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冬之际吃饺子,不同地区的饺子都一样的吗?

饺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从古代就开始流传至今,饺子一直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高的地位。逢年过节,或者是重要的节气,比如立冬、冬至到来的时候,通常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有吃饺子的习惯。立冬、冬至吃饺子,还有一种特别的说法,就是在立冬、冬至时节吃了饺子以后,整个冬天就不会害怕寒冷了,否则就会有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说法。

各地饺子很大区别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很大,从饺子的吃法上就能看出南北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饺子来说,饺子皮通常都是人们自己和面,擀面来制作的,擀饺子皮都是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擀好的,包饺子更是有很多技巧,熟练的人通常两个手一挤压就能包好一个饺子;南方的饺子相对北方有很大的区别,南方的饺子不需要擀饺子皮,通常人们会用压面机来制作,或者购买现成的饺子皮,包饺子也相对更精致一些。

不同地区的饺子有不同的做法

北方的手工擀面饺子,这是大部分北方地区饺子的做法,从和面、擀皮、到和馅、包饺子,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的,这样的饺子吃起来面皮非常劲道,饺子馅通常都会用猪肉大葱、白菜大葱等等,吃起来让人很满足。

扬州的蟹黄饺子,扬州地区生产大闸蟹,所以这里的饺子也经常会用到蟹黄来当做馅料,扬州的蟹黄饺子通常会使用南方常用的蒸饺做法,将饺子包好后放蒸锅中蒸熟,这样蒸饺一般皮很薄,搭配蟹黄的鲜美,非常好吃。

四川的钟水饺,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小吃。钟水饺是用纯肉作为馅料,里面不含任何菜,同时饺子会搭配汤汁,并且拌着四川特色的红油,口味鲜香的同时,视觉上都让人非常有食欲。

广东的虾饺是非常有名的小吃,广东人的饮食很精致,虾饺也制作的非常精美,皮薄馅多,鲜香可口。

二、饺子的特点

饺子的特点

饺子

【汉语拼音】:jiǎo·zi

英语:Jiaozi(和拼音一致,现在已经废弃dry dumpling的叫法);

日语:饺子(ぎょうざ)/ギョウザ/ギョーザ;

韩国语:만두;

西班牙语:ravioles;

意大利语:ravioli.

【食用地区】:

中国大部分地区及世界上地区有华人居住的地方,东亚文化圈,世界各地也均有食用。

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鸡蛋步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上海的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沈阳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西安还创制出饺子宴,用数十种形状、馅心各异的饺子组成宴席待客。

饺子现在已经成为了北方人不可或缺的过年食品。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红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历史起源

起源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2]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双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三、我国爱吃饺子的城市有哪些?这个城市的饺子都有什么特色?

有一年朋友邀请我去他家过年,那是我首次在外省过年,刚开始也是满怀期待的,毕竟这三十多年一直在家里过年,没有机会体验别的地方的年味,终于机会来了,我认为最爱包饺子和最爱吃饺子的几个省份,分别是我们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几个省份。东北三省的人们至所以爱包饺子爱吃饺子,虽说以上地区都属于北方,也是都喜欢吃饺子的,但是,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应该有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食物,汉族人和北方汉族属于相同的饮食习惯。

关于哪个省的人最爱吃饺子,这还用问吗,肯定是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最爱吃饺子了。首先我们先从首都北京说起,如果到了北京的话,你一定要吃上一次北京人特别喜欢吃的茴香馅饺子,茴香馅饺子带着一股独特的味道。然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我感觉我们河北的最爱吃饺子啦,因为我们河北人不管啥时候,有点小空了就说包个饺子吃,冬天更不用说,基本上有空啦就天天中午吃饺子,晚上吃馄饨,家里过年过节了也是吃饺子。

我是哈尔滨人,大家都应该看到过,各个地方都有东北饺子馆吧,先给大家讲讲东北农村的饮食习惯吧,现在正是冬天,而且东北的冬天特别冷,外边可以说是天然的大冰箱,我走过好多地,是有不少省的人吃饺子的。唯独咱东北三省的人,最喜欢的,爱吃饺子。

上大学的时候,在东北上学,班里山东人也是最爱吃饺子的,他们觉得外面的饺子店里的饺子都好吃,反正比东北人更爱!!山东鲁菜不说了,现在山东生活饮食上最广为的人知的就是煎饼和高庄馒头。

四、饺子介绍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扩展资料:

饺子的发展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长安地区有民间传说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发明了饺子。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此外,还有“驼峰角子”。

宋四水潜夫周密辑《武林旧事》卷六提到,临安的市场上有“市罗角儿”“诸色角儿”。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饺子

五、各地吃饺子的风俗。

春节吃饺子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直到现在,人们在包饺子时,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就意味着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饺子中有的皮里包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皮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六、东北饺子的特点?

东北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大,鲜香多汁。

具体做法:

1、揉好面并发酵好后,把面揉成擀面杖粗细的长条,然后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在切的时候要切一刀就把面滚一下。

2、然后把切好的小块面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尽量一样大小,擀成圆形的。饺子皮不要擀的过厚,否则不好吃;也不要擀的太薄,容易掉馅。

3、然后取适量调好的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中间,先把饺子皮两边对起来稍微捏一捏。

4、接着再把饺子两边的皮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捏紧,一定不要留缝。

5、包好饺子后可以稍微沾一些面粉,以免粘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