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莘庄公园的景区特色
园内以梅树为主,配植松、竹、柏、香樟等常绿树种。有梅树四百余株,梅桩四百余盘,品种有三十余种,如双碧垂枝绿萼、素白台阁、粉红朱砂、绿萼等为梅中珍品。其数量和品种在本市公园尚数少见。园东的梅园和园西的梅苑,是赏梅的主要景点,每逢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满园春梅已怒放,花吐姻脂,白雪压枝,香欺兰蕙,令人陶醉。尤其是园中的双碧垂枝绿萼梅,枝条穹垂,柔中带刚,花朵白里透绿,以绿萼衬托,素雅芬芳。耐看的还是老桩盆景梅,枝干如老龙盘踞,虬曲万状,有的枝干已经半边枯死,但嫩枝条上却开出簇簇活色生香的花朵,暗香浮动间,飘出丝丝生命气息。园中白墙黑瓦,回廊朱亭与梅树相衬、相配、相映,古典高雅。四方来游园赏梅的游人熙熙攘攘,翘首梅旁,流连忘返。其中不乏沪上著名书画家、作家、摄影家等艺术家。
荷花池也是公园胜景之一。两池中以一水涧相连,涧上有桥。两个池中共植有荷花十几个品种,池四周种植黄馨、木香、紫藤等,池旁黑松林立,林中有一石亭名华亭,并有百年雪松两棵,树高25米,胸径80厘米,树冠由如一把巨伞。夏日里,满池荷花盛开,各色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风情万种,观赏者坐在树荫下和华亭内悠然自得,赏心悦目。一阵清风过来,满塘荷花颤动,传来沁人心脾的荷香,暑气顿收。如遇小雨天最好,淅淅沥沥的雨点击在荷叶上,凝结为晶莹的玉珠,就这样大珠小珠不断跳动跌落池中,池塘响起一片音乐声。雨过天晴后荷花则如出浴美人,荷叶瓣上滚动着水球,娇嫩诱人。
芙蓉潭位于园西,潭边湖石驳岸,并散置湖石,形状千姿百态, 沿潭设置亭、榭、山坡,并种植了枫、松、柏、红叶李、银黄,山坡上大树下间植红花继木等色叶灌木。入秋后,环潭巡视,四周红绿黄相间,构成层次丰富多彩的景色。夕阳西照,余辉透过树林洒入在潭中,水波鳞鳞,黑瓦白墙,红柱的榭亭等建筑隐约再现,就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秋林爱晚”,使人有在画中之感。
园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较多。有百年的香樟,有胸径40-50厘米,高达20米的大龙柏群,还有许多大型的龙柏球、枸骨球等常绿植物和四季常青的草坪。入冬后的公园,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园中还有朋寿石一块,高达3.5米,是明天顺年间(1457年)所建朋寿园的假山主峰,上有镌刻钱福(字鹤滩)题书,园主谈田作文自为记,是上海地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观赏石。
二、莘庄有什么好逛的?
莘庄地区位于上海西南,毗邻上海虹桥机场,30分钟可达浦东国际机场。镇域内地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目前亚洲第一的莘庄公路立交桥等构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使莘庄成为人流、物流十分便捷的地区。 土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周边与梅陇、七宝、颛桥相邻,是闵行区政府所在地,也是闵行区行政和文化、公共活动中心所在地,辐射和影响范围较广。轨道交通一号线、外环线、莘奉金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莘闵轻轨纵横贯穿,是上海西南新兴城区至市中心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上海至邻近省市的交通进出要道。同时,铁路、高速公路、外环线、沪闵路又把莘庄地区分割为老镇区、上海莘城等四大块。由于城市大规模交通设施建设和房产开发,莘庄地区成为上海人口导入的主要区域之一。
历史沿革
莘庄镇因跨莘溪而得名。莘庄地区在南朝(公元420-589年)已有墓葬,成陆年代当在六世纪以前。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镇上已建有施水庵,俗称草庵。施水庵原在镇南南栅口以南约200米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筑沪杭铁路,南栅口外设莘庄车站,庵址首当其冲,经镇上绅商同意,旋将施水庵南迁1公里,与春申庵合并。现两庵均湮没,迄今已历七百多年。
莘庄自南宋至民国二年(1913)一直隶属于华亭县。民国三年(1914)华亭、娄县两县合并为松江县后,莘庄隶属松江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划归上海市二十六区,翌年二十六区改名龙华区。1949年5月15日莘庄解放,由松江县接管,设立莘庄乡人民政府,同年7月归属上海市龙华区。1951年7月,莘庄乡分两乡(莘北、莘南)一镇(莘庄镇)。1956年2月,两乡一镇又并为莘庄乡隶属西郊区。1958年7月撤销西郊区,并入上海县。同年9月21日,成立七一人民公社,莘庄乡编为第三大队。1961年8月,第三大队及第二大队部份地区从七一人民公社划出,组成莘庄人民公社。1965年,建立莘庄城镇工作组。196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莘庄镇为县属城镇,脱离公社,成立莘庄镇人民政府。
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莘庄镇毗邻上海虹桥机场,距上海关港深水码头仅6公里,30分钟可达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地铁一号线和莘闵轨道交通线在莘庄交汇,沪杭、沪宁、莘奉金高速公路和以目前亚洲第一的莘庄公路立交桥为枢纽,沪闵高架直通市中心,以及途经莘庄的沪杭铁路、南莘铁路等构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使莘庄成为人流、物流十分便捷的地区。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莘庄镇结合老镇区改造和区府“一线四点”景观建设,投入了上亿元加强以城区道路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地区内水、电、煤气、网络通讯等城市公用设施发展迅速,城区内污水已全部统一纳管处理。以城市化带动现代化,城市的形态和功能在不断形成和完善。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莘庄镇以水环境整治、绿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和老住宅小区平改坡工程,使城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优化。
先后对横沥港、莘浜河、团结河、庙泾港等城区河道进行了包括水质改善、生态休闲、景观功能改善等内容的整合整治,成为人水亲和、城水相映的新景观。
镇区内有以梅花享誉沪上的莘庄公园、上海莘城中央公园二座,母亲林、横沥港等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绿地14处,全镇绿化总面积485.3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作为闵行区的中心城镇,为全区创建成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