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导游胁迫游客消费被罚3万,你觉得这个惩罚力度合理吗?
我认为对于威胁旅客消费的导游进行惩罚,3万的惩罚力度是合适的。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这名导游站在驾驶座的那个位置上,一手拉着车顶,一只手踩在一个座位上,手上拿着话筒,他因为游客在玉器店消费不足为理由,强制乘客购买其他套餐,被游客拒绝以后不让游客休息,并且声称到“我花钱雇车带你,不乐意你就下车,你有本事就把我换下去。”这种态度是十分恶劣的。因此呼和浩特文化旅游广电局对此事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确定了该导游的确存在着胁迫消费者消费的事实,因此吊销了他的导游证,并且罚款了3万元。
其实这种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旅游团一般都是以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将游客带到消费场所,并且要求他们进行消费,以此来让自己盈利。因为一般这个导游与当地的这些消费产品,消费的商店都是有牵连的,他们彼此约定好,如果带了多少顾客来进行了多少消费,他们能拿到一定的分红,从这个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该男子是因为乘客没有达到他一开始所期望的消费的标准,所以气急败坏,要求他们够必须购买其他套餐,如果不够买就威胁他们,并且不让他们休息。从这一件事情中,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我国的旅游市场存在着一些强制消费的弊端。导致消费者在出游之前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疑虑,如果要报团旅游,就十分担心自己会成为一只待宰的羔羊。如果是自己单独旅游,则会因为计划不周全,害怕玩的不尽兴。因此,对该导游进行惩罚3万的惩罚措施,我认为惩罚力度是十分合理的,一方面可以给我国的旅游市场做一些表率,证明我们对此事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以让旅游市场有所改进。
遇到旅游团被导游强制消费,你怎么办?
首先,导游有存在这些行为的,都属于欺骗、强制游客购物消费:
1、旅行社、导游领队对旅游者进行人身威胁、恐吓等行为强迫旅游者购物的;
2、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属于非法营业或者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
3、旅行社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安排购物的;
4、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销售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5、旅行社、导游领队明知或者应知安排的购物场所的经营者有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记录的;
6、旅行社、导游领队收取购物场所经营者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
7、购物场所经营者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情形的;
其次,当旅行社、导游存在以上行为的时候,游客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双方协商;
如果导游强制要求游客消费购物,游客可以先向该导游所属的旅行社协商解决。
2、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游客投诉后,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3、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被强制购物的游客较多,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活动。
5、游客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扩展资料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参考资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百度百科
内蒙古一导游强迫游客消费还发生冲突,最终得到了什么处罚?
内蒙古导游强迫游客消费,最终他被吊销了导游资格证,并处以三万元的罚款,同时涉事的旅行社也被责令整改,要求停顿处罚三个月。
涉事导游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谓是大快人心,导游无权强迫游客消费,这时违法行为,侵犯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虽然这件事得到处理,但是导游强迫游客消费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因为为了利益,旅行社与旅游区的商场进行合作,把游客待到合作的商场让游客在商场进行消费,旅行社从中获取分成,从而提高收益,但这样就侵害了游客的权益,给游客造成金钱损失,我们之后再旅游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对这种行为说不,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不建议和导游发生肢体冲突,我们捍卫权益也要保护自身安全,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报警处理,或向旅游局进行投诉,国家会保护我们的权益。
现在的旅游业是比较混乱的,大部分旅行社就算不强制消费,他们也会把你带到与他们有合作的商场,让你购物,而且一些旅行社为了降低旅游成本,提高旅行人数,他们选择的旅店都是比较便宜的,卫生方面还是存在问题。旅游局也应该继续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大对违规旅行社的整顿力度,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每年旅游的消费额在逐年提高,这也体现了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坚信旅游业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质量,服务都会有很大提高,大家都希望在闲暇之余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旅游不但可以放松我们劳累的神经,还给我们带来乐趣,在繁忙的生活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内蒙古一导游胁迫游客消费,这位导游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
内蒙古呼和浩特有一名导游胁迫游客消费,后来发现游客拍下了录像,而后与之发生了冲突。事情经过查实,最终这名导游被吊销导游证,并被罚款3万元。面对这样的恶性事件,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罚是非常合理的,力度也是合适的。希望在我们日后的生活中,不会再遇到这类胁迫游客消费的事件,免得影响了人们对旅游的体验感。
导游胁迫游客消费是怎么回事?
通过当事人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这位导游当时是站在驾驶座的位置上,一手拉着车顶,一手拿着话筒,当时他所说的话语还是比较嚣张的,他以游客在玉器店消费不足作为理由,然后就强制其他的乘客购买其他套餐。后来游客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就不让游客休息,并声称自己花钱雇车带的游客,若是游客不乐意,可直接下车云云。态度非常的恶劣。而后游客将这一视频画面拍下来了,结果导游发现后就跟游客产生了冲突。
经查明情况属实,导游被处罚。
后来呼和浩特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了来自游客的投诉,经过深入的调查后,确认了这名导游存在胁迫游客消费的行为,而后对这名涉事的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并处罚款人民币叁万元的处理决定”。许多互联网人看到这个处罚决定后,都觉得心里的一口恶气终于成功的发泄出来了。毕竟这样的导游态度很恶劣,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希望查处不合理低价旅游活动。
也有人觉得这样的处罚,其实真的只是“治标不治本”,导游胁迫游客消费并非是事实的根源,其实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才是事件发生的根源。当旅行社或是其他旅游团组织低价旅游时,就很容易以此来诱骗旅游者,最终通过安排购物或是其他自行消费的项目来获得不正当利益,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极为常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能够多一些警醒,不要再继续被低价旅游的活动给诱惑了。
跟团旅游被导游强制消费怎么办
关于旅游跟团过程中遇到强制消费时所遇到的几种情况作出分析:1.关于旅游跟团过程中的强制消费一般来说主要指景区强制消费、导游强制游客消费、购物店强制游客消费。2.选择跟团旅游时,请注意查看线路行程表中包含的内容,需要自费的项目要清楚,对于行程是否是纯玩团或者购物团要有所了解,签订合同时要看清合同条款以及备注的信息。3.对于跟团过程中出现的强制消费问题可以先向导游问询沟通,再让导游处理,导游处理不了的就找当时报团的旅行社处理,旅行社处理不了的就直接打投诉电话找旅游局处理。最后也可根据情况提起上述等。对于游客来说要想清楚出现这件事情后自己想要的述求再根据自己的述求与旅行社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处理。关于旅游跟团过程中遇到强制消费时所遇到的几种情况作出分析:1.关于旅游跟团过程中的强制消费一般来说主要指景区强制消费、导游强制游客消费、购物店强制游客消费。2.选择跟团旅游时,请注意查看线路行程表中包含的内容,需要自费的项目要清楚,对于行程是否是纯玩团或者购物团要有所了解,签订合同时要看清合同条款以及备注的信息。3.对于跟团过程中出现的强制消费问题可以先向导游问询沟通,再让导游处理,导游处理不了的就找当时报团的旅行社处理,旅行社处理不了的就直接打投诉电话找旅游局处理。最后也可根据情况提起上述等。对于游客来说要想清楚出现这件事情后自己想要的述求再根据自己的述求与旅行社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处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些关于旅行社和导游坑游客们钱的事情,很多朋友甚至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报名旅游团之后,在旅游过程中被导游强制购买商品,而且导游还克扣游客们的团费,让游客们的旅行体验非常差,好不容易出去旅行一趟,就连当地的特色美食都吃不到。当然了,类似于这样的事件,一般都发生在那些低价旅行团和不正规的旅行社里面,正规的旅行社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只有个别导游会私自进行违规操作,而且合格的导游都要考取资格证才可以上岗。很多朋友为了贪便宜,就会去报这样的低价旅行团,结果在旅行过程中,被带团的导游各种强迫购物,没有办法好好旅行。大多数游客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选择忍气吞声,不会站出来反抗,事实上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反而会让那些导游更加的变本加厉。那么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旅游时被导游强迫消费如何做,教会你3招,轻松对付这种导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第1招:团结人心一般这样的低价旅行团,旅行社为了节约旅游成本,就只配给大家一个大巴车,一名司机和一名导游,而且导游一般不会带大家玩耍,也不会给大家介绍旅游景点,而是在旅游景点匆匆带过,就带大家去购买东西,并且一直催促游客多买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游客可以和同车的其他游客团结起来,抵制导游的这种行为,这样的话,导游也拿游客没有办法,如果是一两个游客出面抵制,导游并不会感到害怕,但是如果大家都团结起来的话,导游就只能乖乖地认怂了。第2招:偷留证据那些黑心导游非常的聪明,当游客反抗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和商家联合起来恐吓游客,甚至会派出一些“打手”来威胁游客,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建议大家忍一时之辱,悄悄地拿出手机来拍摄下他们的行为,或者是录音,留下证据,等旅游完毕以后再去报警。第3招:选择离开
旅游时导游强迫消费怎么办
第一招:团结一心
一般强迫消费的导游都是出自跟团游的低价团、老人团或者十多人左右的小团体里,这种团体一般都会配置一到两名导游,如果导游不按行程计划,把游客拉到商场或者消费购物点时,推销或者强迫游客购物,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所有人团结一心拒绝导游的行为,一般情况来说,所有“恶人”都会害怕团结的人们。
●第二招:保留证据,确保安全
通常导游都会与购物点的人联合起来,如果你不消费,还想进行举报的时候,他们就会叫出“打手”来找旅客麻烦,这时候你先要冷静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挑选一些便宜的商品购买,应付一下这些“打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偷偷使用手机录音或者拍视频,还要收好商品发票,记住购物点商铺名称等信息,保存所有被强迫购物的证据,离开购物点确保自身是安全的情况下,再报警或拨打热线电话举报。
●第三招:大声说不!●第三招:大声说不!
当别人“吼”你的时候,你应该更大声更严肃地“吼”回去,在不危害到自身安全时,这种对导游用“吼”声回应是最好的方法,他看你并不是那种容易被欺负的人时,也会变得胆小怕事,这种“吼”的做法也有一定效果。
●第四招:马上离开团队
如果碰到强迫游客购物的导游,基本上可以确定你这次的旅程将有可能是失败的、不完美的,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联系旅行社,要求离开团队和赔偿。
如果这次旅程是在第三方旅游平台预约的,你可以直接进入平台找客服,对旅行社进行仲裁申请,因为任何一间正规的旅行社都必须保护游客,不得强迫和欺诈游客。
导游强制游客消费,就该吊销导游证
不少人跟团旅游都遇到过被强制消费,一些旅行社表面上没有强制游客消费,但以不自费坐索道、游船就赶不上时间等借口,隐性强制消费。强制消费的套路是,旅行社通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游客,或通过不合理的低价引诱游客参加旅游活动,一旦游客踏上行程就通过安排购物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强制消费不但危害消费者的权益,还引发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甚至引发违法犯罪事件,国家一直明令禁止。《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但一些旅行社利令智昏,仍铤而走险。因此,广大游客出游前,一定要选择有口碑、有影响力的旅游机构推出的旅行路线,不要贪小便宜,选择不靠谱的低价团。一旦遭遇消费陷阱、侵权事件,要敢于拒绝并保留好维权证据,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