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
一、旅游的多样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将向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娱乐型、运动探 险型等。旅游者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进入老龄 社会后针对老年人出游增多进行的特色旅游服务等。
二、旅游空间扩展的趋势 科技的进步,旅游的空间活动范围更加广阔,不但可以轻易地进行环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远的宇宙太空发展,出现革命化的新的旅游方式。
三、远程旅游迅速发展 在未来2O年间,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远程旅游的增加,到2020 年区域内旅游 和洲际游的比例将从目前的82:18 上升为76:24,未来2O年洲际旅游平均增长速度将 达到5.4%,高于世界旅游平均增长速度一个百分点。
四、旅游大众化趋势 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旅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群交流和迁移,传统 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旅游的淡旺季不再明显。
五、文化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就旅游业的市场运作而言,第一个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竞 争方式;进一步是质量竞争;而最高层次则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 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文 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 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 出多元化的特点。从形式上讲,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从内容上讲,工业旅游、 农业旅游、会展旅游等将会成为新的热点。所谓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 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
七、旅游业将日益走向规范和法治之路 我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 看,还显得不够成熟。特别是许多旅游企业还缺乏行业自律的自觉性,只考虑本企业的眼前 利益,不考虑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八、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随着旅游业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实施使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 于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标准化服务的弊端逐渐显露。因此,未来旅游服务将 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游客满意。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服 务范围在不断拓宽,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做得很不够。
九、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 发达国家高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始于20 世纪70 年代,而且迅速得到了推广普及。高科 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高科技化。近年来在各种高科技主题公园建设过程中使用高科技对各种 旅游环境的模拟已成为现实,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海底游、南北极游、太空游等旅游 方式已成为可能啕。 二是旅游服务的高科技化。
未来旅游消费趋势
中国的旅游业已进入了战国时代,2005年是中国旅游业全面融入世界旅游业的分界线,面对入世带来的挑战,有识之士都在思索:中国的旅游业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最大的国度,幅员辽阔,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足,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的旅游业开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上我国的南北跨度大,东西纵横长,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人口众多,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的旅游现正在朝着国内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发展。
综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建国以来到1990 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地位;90年后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内旅游异军突起;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旅游市场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出境游组团社改革为标志,出境游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因此,中国的旅游业已成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这其中国内游、出境游增长迅速,入境游发展缓慢。
中国的旅游业有着十分明显的分界线: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是最大客源的输出地,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是最大的客源输入地,但是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东西部旅游大融合是东西部经济融合的必然趋势。东部因经济发达,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观光旅游,西部因资源丰富,风光秀丽,观光旅游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入世是中国旅游业分化重组的催化剂,面对入世的冲击,旅游企业都在未雨绸缪,寻找应对良策,有人称入世为“狼来了”;有人已做好了与狼共舞的准备;有人视入世为改造国内落后的状况的一剂良药。
狼也罢,良药也罢,但中国的旅游业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以笔者从事旅游二十年的经验看,中国的旅游企业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的落后;二是人才的短缺;三是管理的落后;四是体制的缺乏创新;五是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差;六是服务缺少知名品牌;七是航空保险业发展滞后;八是各地接待水平、标准和模式不一,沟通困难;九是政府的管理亟待改革;十是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少创新,行业之间的竞争停留在行业自杀式的价格层面上,游客参团信心受挫。
有识之士都在为中国的旅游企业的发展诊断把脉,提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根据企业的大小提出了如下发展措施: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网络化。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并在自己的企业身体力行,根据自身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效果显著。
中国的旅游企业要冲出重围,融入世界旅游大潮流,品牌是关键,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务缺少品牌和个性,在世界性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发展品牌是一件巨大的过程,许多企业无力发展品牌,但发展品牌确实是成功的一条捷径。
发展网络是中国旅游重组的又一出路,由于政策的滞后,真正的网络一时难以形成,但是发展网络是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统一的接待标准、统一的接待模式、统一的服务形象的必由之路。
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批零关系,但中国的旅游市场是各自为政,一个真正意义的批零市场是中国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批零关系在一些地方开始萌芽,作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主动实践,推动这种批零关系的快速形成。有条件的旅行社要主动发展成为批发商,缺少资源的旅行社要甘当零售商,批零关系是平等关系,不是从属关系,是产品流动的必要渠道。
疫情过后,未来旅游的十大趋势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并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这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疫情过后,国民的心态、观念、行为和习惯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受疫情影响,中国 旅游 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呢?
疫情也催生了人们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疫情过后,人们外出 旅游 会更加注重以安全为要素的旅行方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卫生环境和以更安全为要素的 旅游 产品体验为 旅游 的首选地。
受时间因素制约,目前国民在出游时间选择方面主要集中于双休日、节假日(占70%以上),小长假、黄金周更是出游的高峰,到处人山人海。造成的后果是不仅出游成本高,而且 旅游 体验度低, 旅游 隐患高。
经过本次疫情的“洗礼”,“不扎堆”、“少扎堆”将成为国民出游的一种心态。这将促进中国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而优化休假安排,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等。休假制度的改革将让错峰出游成为一种趋势,也促进中国“优质 旅游 时代”的真正到来。
汲取本次疫情防控的经验,很多 旅游 区、 旅游 目的地等将对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 社会 心理容量、安全指数等进行重新评估,并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预约制,将成为 旅游 消费的一种趋势和常态。
包括景区门票预约、客房预约、餐位预约、车辆预约、导游预约等。预约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中国 旅游 管理水平。
“不能出门的日子,带着家人来趟‘云上 旅游 ’。” 疫情期间,个别 旅游 区、 旅游 省市、 旅游 机构推出的“云游”产品体系广受关注和获得一致好评,线上 旅游 正式纳入公众视野。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 旅游 业崭露头角,主要应用为“线下 线上” 旅游 展销平台,以及沉浸式体验 旅游 产品等。随着VR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虚拟 旅游 将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 旅游 新业态,为 旅游 业插上“梦的翅膀”。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市场。在疫情中和疫情后,以互联网为平台,而嫁接衍生出许多新产品,产生了非常棒的市场吸引力和经济效益。如以云 旅游 ,云消费和互联网互动的消费模式带动了花样繁多的消费产品。
健康 旅游 、生态休闲游、 养生 旅游 和 体育 旅游 会成为新时代 旅游 新的消费方式。比如以康养、疗养、度假相结合的 旅游 目的地会吸引大量中产阶级闲暇体验,还会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
以禅修、太极、武术, 体育 养生 为吸引物的 旅游 地会兴起;以自然的森林、草原、高原、湿地等生态环境良好的 旅游 产品地会受到更多的人追捧和喜爱;以良好的温泉水资源,森林科普教育研学,乡村田园美景 旅游 会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云 旅游 会随着互联网和5G的使用而兴起并产生具大的消费市场。比如在疫情期间,人们利用云平台组织了许多互助群,推荐新的 旅游 线路, 旅游 产品和有创意的 旅游 伴手礼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广大的乡村 旅游 工作者和乡村政府通过云平台促销包装了很有地方特色和地方色彩的农产品,形成了许多各领风骚的网络直播间和网络代言人,产生了巨大的”疫情消费”效益,并衍生了许多“云消费网红人”。
乡村 旅游 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随着我们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扶贫乡村的改造所形成乡村道路,乡村环境,特色卫生间及厕所改善,乡村风光旖旎、特色民居、少数民族风情,奇特的山川地貌等形成了许多广受人们喜爱的“打卡地”。
特色小镇的不断完备,味道十足的民宿,夜生活丰富,服务特色鲜明,自然环境清丽的特色小镇将会吸引更多的 旅游 者进入。
疫情过后,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区域 旅游 促销券和电子消费券,吸引大量的受疫情影响的人们离开“宅”,离开“院”,离开城市,走到更热闹的自然氛围里,走到向往的 旅游 环境中去体验去消费。
各地同时推出了极富地域色彩的 旅游 文化产品,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体验观光。
当人们看到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统计,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基础性疾病患者成为主流时,“加强自身免疫力”是每个人都浮现在心头的想法。
免疫力从何而来?一是外部环境、二是自我调适、三是医疗养护。
因此,与加强免疫力相关的 健康 产业、运动产业、康养产业,被视为是下一批的产业热点。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政策支持和我国老龄化趋势、亚 健康 问题等因素,促使 健康 旅游 发展迎来新机会。据公开数据,近5年全球 健康 旅游 增长率为9.9%。预计到2022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潜在的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2015年我国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 健康 旅游 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 健康 旅游 人数达到 旅游 总人数的5%,中医药 健康 旅游 收入达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