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筝浙江流派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摘要】 毕业音乐会不仅是一次对本学习阶段所学音乐理论的综合运用,也是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的集中考核,还是对自己以及教学老师辛勤付出的成果反馈,这对每位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都意义重大此次毕业音乐会是本人及合作者在经过学校专业学习后进行策划与安排的,音乐会主要分为重奏和合奏两种形式,共选取五首曲目进行分析与编排,其中包括地方戏曲、西方现代曲风、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等。本人在整个设计规划与安排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本文即结合自己的感想与收获就毕业音乐会的意义与价值、音乐会的整体安排、音乐选曲曲目的分析以及策划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毕业音乐会设计;价值与意义;曲目分析

1.音乐会曲的选择

1.1曲目积累情况

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渔舟唱晚》、《月儿高》、《出水莲》、《寒鸦戏水》、《柳青娘》、《陈杏元和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现代筝曲:《溟山》、《幻想曲》、《临安遗恨》、《打虎上山》、《战台风》、《黔中赋》、《苍歌引》、《西域随想》、《夜深沉》、《汉江韵》等。

1.2曲目选择原因

毕业音乐会对每位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都意义重大。音乐会的策划、筹备以及顺利举行的一系列过程是对学生大学四年音乐专业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学生对自我学习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总结与反思的机会,还是对大学四年以来认真教诲学生的任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的成果反馈。毕业音乐会的考察与展示方式是十分符合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培养方案安排,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集中考察。学生通过对毕业音乐会的筹备以及演出不仅能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高自身的舞台表现力,还能锻炼其整体统筹规划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也为日后的工作以及相关表演积攒经验。

毕业音乐会通过灯光、舞台、道具、服饰、妆容等的精心设计,为到场的每一位听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盛宴,让其更容易感受到每首歌曲背后传达出来的情感,能更为直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与韵味,这会直接激起到场的同专业学生对舞台的向往和对音乐表演的热情,以此为榜样迅速提高其音乐技能和学习积极性,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时,毕业生音乐会也是一个表达对老师的教育之恩的好机会,通过完整的舞台设计以及精巧的音乐内容设计,传达出对母校以及教师辛勤栽培的感谢,也为学生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2.音乐会选取曲目分析

2.1音乐会选曲原因

音乐会表演曲目的设计与编排是整个音乐会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其不仅体现了表演者的音乐知识与演奏能力水平,还传递着演奏者的艺术解读能力和审美修养等。因此,音乐会的选取工作就十分重要。在分析了自身与合作同学演奏的基本能力水平,参考了老师以及合作同学们的综合意见后,我们决定在本次音乐会的策划中主要选取演奏《黄河魂》、《苍歌引》、《采茶舞曲》、《西域随想》、《盛世国乐》五首曲目,其中《黄河魂》、《采茶舞曲》采用重奏的演奏形式,《苍歌引》、《西域随想》和《盛世国乐》采用合奏的演奏形式。五首曲目涵盖地方戏曲、西方现代曲风、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等,难易结合,基本保证了演奏风格的多样性,确保了音乐会的丰富性,避免了单调枯燥、乏味重复的问题,同时也能较为全面地展现演奏同学的演奏水平及演奏风格。

音乐艺术的传达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营造具有身临其境之感的情景,听者所听不仅为音乐本身,还有其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因此,为确保音乐会曲目的演奏完整且有感染力,除了应注意基本的演奏技巧以及作品结构分析以外,还应对所选曲目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进行分条缕析,以达到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

2.1音乐分析

2.1.1《黄河魂》

《黄河魂》是著名古筝艺术家赵曼琴先生所创作,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赵曼琴先生用河南特色的曲艺为基调一以贯之,在《黄河魂》这首曲子中他既保留了传统河南戏曲音乐的精华,又充分融合进了现代古筝演奏的技法,大胆又创新,让人眼前一亮,整首曲子也非常有记忆点。

2.1.2《苍歌引》

《苍歌引》的原型是《青韶》,最开始就是用于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其以《苍歌引》的形式正式出现于“2017年11月第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决赛中。其结构如下:散板——快板——散板——慢板——急板”这首曲子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创新之作,表现出了古筝曲艺在现代的发展与进步。

2.1.3《采茶舞曲》

《采茶舞曲》 是一首南方著名的采茶曲目,由周大风先生写成。该首曲子将采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全曲运用当地方式演奏,具有鲜明的民间地域特色。

2.1.4《西域随想》

《西域随想》是由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西域特色的古筝曲目。王先生在这首曲子中“不仅采用了我国新疆地域极富少数民族特征的音乐素材,还借鉴了民间民歌、舞曲中的特殊节拍、节奏元素”,实现了现代古筝演奏的创新与突破。

2.1.5《盛世国乐》

《盛世国乐》是由孙金阳先生创作的一首曲子。整首曲目恢弘大气,磅礴壮观,尽显中国盛世恢弘。在练习时应多加练习音色,避免出现杂音,同时左手扫弦、遥指演奏部分需要多练耐力。

2.2音乐会曲目分析

2.2.1《黄河魂》曲目分析

《黄河魂》这首曲子主要描述的对象是气势磅礴的黄河,表达的是对黄河的歌颂与赞美之情。黄河乃是中国的母亲河,其波涛汹涌地一直向前,孕育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其间流淌着的是无数炎黄子孙沸腾的热血,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苦难命运的咆哮,它俨然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饱含热情地赞美黄河、歌颂黄河是这首曲子的主题。在演奏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演奏节奏和演奏技法,也应注意演奏者的情感投入,不论是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应该灌注进这首曲子古朴苍劲、雄浑激越的磅礴气势,要尽量演绎出曲子所传达出来的意蕴与内涵。

2.2.2《苍歌引》曲目分析

曲子整体节奏较为欢快,表现的是春天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之状,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就个人而言,十分喜欢类似的风格。在演奏过程中可加入钢琴、鼓等乐器进行合奏,舞台灯光以绿色和蓝色配合为主,营造出春天的清新与生机勃勃,达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该首曲子段落的处理变化较多,要注意把握好散板的自由发挥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我能力范围内尽量保证对弹奏的每个音的把控都要到位,颗粒分明,音色干净清楚,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2.2.3《采茶舞曲》曲目分析

旋律优美流畅、活泼欢快,让听者有闻曲起舞之感,也可使听者感受到采茶女在采茶过程中的灵动与欢愉。演奏者可穿搭具有赣南地区民俗风格特色的服装进行演奏,舞台设计可与采茶活动相关,还可利用屏幕进行赣南地区采茶活动以及采茶文化的介绍,充分去体现江南风采,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2.2.4《西域随想》曲目分析

这首曲子欢快动人,描绘出了大漠广阔、山好水好、风景亮丽的新疆宝地风情,能够使听者感受到浓郁的西域新疆特色文化,心生向往。这首曲子采用了现代演奏技法,如拍打琴弦,叩击琴盖等多种当代表演技巧,因此对它的演绎有一定的难度,在练习过程中应多注意节奏与音准问题。在舞台设计上可让演奏者穿带有新疆特色的民族服装进行演奏,突出主题。

2.2.5《盛世国乐》曲目分析

在舞台灯光设计方面,可采用红黄灯光交替的方式,在背景屏幕中呈现中国百年历史的辉煌发展历程,与古筝曲目相配合,激起观众的爱国热情。把这首曲子用作本场音乐会的结束曲目,磅礴大气,能有余音绕梁之效果,让观众久久浸润在这种氛围之中。

3. 音乐会的策划与注意事项

3.1准备与策划

音乐会的策划与顺利举办是一个复杂且时间跨度较大的整体过程,需要参与进来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进行筹备。我们在观摩与欣赏大量音乐会视频,并翻阅了一些音乐会的筹备资料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且谨慎地进行演奏曲目的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本次音乐会的具体流程策划以及参与人员工作的安排等事项,并从整个参与过程中获益良多。

3.2指导与实践

3.2.1音乐会第一次指导

首先是演出前的宣传方面,要保证音乐会观众的数量就需要前期投入大规模的宣传。确定了音乐会主题后,就需要邀请专业人士就主题进行海报设计,共同确定宣传海报的颜色基调,应注意海报必须包括主题、举办的时间地点以及向观众发出邀请等基本要素,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核对以确保万无一失。除海报外还应制作相应的节目手册,在手册中对此次音乐会的主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与介绍,将需要演奏的曲目以及各位演奏者的出场顺序标注清楚,并对给予音乐会技术指导的老师和提供场地的合作方表达感谢。同时剪辑相应的宣传短视频,在朋友圈、抖音、学院以及学校的公众号等平台上进行投放宣传,鼓励周围同学、老师等进行转发与参与,制造热度。

3.2.2音乐会第二次指导

其次,安排各位同学的具体岗位分工以及分配相应的演奏任务,使其各司其职。此次的音乐会的主要合作者以及人员岗位安排为

3.2.3音乐会第三次指导

最后是彩排以及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在彩排过程中应多留心灯光、演奏者的服侍、播放视频的屏幕等之间的配合程度,还要进行话筒、音响等的调试,确保每样乐器的收音以及乐器之间配合的音量大小调节,确保乐器的收音不会相互影响。

3.3经验与感悟

演奏者应该提前熟悉相应的舞台走位,策划者应该把握好曲目之间的转换时间以及相关的曲目衔接设计,保证整个音乐会表演的流畅度。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换,以保证音乐会的整体质量。

在音乐会安排的全过程中,应提前准备备用方案,减免突发状况造成的影响,应多次组织成员开会,确保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要求,让每一个岗位的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合作者之间也应要求其尽量每天排练,提高合作演奏者之间的配合度与默契度,多交流多磨合,提高舞台表演的质量,制作一场完美的音乐盛会。

4.结语

毕业音乐会对每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都意义非凡。从确定音乐会的主题、确认合作演奏者的风格到前期的曲目分析与选择、乐器准备、海报设计与宣传再到灯光、道具、服装、音响、舞台等的确认,再到彩排到最后的登台演出,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指导与每一位参与者的努力。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汲取养分,携手共同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会尽己所能,将在校所学运用在实践中去,不辜负老师和学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2002(04).

[2]张弓,古筝弹奏指南[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江澹曦.论古筝音乐语言的语气表达[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4]黄元乐.机械设备在灯光水景秀场的应用——以韩城《黄河魂》大型灯光水景音乐秀为例[J].演艺科技,2017(09).

[5]陈颖.论筝曲《黄河魂》的演奏技巧与作品分析[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2).

[6]高丽颖.浅析《苍歌引》的创作背景与演奏[J].北方音乐,2020(04).

[7]邓丹.当代筝曲创新理念之研究——以《苍歌引》为例[J].黄河之声,2019(03).

[8]苗新茹.《苍歌引》的音乐特征及技术处理[J].中国民族博览,2017(08).

[9]石娟.赣南采茶舞曲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J].福建茶叶,2018,40(08).

[10]张林飞.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11]陈新宇.《采茶舞曲》合唱中蕴含的音律美[J].福建茶叶,2016,38(06).

[12]朱浒.论筝曲《西域随想》对古筝普及性的启发[J].黄河之声,2019(11).

[13]刘雪琦.浅析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9(14):52.

[14]郝晓虹.筝曲《西域随想》中的技法与审美特点分析[J].音乐创作,2018(10).

[15]韩松岩.浅谈筝曲《西域随想》技法创新对古筝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6,36(03).

二、浙江民歌的主要分类

主要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演唱的劳动号子。其音律、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主要服务于生产劳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浙江地形、地貌复杂,生产内容多样,因而劳动号子品种也就多种多样,如沿海以及海岛上的渔民号子,浙北平原的车水号子,浙南山区的采石号子,水网地带的背纤号子,江河溪湖的鱼鹰号子以及商埠码头的搬运号子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舟山群岛一带的《舟山渔民号子》以及杭州湾北岸海盐县的《海盐海塘号子》。

舟山渔民号子

浙江舟山渔场是我国主要渔场之一。旧时捕鱼业没有机械化,渔船上的一切工序,全靠手工操作,集体劳动异常繁重。各种工序都要喊号子以统一行动,调节情绪。长期以来,遂形成了丰富的渔民号子。按工序分有:《起锚号子》(分大号、小号),《拔篷号子》(分小号、吔罗号),《摇橹号子》(分单人摇、双人摇),《打水篙号子》、《起网号子》、《挑舱号子》、《宕勾号子》、《抬网号子》、《拔船号子》等等。曲趣粗犷豪爽。舟山渔民号子已形成系列曲调,在风格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及地方特色,是浙江省重要的民歌品种之一。由于机械化捕鱼业的发展,劳动方式的改变,渔民号子已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因而逐渐湮灭,几近绝响。

海盐海塘号子

千百年来,海盐劳动人民在社会劳动实践中,由于劳动方式不同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号子。修筑海塘工程,从挑土填基到采石搬运,从撬石到打桩,再到砌石合龙等多道工序,因而产生了“长杠号子”,“短杠号子”,“翻石号子”,“撬石号子”,“龙门桩号子”,“打夯号子”,“飞硪号子”等等,人们把它统称为“塘工号子”。同样,农民在田间地头车水劳动时也唱出了“车水号子”以及在抬木、伐木、拉纤、放牛、打渔、搬运等劳动中几乎都有劳动号子相伴。

海盐的劳动号子,大多唱词简洁明快,曲调高亢激昂,节奏沉稳有力,旋律变化多样。一般“领句”较长,“合句”稍短。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这样的劳动号子往往体现了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的特点。如龙门桩号子:“(领)桩头打得牢又牢,(合)嗳嗨啦啊唷。(领)十八级台风吹勿坍,(合)嗳嗨啦啊唷。(领)大家手里加把劲,(合)嗳嗨啦啊唷。(领)造福子孙万万代,(合)嗳啦呀哈哟!”由8个人同时操作打桩,一领众和,唱词主题鲜明,曲调舒展优美,歌唱性极强。撬石号子:“唷嗬——唷嗬喔!来嗨——来嗨嗳……”曲调热烈而流畅。翻石号子:“阿拉要——来格哉!嗳嗨要哩来,阿拉个煞,阿拉要哩来……”一唱众和,节奏比撬石号子较轻松。飞硪号子:“……飞硪号子喊起来,喊起来。喊起来,大家劲头拿起来。”节奏强烈,速度很快。又如短杠号子:“前面要上坡,脚步稳住。前面要下坡,大家当心。来到平地,脚步加快,吭唷……”气势磅礴,节奏强烈。再如车水号子:“支起水车架扶横,吭唷。社员踏车齐上场,嗨唷。起车好像春雷响,吭唷。沟水好比海潮涨,嗨唷。车水号子唱得响,吭唷。战胜自然决心强,哎嗨唷。”农民边唱边踏水车,气氛活跃。这样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劳动号子,总是让人们追忆昔日那激昂粗犷、高扬动听的“吭——唷,嗨——哟”声。

值得一提的是,海盐文艺工作者早在1972年就对劳动号子这一汉族民间艺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新配的唱词紧跟时代脉搏,艺术形式新颖感人,并于1973年编成由男声演唱的音乐舞蹈《围海造田忙》(海塘号子)参加浙江省和嘉兴地区文艺调演而获得大奖,此后还被拍成影片,其音乐资料被编入中央音乐学院作为教材。1998年再次编演《万众一心》(塘工号子),参加嘉兴市首届东海明珠乡镇文艺汇演,场景亲切动人,受到各界广泛赞誉。 灯调、莲花:主要指民间习俗节日表演的歌舞曲。在浙江民间年节灯会中,灯的品种繁多,争奇斗妍。玩灯有的是载歌载舞,有的只有器乐伴奏而不歌。茶灯、花灯、马灯一类大都是有歌相伴的。浙江的灯调没有全省统一的曲调,大都是各地有各地自己的地方土调。其中流行范围比较广的有茶灯调《采茶灯》和一首花灯调《腊梅花开》,而宁波的《马灯调》最有地方特色。

“莲花”是由于这种调子乐句的后半段有莲花莲花落的程式性衬腔而得名。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中说:“莲花落为丐者所唱曲名,由来已久。”莲花在浙江全省流行,有“大莲花”和“小莲花”等两种表演形式。其题材也可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词格和内容都相对固定。另一类题材是见物咏物的即兴演唱,多数是谐谑生动的吉词彩话。 “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中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七种不同曲调组成,即《滴落声》、《落秧歌》、《棣头歌》、《羊骚歌》、《嗨罗调》、《急急歌》、《平调》。这七种曲调,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数曲联唱。曲调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歌词的这种所谓“吴格”,与明代冯梦龙编的吴地《山歌》有直接传承关系,与《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中的南朝“吴声歌曲”也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因此,嘉善田歌也是江南“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善田歌历来受到重视和传承,20世纪50年代田歌联唱《黄浦太湖结成亲》,在省内获奖后,录制唱片,并由中央广播电台作为常播曲目。60年代田歌女声独唱《送粮》,全国流行并一直传唱到90年代。其间当地有两名田歌手曾获“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以嘉善田歌为创作素材的音乐剧《五姑娘》获文华大奖。

三、推荐有关浙江绍兴的图书、音乐、电影电视作品

推荐一个:以猴戏轰动京华而闻名中外的,自然要数六十年代初浙江绍剧团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了。毛泽东主席当时看过此戏后,于1961年11月7日,作七律一首《和郭沫若同志》 。所和的诗人郭沫若的一首七律题为《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之句。当时绍剧团是由著名演员六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此剧拍成电影,风行国内外。

绍剧,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

绍剧很带劲,小时候经常听外公唱薛刚打太庙,给力!

四、浙江民歌青丝鸟的艺术特色

《青丝鸟》是以金华民歌为背景,富有江南特色。

1、青丝鸟歌谱类型为合唱谱。(浙江民歌、顾自修改编)合唱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顾自修,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2、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3、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4、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