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厦门特产海鲜有哪些
1,龙虾
龙虾(学名:Palinuridae)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重0.5公斤上下,部分无螯,腹肢可后天演变成螯。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
2,鲍鱼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3,螃蟹
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4,虾
虾(Shrimp),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 [1] ,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 虾具有很高的食疗营养价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并可以用做于中药材。
5,文昌鱼
厦门同安区特产。这种鱼没有头,也无鳍无鳞无脊根,甚至连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都没有,心脏是一个能跳动的腹血管,血无色,全身半透明,除口和咽喉外,就是一条直肠和肛门,构造较简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安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螃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昌鱼
二、闽南人在吃的那些特产
又到了过年囤年货的时候了,作为地地道道的福建闽南人,来介绍一下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吃的那些土特产
1.小岞鱿鱼母
小岞鱿鱼干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镇的特产。惠安小岞鱿鱼干是闽南地区众所周知的特色海鲜,深受大家喜爱。
小岞鱿鱼干在全省最负盛名,每年农历四月至八月为“撮鱿鱼”的季节,其中五月、六月为旺产期。渔民将捕捞上来的上等鱿鱼(俗称“锁卷”,学名枪乌贼)劈开,穿成一串挂起,晒干后制成鱿鱼干。鱿鱼干易存放且保质期可达一、二年之久,因此在小岞常年都能品尝,为小岞一大特色风味。
2.霞浦头水紫菜
第一次长成的紫菜,头次采割,叫头水紫菜,后面的叫二水,三水,四水。头水紫菜富含多种生命活性物质,如多糖、高不饱和脂肪酸、牛黄酸、类胡萝卜素、甾淳,海苔浓缩了紫菜当中的各种B族维生素,大概在每年11~12月份收割,最早的一批在10月末。
3.惠安本港虾菇肉
虾菇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每年的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肥壮的琵琶虾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肌苷酸、丙氨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琵琶虾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脱毒之功效。
4.三明或云南红菇
红菇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法伦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治疗肿瘤尤其肺部肿瘤、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和补血、滋阴、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明、清两朝,每逢中秋节前,当地官府必派人护送一批红菇到京都进贡,因而驰名遐迩。
5.九节虾干
九节虾营养丰富,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中含有丰富的镁,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肉还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
6.羊肚菌干
羊肚菌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于病人及手术术后病人的康复有重要辅助作用,特别一些病人由于疾病导致胃口差,不思饮食,服用羊肚菌汤可增强脾胃功能。
7.干贝
干贝是一种食物,是扇贝的干制品。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功能,能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虚痨咳血、脾胃虚弱等症,常食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
古人曰:“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可见干贝之鲜美非同一般。它是由扇贝的闭壳肌风干制成,还具有抗癌、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1]。
未完待续……
三、闽南特色美食 闽南特色美食介绍
1、蚵仔煎
蚵仔煎,(闽南语读做ě-ā-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起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2、深沪水丸
深沪水丸又名鱼丸,其形状有圆状的、块状的或鱼形的。它具有色泽雪的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等特点。系选用鳗鱼、“嘉腊”鱼等上等鱼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制成的。
3、土笋冻
土笋冻是起源于福建泉州,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长二、三寸。
4、碗仔粿
碗仔粿俗名油葱粿,是福建翔安马巷传统的地方小吃。吃起来清凉爽口,亦甜亦咸,别具风味,吃的时候如果浇上一点调好的酱,味道会更加鲜美。粿质不粘不结,软滑有弹性。
5、马蹄酥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福建同安的著名传统小吃。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饼,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转,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和名称。
6、润饼
润饼,是中国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及台湾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卷心菜、包菜)丝、韭黄、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
7、枕头饼
枕头饼是福建漳州平和县南胜地方名点,属于茶料甜点。长条状外形,长约一寸八分,大小与小指头相近,形似枕头,故而得名,它新颖别致,小巧芳香,常被用来做赠品。原来自福建漳州,是百姓逢年过节的必备茶点和馈赠远方亲友的特色礼品,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朝廷贡品。
8、炸枣
厦门地区农家和街巷摊点的传统小点,中间包馅,馅料分别甜、咸两种。甜味的有花生馅和芝麻陷区分。咸味则是用豆干、韭菜、肉末等调制而成。包完馅料的糯米团,再入油锅炸制,成型即可食用。
9、炸五香
厦门名点,佐餐下酒均宜。它以五花猪肉为主,切成长方形小块,配上切为粒状的扁鱼、青葱、荸荠,匀以薯粉、味精、酱油、五香粉,然后用豆皮卷成棒状,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横切成小块,装盘上桌。蘸以各色调料,入口香、酥、脆。
10、番薯粉粿
厦门同安传统小吃,盛行于翔安新店镇一带。用大米熬粥,拌上地瓜粉,放在石臼舂烂,使大米和地瓜粉揉合一起,然后加水,稠稀中,再放到铁锅里煎成一张一张的薄饼皮,切成两厘米宽的粉条,凉在“敢壶”里。煮的时候,下足猪油,加上海蛎、海蛏、小虾等海味,面上撒些葱花或芹菜。
四、让人闻风丧胆的小海鲜,却是福建人最爱
向海而生的闽南人,缺乏适宜耕种的肥沃平原,只能出海捕鱼,向海讨生活。好在近海咸淡水交汇处有着富饶的虾贝鱼鲜。
它们被做成日常菜肴和小吃端上餐桌,酱油水、海蛎煎、鱼羹、虾饼…….
其中有一道最能代表闽南特色的小吃: 土笋冻 。
玲珑剔透、Q弹的胶质包裹着脆嫩的土笋,搭配着蒜蓉酱、芥末酱,一口下肚,清凉冰爽、味美甘鲜。
对于吃过土笋冻的人, 爱的人赞不绝口,不爱的人避之不及 。
土笋冻真的不是沙虫做的
很多外地食客误以为土笋冻是沙虫做的,其实并不是,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
沙虫学名方格星虫,主要分布在福建、两广、海南等沿海滩涂地带。颜色灰白,体形较粗且长,表面有明显方格状花纹,熬煮冷却后并不会结冻,一般用来做凉菜、热炒或者煲汤,味道鲜美,号称“天然味精”。
土笋也叫海星虫,学名可口革囊星虫,个体偏短小,形似蚯蚓,颜色有灰黑黄等杂色,无网纹。富含胶原蛋白,它才是用来制作土笋冻的原材料。
土笋冻 安海人的精神图腾
如果要论最地道的土笋冻产地,那非福建安海不可。
传言土笋冻的发明者是郑成功,其实在明清文献中就有关土笋冻的记载:“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在海滨,形似蚯蚓…….”
不过土笋冻真正被当作商品贩卖是在上世纪50年代,安海西安村人靠挑担卖土笋冻营生,一分钱一个,一天也就挣个两三毛,用于补贴家用,解决温饱。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选择下海经商,做土笋冻的随之减少。
至今,安海做土笋冻的不超过50家,名声在外的为数不多,长火土笋冻就是其中一家,也是当地人心中的金字招牌。
台台之前在 《泉州 美食 目的地》 也有推荐,长火土笋冻现在由第三代店主颜清寒接手经营。这次台台便是在颜老板的带领下,有幸看到了土笋冻制作的全过程。
从古至今,土笋冻,见证着安海人的生活变迁。对于安海人来说,它不仅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伴随生存的精神图腾。
小小一碗土笋冻,制作相当繁复
土笋冻这种看似只用一种食材做成的小吃,工艺却相当繁复,从原材料的处理到成品出现,需要花上五六个小时。
精挑细选,反复去沙
店家每天从村民那里收购回来的土笋大小不一,先要粗略地挑去较大杂质,再过筛去除海草。
体型大的土笋一般用剪刀去头,挤出里面的沙质,再冲洗干净。
体型小的土笋,直接用圆柱形的石锤碾压出内脏和杂物,省时省力。再统一过筛冲洗干净,前序工作就算告一段落。
熬煮无添加,原汁原味
熬煮是土笋风味转变的最关键一步,只用到土笋和水,没有任何额外添加剂,充分保留了原汁原味。
土笋的外皮就是胶质的来源,用来帮助土笋冻凝固。稍煮片刻,捞起反复揉搓,使土笋外皮脱落,再回锅继续熬煮,让胶原蛋白随着升温融于水中。
去皮后的土笋白白净净,模样变得没有那么可怕,便可放置一旁冷却备用。
最后一步分装,小土笋打底,舀入汤汁,最后放上大土笋,下料毫不手软。
看似小小一碗,用料相当扎实,最后放在碎冰上面,待其凝固即可。
吃土笋冻,蘸汁也是重头戏,根据个人喜好,搭配酱油、蒜蓉、醋、芥末酱等,别看调料简单,浇在新鲜的土笋冻上,味道瞬间变得酸香诱人。
土笋冻离开碎冰,很快就化成啫喱状,这也是检验它是否加了凝固剂的好方法。吸溜一口汤汁,味美甘甜,再细嚼土笋,爽脆弹牙,一碗根本吃不过瘾!
土笋冻遍地开花,好吃的为数不多
放眼整个闽南地区,随着 旅游 业的发展,售卖土笋冻的摊位和小店也随处可见。土笋冻成了外地游客必尝试的特色小吃。
但是近年来,土笋的价格不断上涨,从15年17元/斤猛增到现在38元/斤。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商家会用食用明胶来使土笋冻凝固,常温放置也不会融化。
走出安海,吃过一轮外面的土笋冻,台台发现质量真是参差不齐。有的店家光是用料就少得可怜,一份土笋冻里只有几只土笋,如果不添加食用明胶,仅靠这点土笋自身的胶质,是没法凝固的。
经过这次短暂的体验,台台不得不感概,好吃的土笋冻真是越来越少了,且吃且珍惜啊!
五、闽南传统小吃海蛎煎,是用鸡蛋和海蛎子做的吗?
秋天是海鲜最肥美的季节,,不管是鱼虾蟹还是其它的各种小海鲜都是肉质最肥的时候,住在海边的人是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有特别多的海鲜可以吃,而且价钱还不是很贵。
我从小就是在海边长大的吗,家门前就是海,一到了退潮的时候,就会到退出来的泥滩上面去赶海,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记忆当中,小的时候总吃鱼虾,并不是因为家里条件有多好,而是就靠海而居,海里的食物是最容易得到的。
给大家分享的也是一种小海鲜制作而成的,一种闽南的传统小吃,海蛎煎,主要是用海蛎子和鸡蛋做成的一道特色小吃,海蛎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鲜,也叫牡蛎,海蛎子生长在礁石上面,肉质鲜美,我特别喜欢生吃海蛎子,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到海边去赶海,就捡起一块稍微尖一点的小石头,敲打海蛎子和礁石紧密相连的地方慢慢把海蛎子打下来,然后剥开用海水涮一涮就直接吃了,简直太鲜美了。
但是不建议大家像我这样生吃海蛎子,可能会有寄生虫或者是海水被污染了生吃海蛎子也不安全。最好还是煮熟了吃,海蛎子的价钱也不是很贵,当然个地方的价钱肯定不一样,我们这地方带壳的海蛎子30块钱一斤,我一般都会买剥好壳的回家直接就可以烹饪了,基本上10块钱就够全家人吃了,再加上2个鸡蛋,做一盘闽南传统小吃海蛎煎,味道简直太鲜美了!
【菜品】:海蛎煎
【配料】:海蛎子400克、鸡蛋2个、小葱2根、地瓜淀粉适量、40度白酒1小勺。蒸鱼豉油1勺、香油少许、甜辣酱适量、盐适量
【烹饪步骤】:
1、海蛎子用清水冲洗一下,洗干净表面的泥沙,洗一遍就可以了,洗多了就不鲜了。
2、葱切段然后放入海蛎子中,然后再加入一小勺白酒、适量盐和适量蒸鱼豉油,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海蛎子特别腥,这样做就不会那么腥了。
3、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尽量选择平底锅。
4、油热之后把腌制好的海蛎子放入锅中摊开,小火慢煎,把海蛎子的两面都煎熟。
5、鸡蛋搅成均匀的鸡蛋液,然后淋入锅中,淋的时候要注意,在锅边淋入,围着锅淋一圈,直到鸡蛋定型,撒上葱段。
6、煎好之后淋上几滴香油就可以出锅了,装入盘中在淋上甜辣酱,味道更好吃,这样美味的饿一盘海蛎煎就做好了。
【烹饪贴士】:
1、海蛎子一定要控干水分,才会容易成型,放入煎锅的时候也不会噼里啪啦响。
2、淋入鸡蛋锅开小火,不然鸡蛋很容易就糊了。
3、甜辣酱根据个人的口味来添加,能吃辣的就多放一点,不能吃辣的不放也可以。
4、海蛎子就是表面会有点泥沙,用清水冲一遍就可以了,不要洗多了,海蛎子就不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