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约旦旅游或出差带什么特产和纪念品回来好

1,约 旦手工艺品是游客购买最多的纪念品,是当地几千年历史民俗艺术的缩影,最受欢迎的是地毯、彩色砂瓶

2,马赛克装饰画是约旦的著名特产

二、以色列旅游可以买什么

在以色列购物,各类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纪念是最具特色的这里的很多手工艺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以及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特色,如各种犹太教的烛台、宝石,款式多样的金银制品,采用橄榄树为材料制作的木工艺品等,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以及纪念价值。

以色列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头饰、头巾,以及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都是很好的物品。此外,还有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头饰、头巾,以及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死海地区出产的护肤品、洗发水、浴盐等。

扩展资料:

以色列位于西亚,地处地中海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临埃及,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自由民主制国家。

以色列有大量而又珍贵的历史和宗教遗迹,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城。著名景点有死海、戈兰高地、加利利湖(以色列唯一淡水湖)、特拉维夫卡梅尔露天集市、凯撒里亚国家公园、雅法古城、哭墙、圣墓教堂、大屠杀纪念馆、基布兹(土地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平等、集体生活)、朱迪亚沙漠等。

以色列四季都有独特的魅力,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6月都是以色列最适合旅游的季节。以色列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是气候带分布差别非常大,从北到南能感受到不同的气候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色列

三、约旦旅游物品

约旦旅游必备物品

约旦哈希姆王国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分享了去约旦旅游的必备物品,欢迎参考!

约旦旅游的必备物品

各类证件

身份证,护照,签证,包括证件的副本,都一定要保管好,一旦丢失,可是连海关都过不了的。这不用多做解释,唯一要强调的是,多带几份副本,以防遗失正本时用上。

翻译软件

出国在外,语言沟通是个很大的问题,下载一个翻译软件即可轻松搞定。需要的可以租个移动WIFI,网上有卖。

少量的现金及信用卡

换上一些当地的小钞和硬币,以备买小物品或给小费,住酒店、上较高尚餐厅用餐的`话,当然是以信用卡付钱,总之在国外现金少带,首饰别带,以免钱财外露,避免碰到不法分子,带信用卡是最方便的,一般刷信用卡还可以打折。

必备的一些药品

消炎药,创可贴,风油精,感冒药,止痛药、晕车药、止泻药、防晒膏等,可以买一个合适的医药包,方便携带,且不占地方。

地图和旅游指南

地图的话可以买纸质或者下载地图软件,以免迷路。去别的国家之前,可以先购买一本当地的旅游指南,在玩的时候也可以知道哪些景点最好玩,不会错过。

旅行的日用品

挂式漱洗包,收缩式漱口杯等等不占空间的日用品。

行李箱或者背包

背包一定要背起来舒服和适合自己的体型的,另外容量一定要大,最好是可背、提两用的,那样既能保证所有物品的携带,又能保证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携带。行李箱不宜过大。

通用转换插头

每个国家的插头插座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带了需要的电器却发现无法使用是很恼人的事,在外地要买也麻烦。最好出发前备有一个转换插头。

旅行实用小贴士:

1. 约旦落地签,中国公民可持护照及有效机票白本出境前往约旦,无需提前办理签证,落地签费用为40第纳尔(约350人民币);

2. 在阿拉伯国家中,只有约旦和埃及对以色列分别缔结了和平协议。所以可先去以色列(需提前办理签证)然后从陆路过境约旦落地签,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旅行者都会这么走;或是从先玩埃及然后坐船经红海前往约旦港口亚喀巴落地签入境也可;

3. 旅行消费问题,约旦整个国家可以用“贵得离谱“来形容,普通吃饭人均近百人民币很正常,打车轻松几十块,包车游更是昂贵,从安曼包车到佩特拉一路玩过去大约要1k人民币左右;佩特拉往返安曼的中巴车(丰田考斯特)车票为7-10第纳尔;约旦大多数餐馆或中小酒店不能刷信用卡,部分提款机可以使用银联卡取款(芯片卡不支持),如果ATM上没有银联标识也没关系,不妨试试;

4. 你应该会碰到此生最贵的景点门票,就是佩特拉古城门票,1日票50第纳尔、2日票55,3日票60,夜游佩特拉票价为17第纳尔,但夜游并非每日开放,需要提前到网站查看时间(visitpetra.jo)景区内指示牌上的地图远比游客中心的免费地图好用;

5. 卡塔尔航空从中国飞往约旦首都安曼的航线经停多哈,如转机时间超过5小时,可凭联程机票获得卡塔尔航空提供的完全免费的多哈半日游,时间为3小时。

;

四、被称为沙漠里明珠的约旦,它究竟有何独特魅力?

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被称为“沙漠里的明珠”,那么作为一个内陆国家他有哪些魅力呢?

 首先,古文明。约旦同以色列一样,滴油不产,周围的叙利亚、伊拉克都是石油国,这也是导致约旦和其他中东国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好在上帝是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给约旦打开了另一扇门。约旦虽然80%的国土为沙漠所覆盖,却是一块人类文明的沃土,古老的千年文明和辉煌历史每年都吸引着许多国内外游客,使得旅游业成为了约旦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和主要外汇来源之一。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初属阿拉伯帝国;1516年被土耳其人占领,属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后来才渐渐变成了现在的约旦。

其次,地理人文建筑。我们自课本中学过,神奇的死海在约旦,但是一千个人去约旦可能有一千种玩法,但至少九百个人都会去“玫瑰之城”佩特拉。多数建筑都是直接开凿在岩石上,特殊的岩石略带粉色,在朝阳或夕阳的照射下会呈现出玫瑰样的色彩,熠熠生辉。失落的古城里遗留了古罗马时代的陵墓、剧院、浴室、住宅、宫殿等,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隐藏在狭窄的“蛇道”后的卡兹尼神殿,时隔千年神殿的石柱、门檐、壁画仍然精彩如故,传说着这里收藏了历代佩特拉国王财宝,也因此成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取景地。

五、以色列农业生产特色是什么?

以色列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世界农业发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很多积极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民收入相当高,人均年收入1.8万美元。分析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可以看出,以色列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农业的集约化,得益于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也得益于以色列农民的勤劳和努力。

1、经营组织形式。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两种形式。基布茨,以色列席伯莱语为群体之意,也可以称为集体农庄,是由东欧移民回国的青年出于对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向往而创建。基布茨组织现在全国有270个,成员总体有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平均每个基布茨有450名成员,拥有500公顷的土地。基布茨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一是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归集体所有;二是基布茨的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基布茨给每个农民按月发给生活津贴,生活必需品一律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基布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每2年改选一次管理委员会,对基布茨内部事务进行民主管理。

莫沙夫,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它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莫沙夫的特征也有三点:一是莫沙夫的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属家庭个人;二是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三是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统一由集体提供服务。

2、经营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一是土地高度集约化。以色列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每个家庭,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二是水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以色列国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加利利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淡水湖,淡水资源非常珍贵。所以,整个国家淡水资源的利用也实行高度集约化管理。国家给城市居民、单位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有指标控制,超指标用水均要加倍收费。正是由于这个制度,才诞生了以色列农业发达的节水灌溉系统。以色列的污水处理再利用程度很高,他们将城市污水处理净化后用于农业灌溉,远可送到南部的沙漠地区。三是生产组织高度集约化。主要表现在既具有高度集约化的基布茨和莫沙夫这两种组织形式,同时,整个全国农业生产经营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基布茨从生产到销售统一组织,莫沙夫的农户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以色列绝大部分农产品就是这样出口到欧美各国。

二、以色列农业成功的启示

一是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以色列建国之初其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和水都不具备。而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无不令世人叹服。沙漠大棚温室、节水滴、渗灌技术,沙漠菜田等奇迹的出现,都在说明和诠释着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即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出现都是人们辛勤努力和聪明智慧的结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牢固树立穷则思变,赶超先进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发展是硬道理。任何国家,任何地区,要求得强盛和富裕,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将如何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以色列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却并不拒绝以苏联集体农庄为原型的基布茨模式。其实,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沙漠地区,如果缺乏这种统一、协作、互助的集体精神,不要说生产,就是最基本的生存也比较困难,这也是基布茨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正是由于基布茨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有力地推进了以色列现代农业的进程,促进了以色列经济的繁荣。这就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是一条普遍的真理。

三是必须加强、健全科研、推广和服务体系。科研、推广和服务是以色列农业高度发达的源动力,科研开发是后盾,推广和服务体系是动脉,以色列国家建立一套由政府部门(农业部等)的科研机构和社区(基布茨、莫沙夫)及社会科研机构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每个科研机构都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推广用于农业生产,使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色列每个农业科研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他们还是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与农户签订有服务合同,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是成功的“公司+农户”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一是订单生产,二是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基布茨的农业生产直接与国际市场连结,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基本是一体化的经营。莫沙夫中的农户直接与国内的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或者直接上网销售,从而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还有一种方式是公司与农户建立股份制关系,由公司为农户提供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负责农户产品的收购,再从每年付给农户的贷款中分成或逐年回收投资。由于以色列的农业相当发达,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也很高,农民可以直接从因特网上了解到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因此,公司与农户在签订购销合同中利益分配比较合理,从而形成了公司与农户的良好互动机制。

五是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农民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了腾飞的翅膀。

六、以色列主要产什么水果?

以色列西部是地中海,东面有死海和约旦河,南部是沙漠,北部是高山。气候、土质、地形十分复杂,亚热带气候和沙漠气候并存,沙丘戈壁与冲积土壤相连,地势从海拔-400米一直升高到1200多米,为世界所罕见。但以色列农业在全世界却大放异彩。 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以色列农业的多样化,为此科学家们必须为每一寸土地设计最佳的用途。严酷的自然条件逼迫以色列人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产出了世界闻名的优质柑橘、西红柿、葡萄等水果蔬菜,培植出了姹紫嫣红的鲜花。 以色列农业用地为41.1万公顷,从事农业人口为7.2万(其中70%为雇工),占劳动力的2.8%。人均耕地比我国还少,仅0.058公顷,而且严重干旱,地下水含盐量高。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差,举世少见。 不利的自然条件 以色列又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南部地区的沙漠旱地占国土面积的60%,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许多地区从不下雨。雨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年平均也只有500毫米,而且基本集中在11~4月间。加利利湖(galilee,又称“太巴列湖”)是全国的命根子。1999年,以色列能够使用的水为20.76亿立方米,人均300多立方米;其中的约60%用于农业。

然而,以色列农业又是效率极高的生产部门。以1999年为例,占全国劳动力总量3%左右的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业产值32.8亿美元,人均约4万美元。当年,以色列农业出口总额达到12.28亿美元,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出口约1.5万美元。 以色列使沙漠变成了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干旱缺水是以色列农业生产的大敌,因此“节约每一滴水”、“给植物灌水,而不是给土壤灌水”成为他们的准则。他们必须根据作物生长需求,最大限度地实行节水(包括微咸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和循环利用。滴灌使水的利用率达到95%,城市废水回收再利用率达30%以上。农业需水量约占总水量的60%,其中63%由淡水满足,27%由微咸水满足,其余10%由处理后的污水满足。昔日的死亡之海内格夫(negev)沙漠已经点缀着块块绿洲,棉花单产居世界前列。 沙漠里的农业奇迹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曾预言,以色列的未来在南方沙漠。水是改造沙漠的命脉,以色列从1952年起耗资1.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公里长的“北水南调”输水主管道,然后再以中小口径的管道输送至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须用水泵泵到山上的居民点。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netafim,它是一个基布兹办的)滴灌公司于1964年应运而生。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增长了许多倍。滴灌原理很简单,然而,让水均衡地滴渗到每颗植株却非常复杂。他们研制的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如今,世界80多个国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耐特菲姆公司年收入2.3亿美元,其中80%来自出口。 滴灌根本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以色列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蓝白色输水干管连接着无数滴灌系统。大田地头是直径1米多的黑塑料储水罐,电脑自动把掺入肥料、农药的水渗入植株根部。滴灌使每寸土地都融入了高科技,使沙漠城市也照样绿荫浓浓。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喷灌系统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基础。它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以滴灌为代表的科学灌溉将能够大大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 年降雨量仅有25~50毫米的阿拉瓦(arava)谷地位于以色列内盖夫沙漠,其北端与海拔为-400米的世界最低点--死海接壤,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干燥的荒漠高度盐碱。内盖夫沙漠地区有丰富的地下微咸水层。过去一直认为,盐水、即使是微咸水也不能用于灌溉。但以色列科学家开始利用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的应用研究。以色列西、北部那些得天独厚的谷地(大田)用去了大部分的农业淡水,沙漠治理真正可依靠的水源正是微咸水。 沙漠微咸水的科学开发和应用,也是以色列科学家对荒漠种植业发展的另一大杰出贡献。研究发现,棉花、西红柿和甜瓜可轻易接受最高浓度达0.41%~0.47%的微咸水浇灌。虽然作物产量会有所下降,但产品质量却得到提高。如微咸水灌溉的甜瓜甜度增加,瓜型更有利于出口;而西红柿的可溶性总物质含量会提高,甜度增加。内盖夫西红柿等优质微咸水灌溉蔬菜、水果已在欧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经多年努力,以色列培育出了适宜内盖夫沙漠地区微咸水生长的棉花、甜瓜、甜椒、西红柿、橄榄、狗牙草、虎尾草等。采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较一般低矮得多的杂交品种椰枣树、香蕉树、向日葵等,创造了低耗水、高产出的沙漠奇迹。此外,为抵御干旱气候易引发的病虫害,以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多种抗灾病新品种。

现在,这经历了千年荒漠的内盖夫沙漠,万余公顷的沙漠绿洲点缀其间,每公顷温室一季已可收获300万支玫瑰,1公顷温室番茄产量最高达500吨。农民收入也从年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0美元以上。这片仅占以色列国土总面积6%的荒漠上生活着近500户人家,但其新鲜水果、蔬菜的出口竟占了以色列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花卉出口也占到了12%。目前,以色列农业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水果和育种 水果生产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色列水果的面积达到3.6万公顷(1.7万公顷种植甜橙类产品不计在内),其产值达到5.13亿美元。出口的水果达到7.4万吨,它占以色列全部农业生产的15%。出口水果中,鳄梨占4.9万吨,鲜食葡萄4000吨。 2002年,以色列生产的柑橘类水果达53万吨,其果园面积为1.7万公顷;其中年出口约5.5万吨,占全部新鲜农产品出口的12.5%。这里说的柑橘类水果,包括葡萄柚、柠檬及其他小品种柑橙类水果。 以色列还有5万多公顷的其他果园,这些果园年产水果50万吨,价值4.5亿美元。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刚开始和结束时都可以采摘到水果,甚至过了旺季,也能采摘。这样,在市面上就能长期有水果可卖。 蔬菜生产在以色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产值约6.72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大约有4.5万公顷是露地生产,而产量更高的是在“温室”,面积已达到4000公顷,主要是番茄、甜椒、叶类蔬菜、西瓜、甜瓜等。 最使人惊讶的是一些私人公司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在ben 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