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特点?
一,地理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之一。北京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
二,气候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3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7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5.2度,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无霜期189天。
三,地形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四,旅游
北京是著名的"北京猿人"的故乡,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建城史已有3000多年,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和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五,房屋
北京四合院作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胡同是北京街巷的地方特色。北京的胡同名称各异,每一个名称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来历。而且,胡同之间也是大不相同的。
六,京剧和相声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应该是京剧。京剧主要的特色常被称为”综合戏剧”,因为京剧的创作是完全地揉合了舞蹈、歌曲、话剧、默剧、武术及诗词的艺术精品。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老北京的特色是什么?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历史悠久。时至今日,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特色的,无外乎是著名的长城、故宫、四合院、胡同,以及京剧、烤鸭等
1、长城(民族精神文化符号)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长城一方面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能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长城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之一。
2、故宫(皇家建筑文化符号)故宫是最能体现老北京特色的地方之一,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是这样评价的: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故宫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3、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文化符号)四合院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北京四合院是北京的建筑标志之一,它象征着一种文化,如今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就是“贵”。近些年由于旧城改造,北京很多四合院已经销声匿迹,但也有一些保存完好的。现存的北京四合院有多种,有制式标准的老四合院,有拥挤但温情的大杂院,也有现代气息的新四合院。
4、北京胡同(城市格局文化符号)北京胡同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路线、建筑发展的脉络,它还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作为最能体现老北京特色的地方,有些胡同的历史已经几百年。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里。
5、京剧(戏曲文化符号)
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北京京剧院”成立于1979年,这是经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全国京剧重点院团。“国家京剧院”位于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2号,成立于1955年,首任院长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京剧不仅是北京特色文化元素,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名片,肩负着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任务。
6、相声(曲艺文化符号)
相声是全国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也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东西。MAIGOO小编从“搜狐早晚报”的报道中了解到,成熟的相声形式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北京,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相声在北京城市文化中仍然是余响不绝。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单,相声位列其中。
7、北京大学(教育文化符号)
北京大学是中国国立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还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学术上看,北大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它对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鲁迅曾经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京大学是北京的教育文化符号。
8、老舍(京味文化符号)
老舍是在北京土生土长的知名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其独特价值表现在对“京味”文化的表现上。老舍的作品特点是用地地道道的北京话描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北京城,刻画带有皇都贵族气质但又有些迂腐的北京人,还有那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方式。北京市民的口语,是老舍创作语言的主要来源,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到京味的纯正、漂亮、活泼、通俗易懂。
9、北京烤鸭(饮食文化符号)
要说中国哪里的烤鸭最好,大部分人都说是北京,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北京特色美食——北京烤鸭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了文化的标签。现阶段,北京烤鸭比较著名的有三大品牌——全聚德、便宜坊、大董。全聚德是中华老字号,1864年创建,1999年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便宜坊也是老字号,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大董则定位高端,1985年成立。
10、老北京糖葫芦(小吃文化符号)
北京的糖葫芦,在城市中的地位大概可以和东北道口的烧烤摊儿、上海街头的油墩子相当。北京糖葫芦已成为标志性的北京文化特色。北京的冰糖葫芦最盛行于民国时期。老北京时期,不同地区糖葫芦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几种类型。在食品店、公园茶点部或戏院里的,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还有边推着车边吆喝的。糖葫芦制作精致,品种众多,有山里红、白海棠、荸荠、山药、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馅的各种糖葫芦。
北京市的特色,是什么?
北京人嘛,他们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已经日趋式微,总的印象是,此地市民身居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
北京的特色物产有哪些
北京的特色物产有:北京烤鸭、毛猴、吹糖人、北京雕漆、驴打滚等等。
1、北京烤鸭
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
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2、毛猴
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猴子作为自然界的小精灵,它的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这里讲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3、吹糖人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是麦芽糖溶化所得)。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
4、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是一项古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和一般的漆器不同。
一般所说的漆器,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把漆涂在漆胎上或是在漆器上刻花之后再涂一层漆,也有的是镶上或用漆色画上图案、花纹等,产品的品种主要是室内家具。
北京雕漆则不然,它是以雕刻见长。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几百层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进行雕刻,故称“雕漆”。
5、驴打滚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
北京文化特色有哪些呢?
一、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二、北京的胡同
“胡同”一词的本意为蒙古语“水井”的意思,其最初的发音为“忽洞”。现在内蒙古地区用“井”做地名的也很多,“赛因忽洞”(好的井)、“哈业忽洞”(双井)。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有人居住的地方就必有水井,于是“井”便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也将此语带入中原,于是人们将“忽洞”逐步谐音为“胡同”。
三、北京的京剧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应该是京剧。京剧主要的特色常被称为”综合戏剧”,因为京剧的创作是完全地揉合了舞蹈、歌曲、话剧、默剧、武术及诗词的艺术精品。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名,京剧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有优美、独特的唱腔和舞蹈,并融入了中国武术的技艺。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
四、北京的相声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北京的相声发源地是北京天桥。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
五、北京的天桥
提起北京,就不得不提天桥。在民国初年,真正形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天桥因市场的兴起而繁荣发展,而这一市场,又是面向平民大众,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文商结合,互为促进。它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天桥在它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因其生根于平民百姓之中故虽历经沧桑。
北京的特色是什么
北京的特色:四合院、胡同、京剧、相声。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十大胡同分别是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琉璃厂、金鱼胡同、东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儿胡同和八大胡同。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共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艺,起源于华北地区,在明朝即已盛行。如今,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与其他幽默表演不同,相声强调说唱,与八旗文化一脉相承,连阔如曾说:“相声这种艺术就是由‘八角鼓’产生的。
扩展资料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