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有哪些特产?
景德镇瓷器、庐山云雾茶、泰和乌鸡、南丰蜜桔、万载百合粉、宜春茶油、齐云山南酸枣糕、丰城冻米糖、兴国鱼丝和红薯干、赣南脐橙、南安板鸭、宜丰竹雕、婺源龙尾砚、清华婺酒、芦田灌心糖、万年贡米、玉山罗纹砚、鄱湖白莲、乐平桃酥、宜丰闽笋、鄱阳湖银鱼,还有米酒、年糕、葛粉、葛片茶、米粉干、笋干等
一、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江西省景德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二、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
三、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是江西省泰和县特产,原产于泰和县武山北麓,根据产地又称武山鸡,因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以及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闻名。泰和乌鸡是著名的饮食药用鸡,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药用价值,可以配成多种成药和方剂。
泰和乌鸡是中国特有的禽类种质资源,除西藏自治区外,各地都有一定规模的泰和乌鸡饲养。而泰和乌鸡质弱体轻,胆小怕惊,离开原产地饲养,便易产生变异、退化。
四、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江西省南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丰蜜桔,富含氨基酸、硒等40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自唐代开始就为皇室贡品。南丰蜜桔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年均产量达30亿斤,畅销全国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一品种种植规模和产量均为世界之最,出口量和出口国家数全国第一,是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个“百亿”农业产业。
五、丰城冻米糖
丰城冻米糖,江西省丰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丰城冻米糖为丰城市优秀传统产品,俗称“江南小切”,以其“洁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独特风味闻名天下。据《丰城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丰城开始制作冻米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2009年11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丰城冻米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魂牵梦萦宜黄水
在江西的宜黄县南部山地,发源有两条河,一条叫宜水,另一条叫黄水。它们分别流贯东、西部,北流至凤冈镇汇成宜黄河,向北汇入抚河。宜黄因而得名。凤冈镇山川秀美,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名胜古迹云集,堪称宜水河畔的 “ 明珠 ” 。
宜黄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山丘树木茂盛,还有大片的毛竹林,人们会把砍下的树木、竹子扎成筏子顺着河流放排而下。河水滋润着土地,养育着宜黄人民。每当夏季来临,宜黄河就是欢乐的海洋,人们喜欢在这清澈的河里游泳、玩耍,这也是垂钓者的天堂。宜黄当地特产丰富,有红薯粉丝﹑霉豆腐﹑水煮笋﹑百合粉、白莲、斗米壶水酒、松油醇、雪条棒等。在这里过了一个年,平常难得一见,被称为山珍的竹笋、野味,在这里可以当饭吃,这年过得热闹、解馋……
河边的景色很迷人,清晨江面上飘着一层薄雾,山林若隐若现,仿佛一幅静逸的水墨画。这让我想起《富春山居图》,漫步其中,清新的空气,让你忍不住大大地深呼吸。鼻尖上凝聚着水珠,似乎闻到河里水草的味道。小鸟的鸣叫划破寂静,人好像被这份幽静凝固了……
河边的小草,菜蔬上常常挂有霜,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走到路上,无论遇见谁都会笑脸相迎向你打招呼。 这清澈甘甜的宜黄水,能洗涤人的心灵。
宜黄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孕育了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等历史名人。
杰出的军士家 谭纶主持兵事,在抗倭、戍边期间屡建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号称“谭戚”。在30余年的戎马生涯中,南征北战业绩感人,为维护明朝统治而“鞠躬尽瘁”,是明朝的一代抗倭名将。这里有他的牌坊。
离大司马牌坊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牌坊,是一个贞洁牌坊,上面有“圣恩”两个大字,雕刻有人物,花鸟,雕工非常细腻精美。这牌坊其实比大司马牌坊更加精美,保存得也更完好。
还有许多风景名胜,历史古迹来不及游玩。宜黄宜居,后会有期。
心中有一股涌动,想写一部小说《魂牵梦萦宜黄水》。
图片均作者自拍。
三、抚州十大特色小吃排行
抚州特产一:浒湾油面
浒湾油面是江西省抚州的特色传统产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就被列为朝廷贡品了。浒湾油面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用料也纪委讲究,选用优质面粉为主要原料,再配以茶油,薯粉等配料,在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浒湾油面易于消化,口感不粘,爽滑细腻。
抚州特产二:广昌白莲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广昌白莲是江西省抚州广昌的特色产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了。广昌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白莲的生长,所产出的白莲色白粒大,味甘清香,品质优良。
抚州特产三:资溪酒卤鸡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资溪酒卤鸡是江西省抚州的特色风味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溪酒卤鸡的制作方法十分考究,选用优质的鸡为主要原料,再配以江西名酒,用高压锅卤制,然后在经热油炸酥,最后切块装盘,再浇上调料,所制作出来的酒卤鸡皮脆肉香,骨酥肉嫩,满口生香。
抚州特产四:麻姑酒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麻姑酒是江西省抚州的特色名酒,距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经出口海外。麻姑酒的制作方法十分考究,选用优质的银珠糯米为主要原料,在选用山泉水,配以何首乌,灵芝等二十多种名贵的中药材,在采用传统的酿制方法酿制而成,所制作出来的麻姑酒香气浓郁,口味甘醇。
抚州特产五:麻姑绿茶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麻姑绿茶是江西省抚州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抚州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植被覆盖良好,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产出的茶叶汤色翠绿,饮后回甘,品质优良。
抚州特产六:金溪米粉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金溪米粉是江西省抚州极具传统特色的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金溪米粉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选用优质的晚米为主要原料,在经过复杂的工艺制作成米粉。金溪米粉食用方法非常多样,可以凉拌,可以炒,可以用来煮,不管是用那种方法食用米粉,吃起来都非常美味。
抚州特产七:炒麦鸡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炒麦鸡是江西省抚州的特色名菜。炒麦鸡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优质的麦鸡为主要原料,在配以嫩豆腐,葱花,胡椒粉为辅,在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炒麦鸡酥香肉嫩,冷热适中,豆腐鲜嫩,十分美味。
抚州特产八:南丰蜜桔
space
抚州十大特产
南丰蜜桔是江西省抚州市南丰的特色产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南丰种植蜜桔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就已经被列为朝廷贡品。南丰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蜜桔的生长,所产出的蜜桔皮薄核少,汁多味甜,酸甜适口。
抚州特产九:资溪白茶
资溪白茶是江西省抚州资溪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资溪白茶在清朝同治年间就已经非常出名了。资溪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优良,降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产出的茶叶汤色黄亮,滋味鲜醇,饮后回味无穷。
抚州特产十:冻米肉丸
冻米肉丸是江西省抚州的传统特色美食,其制作方法十分考究,选用优质的猪肉为主要原料,再配以米饭,虾米,火腿等配料为辅,在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肉丸鲜嫩可口,十分美味,是抚州人招待客人的必备良菜。
四、江苏有那些地方戏剧种?
昆曲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昆剧已经不能算江苏地方戏了,昆剧和京剧一样,都应该算全国性的剧种。2扬剧扬剧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 来,原名"维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维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3锡剧锡剧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锡文剧”,解放后才改成“常锡剧”,简称为“锡剧”。4淮剧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清代中叶,在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5淮海戏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淮海戏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盐城、徐州、扬州地区的部分乡镇和皖北一带。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接班发展为打地摊演出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唱腔,丰富了表演。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舞台上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了“艺人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柴米河畔》、《三星路》、《反内战》等现代戏。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6通剧通剧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象南通这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7苏剧苏剧流行于苏州地区,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而成。苏剧的前身是苏滩, 苏滩是江南滩簧的一种,原来称为“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40年代初,苏滩正式成为苏剧。由于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许多苏剧艺人兼能昆剧,在昆剧衰落时期也有不少昆剧艺人改演苏剧,所以苏剧表演艺术因得到昆剧的滋养而逐步形成朴实、细腻、注重内心体验的独特风格。8丹剧丹剧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丹阳一带。系在曲艺“啷当”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于1958年发展为戏曲。初名“啷当剧”,1959年改现名。9丁丁腔丁丁腔原名“太平歌”,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1680年前后兴起于徐州北部微山湖畔的厉湾、季堡、西李一带,以后在徐州广泛流行。其唱腔缠绵抒情,清新明快,颇具水乡特色。太平歌原是村民自娱自乐的歌谣,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由独唱而对唱、合唱,发展为戏剧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以其声“丁丁冬冬”清脆悦耳,遂以“丁丁腔”名之。10淮红剧淮红剧又叫淮红调、旱船调,是宿迁土生土长的地方戏种,主要以喜剧、闹剧为主,有唱腔、道白,道白就是宿迁话,唱腔变化不太多。乐器主要有二胡、三弦、月琴、锣鼓、唢呐、笛子等,最主要的和最具特点的是敲碟子,一块直径5寸的景德镇出的细瓷白碟,一根一尺左右的细长竹棒,就能敲击出清脆悦耳、变化多端的乐音。11海门山歌剧海门山歌剧是流行于海门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于海门山歌,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海门山歌剧团是海门山歌剧种唯一的剧团,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
五、崇仁县美食
崇仁县美食有粉皮炒甲鱼、藕粉、砂钵牛脚、辣椒饼、崇仁麻鸡等。
1、粉皮炒甲鱼:主料有香菇、绿豆面、粉皮等,形似甲鱼,卤汁稠浓,香肥鲜糯,鲜香味浓。
2、藕粉:以藕粉为主料,枸杞、莲子、白砂糖为辅料,含多种养份于其中补传统藕粉之不足。速溶藕粉,即冲即食。
3、砂钵牛脚:用料有牛脚、红椒、大蒜,咸鲜味浓、牛脚糯口。
4、辣椒饼:制作原料有红辣椒、糯米粉、水、盐、味精、油等,口感香、辣、酥、脆。
5、崇仁麻鸡:是中国地方鸡种中产蛋量最高的品种之一,以肉嫩味鲜、营养丰富而闻名遐尔。
崇仁县,隶属江西省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西南部,东北毗临川区,东、南邻宜黄县,西南接乐安县,西、北连丰城市,是江右民系重要聚居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建县,素有“赣东望邑、抚郡望县”之称,主要景点有源野山庄景区、汤溪温泉、神龙湖景区、相山景区、罗山景区、苏区革命旧址东山岭等旅游景区。崇仁县同处于“四区一化”(原中央苏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区和昌抚一体化)的政策格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