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线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在线旅游市场早已不同往昔,烧钱带来的效果越来越差。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愈演愈烈,用户对在线旅游市场提出更高要求,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在线旅游的发展将呈现新趋势,市场规模、格局随之发生改变。

在线旅游发展概况

在线旅游是由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或在线预订服务代理商或传统旅游企业提供,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运作旅游产品及其分销系统的旅游经营体系。

从行业细分产品与服务角度来看,在线旅游行业可细分为机票在线预订市场、酒店在线预订市场、度假产品在线预订市场以及其他旅游服务市场。

2009年以来,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交易规模从619亿元增长至5403亿元,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从增长趋势来看,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维持在40%以上,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403亿元,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整体旅游交易规模的比例(在线旅游渗透率)为13.1%。

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旅游市场的扶持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的大前提;二是核心运营商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促销活动,低价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传统线下转向线上预订。

2009-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在线旅游行业报告》

与此同时,在线旅游用户数量也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0亿,较2014年底增长3782万人,增长率为17.1%,使用率提升至37.7%。

在线旅游市场趋势

在产品结构上,未来,在线机票市场的营收比重将会持续微降;酒店和度假的营收比重相对提升。尤其是2013年10月《旅游法》发布以来,对于传统线下旅行社造成较大冲击,由于在线旅游拥有价格透明,产品多样化等优势,形成游客线下到线上的转移的趋势,在线度假业务将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未来几年在线旅游细分市场发展将趋于均衡

二、线上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二线城市在线旅游渗透率逐渐进入稳态,其用户增长也逐渐趋缓,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处于渗透率提升、用户增长的高成长阶段,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规模占比由2017年的35.9%上升至2019年的46.1%。

2020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需求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低线城市需求崛起趋势不变。未来,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将成为在线旅游增长的主要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往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线旅游需求向低线城市转移之外,未来在线旅游产业也将呈现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年轻客群正在成长,未来将是在线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目前30-45岁是我国最核心的高支柱型消费群体,当前消费能力最强;25-30岁是我国最好的高潜型消费群体,美团深耕的是这类群体,消费能力尚未到顶。

随着代际更替,大约3-5年后,二三十岁的年轻客群将成长为在线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而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渐变化,旅游市场结构也将逐渐向低龄化转变,在线旅游市场也将呈现低龄化的特点。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Y世代是在线旅游的消费主力军,占比达到37.8%。X世代用户在线旅游占比排名第二,为28.7%。95后旅游消费能力快速释放,约四分之一在线旅游需求来自Z世代用户。

随着年轻情侣相聚需求及本地用户周边游需求持续增加,在线酒店预订从过去的异地预订为主向本异地场景并举转移,主流在线旅游平台也纷纷布局本地化在线旅游,主打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在本地酒店预订市场占据优势,易于实现“酒店+餐饮”等的配套服务。携程早在2017年就上线了“玩转当地”频道,未来也将持续发展本地化战略。

随着消费者的住宿需求更加多样化,共享住宿逐渐流行,民宿为在线旅游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房源,而且民宿对在线旅游的依赖度更高。相较于酒店的统一场景,消费者也乐于在旅程中体验多样化的住宿场景,多样化也将逐渐成为在线住宿的主要模式。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三、“互联网+旅游”用户数据分析

“互联网+旅游”用户数据分析

从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很难实现,但如今,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各种旅游类APP都让“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生活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再加上旅游本身位置移动的特点和人们对新鲜人文地理的探索、记录和分享的愿望,都给旅游类的APP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十一前夕,《互联网周刊》联合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商GEO集奥聚合,针对2015上半年旅游用户数据进行采样、处理和解读,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外出旅游的大家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让旅途更加轻松有趣。

要出行,首先攻略要查好,酒店机票要订好

说到互联网+旅游,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PC端一枝独秀的携程旅行网,但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互联网生活的重心逐渐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

在下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上半年自1月开始,移动端旅游用户活跃量就已超过PC端,并有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用户移动端使用习惯已逐步成型,因此在线旅游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向移动端转移,以争夺更多的客户资源。

数据显示,在移动端用户中,去哪儿旅行拥有更高的用户活跃度,与携程旅行共同牢牢占据在线旅游行业领先地位,同程旅游、阿里旅行、途牛旅游等也位居前列。这类旅游APP包含了酒店、机票、火车票、门票、租车、美食等多种服务,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让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移动端定制自己的旅游出行计划。另有数据显示,晚间20点到22点是旅游类APP的使用高峰期。

现在的年轻群体,多倾向于自助游,所以像穷游、旅游攻略(现蚂蜂窝自由行)等重点放在旅游攻略的APP也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对于攻略、指南、游记类的APP来说,那些容易上手的、内容全、内容清晰明了、与实际场景匹配度高、内容新鲜度高、阅读体验好的APP更受到用户们的欢迎。

走到哪吃到哪,不认路有地图

出去旅游的目的,除了发现各地的人文风情,观赏自然风光,还要尝遍天下美食。因此,除了移动旅游平台APP,餐饮类APP也受到旅游人群的喜爱,其中团购类最受用户青睐。能为用户提供美食地图以及优惠价格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分别获得42.3%和37.5%的用户覆盖率。这类APP能够让大家在不熟悉的地方,循着由群众雪亮的双眼和挑剔的嘴巴所构成的美食地图,找到好吃的、有特色的小店,再以优惠的价格团购,根本不用怕吃不到正宗的当地美食。

“我在哪儿?”、“去哪里?”、“怎么去?”,出门在外,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地图了。新到一处,分不清东南西北是正常的,纸质地图查找又很麻烦。而地图APP则大大方便了旅游者们,精准的定位,让无论是路径规划还是餐厅酒店查找,都能够及时而准确地解决用户的需求。

而现在的地图APP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路径规划,餐厅推荐、打车、外卖等功能也逐渐被聚合在地图平台之上。报告显示,在地图导航类APP市场中,像百度地图这样的地图类APP因功能其多样化而占据大部分市场,覆盖率达到了40.4%,高德地图以22.0%的份额位居第二。

出行旅游大家对火车及打车APP较为青睐

出行类APP中,以铁道部的官方铁路订票APP“铁路12306”最为出众,排在其后是高铁管家和航班管家。由此可见,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经济实惠的火车出行,而如今高铁也在不断发展,在速度、舒适度和安全上都大有提升,这也是很多人放弃飞机选择高铁的原因。另一方面,乘着火车看着沿途风景变换也是旅途中的一件美事。

新到一地,由于对当地物价和路线不熟悉,有些人总会担心在打车的时候碰到绕路、加价的不良司机,但如今,用车类的APP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键叫车、明确的路线导航、更接地气的司机,都让旅途更加轻松省心。

看看大家最喜爱的旅游圣地

十一假期之前,很多人就已定制好了自己的出行计划,但是可能还有人处在犹豫之中,那我们就根据大数据,来看看大家都喜欢去哪些地方,以供参考。

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方面大家还是喜欢去大城市。北京、上海和三亚位居前三,看来像故宫、长城、东方明珠、黄浦江、亚龙湾、天涯海角这些久负盛名的旅游景区受关注程度只增不减。但当我们想到热门景点人山人海的现象时又常常开始犹豫、止步不前,这时很多人就会选择出国游玩,领略异域风情。

出境游方面,“祖国家门口”这样的周边国家是大家经常选择的目的地。泰国、日本、马尔代夫、台湾、香港等都是境外旅游的热点。走出国门,以心情轻松的旁观者的身份、满心期待的异乡人的身份,去看看与我们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们总是在讨论旅行的意义,说到底,旅行就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在旅行的途中,眼界开了,见识广了,心怀自然也大了。歌德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移动互联网让我们彻底摆脱了从前的那种辛苦、疲惫、迷茫、费时的旅行,让我们的旅途更加轻松,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旅行,从中感悟自我,给未来的日子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互联网+旅游”用户数据分析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四、试分析国内游客旅游的需求变化趋势

A、地点,注目新鲜与稀罕

B、近地,热衷自驾与亲朋

C、观光,讲究主题与深度

D、行程,开始试调与自主

E、游乐,更爱新潮与心跳

F、休闲,趋向健身与轻松

G、高档,追求野趣与豪华

H、不便,暂且观望与卧游

具体内容如下:

A、地点,注目新鲜与稀罕

人们常常把旅游活动目的称为“求新,求逸,求知”。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准确,但是,却可以简单而概括地指明旅游者的目的特征。最近几年,北方地区冬季(曾经是旅游淡季)的冰雪旅游的走热,就是这种“求新”的最好见证。旅游者对新鲜目的地的向往,在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除了冬季北方冰雪旅游的继续走俏、乡村旅游的继续升温外,新辟旅游目的地旅游、西部旅游(包括青藏高原旅游、宁甘陕旅游、新疆旅游)、台湾旅游等,都将逐渐成为新的热点。

而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后开通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宁、兰州至拉萨的旅客列车,便是更加平民化的西部旅游的极佳机遇。此外,还有正在兴起的探险旅游,也正是这种注目新鲜目的地旅游的一个反映。

B、近地,热衷自驾与亲朋

由于时间和道路的便捷性,近地旅游常常是居民出游的第一选择。这些年我国国内旅游的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随着私有轿车陆续进入中国百姓家庭,自驾车旅游也开始成为中国城镇居民的爱好,2005年三个黄金周的自驾车旅游潮,就是有力的证明(有消息甚至说,2006年春节,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和三亚等一些大中城市的信息显示,自驾车出游已经占了短途旅游的2/3分量)。在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自驾车游将进一步向城镇周边地区扩散。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底,我国1.82亿城镇居民家庭中,每百户平均拥有家用汽车已经达到2.18辆(近5年,我国消费的轿车已经达到930多万辆,其中公务和商用约占三分之一,其余600多万辆轿车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使他们圆了家庭轿车梦)。至2005年底,云南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辆;截至2005年7月底,浙江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43辆;至2005年底,广东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9.7辆。在大城市,2004年,上海市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3辆;至2005年9月底,广州市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6.3辆;至2004年底,北京市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12.64辆。在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的比例就更高,如温州,至2005年底,城市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20辆;东莞,至2005年11月底,城市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竟高达42辆……自驾车旅游,既满足了旅游者休息旅游的需求,又带来了亲朋知己聚会和驾车的乐趣,形成潮流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为此做好准备的同时,还必须对已经兴起的“自驾发烧友”的中长距离的跋涉旅游给以及时的关注。

C、观光,讲究主题与深度

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也在消费活动中逐渐成熟起来,加之消费思潮的日新月异,因此旅游萌芽期的走马观花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已经注意到了旅游的主题和深度,即使是观光旅游也是如此。2004和2005年,出境旅游的这一倾向已经有了相当的显现,可以预见,这一倾向在今后国内旅游中也必将越来越明朗。关于这一点,不仅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广告中已见端倪,而且在各省市县“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中也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D、行程,开始试调与自主

虽然全面个性化的旅游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个性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显现。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不少旅行社已经开始了面向自驾车旅游的自选式“菜单”服务。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旅行社的团队旅游也已经开始出现由旅游者自己组团、自定时间、自定线路、自定日程、自定标准的“五自旅游”业务。即使旅游者不是自己组团,一些同路人也相约一起试着要求旅行社部分调整原来的行程“套路”。加之近几年赴港澳“自由行”的启示,从发展趋势看,目前旅游者自己制订线路的消费方式,在未来的国内旅游业务中还有进一步蔓延的可能。

这种所谓DIY式的自点菜单的旅游消费,或者就是扬克洛维奇营销顾问公司(Yankelovich Partners)在旅游趋势观察报告中所指出的,世界旅游中正在发生的“从以目的地为中心向以游客为中心”的转变。

E、游乐,更爱新潮与心跳

早年中国的传统旅游,比较注目于清净与闲适。但是受现代思潮影响的年轻人,却更喜爱快节奏的游乐与刺激。与观光游不同的,是游乐旅游有更多的参与,不只能够带来更多的愉悦,而且常常伴随着挑战自我。2004年北京环球嘉年华52天创造1.4亿元惊人收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狂欢节”式的游乐活动吸引了102万人次的游客(2005年北京环球嘉年华历时73天,接待游客约156万人次,活动总收入1.7亿多人民币;与2004年相比,总收入增长17.3%,日均客流量增长20%)。有资料显示,这些游客不仅有大量的北京青少年,也有大量专程从北京周边城市赶来的旅游者。

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近几年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的统计,却往往把后起的“欢乐谷”推上游客人数和营业收入双双第一的位置。不可否认,新潮新异和令人心跳的游乐旅游,将是国内旅游今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预料,2006年北京“欢乐谷”的开业,也定将引起更多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注目,或者还将带来全国游乐旅游的新高潮。

F、休闲,趋向健身与轻松

近年,我国在注意到居民的旅游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休闲旅游”的发展,就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休闲旅游既是整个旅游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休闲旅游也是整个休闲活动的一部分(旅游活动的另一部分是交流类旅游,休闲活动的另一部分是非旅游的本地休闲)。

当人们不再以观光旅游作为唯一选择的时候,休闲旅游便自然而然地补充了进来。在闲暇和休息时,老百姓自然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如果他们选择异地休闲(自然,也就是休闲旅游),常常又与一般年轻人的取向不尽相同。一部分平时工作负担较重的职工,常常偏于选择闲适和轻松的休息,人们对城市周边的农家乐的选择,大多属于这种需求;而另一部分对自己身体更为关心的职工,却乐意选择健身活动,在自己常住地选择去健身房、体育馆,在外出旅游时便选择去温泉或度假村。与此相似的是欧洲一些国家正在流行的“健康旅游”(wellnesstourism)。所以,“农家乐”、“度假村”等不仅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如何创造更优环境、如何丰富健身和轻松的内涵,也是应该再加一把力的。

G、高档,追求野趣与豪华

从人们关注的我国“基尼系数”的居高难下,应该确信我国实在有不少的富人。对他们的旅游需求,也同样不应忽视。为了舒适,他们往往会一掷千金;地位形成的惯例,往往又使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混同于“一般人”。俱乐部、夜总会、高尔夫,有时候也嫌人多,所以,他们的旅游活动往往便选择了远离普通人的地方。或者这就是国外所谓的“野奢”(rustic luxury)——在荒凉的地方享受着奢侈的旅游生活,以赢得更多的私人空间与更多的个人体验。

漠漠的孤岛,茫茫的草原,浩浩的沙漠,磊磊的山崖,片片林树,霭霭雾云,一顶帐篷,一缕炊烟,一幅耳机,一杯咖啡……但是最好还能就近有一家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豪华酒店,这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不应该反对他们的正当消费,但是,保护生态却是必须注意的)。与此相似的,是一些并不十分富有的年轻人,也有类似的旅游喜好。因此,对于这种需求潮流,也同样应该给以适当的注目。

H、不便,暂且观望与卧游

旅游供给贴近群众,“方便”、“经济”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国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居民不具有选择旅游的消费实力,他们还处在从旁观望的时期。对于他们,地方政府应该考虑给予更多一些的关注,如杭州西湖的取消门票、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日(全省6个城市的67个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对公众免费开放两天)等,都是很有意义的举措。只是对于分布全国各地的低收入者说来,这仍然是杯水车薪。他们还必须在观望中等待自己的旅游条件的成熟。而另一些已经具备条件却暂时没有选择旅游的居民,或者因为一时抽不出时间,或者因为某种顾虑……所以也选择了观望,不过他们却常常在书本中、在报刊上、在电视或电脑里“卧游”。

其实,应该说他们都是潜在的旅游者,而观望与卧游都是暂时的。在后一部分居民中,还有少数的同志是旅游批评者,他们常常会对旅游发表许许多多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这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业的进步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的改善,又正是他们从观望到实践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