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德的风俗有哪些?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两天是祭灶日。是晚饭后,各家各户自备丰盛的年糖(土话叫“灶神糖”)年果、年酒、恭恭敬敬地排在擦洗得干干净净的灶面上,上香点烛鸣礼炮,诚心诚意地送“灶神”上天。叩请灶神“上天呈善事,回驾赐祯祥”。祭毕,全家大小围坐一起喝灶神酒吃灶神糖。

接年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各家门楼都“大红灯笼高高挂”。大户人家“请”出祖先像端端正正地挂在厅堂。正中摆出香炉烛台等一系列祭器。前廊挂上四盏宫灯。“茶几”、“功劳椅”分列两旁排设,显得严肃端庄。天井铺上“板坪。厅堂点起长明灯谓之照年。此日开始,各家主妇忙着制作年糕、肉丸、黄时和各种年糖年饼。

看更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晚开始至正月十五元霄止,每天晚上,四城门专为报时、防贼盗而设的“看更”分别上街。二人一组。前一人左手提灯执竹筒,右手握梆儿,后一人,左手提锣,右手执锣搥,前后行。穿街过巷,从一更到五更逐更敲打,边打边唱……

供请祖宗。除夕前二天开始,各家陆续备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恭恭敬敬地排在大厅,供请祖宗。点烛上香鸣礼炮,由家长亲自把酒。酒过三巡,家长率领子孙依次跪拜祖宗。拜毕鸣炮礼成。

二、宁德市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宁德市端午节习俗 家家户户飘出了粽子香、龙舟健儿们正摩拳擦掌、门楣上挂起了艾叶和菖蒲、小朋友们的额头上点着雄黄……端午节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了,而宁德市群众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是非常的丰富多彩。

据宁德市民俗专家缪品枚介绍,宁德市群众过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包粽子,包粽子用的糯米还要用黄碱水泡过,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是浅黄色的,而且比较有粘性。宁德市的粽子分为有馅和无馅两种,蕉城及周边县市包的大多是有馅的粽子,馅料主要有蜜枣、瘦肉等,而福安及周边县市包的大多是无馅的白粽、豆粽等,可以蘸着白糖吃。在粽叶方面,各地也有不同,蕉城群众习惯用竹叶来包粽子,福安、福鼎的群众喜欢用毛竹笋壳来包粽子,畲族群众则是用又长又宽的菅叶来包出形似四角枕头的粽子。此外,在捆粽子时,沿海县市是用芦草来捆,山区县市是用麻绳或线来捆。

端午节前后,宁德市临溪河和沿海村镇有“赛龙舟”的习俗。近年来,宁德市赛龙舟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蕉城、福鼎、福安、霞浦、古田的许多地方都有举办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健儿参赛,在龙舟比赛开始前,有些地方还会举行一些请龙、祭神的仪式,大多在当地的祠堂举行,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希望一年里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端午节时逢初夏,瘴气重,蚊蝇害虫多,宁德市许多地方都有在门旁挂菖蒲、艾草的习俗,因为艾草和菖蒲内含芳香油,可趋避瘴气,灭蚊蝇。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还会簇拥到新娶亲人家,由新媳妇将五色丝线系在手腕上,俗称“记节”。午时,大人喝过雄黄酒,并把它喷洒在住宅的各个角落,点在孩子们的额头上,传说可以避瘟疫、去邪魔,而在一些畲族聚居地,午时妇女会上山采集“午时茶”,以备全年消毒除病之用。

除了包粽子和赛龙舟,至今,宁德市端午节还保有“送鱼”、“送节”的习俗。女婿要给岳父母送“节鱼”,一般为黄花鱼,而新媳妇的娘家在节前要给女儿送节饼、夏季衣物、猪肉、粽子、红头绳、香袋等,由新媳妇分赠家中老小。在霞浦的西洋岛上,端午节临近正午时分,家家户户还会用粗盐、绿茶、咸橄榄、葱头等制作“盐茶”,据说此茶有驱邪祛病强身的功效

三、宁德的风俗有哪些

民俗文化您可以按传统节日来分

比如拿宁德某地来说,您可以这样:

春节:吃甚麼、有甚麼活动、怎麼拜年、祝寿等等

元宵:甚麼活动

二月二:

。。。。。。

这样一直写下去就会发现很多

另外,还有不是按节日来的,是人的生老病死的:比如出生、满月、百日、周岁(做晬)、十六、廿一、做寿(做十)

还有做客、待客:比如到人家裏买甚麼礼物、主人供奉糖茶等

还有地方信仰活动:比如奶娘婆(临水夫人陈靖姑)、妈祖(林默娘)、林公(杉洋打虎英雄)、李三公(李氏唐朝名祖)、等等等

还有、忌讳习俗

总之文化民俗可以写一大大大大篇的钜著,您可以节选一方面进行整理和调查再写。

四、宁德的文化习俗有哪些

我2011年去福建宁德采风

发觉这里风俗很有趣。现在还保留“哭嫁”;拜堂的时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却不跪;闹新房时会有男女对歌的精采节目,十分热闹。

还有宁德地区还有独特的传统艺术,有霍童线狮、香龙、铁机、北路戏等,其中以霍童线狮最负盛名,它是一种近似提线木偶的民间文娱活动,独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