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好当地旅游业?
一,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作用。认识国内其他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学习经验,调研本地近五年来的总体情况,剖析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为长远规划做铺垫。
二、因地制宜规划,差异化竞争,形成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打造个性化旅游体验,不用强拉产业融合。探索形成“一片”旅游带,“一票一车”全程通,提高服务质量,淘汰低质服务业,走精致化、精品化路线,整合资源,集中一点。既要做好短期规划,也要长远规划,既要全面规划也要专项规划。
三、形成制度,加强落实。通过人大立法,确定规划制度。加强领导,推进落实,考核保障。
论如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为结果。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对现代时尚精神的承载,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找准文化旅游发展定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不能相互孤立、各自为阵。要强化综合带动,突破产业边界,突出文化与旅游产业溢出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共融。
(二)突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高质量策划一批文旅深度融合互促发展的大项目,同时加强各领域项目与文化旅游项目的统筹与整合,实现文化旅游项目与其他各类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
(三)加强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树立“政企联动、抱团营销”宣传理念,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建立完善宣传营销体系。
(四)理顺文旅融合机制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文化团体、文化企业的关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体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文化旅游市场化进程。
如何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近些年,关于特色城镇打造的项目都是一跃而起,颇有要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最热门之势,社会资金不断涌入,以各类名义想要在特色城镇建设上面分一杯羹,然而因为从小镇建设到实施方案落地是一套相当专业且很复杂的流程,也迫使部分资本保持观望,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是诸多业态中最受大众青睐的
文化小镇
打造文旅特色小镇的五大关键因素
1.找准定位与特色
寻找大IP:IP对文旅小镇来说格外重要,可以说IP就是文旅小镇的灵魂。迪士尼拥有无数大IP,所以迪士尼乐园在全世界长盛不衰。
开发与“IP”相应的产品:运营文旅小镇一定要从当地特色入手,确定当地某一文化或景观特色为核心IP,加以延伸扩展,如果没有一定资源基础,盲目引进外来文化,很可能是沙地上盖楼,IP没法为文旅小镇赋能,最后成了徒有建筑的壳。
找到大IP,围绕IP,进行包装升级,开发相应的产品。以北京古北水镇为例,坐落在司马台长城脚下,水镇依托司马台遗留的历史文化,打造出长城脚下的夜游“八大名玩”,如登长城,提灯夜游司马台;聆长城,浪漫水舞秀。2016年升级改造后,根据资料,2017
年古北水镇营业收入9.79 亿元,同比增长35.16% ,足见挖掘IP的效果。
文化小镇
2.交通便利
毗邻大城市、高铁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文旅小镇中很大一部分是亲子游,家庭普遍采用驾车的出行方式,交通便捷可成为小镇的一大优势。
3.打造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小镇犹如一个小型城市,本地居民与游客共生。针对两者,应该建设相应配套服务,让小镇的生态链完整。
商业配套
在IP的打造过程中,文旅越原始越好,越民族的越好。可是游客选择体验原汁原味文化,却不会愿意接受原始的住宿环境。
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升级,游客的旅游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小镇建设完善的配套措施,如商业配套酒店、餐馆、商店、民宿等,引进的配套业态越丰富,游客的体验感越好,与此同时,配套措施的综合收益也会提高小镇的赢利点。
生活配套
搭建医疗、教育、行政管理等小镇公共设施体系,服务本地居民。如万科良渚文化村以五分钟的步行速度建立生活配套体系,生活配套上建设学校、幼儿园、图书馆、门诊等,商业配套上建设创意街区、食街、酒店等,将良渚文化村的日常生活与诗意远方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