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州的地方特色有哪些?
徐州的民间工艺品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瑰丽的宝库睢宁儿童画、邳州民间剪纸、农民画等很早就在全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不仅精于此道的民间艺术家众多,其艺术造诣也相当厚实。徐州的民间玩具,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泥玩、木玩、布玩、糖人、面人等,或朴拙、或精巧、或端庄、或灵透,让人爱不释手。此外还有木板年画、草编刺绣、雕塑、织棉、风筝等等,每一件都是闪烁着灵智之光的艺术创造物。
每年农历二十九日值观音菩萨诞辰之日逢会。云龙山大士岩的观音会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徐州知洲姜焯派人凿刻了观音像,信佛教者多来拜祭,久而久之形成了观音会,民间称为云龙山会。十九这一天,进香者、乞子者、还原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放风筝者潮涌而来,山路为塞,路外人满。如今的云龙山会更富文化气息和娱乐色彩,歌舞表演、风味小吃、传统工艺等异彩纷呈,热闹非凡。
徐州有个"象棋村",即邳州祁家村。农闲时,农民三五相聚,对弈一博。老少相教,男女相染,此村是人人习棋。村人下棋,决不困句一隅,或外出参赛,或邀外地人来村,不断进行棋艺交流。
徐州的地方戏曲以梆子戏和柳琴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在徐州一带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外地也同样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沛县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全县共有28万人习武,这里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均能耍刀弄棒,讲武论剑。
斗羊、斗狗、斗鸡是徐州广为流传的一种娱乐方式。从选种、驯养到竞赛规则斗十分讲究,近几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正规的经济活动。
二、江苏徐州最大特色是什么?
一是羊肉,羊肉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是羊肉馆,光个背,喝着啤酒,猛一看,全是梁山好汉。徐州人吃羊肉有着悠远的历史,著名的伏羊节也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徐州人对于羊肉的热爱超乎想像。大大小小的羊肉馆开设在徐州的街头巷尾,烤、蒸、烧……各式各样的烹调方式满足着不同口味的徐州人。
二是好做的地锅鸡,浓浓的家味现在,很多饭店都有这个菜,其实做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有鸡、油、面、盐、花椒、葱姜大蒜、辣椒、酱油即可。用地锅炖的,鸡选用容易烂的黑腿鸡或三黄鸡。等炖到味道都渗到骨头里去了,再在锅的周围贴上小饼。
三是拔丝,徐州的酒席上,基本上都有拔丝这道菜,什么苹果拔丝、香蕉拔丝之类的。徐州烹饪界素以拔丝技艺著称。“金丝缠葫芦”怎么样,光菜名已经很美了,就是拔丝楂糕,是彭门徐州厨行宗法的一大绝技,执烹饪之牛耳,独擅其美,自古迄今久盛不衰,为其他菜系所莫及。
徐州饮食历史久远,从4000多年前创造“天下第一羹”的彭祖,到垓下兵败、乌江自刎而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留下霸王别姬这道名菜的项羽,再到高祖刘邦的沛公狗肉,再到苏东坡任职徐州时所创的东坡四珍,几千年的文化都浓缩在小小的盘碟当中。现在的徐州菜介于南北风味之间,自成风格,形成了鲜咸醇厚、味道适中、清而不淡、浓而不腻、五味兼备的独特风味。
三、徐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就两句吗?大概多少字?如果只两句写出徐州的文化特色还真是太大难度!
提到徐州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人
刘邦和彭祖
一个是汉朝皇帝,一个是厨师的祖师爷
所以徐州最出名的文化就是汉文化和饮食文化
一点一点写出来肯定要遗漏和不精确
我给你从网上复制一下相关两个文化的一些介绍,你了解下然后总结出来介绍给他们。
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可见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因为她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夏商时期,大彭国很强盛,曾成为五霸之一。至商武丁43年,大彭国被灭,但之后仍以彭祖相称。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为徐国国都、楚国国都和西楚的国都。因彭祖是烹调业和气功的祖师爷,所以彭城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先驱的奠基人之一(道家思想是汉初形成的文化的核心思想),亦被西汉目录学鼻祖刘向称为硕仙。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之久。在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但影响最大的就是汉朝,因为它是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是汉高祖刘邦故里。
(1)古彭徐州是中国汉文化的创始人刘邦的故里
据《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人”。当时沛为沛郡(秦之前为泗水郡),所辖彭城周围37个县。丰邑即丰县。又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高祖本纪》上曾有刘邦自言:“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可见,丰县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其具体地址就是今丰西北12里(华里)金刘寨村,因为至今这里还有刘邦曾祖父刘清之墓,还有汉皇祖陵的遗址遗碑两件:一碑上写“西汉高祖,丰邑西北隅离城12里力村畴(今金刘寨)西王庙碑记。”另一古碑上写“汉之故里”字样。这既说明金刘寨就是刘邦的老家,又说明这里就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不然怎会写“汉之故里”呢?汉皇祖陵不仅有刘邦的先祖墓冢,而且经汉代修建,规模还相当宏大。以刘清墓为中心,东北角建有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名曰“西王庙”(古碑尚存),西北角建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名曰“东王庙”(尚存石狮、石碑头和碑座),正东边建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和关羽、张飞的三义庙(五十年代拆除),正西边建有刘玄(待考)的玄帝庙(1966年拆除),正前方为千米神道,两旁列有石人、石马、石丞相,气势壮观,曾引世代墨客骚人考察参观。
此外,由于刘邦生长在丰县,故在丰县留下许多活动遗址和传说故事。如喝凤凰嗉土刘邦方能降生的凤凰嗉遗址、刘媪歇息龙雾桥有孕生刘邦的桥址和桥碑、刘邦避难出逃的五门和七里铺的遗迹、遗址、刘邦跟马惟先生上学的地方“马公书院”遗址、还有卧牛岗、卢绾道、斩蛇沟、邀帝城、分榆社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刘邦在家乡的活动事迹颇多,亦证明丰邑就是刘邦的老家。由于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并广泛地吸收了百族文化的因子,从而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丰富多彩的汉文化。所以刘邦被史学家称为“汉祖”或“汉之始祖”,因此,历代皇帝就称金刘寨为“汉之故里”。综上所述,徐州丰县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2)促成汉文化形成的主要人物多是徐州人
大一统汉王朝的建立,是汉文化产生、形成的先决条件和政治基础。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之国策的制定,又是汉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然而,这两件大事的成功,除了刘邦本人的主导作用之外,与谋臣战将、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冲锋陷阵的共同努力是绝然分不开的。然而,这些谋臣战将又多是彭城人或彭城附近的人。如汉初三杰之一的相国萧何和刘邦同里近邻;谋士张良虽属韩国人,但祖籍毫县,曾属古彭所辖。大将军韩信属徐州南淮阴人,亦古属彭城辖地。因刘邦发迹于丰沛,跟随者丰沛人当然很多。除亲属18人封王之外,外姓封侯者不下几十人。如丰人周勃为绛侯、雍齿为什邡侯、卢绾为×侯、沛人有曹参为平阳侯、樊哙为舞阳侯,夏侯婴为汝阳侯,周昌为汾阳侯,周成为高景侯,王陵为安国侯,任敖为广阿侯,周碟为崩城侯,鄂千秋为安平侯,邵欧为广侯,朱轸为都昌侯,严不识为武强侯,奚涓为鲁侯,周止为魏其侯,孙赤为堂阳侯,冷耳为下相侯,秘彭祖为载侯,单父圣为中牟侯,卫母择为乐平侯,杜得臣为棘阳侯。特别是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王陵五人皆至丞相位,对辅刘氏安天下,促使汉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不仅如此,刘邦还把彭城人迁到西方去,很快就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从而形成了“汉字”、“汉语”、“汉文化”。据《汉书·高帝记载》:刘邦对诸侯子留在关中者,复之12岁,又“徒齐、楚大姓、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性于关中,兴利田宅”。连同丰县人刘邦也在咸阳附近为太上皇建新丰,并“徒诸故人实之”。这样,不管是开创天下,还是巩固天下,对汉文化的形成,古彭徐州人都起到了发启和奠基作用。故可以说,故彭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3)古彭徐州丰富而灿烂的汉文化遗址和文化,亦可证明徐州就是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
⒈楚王陵汉墓群及其出土文物
由于徐州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刘邦建汉后不久,便把其四弟刘交封为楚王,都彭城,直至东汉灭亡,一共有18位刘氏诸侯建都彭城,长达400多年之久,所以汉文化在这里就显得极为丰富和典型。现就发掘和出土的文物看,有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有龟山楚襄王刘注墓,有卧牛山楚王刘纡墓,有东洞山的楚王刘延寿墓等,还有其他贵人的汉墓不可胜数。这些汉墓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开石室,凿竖井,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
就从墓中发掘的文物看,也是典型的汉文化代表。
①汉兵马俑 汉兵马俑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麓,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葬陪葬墓。坑内有气势浩大的彩绘兵马俑群。这是中国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第三次大发现,仅次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俑坑5个,骑兵俑坑1个,阵容千军万马,气势威严,从而看出汉代的军事文化和制陶工艺之高明。
②汉画像石馆 此馆建在云龙山西侧,收集了徐州一带墓中出土的汉画像石刻500多块,被文化界公推为江苏文化的“三宝”。其石刻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如飨宴会饮,车骑出行,游射田猎,舞乐百戏等;有表现神话和祥瑞的,如羲和举日轮,长羲举月轮,金鸟为日,玉兔为月,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等画面,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还有些为装饰画图案,,如青龙、白虎、玄鸟、麒麟等,其绘画和雕刻艺术都是很高明的。充分反映了当时汉文化的艺术水平。
③金银缕玉衣 制造十分精细,用金、银丝和磨制的玉块2600多枚编缀而成。它是汉代皇室特定的葬服,声誉国内外。曾去日本、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受到高度的评价。至于兵器、玉器、陶器、汉印等,皆多不胜举,实属汉文化所特有。
④大风歌碑 此碑在沛县文化馆内存藏,是刘邦平英布谋反后过沛县与乡亲父老饮酒共欢时所作的楚歌。虽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概括力极强,是一般人难以作出的一首词,故被史学家称为“古今绝唱”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的猛士兮守四方!现有汉代碑刻和元代摹刻碑各一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⒉汉文化遗址处处皆是
除以丰县汉皇祖陵为中心各活动中心外,徐州还有:张良地桥授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和拉犁山的地下宫殿等。
①刘邦的拔剑泉 此泉在徐州西郊的汉王乡丁塘山下。相传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从彭城追赶至城西10多公里处的丁塘山下,突然大风从天而降,天昏地暗飞砂走石,楚兵大乱,刘邦得救。此时,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刘邦举剑问天,击石相试。果然,岩石如破竹一般从中裂开。为解将士干渴之急,刘邦又握剑怒刺山石,那知刺中泉眼,剑拔水出,清泉涌流,人马欢饮,士气大振。至今,此泉已2000多年至久,清泉长流,四季不绝。汉王庙曾建于此,已成为人们旅游观赏之胜地。
②北洞山地下宫殿 此地宫在北郊茅村乡洞山村,坐北向南,凿山而筑。有立宫室8个,侧宫室11个,耳室5个,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宫室各具特色,形制不尽相同。各室皆富丽堂皇,设计合理,结构严密精巧。有起居室、洗漱室、用膳室、会客厅、游艺室及仓库、伙房、水井、厕所等,仅次于河北满城的刘胜墓。此墓出土许多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现已对外开放。其他地下宫殿均大同小异。
③戏马台 位于城南1里许的南山上,是盖世英雄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定都彭城而观赏士兵赛马、检阅的高台子,名曰戏马台。2000多年来,戏马台上寺宇亭台楼阁建筑不断,也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楚汉战争遗迹的场所,一览“霸业五载,雄风千秋”的霸王业绩。现已对外开放。
④张良圯桥授书处和子房山 圯桥授书一事是张良为报国灭之仇,雇用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后,隐姓埋名,逃至徐州东睢宁县下邳镇隐居时,一日在圯桥上得到黄石老人授给的奇书《太公兵法》,并说13年后,济水之北,谷城山下再见。此后,果然如说。张良死后,于谷城黄石同葬在徐州沛县东的微山之上,而圯桥仍在下邳。至于子房山,则是张良的洞箫吹奏楚调,四面楚歌之处。山上建有留侯祠,祠内塑有张良像。此山名曰子房山。
至于范增墓、华佗墓、泗水亭、戚姬苑以及秦始皇泗水求鼎处等,古代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由此可见,只有汉文化发祥地,才有这极为丰富而多采的汉文化遗址遗物。
综上所述,古彭徐州是汉之始祖刘邦故里,是汉文化艺术极为集中和典型的地方,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此稿是刘恒心先生为领导人赴台参加楚汉文化研讨会而写
成稿于2000年8月16日
饮食文化:
徐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 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尧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 徐州的菜点秉承有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 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入其中。 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 羊方藏鱼 这道菜。 据传汉字中的 鲜 字即源于此。 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建立了大彭国。 铿为彭祖。 他曾献雉羹于帝尧,受到了尧的褒奖。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之句。 汉代王逸注: 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为 中国第一代职业厨师 。 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名菜名汤流传至今。 其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创出了药膳、食疗等饮食的新天地,对发展民族饮食文化,增强民族体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曾烹子事主的易牙来到彭城,求教彭祖的烹饪之道,终成烹调大师。 商殷之际彭祖后裔纷纷迁往山东、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将饮食文化推向全国各地。 汉代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将彭城烹饪技艺带到了西部地区。 汉时徐州在烹调技术上已有较大发展,炊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进步, 牝鸡抱蛋 、 沛公狗肉 、 鸳鸯鸡 等名菜相继产生,同时面点如烧饼、馓子等也相继出现。
魏晋之后,彭城人多次南迁,又将彭城烹饪之法传往南方各地。 唐宋时期,韩愈好饮食,曾亲自创制了不少名菜,如 愈炙鱼 ,在徐州广为流传。 随父来徐州的白居易,爱吃一种鸭子,因其字 乐天 故称 乐天鸭子 。 自称 老饕 的苏东坡,创意制作的四道菜被誉为 东坡四珍 流传至今。 由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使徐州的饮食日渐丰富,发展得很快。 元朝时期,有僧人开办的素食馆。 释家风味的 天花宴 、 素八珍 等名菜应市,多种风味小吃也布满市面。
清代和民国时期,徐州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冻豆腐、酥鱼、蹄卷、芙蓉肉、糟猪耳、搅瓜等普遍食于民间。 经学大师康有为品尝到细嫩的彭城鱼丸时,高兴地赋诗赞誉彭城鱼丸闻遐迩,声誉久持越南北。 近代徐州烹饪业发展更为迅速,传统技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的饮食文化与全国各地扩大了交流,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兼收并畜各地烹饪之长,相继推出了川菜、粤菜、镇扬菜等风味名菜;陕西、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风味食品也遍布街头,加上外来的肯德基、麦当劳,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
今日的徐州城,处处美食风。 人们不仅可以大快朵颐,而且可以领略徐州的饮食风尚
四、求徐州的历史文化特点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五、徐州民俗有哪些主要特点?
民俗特点:
1、正月十五习俗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2、娶亲习俗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3、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人们要吃一顿腊八粥,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民俗把这一天叫“小年”。据说,“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这样的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风景:
1、微山湖千岛湿地
微山湖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自然资源和景观繁胜壮美;千岛湿地景区内部又汀屿众多,别浦萦回,这就使得微山湖千岛湿地既有北方水乡之宏阔苍茫,又兼具南方水乡之灵秀隽逸。
2、徐州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及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3、徐州云龙湖风景区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位于 徐州市区南部,是以云龙山水自然景观为特色,以两汉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为主要内容,具有科普、观光、游览、休闲、生态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景区面积44.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44.2平方公里,控制范围总面积88.9平方公里。2016年8月,徐州云龙湖风景区获批国家5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