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产是什么
一、茅台酒
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二、凤冈富锌富硒茶
锌硒茶,是因土壤里含有天然的锌硒微量元素,通过茶树种植,使之自然吸收于茶叶中,其茶叶浸泡所析出的锌硒元素易于人体吸收,天然无毒副作用。
凤冈锌硒茶,不但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且富含锌硒微量元素,其锌含量为55.4—103.2毫克/千克,硒含量为1.38—2.03毫克/千克,正是人体所需的最佳适宜量。2006年01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
经农业部检验,该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的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且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该茶发源于石阡,引种到黔东、黔北、黔东南等地,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特色茶产业的战略品种,曾被人誉为“金不换”和“品牌中的品牌”。
四、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味道好,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五、册亨茶油
贵州省册亨县特产,2014年12月0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册亨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油是用油茶树的种子榨成的油,具有特殊的清香味,耐储存、易吸收,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茶多酚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成分,营养保健价值高,可以与世界上最流行的橄榄食用油相媲美,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冈富锌富硒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阡苔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匀毛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册亨茶油
恩施美食的特色是什么
1土家油茶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是先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加水于锅中,并放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
2,张关合渣
合渣是将黄豆洗净用水泡胀后,连豆带水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浆,架火煮开,然后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菜叶,再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张关合渣就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张关合渣是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锅。
3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吃不完的猪肉用各种调料放入盆中腌好,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4 柏杨豆干
柏杨豆干因产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柏杨村而得名。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妙就在于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制豆腐业中的一绝。色泽金黄,美味幽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
5 社饭
社饭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社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合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6 鲊广椒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将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铡刀剁成细沫,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加入水(称为倒腹水)大约3周后就可取出烹制。
7 葛仙米
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葛仙米营养丰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本草纲目》赞葛仙米为“肥绝佳食”。
8 凤头姜
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又名“来凤姜”,是来凤县民间经过长期选育稳定下来的地方优良生姜品种。其姜柄如指,尖端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凤头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味美可口、开胃生津、风味独特、醇香浓郁持久,为姜中独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国生姜品种中独树一帜。
凤头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姜油酮、酚、醇以及人体必须的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除了可以佐餐必备佳品外,更具有健脾开胃、祛寒御湿、加速血液循环、延缓衰老、防癌之功效
9 福宝山莼菜
福宝山莼菜又称马蹄草、荨草、水葵。是一种高等多年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正面绿色,背面暗红色,叶柄细长。福宝山莼菜相传为古代神山所赐,是水中一珍,自晋代以来为历朝皇宫御案之贡品,皇室宫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凉拌,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莼菜除对抑制消化系统癌症有食疗效果外,还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抗脑血栓、利水、消肿、健胃、美容护肤等均有良好效果,是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深为消费者青睐。
10 年肉
年肉就是用猪脊肉,以肥肉为主,切成长方形,每块约三寸来长、二两至半斤来重,加入食盐、花椒等佐料,同糯米或粟米一起蒸得熟透后,然后将肥肉象条石一样横竖有致地排列在一只只大碗里,琥珀色的肉质同雪白的糯米(或金黄色的粟米)饭相映成趣,是土家人春节期间筵席上的主菜。色泽纯美,晶莹滑软;肥瘦适当,油而不腻;男女均适,童叟皆宜;客人既饱口福,又能体察民俗!
江西特产有哪些值得带 2019江西特产攻略
1、景德镇瓷器 2、庐山云雾茶 3、泰和乌鸡 4、南安板鸭 5、乐平桃酥 6、宜丰闽笋 7、鄱阳湖银鱼 8、南昌米粉 9、宜丰竹雕 10、丰城冻米糖 江西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除了一些好玩又有趣的景点之外,还拥有一些当地的有名特产。在江西,究竟又有哪些适合送人的特产呢?这些特产分别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快来一起来瞧瞧吧!
1、景德镇瓷器
江西有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的景德镇,超过500年的制瓷历史,瓷器种类多达3000多种,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等有名的瓷器,享誉全球。放在自己家中或是送给别人,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有很多的虚假的产品,一定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
2、庐山云雾茶
绿茶的一种,产于江西九江的庐山而得名,最早始于汉朝,曾在宋代被列为“贡茶”,“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被用来称赞庐山云雾茶,还具有帮助消化、杀菌解毒等功效。
3、泰和乌鸡
江西吉安泰和县生产的乌鸡,因具有超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而闻名,又被称为“武山鸡”,全身都可以入药,骨头、鸡肉和内脏都具有价值,具有益气滋阴、抗衰老、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4、南安板鸭
江西省赣州市的特产,中国四大板鸭之一,外形美观,皮色奶白,瘦肉酱色,肉嫩骨脆,是远近闻名的一大美味,原名“泡腌”,始于明朝,远销海内外。
5、乐平桃酥
最受欢迎的江西十大小吃之一,被誉为“中国桃酥王”起源于唐元时期,在选料方面极为讲究,制作出来酥松可口、营养丰富,最出名的安牌桃酥,外形美观,味道极佳,送人或是满足自己味蕾都非常不过。
6、宜丰闽笋
全国十大竹乡之一的宜丰,通过当地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特色美味竹笋,是一款带有浓浓地方特色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加上竹笋本身所具有的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成为了一种能防癌和保健美容食品。
7、鄱阳湖银鱼
鄱阳湖盛产的鱼类,因晒干后像雪白银条,被称为“银鱼”,作为国内最大的淡水湖,里面的鱼,洁白透明、肉质细嫩、肉味异常鲜,自古以来一般是皇帝的御用美食,味美又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8、南昌米粉
江西人不太喜欢吃面,一般都是吃粉,这些粉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无论是凉拌、水煮还是油炒都很不错。不过对于一些吃惯了面的人可能并不太喜欢吃。
9、宜丰竹雕
作为全国毛竹盛产地之一的宜丰县,被国家林业誉为“中国竹子之乡”,出产的竹凉席、竹枕头、竹筷子、竹地板、竹折椅等都广受用户的喜爱。
10、丰城冻米糖
俗称“江南小切”,是江西的传统美食之一,香脆甜美,酥滑可口,不粘牙,营养价值高,以美容、开胃等,相传始于明代,远销海内外,是观光旅游,招待客人的美味佳品。
河南特色有什么?
洛阳四面环山,处盆地,雨量少,故民间饮食多用汤类,以抵御气候干燥寒冷。不论是早上,中午或者晚上洛阳人都爱喝汤,洛阳人最自豪的国宴:水席24道,也终归是汤。所以洛阳的饮食文化浓缩来说就是一个字:汤。
洛阳人爱喝汤的起源,现在已经难以考究。有说法是追溯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没有哪座城市象她一样视汤如命,一月半载不吃肉行,一天不喝汤那可要了老命了~~~一天三顿饭,顿顿不离汤,咸汤甜汤早晚搭配~洛阳人很能喝汤。有人粗略估计了一下,一天大概能喝掉一个游泳池的汤。常喝汤的人,当地俗称叫“老喝家”。洛阳有二三十种汤---羊肉汤、牛肉汤、狗肉汤、驴肉汤、杂肝汤、胡辣汤、豆腐汤、小碗汤、凉粉汤、粉丝汤、不翻汤、丸子汤等等...洛阳的本土小吃是汤的世界,汤的王国。汤如黄河水一样泛滥,渗透到洛阳的城市民间大街小巷,山区平原,处处是汤的身影。老洛阳人把吃饭叫“喝汤”,可见汤在洛阳的盛行,已经渗透到洛阳人骨子里了,而且物美价廉,便宜实惠,还可以免费加汤,让你喝个够,喝的疯狂,喝的忘我。
洛阳大约有近千家各类汤馆。据说几家老字号像马杰山、高老四他们的牛肉汤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还有高记牛杂汤、李记丸子汤、张记全驴汤、任记豆腐汤也都是老字号汤馆。另外还有一些号称是正宗的汤馆,如铁谢韩城的汤也是久负圣名,更是不计其数。是否正宗,一般人喝不出多大差别;而让“老喝家”只喝一口,立见分晓。老洛阳人喝汤不喜欢在屋里,总喜欢到街面上去喝。所以汤馆的桌椅板凳都放到店铺外面,然而,还是有人喜欢蹲着喝。他们把盛满汤的粗瓷大碗往地上一放,两个烧饼掰八瓣往汤里一丢,大口吃饼,呼噜呼噜喝汤。按洛阳汤行业的规矩,“添肉加钱,添汤随便”。一些“老喝家”喝得顺口了,一时兴起,有时要添两三次汤呢。早上是汤馆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家老少亲朋好友结伴出来喝汤,大冷天的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喝汤,可谓倾城出动。喝汤是洛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习惯用酒店的豪华程度去衡量食客的身份与层次的话,那么你绝对想不到在洛阳一个小小的汤馆对社会各阶层的包容。在看似简陋甚至环境颇为不雅的汤馆内,也许就能碰到一两个在电视上讲话的高官或者本地名人。洛阳的汤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美味,尤其对广东人来说,那简单到过分的煲汤方法,也许不值一提。但洛阳的汤是一种地域的情感,一种本地文化的延续,以致于每一个曾经在洛阳生活、工作过的人,想起洛阳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味起牛羊肉汤的味道。更何况洛阳独有汤中的极品----洛阳水席(详见上篇)。一般外地人是很难体会得到洛阳人早晨喝汤时的那种休闲与惬意,但是如果有机会你到洛阳,当你看到汤馆门前排起的长队,还有大家喝汤时的那份“细腻”,相信你已经开始领略到洛阳“汤文化”的气氛了。
PART 2 十大特色小吃
NO.10 不翻汤 ★★★☆
流行指数:★,随着过去的小吃街一起消失的,让人挖地三尺也很难找到一家,欲哭无泪呀!如此老城居业园的那家不翻汤算是“沧海遗珠”了吧!指数荡至谷地,无力回天啦!
制作工艺:随其名,将事先做好的薄饼(最好为绿豆饼)至于高汤上,待锅中水翻滚时,饼子却不翻个儿!
选用材料: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
特色传说:据说有120年的历史,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三代人,名刘呼栏,年70多岁。
口感指数:★★☆,酸,辣,略带些麻
竞争对手:丸子汤,起码碗里漂着数颗大丸子,比一张薄饼子要强点!
作者:龙君社 0位粉丝 2009-4-20 11:23 回复此发言 2洛阳十大特色小吃!风味推荐:老城居业园
评语:它做工的考究,以及别出心裁的外型确实吸引人,但是现在也确实很难找到一家“专业型”的不翻汤了。
NO.9 浆面条 ★★★★
流行指数:★,大致因为,每当被提及哪个地方最有名时,都会哑口无言!谁也不知道哪里的浆面条最好吃!只知道它是洛阳的特产!指数下降至无望阶段,等待救援!!
制作工艺:只要有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但是煮浆时候切记不可让浆汁溢出锅!而且,这道饭千万别放酱油,破坏颜色。还要入调制好咸花生豆(可夹杂一些青豆)和芹菜段(用热水过一次,去掉涩味就可以了)。
选用材料:简单,主料:面条,辅料:芹菜(仅供参考),花生,韭花等。
特色传说:据说清朝末年洛阳一穷户人家,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隔了数日,发现豆浆发馊变酸,倒了舍不得,连磨豆的工夫都没赚回来,遂胡乱丢了些菜叶,(旧社会洛阳穷人多,一般人家买不起面粉)反正总比丢面条来得舍得,熬成糊状,一吃味道鲜美,后来家家效仿。花上个三五分钱儿,上街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浆饭,切少许萝卜丝或白菜叶下锅,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稠稠的,谓之“挑浆饭”,一锅饭养活一大家人,实在!
口感指数:★★★,酸得实在,辣得够味,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搅拌,三是本地土产,韭花辣子酱,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最佳了!绿白红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
竞争对手:火锅(只瞧瞧洛阳天府火锅那红火样便知)
风味推荐:“剩浆面条儿”是浆饭中的上品,民谚云:“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可见其魅力。
评语:虽然浆面条在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遍步在洛阳的各个地方,但是如今在洛阳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浆面条,而要找到味道正宗的浆面条更是难上加难!
NO.8 羊肉串 ★★★★ ☆
流行指数:★★,隶属烧烤类,所以有吃香的理由!指数较前两年有所下降,因为近两年是“火锅年”
制作工艺:掌握好火候是必胜的关键
选用材料:以羊肉主料,精盐,味精,孜然,麻料,辣椒,芝麻为辅料。
特色传说:考古专家在鲁南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经研究发现这两幅画中所见的人物形象皆汉人,他们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这两幅庖厨图反映出1800年前鲁南民间饮食风俗。所以烤羊肉串源于新疆这个始终不变的定律终于可以打破了!
口感指数:★★☆ 肉质鲜美,香气四溢,口齿留香
竞争对手:涮牛肚,其汤料下的不输烧烤!
风味推荐:洛阳小李村地段,不因搬迁而影响生意。
评语:一元五串的价位,在如今的洛阳是无法想象的,当然,对这种路边小摊的烧烤,媒体的评价基本还是贬大于褒,集中的问题就是卫生差,影响市容等。但是,我相信,一个产物既然存在,而且有这么好的市场,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NO.7 锅贴 ★★★★ ★
流行指数:★★★,因属流动型摊位,所以几乎洛阳哪个疙瘩窝里都可能有!
制作工艺:同饺子下锅前的做法大同小异,锅贴之馅,也如饺子馅,可荤可素,可猪羊肉,可海鲜,可野味,尽在人的爱好而已。待包完后,放入已加热的平底锅内(千万记住是无油的锅)油需等到锅贴放入后片刻再滴入,这就是为了让锅贴可以先贴住锅底,但并非是糊到锅底了!待油滴入,锅底滋滋做响,再过几十分钟,热腾腾的锅贴即将出炉!
选用材料:精选面粉,蔬菜(任意),肉类(任意),葱,姜,等
特色传说:应该是饺子的另类吃法吧!具体到哪里正待研究
作者:龙君社 0位粉丝 2009-4-20 11:23 回复此发言 3洛阳十大特色小吃!口感指数:★★,滑嫩口感,外脆内软,加上精心调制的创意酱汁,让锅贴美味加分,多变的层次让味蕾得以轻触精致北方面食的甜美滋味!且皮有脆有绵,馅亦烂亦酥,香气扑鼻,回味无穷,真是一美好享受也。
竞争对手:珍珠包,一块钱六个的珍珠包,虽及不上锅贴的流动性,但却有极度吸引人的实惠价格,你想一想,现在哪里还有一块钱能吃到六个包子的好事,虽然这个包子是“袖珍”形的,那也是六个呀!
风味推荐:正因为其流动性,所以很遗憾没有固定的推荐,只要买相好应该不会差很多啦。然在征求多方意见下,也获悉洛阳西工去的小吃街上,有家整日门庭若市的锅贴——固定摊点,有兴趣可前往一试。
评语:随着各种各样小吃的出现,锅贴的竞争力略显薄弱。不过好这口儿的群体依然会全力支持它的!
NO.6 羊肉汤 ★★★★ ★☆
流行指数:★★★,过去一般是早晨喝汤,但因如今早餐种类愈见丰富,不得不打起“一日三餐”的招牌,以稳定客流量。然结果并不如其所想,中餐、晚餐的竞争更显激烈,因此指数下滑再所难免!
制作工艺:将羊肉洗净切成块,羊骨砸断铺在锅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过肉,旺火烧沸,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适量清水,沸后再撇去浮沫,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将大料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与姜片、葱段、精盐放入锅内煮沸即成。
选用材料:羊肉、花椒、桂皮、陈皮、香菜、草果、姜、葱、精盐、红油等。
特色传说: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洛阳阎家羊肉汤已传四代人,而在第二代人阎顺生的独门创新下,调料配置适当,汤味更加鲜美,使羊肉汤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从此,阎家羊肉汤名震豫西城乡。
口感指数: ★★☆, 喝之爽而不黏,口感滑、顺、醇。
竞争对手:牛肉汤,相较于羊肉汤略带的膻味,选择味道同样鲜美的牛肉汤,也未尝不可!
风味推荐:洛阳阎家羊肉汤,采用鲜羊肉,当天宰羊,当天用肉;香料齐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咸淡适口,汤味鲜美。
评语:羊肉汤的关键,其实也是几乎所有汤的关键,一是熬汤要舍得花时间,二是要舍得放佐料,汤锅里都有一个小孩儿枕头般大小的佐料袋,里面据说放有花椒、八角、肉桂、草果之类。三是开始就是切记要把水添够,不能兑水(不然汤可就失去它的奥妙啦),也就是老喝家所说的“原汤”,这也是汤行业中的行规。
NO.5 牛肉汤 ★★★★ ★★
流行指数:★★★,同羊肉汤一样,指数有所下降,而其所采取的办法是,用牛肉汤做烩面、沙锅面的高汤,以唤醒沉睡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略有成效!
制作工艺:先将牛骨洗净,砸断(其意在使牛髓得以全部容入汤中)那才是炖汤的精髓所在。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花椒大料袋、葱姜,用慢火炖制。待食用前加精盐、味精等,撒上葱末和大蒜末即可。
选用材料:牛骨,大料,葱,蒜等。
特色传说:洛阳吴家街人尚老先生经营的尚记牛肉汤,迄今已40多年。算是带有传说味道的吧!而且尚记牛肉汤还分有甜咸两种,禀着好奇心,一定要尝尝甜的牛肉汤,绝对的不同凡响!
口感指数:★★★,咸的牛肉汤肉肥汤鲜,味道尤鲜,特别是加上葱段;甜的牛肉汤说来就不是很长的,在洛阳有句俗话,是说有东西甜了点,不是说糖加的多了,而是说盐放少了。所以呢,甜牛肉汤就是没加盐的牛肉汤,或者加少数盐的牛肉汤!有的甚至不放任何调料!有空一定要去尝尝,记得一定要告诉老板,要甜汤!
竞争对手:羊肉汤,在众多汤类中,能与之较量的就只有羊肉汤了!
风味推荐:洛阳尚记牛肉汤
作者:龙君社 0位粉丝 2009-4-20 11:23 回复此发言 4洛阳十大特色小吃!评语:在一场辩论角逐大会后,终于搞清楚甜牛肉汤,到底是咋的东东啦!不过甜咸两个比较下,咸的当然还是最受欢迎的!
NO.4 烫面角 ★★★★ ★★☆
流行指数:★★★,因为它的出现总伴有馄饨的身影!指数保持良好,有上升迹象。
制作工艺:若把烫面角做到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时,那就达到最高境界了!
选用材料:精白粉作皮,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
特色传说:创制于民国三年(1914),已有80多年历史。时有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口感指数:★★★☆,皮儿薄,馅儿鲜
竞争对手:饺子,算是和馄饨同仇敌忾了!
风味推荐:洛阳新安“方记烫面角”
评语:虽然和馄饨一起算是“绝色双饺”,但是如果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岂不乐哉!
NO.3 馄饨 ★★★★ ★★★
流行指数:★★★,价位低廉,大街小巷拐弯就能找到,方便!但因现今竞争激烈,特别是与饺子的较量,最后两败俱伤反而让沙锅面渔翁得利,流行指数有所下降,幸其制作及口感,所以下降幅度不大!秋、冬季有缓冲迹象!
制作工艺:皮儿买来便是,馅儿一般用纯肉,混合青菜的馅儿目的是去除油腻感!
选用材料:白面、肉馅儿、薄鸡蛋饼、吓仁、水粉丝、榨菜等为主料,以大油、胡椒、酱油、鸡汤、猪肉汤、陈醋等为辅料,冬天配韭黄、大葱,春天配嫩韭。
特色传说:相传据一本书上所称,馄饨=饺子=所有面食类的东西。年饺子和面食类的东西没名没份,只得靠在馄饨这棵大树下乘凉,馄饨在不同的地方上也有不同的称呼,四川称“抄手”,广东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便食”,江苏谓“淮饺”,新疆名“曲曲”。
口感指数:★★★★ 配以汤料十足的汤头,肥而不腻,喷香适口,酸辣适宜!
竞争对手:饺子,虽然做工相似,但因在材料及吃法上的不同,所以成为竞相较量的对象!
风味推荐:在洛阳最具盛名的就是张记馄饨,又称“马蹄街馄饨”,经对配料和品种的创新和改进,在洛阳已是家喻户晓。
评语:价位低廉,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但有些店家应该多注意一下卫生方面的薄弱环节,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NO.2 胡辣汤 ★★★★ ★★★☆
流行指数:★★★★,无与伦比的美味,再加上让人眼红的低廉价位,不掏钱就觉得亏!
制作工艺: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肉放入铁锅里炖(一般汤类都少不了的工序)同时加入准备好的材料 。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略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就做成了。
选用材料:粉条、肉、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主料,芡粉,花椒,茴香,精盐,酱油,食糖,香油等辅料。
特色传说:胡辣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至今若行走在洛阳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只限早上)。
口感指数:★★★☆,麻,辣,酸,香
竞争对手:豆腐脑,同样的时间出摊,不一较高下才怪,而且豆腐脑还有个胡辣汤无法达到的境界,那就是豆腐脑更受广大童叟的欢迎!但也有顾客为缓和两者之间矛盾的,点上一份两掺(俗语)-----即一半胡辣汤一半豆腐脑两边都不惹,中立。
风味推荐:没有特别推荐地点,只要是卖胡辣汤的都可,不然哪里会有客源!
评语:胡辣汤以极低的价位,和丰富的材料赢得了广大爱好辣子的朋友的心,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只在早晨才有的卖呀!午餐,晚餐让人到哪里解决呢?
NO.1 驴肉汤: ★★★★ ★★★★
流行指数:★★★★,汤中佼佼者,非它莫数,凭着“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的美誉,近些年来流行指数一路看涨。
制作工艺:简单,一般说来,以广东人的煲汤技术来说确实如此!但是能把清汤煲成奶白色的,那才是上乘功夫!
选用材料:驴骨,听着怪怪的,但是以汤头的角度说,肉一般是煲不出真正的汤味来的!蒜,是真正能把驴肉汤的美味发挥到及至的不可或缺的一味(也可用蒜黄来代替)。
特色传说:东关大石桥的驴肉汤最负盛名,虽不知确切年代,但由人们口中传出的传说才是最有价值的传说。而由于城市改造,大石桥的驴肉汤馆搬到九都路了,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驴肉汤现今依然是客源滚滚,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口感指数:★★★★,有别于牛、羊肉汤的独特口感,难以形容,只有亲自品尝才能体验个中滋味。
竞争对手:虽然,牛羊肉汤不是它的对手,但是因牛羊肉汤有一批终极死士为它们效忠,所以很难一网打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风味推荐:洛阳东关大石桥的驴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