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百色的土特产有哪些?

广西百色市是革命老区,所在的右江河谷是全国三大"天然温室"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照时间长,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出产的特产十分丰富

目前,百色市农业特色产业分布形成了 “三区两带”格局。即右江河谷以果(芒果)、蔬、蔗、粮为主的无公害农业产区;南部山区以烟、桑、果(柑橙)、药材为主的的绿色农业产区;北部山区以茶、桑、果(特色水果)为主的有机农业产区,以及两翼山区水果带与沿江沿河沿路秋冬菜产业带。

百色市素有“土特产仓库”的美称,芒果、秋冬菜、茶叶、烟叶的种植面积均为广西第一位,田七、三叶青、龙胆草、鸦胆子等中草药种植面积均排广西第一,桑园面积排广西第六。百色市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全国“南菜北运”基地、“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茴油之乡”、“中国砂糖橘之乡”。

据了解,目前比较有名、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百色农业特产有:百色芒果、百色番茄、百色红茶、靖西大香糯、凌云牛心李、西林麻鸭、靖西大麻鸭、隆林黄牛、西林水牛、隆林山羊、隆林猪等11个农产品。

百色芒果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2017年成为农业部主推的首批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的35个产品之一;乐业县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西林县荣获“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茶叶)”称号,凌云县成为自治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并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其中,最有名的百色市三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有“百色芒果”、“百色番茄”、“百色红茶”。

百色市是革命老区,百色右江河谷是全国三大“天然温室”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降水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芒果种植气候条件,故盛产芒果,且品种多样化,有田东香芒,台农1号芒,贵妃芒,新世纪芒,红象牙芒,桂七芒等。

田林八渡笋,在清朝曾作为岭南珍品进贡朝廷。凌云白毫茶,七里香猪,西林麻鸭,西林沙糖桔,乐业猕猴桃,西林火姜,隆林黄牛肉,百色山茶油,隆林板栗,田阳圣女果,靖西烤烟,靖西桑蚕,靖西壮锦,绣球,五爪蛤蚧,凌云红薯粉,麻竹,大红八角,腊肉,春卷等

广西百色市的土特产有很多,其中有:右江区、田东、田阳的芒果和西红柿。田东的七里香猪和香鸭、米花糖。平果市的腐竹和旱藕粉丝。德保县的猪血肠、蛤蚧酒、脐橙果、八角茴香果,靖西市的大糯米、酸嘢、山楂果。乐业县的弥猴桃,田林县的八渡笋,凌云县的白亳茶。隆林县的黑米、黑糯米粽子,西林县的麻鸭、辣椒骨、沙糖桔、姜晶和那劳豆腐乳。还有腊肉、红薯粉丝,野生蜂蜜等等。

我老公就是广西百色德保县的,百色的土特产有土鸡,土鸭,土猪肉,粽子,沃柑,木薯,广西橙子,猪血肠等等……

我要介绍的是特别出名的猪血肠,相信很多人没有吃过,吃过是忘不了的味道非常好吃。第一眼看上去你会不想吃,觉得恶心。我就是这样的感觉,第一次看到根本就不想吃。吃了几次就爱上了。

路上两边全都是买猪血肠的小吃摊,摆上小桌子小凳子,广西人最爱这样坐着吃。有的人爱打包回去吃,有的直接坐在凳子上吃,想要多少斤就称多少斤,现在好像十元一斤了,以前八九块钱一斤的。一整条切成一块,放油翻炒一下喜欢辣椒放辣椒,在放酱油,喜欢酸菜也可以放,最后在撒上葱,就可以上桌了。刚炒出来的就要趁热吃。

每次来到百色都要吃的,绝对不能错过的土特产。

百色特产主要有田林八渡笋、西林麻鸭、百色木耳、凌云白毫茶、西林沙糖桔、田东香芒等。

田林八渡笋:

田林八渡笋种植 历史 悠久,在清朝曾作为岭南山珍进贡朝廷。该笋具有色泽金黄、肉厚细嫩、爽滑可口、纤维细少的特点,有助胃肠消化,增进食欲。

西林麻鸭:

二、乐业县的经济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01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年度目标10亿元的100.1%,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2.89亿元、2.34亿元和4.78亿元,分别增长6.2%、27.8%和23.8%。一、二、三产业比重由35.34:20.66:44转变为28.89:23.32:47.79;财政收入完成1.1075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年度目标1亿元的110.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1亿元,同比增长45.68%,占年度目标15亿元的126.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1亿元,同比增长19.76%,占年度目标2.8亿元的100.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4078元,同比增长17.13%,占年度目标13500元的104.2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828元,同比增长17.98%,占年度目标2700元的104.74%;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750人,占年度目标700人的107.14%;城镇登记失业率2.03%,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单位GDP能耗为2.107吨标准煤/万元,控制在年度预定目标内。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按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26亿元,年均增长12.54%;财政收入完成1.34亿元,年均增长28.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7亿元,年均增长16.6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17.13亿元,增长3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1.5亿元,年均增长33.53%。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72元,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815元,年均增长14.52%。 乐业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花生、油菜、甘蔗、棉花等农作物。

民国22年全县有耕地140401亩,占土地面积的2.9%。其中水田64099亩,占耕地面积的45.65%;旱地76302亩,占耕地面积的54.35%。农业户9678户,占总户数的97.17%。其中自耕农占46%,半自耕农占48%,佃农占6%。水稻年产585万公斤,平均亩产91.27公斤;陆稻年产13.26万公斤,平均亩产43公斤;玉米年产289.8万公斤,平均亩产59公斤。民国35年有水田69092亩,旱地32035亩。其中水稻年产690.9万公斤,平均亩产100公斤;陆稻年产39万公斤,平均亩产100公斤;玉米年产55.215万公斤,平均亩产150公斤。

解放后,逐渐改变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进行土地改革,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接着成立互助组、合作社。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广施肥、勤管理,讲究种植技术。尤其社会稳定,农业发展快。乐业县境内的耕地面积从1952年110276亩发展到1957年的148152亩,粮食作物产量从13177吨增到16411吨。县内粮食略有余裕。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抽调6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上水库、公路工地和“大办钢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虽有209232亩,但缺少劳力管理,有收成的仅114162亩,总产量仅15042吨。1959年播种面积下降至145666亩,总产量12795吨。接着搞“反瞒产、反私分、高征购”,加上三年连续自然灾害,反单干风等,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最低是1960年产8245吨,1963年粮食有收面积仅87528亩,粮产量9650吨。经调整,1965年粮食生产有了发展,播种面积比1963年增加10937亩,增长12.50%,有收面积增加15411亩,增长17.61%。总产量15095吨,增长56.42%。1976年播种面积179177亩,有收面积167003亩,粮食总产量30680吨,比1966年增加14940吨,增长94.92%。由于粮食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未改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仍受影响,生产效益还不高。至1979年粮食总产量还徘徊在29580吨至30865吨之间。

1982年全县普遍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大面积推广良种,加强管理,当年粮食总产量37445吨。比1979年增加6580吨,增长21.32%。

1989年粮产量34184吨,比1982年减少3261吨。 特色农业 乐业县地方物种较多,且各具特色,如核桃、板栗、八角、甜笋、刺梨、油桐等,其中野生刺梨是乐业县名优特产之一,经有关权威技术部门鉴定,内含维生素极为丰富;薄壳核桃是乐业县名优特产,获“区首选优质薄壳核桃”称号;乐业也是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定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乐业还拥有较多亟待开发的药用植物、纤维原料植物和化工原料植物以及苦丁茶等。

三、广西39个县市最特色美食大搜罗,看看你吃过几个?

西林县----白轨麻鸭

中国沙糖桔之乡--西林,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景区,八万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劳岑氏建筑群、古商埠达下、古镇火柴等,还有古句町国古迹铜棺、铜鼓古迹铜棺、铜鼓等人文景观。

乐业县 ----野生刺梨

乐业,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位于广西西北部,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占50%,汉族占48%,其他少数民族占2%。

凌云县---白毫茶

凌云县百岁以上寿星有365人,高过世界长寿区认定标准占人口的比例,是中国首个“全国异地长寿养老养生基地”,先后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西部地区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县”、“广西卫生县城”等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苍梧县---六堡茶

苍梧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是著名黑茶六堡茶的原产地。荣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八大产脂县之一"、“全国诗词之乡”和“全国初级电气化县”等称号;县内有石桥龙岩名胜风景区和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等旅游景点。

巴马县---巴马香猪

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显得很珍贵。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巴马是“中国香猪之乡”。2005年,巴马香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田林县---八渡笋

田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是广西土地面积第一大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区。聚居着壮、汉、瑶、苗、彝、布依等11个民族,总人口28万。 2015年,田林县城总面积达4.96平方千米。

都安县---都安山羊

都安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是全国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县城奇峰异洞,岩溶景观,全国遐迩闻名。都安是中国都安山羊之乡、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和中国野生山葡萄红酒基地。

罗城县---野生毛葡萄酒

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传说因四周群峰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又传因县城建于先之罗义村,遂定名罗城。罗城被称为广西“有色金属之乡”、“广西煤炭之乡”,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

三江县---荷花鲤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著名景点有:石门冲自然生态景区、程阳八寨景区、丹洲景区等。

环江县---香鸭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广西第三林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西第二大文雅天坑群,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江还是“全国兰花之乡”。

上林县---黑豆猪脚煲

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是大南宁经济圈的重要一员,被人们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后花园”。中国老年学会2012年12月28日正式向广西上林县授予“中国长寿之乡·广西上林”牌匾和证书。

隆林县---黑米棕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广西仅有的2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百色市12个县(区)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是电站库区,“九五”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和平班水电站就在隆林境内建设。

马山县---黑山羊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地处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骆越长寿之乡。全县现辖7个镇4个乡,145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1万人,有壮、汉、瑶等9个民族,总面积236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区。

忻城县---乳鸽酒

忻城县原属柳州地区管辖的县份,2002年12月28日起属新成立的来宾市管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物产丰富。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除壮族外,还居住着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 其中壮族人口占92.8﹪。

天等县--指天辣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属广西崇左市。1952年由镇向县、龙茗县合并为镇都县,1957年改天等县,即壮语Hin daengj的音译,意为耸立的石头。

富川县---富川脐橙

富川瑶族自治县种植的水果、粮食,养殖的畜禽、淡水鱼远销欧、美、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枣、脐橙、银鱼、桂花鱼被列为广西基地县,脐橙获中国同类产品金奖。富川瑶族自治县拥有“富川八景”、“古明城”、“灵溪庙”等旅游景点,被誉为“小桂林”。

隆安县---粉蒸肉

隆安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代管县,是大西南铁路、公路、水路的重要交通枢纽。面积2277平方公里,人口40.53万,有壮、汉、苗、瑶等13个民族。

天峨县---六画山鸡

天峨县是广西林业重点县,素有“森林王国”、“绿色宝库”之称。龙滩水电站座落在距县城15公里处,被誉为“西南水电之都”。天峨县是著名的 “中国山鸡之乡”、“中国油桐之乡”和“中国金花茶之乡”、“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广西内陆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

融安县---金桔

融安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区有红茶沟国家森林公园、大洲风景区等。农副名产有金桔、沙田柚、罗汉果、香菌、头菜等,金桔是全国著名特产。有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街,素有“小柳州”之美称。

宜州市

宜州,位于广西中部偏北,隶属河池市,是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更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宜州是“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城市和中国最具有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靖西市---大果山楂

靖西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

鹿寨县--- 椪柑

鹿寨县位于广西中部,柳州市东南部,有壮、汉、苗、瑶、回等18个民族。鹿寨的导江上龙橙为古代贡品,鹿寨碰柑于1994年和1997年两度获得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享誉国内。

灵川县---狗肉

灵川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桂林市东北部,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为历代“楚粤往来之要冲”;境内气候适宜,特产丰富,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柑桔、毛竹生产基地,素以“地灵人杰山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而著称于世。

田东县---芒果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河谷腹部,地处右江盆地腹部,右江河从西至东贯穿其中,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域版图颇似一只巨大的芒果。

扶绥县

扶绥县,隶属于崇左市,有“五乡之城”。“上龙之乡”、“白头叶猴之乡”、“甘蔗之乡”、“剑麻之乡”、“瓜菜之乡”的美誉,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先后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兴安县---桂林米粉

兴安,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属桂林市辖县,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

荔浦县

荔浦县,隶属于桂林市,荔浦县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是享誉中国的南方食品城,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木衣架出口生产基地,荣获“中国衣架之都”称号。荔浦是“文场”戏剧的发源地之一,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全州县---红油米粉

全州县是桂林市辖县,历史文化悠久,以“地灵人杰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而著称于世,是桂林市行政区规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又是桂北湘南的物资集散中心,是“中国金槐之乡”。

容 县---沙田柚

容县古称容州,玉林市辖县,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沙田柚居“广西三宝”之首,古代列为朝廷贡品,容县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万人。

浦北县---香蕉

浦北县隶属于钦州市,是中国种蕉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县,被誉为“中国香蕉之乡”。公路两旁的山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继2005年荣获广西绿化先进县后,2006年,又摘取“广西绿化模范县”的桂冠。

宾阳县---酸粉

宾阳县由南宁市所辖,宾阳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

藤 县

藤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县、全国八角之乡、玉桂之乡。

灵山县

灵山县隶属于钦州市,县城与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贵港市六市形成了1个半小时经济圈,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

陆川县---陆川猪

陆川县隶属于玉林市,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是中国铁锅之都、全国最大的小型挖掘机生产出口基地、全国八大良种猪之一陆川猪原产地。

博白县---京都片皮鸭

博白县,古称白州,隶属于玉林市。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与广东湛江市以及广西北海、钦州相邻,是沿海与内地的交汇点,具有西部的东部、西部的沿海区位优势,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岑溪县----三黄鸡

岑溪市,位于两广交界处,是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和两广交流的结合点之一。享有中国花岗岩之都、中国古典三黄鸡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玉桂之乡等的美誉,荣获中国绿色名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等称号。

横 县---鱼生

横县著名的的“中国茉莉之乡”,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甜玉米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

北流市---荔枝

北流市,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陶瓷名城”,是广西第二大侨乡。

桂平市---绿豆糕

桂平市,别名浔州,是农业重镇,是广西第一人口大县,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内河船舶生产基地、休闲服装生产基地、黄沙鲨养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是首个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城市。

四、乐业县美食

乐业县美食有魔宴、柴粑粑、簸箕宴、土家菜、白切腊肉、酸糟魔芋等。

1、魔宴:乐业的大山里,生长有一种长相狂野的食材,乐业人用它加工而成“豆腐”,它拥有密集的孔隙,极易吸收所搭配食物的滋味,在大厨手里,这种食材甚至能成就一桌丰盛的宴席,乐业人把这种宴席叫做魔宴。

2、柴粑粑:乐业甘田镇的“柴粑粑”,由12种精心挑选的食材组成,每一年过农历七月十四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个菜吃,因制作而成的形状如一捆柴而得名。

3、簸箕宴:火卖村农家的乐业高山汉族的簸箕宴,是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地道的美食。荤、素、主食、水果、杂粮的一应俱全。

4、土家菜:乐业的美食,主要以土家菜为主,优质的土鸡、土鸭肉,原生态的猪、牛肉制作成颇具风味的干巴,细细咀嚼,满口留香。

5、白切腊肉:乐业的腊肉制作独特,食盐浸泡,八角、辣椒、水桂叶等香料烘烤……不仅香味四溢,且油而不腻。

6、酸糟魔芋:乐业特有的野生魔芋掺入辣椒的劲爆,酸爽可口,鲜辣当道,非一般的感觉。

7、蕉叶烤鱼:把烤好的鱼用新鲜的蕉叶包起,是百色菜的特色做法。带着清香的芭蕉叶包裹着用黄姜、香叶、香茅等十几种香料腌制而成的鱼,再用慢火烤炙出别样风情。

五、百色乐业有什么好玩的

好玩的有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罗梅莲花洞、布柳河仙人桥、好吃的有红心泥猴桃、刺梨等等,还有好多好多

六、广西百色有什么特产 广西百色特产有哪些

1、百色芒果

百色芒果是广西百色的特产。百色芒果,广西百色市所辖12个县(区)芒果的统称,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 百色右江河谷是全国三大“天然温室”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照时间长,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芒果种植气候条件,是我国最重要芒果产地之一。

2、田林八渡笋

产于广西田林。八渡笋是田林县著名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清朝曾作为岭南山珍进贡朝廷,享有数百年盛誉。该笋具有色泽金黄、肉厚细嫩、爽滑可口、纤维细少,有助胃肠消化,增进食欲,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解毒利尿,抗癌等特点,在国内及港澳、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凌云白毫茶

凌云白毫茶:属于绿茶。原名“白毛茶”,又名“凌云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乐业二县境内的云雾山中,以青龙山一带的玉洪、加尤两地的白毫茶品质最佳,产量最多。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五大特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名茶中的新秀。

4、七里香猪

桂农七里香猪养殖从古代明末清初至今,约有400年悠久的历史。因香猪原产于广西田东县义圩镇等4个乡镇(解放前属于百色地区恩隆县的七里区),由此而得名“七里香猪”。2008年5月,广西田东龙行经贸有限公司申报并经广西自治区工商局批准,香猪冠以“桂农”商标,正式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桂农七里香猪“一身是宝”。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香酥、益于美容、延缓衰老,符合人们追求高品质的需要。同时,由于香猪圈外粗放的饲养方法,决定了它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放心肉食品。所以,香猪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处于货源紧缺、求大于供的态势,呈现卖方市场很强的竞争潜力;在生态农业领域作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长寿食品的开发利用,以及动物医学研究实验等,都有非常必要的意义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5、田东香芒

田东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芒果种植最适宜的地区之一。田东芒果历史久远,早在宋元时期就作为地方名产进贡朝廷。田东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确立了建立右江河谷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把建设芒果商品基地作为振兴田东农村经济、加快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自此,田东的芒果种植开始向规模连片开发发展,逐渐形成了全国著名的芒果产区。

6、西林麻鸭

西林麻鸭小巧玲珑,嘴小脖短,行动活泼,觅食力强,合群性好,适宜于水面和稻田放牧饲养。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和收割后的稻谷遗粒为食。西林麻鸭在西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经本地群众长期不断自然选育而成。其肉质品位高,具有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的品质特点。

7、西林沙糖桔

西林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具有深厚、疏松、湿润、肥力较高等特点,非常适合种植沙塘桔。该县种植出来的沙糖桔,产量高、品质好,产出的水果除在本地销售外,大部分远销云南、贵州、重庆等区内外各市场。2011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沙糖桔之乡”。

8、靖西大麻鸭

靖西1鸭,是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为广西地方优良家禽品种,是当地最大型的地方优良鸭种。靖西1鸭体型硕大,躯干呈长方形,羽色为深麻型。头部羽色分别为乌绿色、细点黑白花,亮绿色,胫、蹼分别为橘红色或褐色、橘黄色、黑褐色。初生重48克,成年体重公鸭为2.7千克,母鸭为2.5千克。屠宰测定:90日龄公鸭半净膛为84.08%,全净膛为72.77%,母鸭半净膛为80.21%,全净膛为72.16%。130~140天开产,平均年产蛋140~150枚,平均蛋重为86.7克。壳色青、白均有,蛋形指数1.4。公母配种比例1:10~20,种蛋受精率约95%。

9、德保山楂

德保山楂果大肉厚、肉质细腻、耐储性强、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血压血脂,防衰老、增强肌体免疫力等功效。常吃德保山楂制品能健胃消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被视为“长寿之果”,备受消费者青睐。

10、雅长铁皮石斛

雅长铁皮石斛,广西乐业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铁皮石斛属兰科植物,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的背阴之处,被冠以“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历代医圣根据铁皮石斛的功效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铁皮石斛有“滋养阴津、增强体质、补益脾胃、护肝利胆、强筋降脂、降低血脂、抑制肿瘤、明亮眼睛、滋养肌肤、延年益寿”十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