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宜昌和恩施旅游资源丰富,宜昌的旅游收入却是恩施的近2倍?
湖北宜昌市和恩施州的 旅游 资源都很丰富,目前宜昌市拥有4个国家5A级景区、23个国 4A 级景区、数量众多的3A 级、2A级景区,恩施有A级景区32个,其中5A景区2个,4A景区17个, 但是2019年宜昌的 旅游 收入却是恩施的近2倍,原因到底是什么?
2019年宜昌市全年接待国内外 旅游 人数8900.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实现 旅游 总收入9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恩施州全年接待游客7117.71万人次,同比增长14.5%; 旅游 综合收入530.45亿元,同比增长16.5%在 旅游 收入这一项上恩施大幅低于宜昌。
首先从 旅游 资源来说, 恩施拥有恩施大峡谷、神农溪、仙佛寺、腾龙洞、梭布垭石林等诸多 旅游 景点,宜昌有拥有宜昌三峡大坝 旅游 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宜昌长阳县清江画廊景区等 旅游 景点,从5A景区和4A景区的数量来说,宜昌更有优势,湖北省共有11家5A景点,宜昌就独占了4家,而恩施有2家。
第二就交通来说。 根据宜昌和恩施的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宜昌市公路营运里程达33211公里,比上年增长4.8%;境内高速公路营运里程683公里,年末私人 汽车 拥有量为65.24万辆,铁路通车里程为538公里;恩施州2019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5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8公里,民用 汽车 拥有量48.40万辆,铁路通车里程为307公里。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宜昌的交通显然比恩施州更便利。
第三近几年, 旅游 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 旅游 信息的获取越来越简单,现在 旅游 方式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景区门票经济过渡到全域 旅游 ,宜昌 旅游 业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全域 旅游 建设,同时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 旅游 体系,而恩施在这方面做得还没有宜昌好。
恩施州搞 旅游 在湖北省内有独特的优势,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拥有土苗风情文化、侗乡民俗文化和土司文化,相信随着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等方面的进步,以后的恩施 旅游 业大有可为。
你认为宜昌 旅游 收入大幅高于恩施州的原因是什么?
二、湖北宜昌怎么样
湖北宜昌不错。宜昌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取“宜于昌盛”之意改称“宜昌”。
宜昌是长江三峡起始地,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之母嫘祖、绝代佳人王昭君和近代名人杨守敬的故里。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21年3月,宜昌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5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2处,5A级旅游景区3处。
宜昌地貌
宜昌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海拔从2427米(兴山县仙女山)至35米(枝江市杨林湖),垂直高差达2392米,呈现出自西向东逐级下降的态势。
平均坡降14.5‰,形成山地(高山、半高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三大基该地貌类型。其中,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中部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1%,东部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10%,俗称“七山二丘一分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宜昌
三、湖北省旅游消费调查报告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一直以来,她以其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旅游资源在全国居中上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拥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钟祥明显陵,拥有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神龙架,还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所在地。全省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旅游开发价值突出的有36处。
目前,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占国民经济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在“九五”期间,旅游业纯收入达1475.45亿元,年均增幅15.3% 。其中,1999年增长13.9% ,2000年增长17.2% ,2001年增长16.3%,2002年增长势头略缓,为13.9% 。同期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幅11.0% 。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省旅游业年均发展速度高于省内GDP的增长速度。
近几年来国外旅游者逐渐认同了湖北旅游资源,旅游人数方面年均增幅达33%。同时停留天数的增幅也达33.3%。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外汇收益不可小觑。湖北省近年来旅游外汇收入由1998年的8800万美元激增至2002年的28000万美元。年均增幅33.75%据湖北省财政厅测算,每接待一个海外旅游者的平均创汇额相当于出口5.4吨原油和18.6吨原煤,相当于出口创汇1100美元。
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
1.旅游人数快速增长.
从1998年以来湖北省旅游人数持续快速增加。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已由1998年的4073.56万人次增加到2002年的6672.43万人次,每年平均增长662.88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3.15%。
2. 旅游品牌初具规模
经过大力的建设和宣传,湖北省的旅游品牌以初具规模。长江三峡、 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九宫山 等游览胜地每年接待的旅游人数逐年提高,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
以三峡和神龙架为例。2001年长江三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再掀高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全年接待入境游客约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是历史上最好的年份。从沿江主要旅游城市接待入境人数看,武汉增长29.04%,宜昌增长80.8%,巴东神农溪增长69.96%,荆州增长5.84%。以上城市接待量占全省全年接待量的94.23%。
此外,于9月12日至10月12日在神农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神农架国际生态旅游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全区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经济收入2000万元,旅游总人数和效益均创同期最高记录。生态旅游节旅游节期间,来自全国46家旅行社的56名旅行商考察了神农架的主要景区景点,分别与林区8家旅行社签订了组团协议以13项引资协议,协议资金5.78亿元人民币及300万美元。
3.旅游设施日趋完善
(1)馆服务及其环境逐步完善。
以2002年为例,全省共新增星级饭店148家,较上年增加103.5%。其中,四星级3家(含预备1家)、三星级21家、二星级96家、一星级28家。截至2000年底,全省共评定星级饭店291家,星级饭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7家(含预备1家)、三星级75家、二星级165家、一星级43家。省旅游局为深入开展饭店星级评定工作,做了大量工作。第一,建立健全各级星级评定机构。第二,加强星级检查员队伍建设。第三,下放饭店星级评定权。第四,将饭店星级评定工作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湖北优秀旅游县区、创建湖北明星旅游乡镇等活动以及旅行社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2)在交通建设方面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里程、民用航线里程逐年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