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特色美食

大理美食有:

1、大理鸡丝米线

大理凉米线最出名的要数凉鸡米线,将做好的白斩鸡撕成条,拌入米线里,加入梅子醋和调料,最后浇上一勺卤子水,入口酸甜爽滑,开胃解暑。

2、酸辣鱼、冻鱼

在大理吃鱼,最有趣的莫过于和当地的白家渔民划着木船出海,在浪花呢喃的洱海里撒网捕鱼,在轻轻晃荡的木船上,生火烹鱼。肉质鲜嫩的鲫鱼,甘甜的山泉水,煮出的都是一锅上好的鱼汤。酸辣鱼,吃的是一个酸,一个辣,一个鲜,一个香。

3、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有甜、咸两个口味。咸味撒葱花、食盐和花椒;甜饼则用火腿、肉丁、玫瑰糖包心。无论甜或咸,香酥润滑的口感,极致的天然香味,都让人难以忘怀。

4、生皮

所谓的生皮,就是在杀猪的时候,用稻草火烧去毛,故有“白族火烧猪”的美誉,因为口感鲜嫩,且营养丰富,没有半点腥味,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白族群众最喜爱的民间菜肴。

5、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的特色小吃,因其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腌制好的雕梅清香脆爽、酸中带甜,让人生津解渴,开胃提神。

白族的特色食品是什么?

白族特色食品很多,列举一些:

1.砂锅鱼与砂锅豆腐: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蛋卷、腊干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按比例与弓鱼(或鲤鱼)放入砂锅内,放好调料,文火炖制则成。若把主料鱼换成豆腐和少量卷心菜,则成砂锅豆腐。

2.乳扇:是著名特产。做法是用羊奶放在锅中,点上酸水(或明矾),使之呈半固态,用筷子挑起来,晒干即成乳扇,可生食,也可煎煮。

3.猪肝鲜:将猪肝切碎,拌上盐、辣椒、酒、芝麻、八角、草果等,密封在陶罐里,可存放1年。可蒸食,也可做调味品。

4.吹肝:将完整的鲜猪肝吹足气后,放点盐,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食用时,将猪肝切片,放入香油、醋、辣椒、葱、香菜。凉拌即可。

5.生皮:将猪宰杀后,用火烧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黄色,肉得半生不熟,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葱、姜、醋、蒜泥等调料可吃了。生皮是旧时年节的宴客菜肴。

此外,白族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榔,等等。

满意请采纳。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特色美食

大理小吃主要有腌螺蛳、破酥粑粑、乳扇、饵块、大理酸辣鱼、凉鸡米线、弓鱼、大理生皮、砂锅鱼、雕梅扣肉、卷蹄。

雕梅扣肉本就是大理的名小吃,雕梅扣肉更是一道美味佳肴,它由春天采下的青梅,然后雕刻上图案,再压成菊花的图案,最后去除酸味再放入加砂罐里保存几个月,扣肉一般是选用五花肉,跟雕梅一起蒸制几个小时即能享用,肉制肥而不腻,香甜入味。。

白族新年食物有哪些?

一,猪肝鲊。猪肝鲊可以说是白族特有的传统美食了,每到霜降后,居住在洱海边的白族人就会开始宰猪。而猪肝鲊,就是拿用新鲜的猪肝、猪肠、猪肚和排骨洗净,然后入锅煮,不过一定要煮成半熟,煮好以后把猪肝等捞起来,待放凉后加入盐、辣椒、花椒、烈酒等,拌匀后撞进罐子里,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三四个月后,就可以打开罐子食用了,这时候差不多正是春节。做好的猪肝鲊麻辣咸香,鲜嫩可口,除了直接吃以外,还可以上锅蒸着吃,可以拌饭,可以下酒,还可以加进面条和米线里,是款待亲戚朋友不可或缺的好菜。

二,饵块。饵块和我们常说的年糕其实差不多,也是选用优质的粘性强的大米煮熟,然后放进容器里舂称面团状,然后再取出来放到案板上揉搓,做成砖状,饵块这就做成了。不过这可不是饵块的最后形态,饵块除了直接食用以外,最常见的是做成“烧饵块”。

烧饵块就是把饵块做成薄饼的样子,然后再炭火上烤,烤到微微焦黄发出香气时,就可以从炭火上移开,然后在上面涂上芝麻酱、辣酱等各种酱料,最后在里面加入牛羊肉和油条,是白族传统的特色美食。

除了做成烧饵块以外,饵块还可以切薄片加火腿、豌豆尖、酸腌菜末等做成炒饵块,切成丝用滚水烫熟,加上肉、添上肉汤,佐以酱油等做成煮饵丝。除了这三种主要的吃法,还有卤饵块,烤饵块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吃法。

三,八大碗。很多地方过年时都有“八大碗”,不过却又不一样,白族的八大碗,顾名思义是由八个菜肴组成,其中有千张肉、粉蒸肉、酥肉、拼盘、煮白扁豆、煮竹笋、煮粉条、红烧肉等八样菜。这八样菜荤素搭配得当,运用了煮、炸、炖、蒸等烹饪技巧,充分体现了白族人酸懒的饮食风味。

白族特产是什么

我简要回答介绍下吧:

生皮 (白语:herf xiaof)

大理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时,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黄色时为止。吃时将肉切成肉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荽美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海水煮海鱼

(“活水煮活鱼”或者叫“酸辣鱼”)

洱海边的渔民煮鱼时,特别是烹煮当地称为“油鱼”等肥美鱼儿时,一般都不用油煎。他们舀来洱海之水,待锅内水沸时,放入鲜鱼,再搁上浓重的辣椒粉和花椒粉,其味鲜美麻辣,俗称“海水煮海鱼”。

下关砂锅鱼

这是下关的地方特色菜肴。将洱海的肥美鲤鱼,剖腹洗净,抹上少许精盐,腌上十来分钟,与火腿片、嫩鸡块、鲜肉片、猪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参、豆腐、玉兰片等各种适量配料,同置砂锅内,再撒入适量的胡椒、精盐、味精等调料,置炭火炉上文火煮而成。食时,将砂锅以盘衬垫上席,即热气腾腾,又鲜美可口。

炖梅

大理地区产梅,尤以洱海东岸,绵延百里的半山半坝地区到处是梅树林。梅有苦梅、盐梅两种。用苦梅制作的炖梅,是白族人民喜欢的调味品。炖梅是将苦梅放入沙罐,加上盐和花椒,盖严后,置于火塘正中,周围堆上稻壳,点燃后,用微火连着炖上一至两天。这时,黑色的炖梅味道酸香异常,老百姓常用作吃生皮的调料,或加上红糖做成炖梅汤。炖梅耐贮,能放上一二年而不坏。

雕梅

雕梅(1张)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新娘带来的蜜饯、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饵块 (白语:ssit kuil)

饵块又称粑粑,是广泛流行于云南的传统小吃。但是,大理饵块别具特色:将蒸熟的米团,放在大理石垫板上,用工搓揉。包入糖和核桃盐、卤腐等,置炭火炉*烘烤。这种现揉现烧的饵块,软香可口。

乳扇 (白语:nyvx seiz)

洱源邓川坝,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里的农家素有饲养乳牛的传统。当地出产的乳扇,为远近驰名的特产。制乳扇时,先将鲜牛奶发酵成酸奶水,再放入锅内加热至60℃-70℃,随即倾入鲜牛奶,并用竹筷轻轻搅动,使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渐渐凝结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风干而成。

乳扇

黄中带白、纯洁光亮、薄似纸张的乳扇,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丰富。它可以生吃,也可煎、蒸、烤吃。但最好是用香油煎成淡黄色,取出置凉,又脆又香,尤为可口。乳扇是白族宴客的美味佳肴,是祭祀的必备供品,也是馈友的佳品

烤茶 (白语:kan enx zod)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4]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设置了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上面放有一个铁三角架,来了客人,主人便让客人到堂屋落座,并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准备烤茶待客。待砂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迅速抖动簸荡煨烤。待茶叶烤至徽黄色,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入一勺开水。这时,只听“佣”的一声,被冲起来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绣球花状,堂以立时飘逸一股诱人的茶香。这一冲茶之声,又响又脆,因而又称烤茶为“雷响茶”。

待茶泡沫落下砂罐时,便可冲入开水,斟茶献客了。煨烤的茶水,茶色澄黄,浓香扑鼻。烤茶一般冲水三道,边煨烤边品茗:初饮觉得其味微苦,再品则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觉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满齿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谓“头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饮第二道茶时,还往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和几粒花椒,别具一番风味。

烤茶的茶具也很别致。烤茶的砂罐粗糙,而茶盅却为小巧玲珑、洁白晶莹的瓷杯。按照“酒满敬客,茶满欺人”的习俗,主人斟茶要少,仅以品啜一二口为宜。当主人双手高举茶盅向客人献第一盅茶时,客人接茶后应将它转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长者和座中长辈,彼此谦让一番之后,客人方可品茗。这时,客人一边品啜,还要一边赞赏茶味的甘香,欣赏茶盅的精巧。因而,白族的烤茶习俗,堪称一门茶道艺术。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叶,多为下关沱茶。下关向为制茶中心,这里出产的散茶,远销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甚大。后来将散茶压成碗形茶块,不但耐储易运,还不失茶味。茶叶运至地处长江、沱江汇合口的四川泸州时,茶商为广销此茶,便宣传道:“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将下关出品的茶叶称为下关沱茶。于是,这种茶味醇厚,汤色澄黄,香气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气、散烟醒酒之效的下关沱茶,便声名远扬了。

猪肝胙 (白语:deip ganl tvnl)

霜降过后,鹤庆的一些农家开始宰猪了。这时,他们照例要腌制白族传统风味食品——猪肝胙。

猪肝胙的制法大略如下:将新鲜猪肝、猪肚、猪大肠和排骨等洗净,入锅煮成半熟,捞起来晾凉后,把猪肝、猪肠、猪肚切块,将排骨剁成小节块。然后,再按10%的比例放入盐巴,12%的比例配辣椒粉,以及150一200克的花椒粉、50—100克的小茵香粉和烈性.酒1斤,调匀拌和后,装入陶罐,压紧,封严,置于通风阴凉之处。

经三四个月以后,可开罐食用了。启封时,一股猪肝胙特有的香味便飘逸出来。食用时,用一碗盛上猪肝昨,放入饭甑蒸局。蒸后的猪肝脾光洁油亮,香味诱人,吃起来麻辣咸香,鲜嫩可口,是白族农家款待亲友的上好下酒菜。如果食用米线、面条,用它作盖浇菜,其味更佳。

三道茶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白族贺新房习俗与祝贺歌在白族地区,起房盖屋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自然也就要举行隆重热闹的仪式,还要按仪式进程吟唱祝贺歌。

建盖新房先要择吉日动土砌石脚,石脚砌好后隔几个月(有的地方要隔二至三年,白族称这段时间为歇墙)才择吉日开工营造。在营造中要唱祝贺歌。祝贺歌由“上梁歌”和“封龙口”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木匠师傅在不同时辰吟唱。“上梁歌”要在上梁的时候唱。在一派欢乐的唢呐、锣鼓和前来祝贺的欢声中,当头的木匠师傅身挂一道红彩,接过主人递上的大红公鸡,一进步出堂屋,一边唱道:“大红公鸡雄赳赳,你在家中报五更,遇着主人造金屋,用你报佳音。吉日良辰放声唱。四邻好友贺新声,良辰喜庆大家唱,日子天天新。”他一边唱一边在人们祝贺声中爬过脚手架,登上利用两根中柱临时搭起的“阳台”,面朝东西南北中各拜了一拜,又高声唱道:“一点龙头出学子,二点龙尾上天。

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上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做成圆形小饼后,一次6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同时,也是外出劳动或旅游的绝好便携食品。

白族的饮食文化

白族饮食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荞麦.主食一般蒸干饭,便于下地时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成)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制成咸菜、腌菜、豆瓣酱。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菜炒火腿、海菜豆腐汤等。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禽和鱼鲜,善于腌制火腿、香肠、弓鱼、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妇女们

多会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婉甜拇的手艺。腌年猪和乳扇(羊乳点酸水而成)是当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