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心中的年味——芮城美食“角角”(jue jue)
角角,是我们家乡元宵节吃的一种小吃。她用红薯面做皮儿,红豆和红枣做馅儿,然后油炸而成,形状有点像饺子,吃起来甜甜糯糯的。
后来才知道,只有我们县城的一部分乡镇才有元宵节吃角角的习俗,所以恐怕知道这种美食的人并不多。
小时候,吃着奶奶制作的角角,看着在县城体育场表演的社火,总觉得每年的元宵节过得比春节还有意义。
但是,当年的我并不知晓这个普通又美味的小吃后来竟成了我日思夜想的美食。随着在异地工作年数的增加,我对角角的思念也日益剧增,因为每年总是不到元宵节就收假了,而我也长大成人,似乎不应再因自己一时的贪嘴而让年迈的奶奶为我专门做一次角角。
想起2016年的春节,那是我最近一次吃角角。那年和往年一样,我利用短暂的春节假期回去看望家人,当然也包括年已八十的奶奶。
“莉莉哪天走啊?”奶奶问我。
“明儿吧,我还要……”我总是有那么多合理的解释。
“明儿多会儿走呢?”
“一早吧。”我若无其事地回答。
“能到中午吗?我明儿一早给你们几个(我们姐弟几个)做角角,你晚走一会儿应该就能做好了!”奶奶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
我瞬间感动了!原来有时候,老人想念我们,并不是为了我们买的各种礼物,也不是为了我们围绕着她的那份荣耀,甚至不是为了我们陪她聊聊天!她想的竟是在这短短的一半天时间里能多给我们一些什么,她永远想的是让我们多一些幸福!比如,每年端午节,她一定会提前好久为我们这些儿孙们做香包。比如,每年春节回去必定送我她亲手缝制的鞋垫,等到我有了先生和孩子后,又必然是每人一双。其实不光我们这个小家有,我们全家老小都会得到一双她亲手缝制的鞋垫,得有30多双吧。缝这些得多少时间呢?我估计需要用她一整年的时间,而且还得赶着做……
写到此处,我早已泣不成声,惊扰了在一旁看书的儿子。“妈妈,你怎么了?”儿子拿过纸巾帮我擦眼泪。我却哭得越发厉害了,像个撒娇的孩子。
我猛然想起儿子也经常送我礼物——可爱的贴片、写着“妈妈我爱你”之类的字条……
我突然明白了,我日思夜想的味道——原来竟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我顺手拿起一个角角,甜甜的味道,久久地留在嘴里,一直甜到我内心最深处……
二、芮城有什么好吃的
芮城名吃
1、阳城卤肉
具有皮软、色鲜、味美而不腻、久放而不腐,酥烂适口等特点,用火烧饼夹卤肉是当地脍炙人口之名食。
2、泡泡油糕
以上等小麦、面粉、猪油、白绵糖或白、红两沙为主、内加陈皮;食用香精等、经特殊工艺处理后用食用油炸制而成。成品看似一朵含苞欲放的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食之外脆里嫩,表香里甜,被誉为 “晋南食品一朵鲜花”。
3、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的生产始于明末清初,有 300 年历史,以其甜、香、酥、脆而久负盛名,畅销全国各地,深受顾客青睐。1979 年跨入山西省八大名食行列, 1982 年又在山西省工业副食品质量鉴定评比会上荣获全省名特产之冠。 芮城麻片呈长方片形,用广东榴花牌白砂糖和芝麻仁等原料加工而成。制作时将白糖熬至160 度,待冷却到 80度时,加进芝麻仁、柠檬酸、植物油、大米稀,进行压制。历史上均为手工操作,解放前几乎失传。芮城麻片清香酥脆,色泽透明,薄厚均匀,不变形、不变味、不粘连、不融化,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舒肝健脾之作用。
4、石籽镆
起源于西周,原名 “燔黍”,是以黍米加之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主要原料有白面、脂油、茴香等。形状有圆、方两种。食之油酥脆香,风味独特。
5、成村小磨香油
为本县南卫乡吕长有家祖传制品,油质清亮,红中有黄,醇香浓郁,地方誉称 “ 一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