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旅游为什么会爆发式增长?
2018年8月8日是第十个“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以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比起旅游时晒美景、发自拍,如今在朋友圈晒旅途中的徒步地点、跑步地图以及各种比赛逐渐成为时尚。喜爱运动的小伙伴,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大大丰富了旅游体验。
健身类旅游最受青睐
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选择体育旅游产品出游的人次增幅明显,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24%左右。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再次将体育旅游推上了高潮,世界杯期间,有10万名中国游客赴俄旅游。
在体育旅游中,健身类最热门,占到整体游客量的7成;极限类占2成,观赛类1成。以徒步、登山、骑行等为代表的健身类旅游,由于游客的参与度、体验度更高,平均花费相对来说最低,人群相对更广,成为最为主流的全民健身游活动。驴妈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健身类旅游游玩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民众的健身意识增强。
一年四季都有景区、跑步组织、旅行社等组织登山、跑步、徒步、骑行等健身游活动,从小学生到花甲老人都可参与,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驴妈妈数据显示,黄山、峨眉山、泰山、衡山、天门山等是登山客最多的景区。同时,健身游的用户也成为体育旅游三类里年龄跨度最大的一类。
体育旅游快速增长且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体育赛事热情的高涨,体育旅游的市场逐年扩大。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我国旅游消费模式由传统观光游向兼顾休闲与健身的体育旅游消费模式转变。
而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设施和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也为健身旅游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体育与旅游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二、2019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看,不断增长和参加锻炼的人群促使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占据体育产业总产出的61.4%,超过一半的体育产业产出由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带动。中国体育消费新型业态发展迅猛。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工程促进体育与传统旅游、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都开始成为体育消费的新兴发力点。
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未来增长空间大
2015-2017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大健康背景下参加锻炼人群持续增长,发展空间大
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出台和引导,国民强身健体意识不断增强, 2015-2017年中国参加锻炼人数不断上升。从体育人口数量占比角度来看,中国体育人口占比与美国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企业突破千家,竞争激烈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随着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驻体育用品行业企业数量也呈现递增趋势,2016年中国经营体育用品企业数量已突破上千家,企业之间竞争激烈。
体育产业业态更新,体育消费突破实体消费边界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全球及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三、目前我国的体育消费发展现状有什么呢?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居民在体育消费领域的规模呈现逐渐扩大趋势。
根据阿里电商平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8年,天猫和淘宝平台上运动鞋服和体育装备的消费人次从1.8亿人次增长至6.6亿人次,消费金额从515亿元增长至997亿元。根据苏宁易购、苏宁体育、PP体育联合发布的体育消费大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上半年,体育零售销售同比增长就达到152%,健身器械、跑步机等居家运动器械增幅较为明显,分别同比增长280.6%、179%。
此外,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着体育市场消费规模。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从名义增长来看,总产出比2018年增长10.9%,增加值增长11.6%。从微观到宏观,这一系列真实的数字,足以揭示体育消费规模呈现明显扩大之势。
今天,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物质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向舒适型消费、健康型消费转变升级,在这些快速转变升级的消费中,体育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提速则是较为重要的一隅。
体育消费水平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大量体育消费者从随意性转向专业性,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和竞技水平。特别是4亿多“90后”迅速成人走向社会,他们更具社交意识和健身需求,在路边跑步、在街头公园做操的锻炼已满足不了他们的健身需求,健身房、户外活动场地、比赛场所已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场所。
有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期间,淘宝体育消费总额突破60亿元,特别是中高端项目用品需求量大,尤以垂钓用品、冰雪、骑行运动、露营、攀岩、马术等体育用品增长最快。这些项目的广泛普及是推动体育消费的有利条件,与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相比,其支付的金额更多,对专业技能要求更高,需求品味更高端。
体育消费分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者具有层级性,二是体育产品的精细化。首先,依据社会分层理论,体育消费者之间具有显著的阶层差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居住区域等都是影响体育消费者分层的重要因素。有调查发现,北京市居民20~39岁年龄段,参加体育消费的人口比例最多,体育消费金额50~59岁年龄段最多,特别是在体育健身方面50~59岁年龄段消费金额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四、体育运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旅游的理由
2022年伊始,距离春节长假已不远,在北京冬奥会的热力驱动下,当下最火的主题游,非 体育 旅游 莫属。
携程近期发布的《2021用户旅行新趋势洞察》显示,在疫情常态化大背景下,国民 旅游 方式在2021年持续发生改变,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旅行的脚步更偏户外化。以徒步登山为首的 体育 旅游 在过去一年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度假不可或缺的重要选项。
马蜂窝平台去年一项对社区分享内容的研究发现:如同前几年为 美食 奔赴一座城一样, 体育 运动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 旅游 的理由。
滑雪是 体育 运动的头号大热门
广州融创 体育 世界的卡丁车运动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高尔夫赴一座城近年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
青少年酷爱射击运动
广州融创 体育 世界
订单增长超八成,
体育 旅游 迎来大众化时代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在隆冬之际展开一场滑雪之旅,成为不少游客心目中最盼望的旅行。综观各大平台,集滑雪、度假为一体的滑雪场地订单在近期呈爆发式增长。
据中国 旅游 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 旅游 发展报告(2021)》,我国冰雪 旅游 需求结构更倾向周边游、家庭游、自驾游,冰雪 旅游 红利正在逐步惠及老年人、青少年、低收入群体等更多人群。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 旅游 人数将超5亿人次。
除滑雪外,更广泛的 体育 旅游 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 旅游 者的选择不再盲目跟风,以户外运动体验为主,由兴趣圈层带出的主题游逐渐脱颖而出, 旅游 “玩法驱动”效应愈加明显。
据统计,2021年携程平台 体育 旅游 类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八成。其中,最受用户喜爱的徒步登山游订单量相比2019年增长150%。相较往年,主题游更偏向专业圈层,以周边为主的轻量级户外游增势迅猛,两三天短途徒步产品表现突出,其同比2020年增长翻番。
逃离都市喧嚣,在“家门口”亲近大自然的方式,让 体育 旅游 成功“出圈”。数据显示,去年在携程站内,“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8倍。精致露营不仅成为80后、90后的挚爱,也是城市居民就近“遛娃”的人气之选,亲子露营比重高达60%。
除上述滑雪、徒步、露营外,其他各类 体育 运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在整体放大。马蜂窝社区数据显示,2021年其站内 体育 相关内容占总内容比例较2020年同期上涨近49%。周末用一场 体育 运动释放压力、结交同好,甚至“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都在年轻人群中蔚然成风。
《阿里巴巴2021“十一”假期出行趋势报告》中亦提示:在去年国庆期间,冲浪、潜水等活动的预订量环比涨超200%,徒步、攀岩环比涨超13倍。
正如《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中所指出:当前, 体育 旅游 大众化时代已经来临。
广东人 体育 旅游 意愿领跑全国,
高品质综合目的地催生“运动社交热”
中国 旅游 研究院和马蜂窝 旅游 联合发布的《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 健康 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 体育 与 旅游 融合发展已成主流趋势, 体育 旅游 成为 旅游 业通向高质量发展新的战略支撑点。
说起 体育 旅游 的踊跃度,广东人可谓不遑多让。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 体育 旅游 市场正逐步扩大,2021上半年“ 体育 旅游 ”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15%,以华南、华东区域的 体育 旅游 热度增长最快,其中华南增长高达36%。根据《报告》,广东游客的 体育 旅游 意愿占整体的15%,超过了北京、上海。
据了解,作为 体育 大省,广东拥有两大 体育 IP(CBA、中超)的数支职业代表队,每年都吸引众多国内外球迷前来观赛。广东省相继承办的各类国际运动会及知名赛事,也促成了 体育 与 旅游 资源的深度合作。
而据广东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人均 体育 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以上,珠三角地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其他地区优化提升15分钟健身圈, 体育 产业总规模超过9000亿元。 体育 旅游 在广东迎来了市场及政策的双重利好期。
广州融创文旅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民健身、大众 旅游 时代的到来,“ 旅游 体育 ”将成为新时期 旅游 发展的新引擎和 旅游 休闲领域的新亮点。作为致力于推动“ 旅游 体育 ”融合发展,以 体育 为主题的新形态乐园,广州融创文旅城主要围绕赛事核心打造丰富的冰雪活动,正通过持续推动华南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吸纳链接更多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端资源,合力打造广东体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样板。
据悉,广州融创文旅城旗下有华南最大的室内滑雪主题乐园广州融创雪世界,拥有卡丁车、攀岩、蹦床、射箭等多个 体育 项目的广州融创 体育 世界,开放式的亲民乐园广州融创乐园等多个融 体育 、 旅游 、休闲、亲子元素于一体的主题园区,其在2020年成为国家 体育 总局公布的首批“ 体育 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2021年年底还获国家 体育 总局、文化和 旅游 部颁发“国家 体育 旅游 示范基地”。其中,广州融创雪世界除满足了广东人“不出家门”体验世界级滑雪场的需求,围绕其打造的华南冰雪IP及冰雪 旅游 微度假目的地,对壮大本土滑雪社群、拓宽南方冰雪 旅游 产业界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在广东,高质量的 体育 旅游 休闲体验地随处可见。坐落于国家5A级观澜湖 旅游 度假区的深圳观澜湖生态 体育 园占地22万平方米,是深圳集生态 旅游 、 体育 、休闲、 娱乐 等功能为一身的综合主题公园,园内的网球中心蜚声国际,同时有长达十公里的山地越野自行车赛道;位于广州从化的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拥有定向骑行、野战赛、赛事展览、房车展示等以古驿道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及比赛场地,和广州融创文旅城在去年年底同获国家 体育 总局、文化和 旅游 部颁发“国家 体育 旅游 示范基地”。
此外,广东还有清远古龙峡原生态 旅游 区这类以生态美景为依托的国家 体育 旅游 示范基地;去年12月刚刚启用的珠海市滨海 体育 公园(城市客厅站)建有6片沙滩气排球、6片沙滩排球和1片沙滩足球场,是 体育 滨海沙滩运动的新去处……
《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认为,新时代年轻人作为 体育 旅游 的主要参与者,更看重其“运动 社交”功能,这也是 体育 旅游 越来越“火”的重要原因。一站式社交运动 娱乐 场所、各类 体育 运动休闲公园、潮玩运动街区成为高人气的网红打卡地。周末和朋友一起体验 VR、保龄球、棒球、台球、射箭、壁球、复古溜冰、密室、赛车、冰壶、真人镭射战场等运动项目,是当下最潮的社交体验,越来越多人以“燃烧卡路里”的方式度过假期,把运动爱好融入旅行,诠释着“另一种社交”“另一种放松度假”。
业内人士认为,这类场合所提供的 美食 、酒水、表演、赛事直播等内容,更有助于通过运动休闲促进社交,因而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而《报告》则指出,放眼未来, 体育 旅游 应进一步聚焦大众 体育 旅游 消费新特点和新趋势,多培育集传统与现代、 时尚 与经典、大众与小众为一体的项目,满足日益增长的 体育 旅游 多样化需求。(刘星彤)
五、当前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人们参与消费时目的的不同性,消费可以划分为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两种情况。而关于体育消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体育公共消费与居民个人消费两个层次的内容。
体育公共消费,主要是指体育机关单位、场馆、运动队、学校体育设施、公共场所体育设施等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学习、训练与科研中对体育设备、服装、器材、燃料、书籍等物质资料的消费;居民个人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能有效地满足居民的个人健康生活以及健身等方面,所需要的体育物质产品以及体育信息产品等。
如果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的公共消费的占比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每年的预算都相对固定,增长较为缓慢,而居民个人消费增长较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呈逐年增加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育消费为4 760.1亿,2016年5 936.8亿,2017年7 113.5亿,2018年9 105.3亿元,2019年11 654.8亿,相关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 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以及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体育消费潜力在不断增强,未来我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还会不断增加,我国的体育消费市场也将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如果从客观层面进行分析,当前阶段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覆盖面也正在不断扩大,我国体育经济整体的收益水平也正在十分稳步地提升。而我们也要充分地认识到,随着体育资产和资源的不断增加,体育经济领域必然会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与潜在的市场价值。
一方面,有形市场经营会不断增多。体育部门以及体育行政单位,在有效保证正常事务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的政策法规,将一些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设施等非经营性的资产,转变为经营性的资产通过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有效避免了闲置资源浪费,同时获取相应的收益,实现高效双赢的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无形资产的利用以及开发会受到高度重视,体育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体育彩票的发行、体育比赛冠名、体育转播权转让、体育广告经营等,体育无形资产虽然不具备实物的形态,但是也能够像有形态的资产一样,同样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是体育经济发展中重要要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无形资产发展也较快,如广州恒大的品牌价值已达数亿元,2019年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达到了583.18亿元。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向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迈进,体育产业也成为社会投资的热门,开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体育俱乐部、体育集团等企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地提高,健康意识日渐强烈,社会体育消费需求开始不断地增长。
所以有不少的中小型企业把发展方向瞄准到了健美、健身等经济领域,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体育投资就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2020年2月10公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高达26 579亿元,增加值10 078亿元,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占到1.1%的比重。
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6 53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64.8%的比重;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规模的增加值为2 327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23.1%的比重;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增加值为3 399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33.7%的比重;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增加值为15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1.5%的比重。
六、体育旅游升温“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成旅游消费新趋势
比起 旅游 时晒美景、发自拍,如今的朋友圈里更流行晒旅途中的徒步地点、跑步地图……
这个夏天,人们更渴望个性化、体验化、 情感 化的旅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东京奥运会拉开战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日益临近, 体育 旅游 消费持续升温。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体育 旅游 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健身游、极限游、观赛游和参赛游等几个类别。
年轻人花式玩法将 体育 旅游 送上C位
中国 旅游 研究院和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近日发布,解析了2021上半年 体育 旅游 市场的热点及发展态势,对 体育 旅游 人群未来消费行为进行了预测。
报告称,我国 体育 旅游 年轻化特征显著,80后、90后游客占比超过7成,90后年轻人比重较高,达40%,成为出游的绝对主力。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事业趋于稳定,或拥有自己小家庭的80后、90后人群来说, 体育 旅游 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海南、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多个城市跻身 体育 旅游 热门目的地,除了跑步与骑行,年轻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向深潜、帆船、冲浪、滑雪等国内新兴 体育 项目,在玩法上也日趋多样。
“非常爽!刺激!完美!俯瞰海岸线,一边是灯塔,一边是风车阵,像童话世界一样。”来自杭州的游客汤皓在海南东方跳伞基地跳伞落地后,迅速把跳伞过程分享在社交平台。
以前大家都喜欢去国外跳伞,国内项目发展较为缓慢,现在受疫情影响, 旅游 消费回流,许多人专门飞到海南跳伞解压。不管是持证跳伞还是体验跳伞,海南都能满足游客需求。想运动但又害怕盛夏的太阳,可以到室内场馆比如无锡融创躲一“夏”太阳。“飞翼过山车”“激流勇进”“风雨同舟”“跳伞奇兵”等项目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可以在这里挑战刺激 体育 竞技项目。
“运动+社交”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潮流
携程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13日~7月13日,“旅行+运动”关键词热度环比上涨235%,其中,新上线的“运动潮玩体验”话题热度排名靠前,潜水、冲浪、室内滑雪、飞机驾驶体验等主题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运动+社交”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潮流。类似“潮玩运动街区”的一站式社交运动 娱乐 场所已成为年轻人争相造访的网红打卡地,在那里不仅可以和朋友一起体验VR、射箭、壁球、复古溜冰、密室、F1赛车模拟器、气步枪模拟射击、冰壶等运动项目,还可以享受 美食 、酒水、表演、赛事直播等附加 娱乐 内容。
马蜂窝 旅游 研究院负责人冯饶表示,“适合朋友聚会、体验没尝试过的运动是这类场所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此外,体验感强、有专业教练现场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少年轻人认为,这类团队运动更容易让人发现‘同好’,结交朋友。”
体育 运动为城市目的地再加buff
体育 赛事不仅能够在比赛季为举办地带来热度,也是当地展现城市形象以及文化风貌的大好时机。奥运会作为最“吸粉”的赛事之一,无论在赛中还是赛后,都为举办城市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客流。
在2021年 体育 旅游 热门境内城市Top10榜单上,因疫情导致的境外游受限,却让以往热衷境外 体育 游人群纷纷将目光转向境内目的地,潜水、冲浪、浮潜、滑翔伞等曾经的境外海岛游热门玩法,使三亚迅速蹿升至境内 体育 旅游 热门目的地Top1。北京凭借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位列热门城市第二名,青岛则凭借帆船体验、出海看日落喂海鸥、海钓等 体育 游乐项目位居第三,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奥运帆船博物馆均是热门景点。
安全保障是必需
近年来,国家 体育 总局、文化和 旅游 部常在春节、国庆等假期联合发布 体育 旅游 精品线路,促进 体育 产业与 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
《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提到,不同地区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 体育 旅游 ,例如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冰雪 旅游 ,中西部地区则依托山地丘陵、沙漠河流等开发了峡谷穿越、山地自行车、荒漠探险等项目。
行业数据显示, 体育 旅游 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据了解, 体育 旅游 能让游客有更好的参与感,受到广泛欢迎。而另一方面,参与 体育 旅游 项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做好安全保障。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 体育 旅游 项目的标准,推进 体育 旅游 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留住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胡玥姣 综合人民资讯、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海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