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西个人旅游签证、巴西旅游的著名景点有哪些、巴西旅游?
1、圣保罗市(So Paulo)
圣保罗市于1554年建市,是南美最大城市,圣保罗州首府,位于该州东南部。海拔760米,面积149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740万。圣市是巴西工商、金融中心,产值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州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50%和70%。主要工业:机械、汽车、电器零件和轻工业。此外还有医药、塑料、烟草等以及出版印刷。全市共有各类企业22.5万
走进古村落触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黄金周盘点 走进地下铁赏独特风景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家,全国50个最大企业中有30个在此。银行和分行5037家,银行职员占就业人口的10%。全市共有超市750个,11个现代化购物中心10余家,还有800多个集市。圣市工业就业人口占全国总数的20%。圣市也是南美最大的外贸基地。
1984年,我国在圣保罗设总领事馆。1988年,圣市与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约有17万华侨华人居住于圣保罗市,多家中资公司在此设有机构。
2、伊瓜苏市(Foz do Iguau)
伊瓜苏市位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国交界的巴拉那河与伊瓜苏河汇合处。“伊瓜苏”在印第安瓜拉尼语中意为“大水”。全市面积630平方公里(其中伊瓜苏国家公园占20%,伊泰普湖占30%)。市区面积85平方公里,海拔183米,人口25万。年平均温度27.7°C,每年1月气温最高,平均温度28.1°C;7月最冷,平均温度14.6 °C,年降雨量1712毫米,年平均湿度80%。
伊瓜苏市是巴西第二大旅游中心,年均接待游客约700万人次,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商业和旅游业。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距市区12公里,著名的伊瓜苏大瀑布距市区28公里。该市距巴拉圭东方市仅6.5公里(每年巴西约有600万人次前往东方市购物),距阿根廷境内的伊瓜苏港市10公里,距阿境内的大瀑布29公里。
伊瓜苏市约有3000华侨华人,其中大多数在位于巴拉圭一侧的东方市经商,居住在伊市。
●伊瓜苏大瀑布
伊瓜苏大瀑布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的伊瓜苏河上,形成于1.2亿年前。1542年被西班牙人发现。大瀑布由275个瀑布组成,最大的瀑布跌水90米,流量1500立方米/秒,被称为“魔鬼之喉”。大瀑布的四分之三在阿根廷境内,但从巴西一侧看去更为壮观。巴境内参观里程1公里(阿境内参观里程3公里)。
●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上,伊瓜苏市北12公里处,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发电机组和发电量由两国均分。目前共有18台发电机组(每台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790亿度。
伊泰普(Itaipu)在印地安语中意为“会唱歌的石头”。伊泰普水电站于1974年10月17日动工修建,1991年5月6日竣工,历时17载。水电站主坝为混凝土空心重力坝,高196米(海拔225米),长1500米。右侧接弧形混凝土大头坝,长770米。左接溢洪道,溢洪闸长483米,最大泄洪量为62200立方米/秒。两岸还接有堆石坝、土坝,整个坝长7853米,水位落差118.4米。水库面积1350平方公里(其中巴西侧750平方公里,巴拉圭侧600平方公里),容量290亿立方米。
伊泰普水电站工程由美国旧金山国际工程公司和意大利米兰电力顾问公司提供咨询并于1971-1974年间完成了总体规划、导流工程、水轮发电机组选用等关键性设计。发电机组全部由德国和巴西的合资企业在巴西制造。巴西、巴拉圭两国政府为开发伊泰普水电站组成伊泰普联营公司,负责施工建设和经营管理。两国政府签订的有关协议对水电站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电力频率不同,分属巴西和巴拉圭的机组分别采用60赫和50赫的频率。高压交流输电线为750千伏。巴拉圭目前只能消费水电站发电量的2%,故按规定(50年内,巴拉圭分得电力的多余部分必须卖给巴西,50年后可以自由转售)将剩余48%的电卖给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福纳斯公司(Furnas)中心调度所负责调度。
伊泰普联营公司注册1亿美元,两国电力公司各出一半并分别拥有水电站的一半产权。建设资金的99%依靠贷款,由巴西负责筹集。水电站建设总投资为234亿美元,其中工程投资112.4亿,利息支出121.6亿。根据两国政府协议,水电站按50年(1974-2023年)还清本息确定电价(仍以美元计)。其间可借新债还旧债。贷款还本付息费用占水电站经营管理费的70%。
自1991年起,伊泰普水电站每年发电收益约23亿美元。
3、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
里约热内卢市是里约热内卢州首府,位于该州南部,坐落在瓜纳巴拉海湾内侧,海拔2.3米,面积1250平方公里,人口约550万,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年均最低温度为17°C,最高温度为36°C。里约市建于1565年,1834-1960年为巴西首都。是巴西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巴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
里约热内卢在葡萄牙语中意为“一月的河”。1501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抵达这里时,误以为瓜纳巴拉湾是大河的入海口,因而得名。里约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巴西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主要名胜有耶稣山、面包山、尼特罗伊大桥等。里约的海滩举世闻名,其数目和延伸长度为世界之最,全市共有海滩72个,其中两个最有名的海滩是:科巴卡巴纳海滩和依巴内玛海滩。里约被誉为“狂欢节之都”,巴西一年一度在这里举办最有特色的狂欢节。
1986年里约热内卢市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1992年我国在里约设总领事馆。约有5000华侨华人居住于里约市,多家中资公司在此设有机构。
●科尔科瓦多山(Corcovado)
科尔科瓦多山(又称耶稣山)高710米,位于里约市蒂茹卡国家公园内。山顶塑有一座两臂展开、形同十字架的耶稣像,故又名耶稣山。巨大的耶稣塑像在全市的每个角落均可看到,是里约的象征之一。该塑像建于1931年,高30米(相当于13层楼高),重1145吨。仅其头部就高3.75米、重30吨;左右两手手指顶端之间距离为28米;两臂面积约38平方米,重114吨;塑像基座面积为100平方米。
●面包山(P?o de A?ucar)
此山因形似法式面包而得名。位于瓜纳巴拉湾入口处,是里约的象征之一。山高394米,登上山顶可将里约全景尽收眼底。与面包山为邻的有两座略低的山峰--狗面山和乌尔卡山,均为215米高。1565年,里约市在这两座山之间创建,现在山脚下还能看到当年保卫里约市的圣若奥古城堡。
4、巴西利亚(Brasilia)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开发内地,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迁都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历时三年零七个月时间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建成。同年4月21日,巴首都从里约迁至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是联邦区政府所在地,联邦区(Distrito Federal)面积5822平方公里,所属城区和卫星城共19个,总人口约200万。现任联邦区长官为若阿金.罗里兹(Joaquim Roriz)。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210亿美元,占全国的2.73%。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约占联邦区产值的90%;工业占10%,主要为建筑业和水泥制造业。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央高原,海拔1158米,气候宜人,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年均最高温度为29.3°C,最低温度为17.1°C。年降雨量为1603毫米。
巴西利亚以其独特的建筑闻名于世。其总体建设计划由建筑大师卢西奥.科斯塔(LuCIO COSTA )完成。在灯火通明的夜晚从空中俯视,巴西利亚宛如一架驶向东方的巨型飞机。整座城市沿垂直的两轴铺开:向机翼南北延伸的公路轴和沿机身东西延伸的纪念碑轴。机头是三权广场,机身是政府机构所在地,机翼则是现代化的立体公路。三权广场左侧是总统府,右侧是联邦最高法院。广场对面是国会参、众两院,两院会议大厅建筑外观如同两只大碗,众议院的碗口朝上,象征“民主”、“广开言路”;参议院的碗口朝下,象征“集中民意”。国会的两座28层大楼之间有通道相联,呈“H”型,为葡语“人”的首字母。三权广场上的议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总统府和外交部水晶宫等是巴西利亚的标志性建筑。1987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巴西利亚为“人类文化遗产”。
巴西利亚最高的建筑是高224米的电视塔,比巴黎埃菲尔铁塔低100米,为世界第四高铁塔,重378吨。铁塔了望台位于75米处,可容纳150人,游客可免费乘电梯登台。每逢周末铁塔周围有手工艺品市场。
市内帕拉诺阿(PARANOA)湖为人工湖,由四条河流拦截而成,状如“人”字,面积近40平方公里,蓄水量4.91亿立方米,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湖区人口约50万。湖岸长80公里,沿岸分布着45个娱乐和运动俱乐部。
巴西利亚现有小学464所、中学84所、大学10所,剧院15家,电影院20家,博物馆13个,艺术馆19个。
5、马瑙斯市(Manaus)
马瑙斯市为亚马逊州首府,地处黑河和索里芒斯河(亚马逊河支流)交汇处,面积14337平方公里,人口150万。该市地处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纬3度,常年湿热多雨,年平均温度26°C,最高可达35.6°C,最低18.5°C。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该市工业以冶金、电子和机械为主。该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动码头,全长1313米。农产品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现有高等院校4所,中学370所,小学72所,医院24所,病床1570个。
马瑙斯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海关大楼(砖瓦均从英国进口)、马瑙斯大剧院、印第安人博物馆等。距市区80公里就是野生热带雨林。
●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发源于秘鲁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全长6751公里,在巴西境内3165公里,河面宽广,支流众多,流域和流量均居世界第一,水量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0%。由亚马逊河冲击而成的亚马逊平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大多位于巴西境内。亚马逊流域适合植物生长,有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各种植物两万余种,盛产优质木材,并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逊河上游由黑河和索利芒斯河组成。索河河水为黄色,黑河河水为浓咖啡色,因比重、流速不同,两种河水在交汇处长达数十公里的河面上黑黄分别,互不相犯,成为一大景观。
二、全球的几个大国家,那个国家消费是最高的?高分求解
东京和莫斯科是世界物价水平最高的城市;而巴拉圭的亚松森是最低的。
伦敦、哥本哈根和米兰是欧盟物价水平最高的城市。
由于欧洲货币相对美元升值,欧洲城市在表中排名急速上升。
根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的生活成本调查显示,东京已替代香港成为世界物价水平最高的城市。莫斯科排名第二,接着是较去年上升了三个名次的大阪。巴拉圭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亚松森已替代约翰内斯堡成为了调查中物价水平最低的城市。
纽约作为基准城市定为100分,则东京得126.1分,它的物价水平几乎比亚松森高了3.5倍,亚松森得36.5分。
调查的结果表明世界物价水平最高城市与最低的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今年得分差距与去年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然而,较之去年的15%,这种趋势已经有所缓和。
作为美世咨询的资深研究员,Yvonne Traber说,“今年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生活成本指数有巨大的影响。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许多国家存在高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这些都改变了许多城市的得分。
这项调查涵盖了全球144个城市,测量了每个地区200多项商品的比较价格,包括住房、食品、衣服、家用产品、交通和娱乐。这些数据有助于跨国公司决定对它们派往别国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补助金。
三、南美洲的生活状况
目前,南美洲的资源人均收入等状况远远好于非洲,但是南美洲人均年收入为3000美元,不足美国人均年收入的10%。不过也要看是哪个国家,比如说在南美阿根廷的人均收入很高,人均收入:8400 美元 / 年。巴西的人均收入好像是3000美元。
南美洲国家巴拉圭的首都亚松森消费水平最低。巴西由于它的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一直很高。其余国家由于人口数量的不足以及国土政治因素,一直不是很稳定。
四、巴拉圭最新旅游攻略
巴拉圭 南美洲内陆国。位于南美洲中南部。同玻利维亚、巴西、阿根廷为邻。95%信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国语,也通用瓜拉尼语。首都亚松森。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自北向南纵贯中部,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为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约占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拔300-600米,多为山地、波状平原和沼泽,土地肥沃,适宜农牧,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河西为格兰查科平原的一部分,海拔100-400米,主要为原始森林和草原,人烟稀少,多未开发。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26-33℃;冬季(6月至8月)气温为10-20℃。降水由东向西递减,东部约1,300毫米,西部干旱地区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54%,富珍贵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在殖民地时期,巴拉圭人就有斗牛和观赏斗牛的风俗,但巴拉圭式的斗牛不同于传统的西班牙斗牛。巴拉圭式斗牛更注重的是娱乐性,参加者除职业斗牛士外,还有几位装束奇特的小丑助兴。斗牛前要先把牛角锯下,并围着牛载歌载舞。巴拉圭另一个风俗习惯是妇女吸烟盛行。到处可见年龄职业各异的妇女叼雪茄烟。巴拉圭人在接待朋友时,都要沏一壶浓香的马黛茶。马黛茶是一种常青灌木的叶子,采摘下来经晾晒而成,沏在一种圆形或葫芦形的壶里,再用细管吸来喝;客人喝得越起劲,主人也就越高兴。和巴拉圭人交谈时应避开政治。按规定,女性向男性伸手的时候,男性必须跟她握手。男性绝不可先伸手跟女性握手。电影院和剧场内不准吸烟。巴拉圭人打招呼时常说:“姆秋·古都斯”,西斑牙语的意思是“非常高兴见到你”。巴拉圭的商务礼仪,随时宜穿着保守式样西装。拜会政府机关必须预先约会,最好使用有英文、西班牙文对照的名片。见面及告别时,一定要握手。当地朋友见面打招呼时,男的常拥抱,女的吻双颊。好朋友无论男女,一起走时常挽着胳膊。应邀到巴拉圭人家中做客时,进屋前应做一个正式简短的讲话,然后问主人是否可以进屋。巴拉圭人对于本国的水电工程非常自豪,对他们这些水坝的规模和价值作赞美性的评论会深受欢迎。
五、巴拉圭是否是南美最穷的国家?
工业基础薄弱,以轻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肉类罐头、面粉、饮料、烟草、柴油、石脑油等。工厂一般规模较小,大部分工业品由家庭作坊生产。巴拉圭水力资源丰富,电力自给有余。1973年,同巴西达成协议,合建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第一大水电站是中国三峡水利枢纽)伊泰普水电站,1992年全部建成。旅游业不发达。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六、巴拉圭的概况
巴拉圭国家概况
国名 巴拉圭共和国( Republic of Paraguay, República del Paraguay)。
面积 40.7万平方公里。
人口 549万 (2000年估计数), 人口增长率2.7% (1999年)。95%为印欧混血种人,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亚松森(Asunción),人口55万(1997年估计数),夏季气温22-35℃,冬季气温12-22℃。
国家元首 总统路易斯·安赫尔·冈萨雷斯·马基 (Luis Angel González Macchi)。1999年3月28日就职。
独立日 5月14日
简况
为内陆国家,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三国为邻。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7℃,冬季平均气温17℃。
早先居住着土著瓜拉尼人。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1865年,洛佩斯政府为巩固和扩大独立后的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经五年战争,巴军战败,洛佩斯政府割地赔款,巴疆域缩小近一半,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一直由红党与自由党交替当政。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此后,斯连任8届总统,执政长达35年。1989年2月2日,第一军区司令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斯特罗斯纳的独裁统治。同年5月,罗在大选中获胜。1993年5月9日, 红党总统候选人瓦斯莫西当选,成为巴40年来第一位民选文职总统。1998年5月红党总统候选人库瓦斯当选第44届总统。1999年3月,副总统、红党主席阿加尼亚被暗杀,库瓦斯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参议长冈萨雷斯就任总统并组成联合政府。
政治
2000年巴拉圭政局动荡不安,突发事件不断。围绕副总统选举,各政党间及各党内部派系间进行了激烈争斗。年初,兰党退出联合政府,举荐党主席佛朗科竞逐8月举行的副总统选举。在竞选过程中,兰党一方面利用红党内部矛盾,与红党奥维多派达成秘密协议,另一方面抨击政府腐败无能,提出顺应民意的竞选纲领,结果如愿赢得副总统宝座。"奥维多案"仍是巴政坛权力斗争的焦点,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5月,部分有奥派背景的军人和警察发动未遂军事政变,要求冈萨雷斯总统下台;6月,奥在巴西被捕,巴拉圭提出引渡要求。奥目前仍被监禁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其去留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党派纷争、官员腐败,致使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治安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罢工、示威不断,要求冈下台的呼声高涨,政府执政地位更加虚弱经济
以农、牧、林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拉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占70%。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首都和东方市。90年代后,巴政府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努力使巴经济与南方共同市场其它三个成员国 (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经济融为一体。
2000年,为恢复经济增长,冈政府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政策,但收效甚微,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外国和本国投资锐减,外贸下降,外汇储备骤减,财政和外贸赤字扩大,外债增加,通膨率和失业率双高。虽然棉花丰收,但经济增长乏力,全年预计增长仅1.5%。2000年的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7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48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
货币名称:瓜拉尼
汇率:1美元=3557瓜拉尼
通货膨胀率:9.9%
失业率:12.6%
(资料来源:2000年经济季评巴拉圭简况)
【资源】 盐矿和石灰石储量较大,还有少量铁、铜、锰、铁钒土、云母、铌、石油、铝矾土等。 水力资源丰富。 原始森林占森林总面积的54%, 出产珍贵的硬质木材。
【工业】 工业基础薄弱,仅有一些向国内市场供应基本消费品的轻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1999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农业】 农业是巴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1999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40%的经济自立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占出口商品的74%。主要农产品有大豆、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等。
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棉花籽 22.1 17.4 26.5
皮棉 7.5 6.0 9.0
大豆 310 280
稻米 14.2 8.1 9.2
甘蔗 279.5 280.0 283.2
葵花籽 4.6 8.1 9.6
玉米 105.6 87.4 98.4
木薯 315.5 330.0 350.0
花生 3.1 3.0 3.7
菜豆 7.4 4.7 7.7
烟草 1.4 1.37 1.4
小麦 40.0 22.9 50.0
(资料来源:2000年经济季评巴拉圭简况)
【畜牧业】 畜牧业曾在巴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巴肉类缺乏竞争力,肉类出口逐步减少,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占1999年GDP 的8%)。 1992年有牧场2200万公顷, 牛肉产量17万吨,其中国内消费9万吨。 1999年牛存栏数986万头,出口牛肉近4万吨,主要销往智利和巴西。
【林业】 森林覆盖率为37%,约为1500万公顷。70%的森林资源集中在格兰查科地区,由于运输条件和资金、技术等原因,大部分木材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但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末期,东部地区森林砍伐面积达到平均每年50万公顷。1999年,森林砍伐面积为30万公顷。巴年均造林面积为5000公顷,现仅保留280万公顷的自然林。1999年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能源】 石油依赖进口。自1998年底以来全部进口阿根廷产原油。1981年在首都亚松森附近建有日产7500桶油的炼油厂。近年,在靠近玻利维亚边界的查科地区发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巴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56000兆瓦。1973年巴拉圭同巴西达成协议在帕拉那河上合建伊泰普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00兆瓦(共有18台700兆瓦的涡轮发电机),1991年该电站全部建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1993年发电量为600亿度。此外,巴还同阿根廷签订了关于合建亚西雷塔-阿皮培水电站协议。该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耗资将达90亿美元。1994年9月,该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运转发电,1995年发电量为38亿度。巴电力自给有余,大部分出口巴西和阿根廷。
【旅游业】 旅游业是巴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国外旅游者主要来自阿根廷和巴西。1997年接待旅游者约4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59亿美元。
【交通运输】
铁路:总长1147公里(1987年)。原由英国资本控制,1961年收归国有,1979年耗资6800万美元进行现代化改造。中央铁路长438公里,连接首都和巴阿边境城市安卡尔纳森。
公路:总长30000公里(1992年),其中土路6492公里,石子路523公里,铺设路面的公路2700公里。泛美公路由亚松森市直通玻利维亚。1991年全国共有注册车辆21万辆。
水运:主要港口是亚松森。国家商船队主要承担巴至阿根廷和乌拉圭的短途河运。此外,巴拉圭海外船运公司有商轮定期通往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港口。
空运:巴有两个国际机场,分别位于亚松森市和东方市。国内航线由空军和国营航空公司经营。巴拉圭航空公司(LAPSA),原为国营航空公司,1994年政府出售了其中80%股份。有定期航班通往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比利时和美国。 1989年航程94.2万公里,载客量约23.9万人次。
【财政金融】 1999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国际收支赤字为3.15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赤字6500万美元,2000年分别达到3.45亿美元和2.7亿美元。
至1999年底,巴外汇储备9.8亿美元,外债总额27.97亿美元。
【对外贸易】 农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 外贸情况见以下统计表。
1997~1999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出口额 39.8 38.24 27.40
进口额 41.87 39.38 28.45
差额 -2.07 -1.14 -1.06
1996~1999年主要产品出口额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棉花 217 97 91 68
大豆 324 493 440 307
肉产品 46 49 68 35
木材 94 100 68 58
1996~1998年主要产品进口额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消费品 1272 1375 1054
资本货 921 1041 797
中间产品 656 708 524
(资料来源:以上统计表均参考2000年经济季评巴拉圭简况)
巴拉圭的主要贸易对象国分别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等。
【外国资本】 巴政府积极引进外资。1991年制定国内外投资法,对外资实行特别优惠政策。规定5年内免缴95%的税收。1994年政府已批准的外资达3亿美元,占拟吸收外资总额的51%,比1993年增长316.5%。1996年,政府已批准的外资达5.65亿美元,创造了1.43万个就业机会。外资主要来源于巴西、阿根廷、美国,投资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业和化工业。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7亿美元,1998年为2.56亿美元,1999年减少至1.4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通讯、金融和工农业等领域。
人民生活 1990年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40美元。1994年6月,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到180美元。1999年最低工资为591445瓜拉尼。全国约半数人的工资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额。 巴土地高度集中,不到1%的人占有全国75%以上的土地,大多数农民无地或只有少量土地,农村比较贫困。全国处于贫困状况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66.3%,其中85%的赤贫人口生活在农村。1995年政府投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
1998年医疗卫生发展情况统计
项目 1998年
出生率(每千人) 30
死亡率(每千人) 5
婴儿死亡率(每千人) 24
平均寿命(岁) 70
饮用安全水人口比例(%) 39
就医人口比例(%) 32
日收入低于1美元人口比例 19.4(1995年)
医生(每千人) 1.1
医院床位(每千人) 1.3
【同我国的关系】 中巴尚无外交关系,双方贸易和人员往来不断增加。近年双方重要接触有:1995年1 月,应全国人大外委会的邀请,巴参议院外委会副主席、前外长迪奥赫内斯·马丁内斯访华,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见。5月,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巴拉圭红党众院党团领袖贝纳迪诺·卡诺访华。6月,应巴拉圭参院外委会的邀请,杨振亚副主任委员率全国人大外委会代表团访巴,巴总统瓦斯莫西会见了代表团。9月,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会见并宴请了出席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巴拉圭政府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妇女部部长克里蒂娜·穆尼奥斯博士和代表团主要成员。10月,应外交学会邀请,巴总统府军事办公厅秘书长埃斯特万·阿基诺和外交部亚非司长埃斯特万·贝多亚访华。这是巴政府首次派政府官员访华。
1996年6月,巴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冈萨雷斯率团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