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风特色小镇文旅项目对地方经济有哪些影响?
大多数特色小镇都可与旅游业在不同层面结合起来,历史文化、城郊休闲、资源禀赋、生态旅游型的特色小镇通过发展文化交流、景点观赏、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等可通过产业旅游,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可创造综合效益。
二、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层出不穷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层出不穷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起到风向导向的作用。
一个风向性的问题是“要推多少个”。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特色小镇发展上,也是要追求有质量的、健康的发展和规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质量摆在第一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数量和质量问题已经得到了回答。未来是否还要按照1000个、2000个特色小镇来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有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特色小镇。
再一个风向性的问题是“按照什么模式来推”。在此之前,国内关于特色小镇讲得比较多的是浙江特色小镇模式,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很多地方把浙江特色小镇可以学的和不可以学的,一股脑儿地借鉴或者照搬,才导致了特色小镇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创新的理念可以学习,如何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做法可以借鉴。但是浙江的特色小镇有它立足的基础,如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产业条件等,与其他地方都不同,建议各地在推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方面,要把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理念等科学区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
拓展:
特色小镇发展存在多个风险,包括房地产风险、政府过度负债风险、低质量规划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运营的风险等。
当前,特色小镇仍然会面临各类政策调控的风险。有些地方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只是局部问题,但是这些局部问题有可能导致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特色小镇的发展产生误判,从而会出现一些宏观上的新判断。为避免局部的发展和那些受到打击、受到打压的特色小镇与整体特色小镇发展态势混为一谈,应该有效合理区分特色小镇的风险情况,我想这一点对于特色小镇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开始面临债务过度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把特色小镇作为融资平台来打造,希望利用特色小镇扩大当地的固定资产规模,推动当地GDP增长,甚至还出台了特别考核,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由于很多特色小镇都是前一年、前两年进行规划建设的,近两年,我们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在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新要求背景下,以往我们所谓赖以支撑的发展基础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地方应该重新评估债务现状,重新评估未来发展的财力基础,要警惕债务过度的风险,尤其是国家明确要求债务超过一定警戒线的地方不能再通过政府的债务平台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企业来讲,实际上也面临着资金疏解的问题,所以要警惕债务过度的问题。
三、全域旅游对特色小镇带来什么影响?
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为旅游小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推动着特色小镇转型升级。然而,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了“利”的同时又存在着“弊”的一方面。那么,如何看待全域旅游给特色小镇带来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肯定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新的理念:
1.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在旅游市场发展中将会愈发火热
为了加快推进城镇的旅游规划假设,一批立足于旅游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如司马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已经成为全域旅游的范例。
2.在“旅游+”的千变万化中带来无限商机
“旅游+”是指旅游与其他行业的相加,从而产生新的业态,如“旅游+农业”,出现了一批农业观光、休闲型的旅游业,同时旅游业也可以与工业、服务业相加,这其中带来的无线商机,值得我们在打造特色小镇之时借鉴。
3.全域旅游推动了区域发展硬环境改善
全域旅游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重要契机,特色小镇可以分享正的外部性,有些方面可以“不投而获”,发展的成本因此可能降低。
4.全域旅游可以提升区域品牌
特色小镇可以利用两张品牌,一是区域(全域)的品牌,而是自身(特色)的品牌。比如某个特色小镇可能因为处于黄河精品景观带上而获得较高关注。
然而,全域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因素,为特色小镇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域旅游刺激了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但同时过剩的风险也在累计,所谓机中有危”。全域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升,会导致按原先理念,标准建设的旅游型特色小镇,相对落伍。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后,大城市对特色小镇的虹吸现象更加显著。“旅游+产业”虽已成为发展的选择,但容易出现“弱弱联合”的困局,旅游不专业、产业不强壮,两两相加的路径不清晰,陷入困境。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四、特色小镇是不是一定要发展旅游业
国家已经明确要限制旅游小镇的发展的了,特色小镇的经济形势主要是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多样的产业性才是目的,旅游业可以是附带的,要看具体项目是否适合。希望能帮到你,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