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产业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项经济产业,而且旅游业属于一个大产业,整个行业带动的范围很大,交通做输业(出行需要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餐饮业(出门需要在每个景点所在城市吃饭,还有各种小吃,特产行业),住宿旅馆业(出门需要住酒店,宾馆)。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都会带动起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云南,海南,旅游行业都是支柱产业,占到GDP的百分之60以上。
什么是旅游业?旅游业的性质表现在哪方面?具备哪些特点?
第五章
旅游业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
1
)旅游业:旅游业就是以旅游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
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
2
)直接旅游企业
:
指那些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因而没有旅游者的
存在便无法生存的企业。
(
3
)劳动密集:为生产一定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
素比例。
(
4
)旅行社: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
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
5
)旅游批发经营商:是那些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
6
)旅游零售商:泛指那些主营零售代理业务的旅行社,以旅行代理商为其中典型代表,
还有其他有此类零售代理业务的服务商。
(
7
)包价旅游:是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全程的活动项目,向旅游消费
者大众推出的包揽全程服务工作的一种旅游产品。一般规定全程活动的日程、目的地、行、
宿、食、游的具体地点和服务等级,并以总价格的形式一次性地收取费用。
(
8
)旅游产品:是以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
的各种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的集成或总和。
(
9
)旅游景点:指专为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
场所。
2.
试析旅游业的性质。
答:
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
其根本目的在于发
展旅游经济。
虽然旅游业的经营会将某些社会、
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
但对于这
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
换而言之,
所有这些派生结果或生产特点都不
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
旅游业的细胞是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
的经济组织。
同样,
由这些基本细胞集合而成的旅游业也是以营利为目的,
因而也需要进行
经济核算。
正因为如此,
我国才明确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而不将其列为文化
事业。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3.
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
特点一:
综合性产业。
特点二:
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
特点三:
政策性较强的产业;
特点四:脆弱性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1、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等行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它所具有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导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4、增进国际交流,拓宽世界视野
在一定意义上,一次旅游活动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交流,通过发展旅游业,各国人民之间的彼此了解,并有力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这种软环境效应可以克服各国意识形态间的障碍,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利于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5、促进招商引资,利于国际接轨
与贸易创汇相比,旅游创汇不需要直接输出物质产品,不需要进行多环节的长距离运输。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利于低成本地学习借鉴别人有用的东西,更新观念,促进本地区扩大开放及与国际的接轨。
扩展资料:
旅游业组成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
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旅游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龙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国家旅游局2006年的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并且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鲜明口号。这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点所聘用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和当地居民,在经营旅游服务的同时积极推销花卉、花果农作物产品,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增加了农作物附加效益。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进行“村村通”道路建设和旅游区内道路建设,以及村社环境整治活动。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加快了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