思而去。很多时候商家都是针对大家这样的心理,才制定的相关陷阱,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就陷进去了。我们一定要知道天下没有掉下来的陷阱,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买单。

    我们在旅行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地就被导游带偏,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要一股脑不顾后果什么都买。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旅行计划,那么就会减少很多的损失,并且帮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旅程。

二、老年消费者怎样谨防免费旅游陷阱

“免费旅游”陷阱采用花言巧语,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雇托购药。不出具购货凭证等手段欺骗老年消费者。老年消费者不要轻易参加“免费旅游”,更不要轻信组织者的虚假宣传。要索取和保存有效凭证。

三、数百名老人掉入免费旅游的大坑,该如何提高老人防范意识?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引发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偷偷盯上了老年人,他们投机取巧,想要从老年人身上骗取不义之财。

山东当地的一个公司以免费旅游的名义,骗取了上百名老人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警方也很快出击,抓捕了这一群诈骗团伙。

山东青岛某公司以免费旅游吸引老年人牟取不义之财

山东青岛的一群犯罪团伙就利用了老年人容易上当的特点,以免费旅游为宣传,骗取了大量老年人的财产。

“岛城老年人有福了!加入会员享高档旅游鞋大礼包,更有免费三亚、西双版纳旅游线路任您选!”面对如此诱人的“会员”服务的广告,您是不是也会怦然心动?青岛警方提示岛城市民:当心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地上有陷阱”!警方根据群众报警,迅速行动,重拳出击,抓获一名以“加入会员免费旅游”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切实维护辖区治安稳定,为辖区居民“捂好钱袋子”。

2020年年底,青岛市的派出所出现了很多老年人报警的情况。原来,这些老人遇到一个公司组织旅游,并且还称是免费的。老人们想要领取免费的奖品,获得免费旅游的机会,只需要缴纳1000元的会员费即可。

而在老人们交了钱以后,公司却称疫情期间无法旅游,并且以此拒绝给老人们退款。没过几天,这家公司更是人去楼空,老人们这才报了警。

所幸的是,警方予以高度重视,根据详细的调查,警方很快就捉拿了这群犯罪团伙。

人们应该给老人多普及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多陪伴老人,多关心老人

这些案件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如何让老人不被骗也成了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防止老年人被坏人欺骗,一方面我们要及时给老人科普知识,讲解一些骗局的原因和方法,让老人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另外,我们更应该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家里的老人,给老人更多关心和帮助,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也会让老人减少孤独感。

心里收获满满关怀的老人,才不会轻易相信虚假的宣传,更不会不被一些虚假的关心所迷惑。

四、老年人如何预防消费陷阱?

1"远程"看病有陷阱

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会在网络上、电视广告中寻找治病良方。打着"某某医学院"、"某某专家"、"轻松治疗某某疾病"等旗号的往往就是陷阱,目的是让老人购买各类保健品和保健仪器。这些产品通常来路不明,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延误病情。

2、免费承诺藏陷阱

一些不法商家在针对老年人出售商品时,往往会打出"买几赠几"、"无效退款"的噱头。但当老年人大量购买后,商家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3、虚假广告设陷阱

医疗器械的广告,《广告法》明确规定。但一些医疗器械对患有慢性疾病或有过手术史的老人并不适用,但商家却不提前说明。老年人花了钱,却买来只能闲置的物品。

4、养生讲座变陷阱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针对老年人的所谓养生讲座,还常常以各类小礼品吸引人。叔叔阿姨,来领个奖品啊!不怕你不买,就怕你不来,领完奖品听完讲座,你还能捂得住你的钱袋子吗?

5、冒充补贴造陷阱

老年人通常会接到电话称,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申请疾病补贴或是低价购药。但当老人缴纳所谓的费用之后,骗子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6、上门维修布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冒充商家客服,提出上门维修等服务。当家中只有老人时,所谓的维修人员会谎称更换产品部件等,向老人收取高额费用。

7、互联网金融新陷阱

老年人通常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不多,不知道动辄20%甚至30%的年化收益意味着随时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结局。有些公司还以免费旅游、礼品为诱饵,不少人在尝到甜头后,就放松了警惕不断往里投入,最后往往损失惨重。

针对以上陷阱,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在购物时要保留好购物发票、快递单据、合同和广告等证据。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不妨先向子女、家人进行了解后,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