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求出境旅游相关统计数据

199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目前出境旅游的发展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旅游人次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1994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出境近一亿人次,年均增长13.87%。其中,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

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居亚洲第一位。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了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

(二)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

截至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90个,已经实施的达63个。我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我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

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年起,我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

(四)出境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境旅游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营操作主动性强,且利润率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准这块市场,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五)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支出高

高收入的群体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我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平均水平。据记载,目前,内地游客人均在港消费已达5000港元,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3000美元。粗略推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六)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刺激了出境旅游势头的增长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不断升值,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境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

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费用,这包括游客的交通、食宿、游玩等方面。由于这部分费用支付给旅行社的是人民币,因此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部分费用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激励;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也将出现新的结构变化,欧美游受到欢迎。另外,出国留学旅游受到市场追捧。

对未来出境旅游的发展预测

未来几年,中国庞大的出境游客源及游客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境旅游将成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内容。

(一)出境旅游将继续高速增长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关承诺的兑现和2008年北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将会保持高速发展。

(二)出境旅游秩序将大大改善

对出境旅游市场,我国的政策是“适度发展”。近几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管理办法》和《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等规定和标准的实施,旅游市场治理全面铺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促进了相关部门和机构转变观念、调整政策、改善服务,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好转。

(三)出国旅游产品不断更新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的需求也必将发生变化,人们不仅希望出境旅游目的地的范围不断扩大,增添新的更加有吸引力的国家和城市,而且,对传统旅游目的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旅游线路有变化,旅游产品有创新,旅游方式更灵活,操作方式有新意。

出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国民形象

2005年至今,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公民出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报道。有些国家在游览地竖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提示牌,甚至采取了不接待华人旅行团、让华人旅行团隔离用餐等非常措施。这不仅令在外旅游的国人难堪,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2006年8月,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对国人出行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这7大不文明行为,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2006年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正如外电评价:“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旅游陋习毫不留情的揭露和对文明旅游公约的执行力度,表明了中国目前所具有的空前的自信心。”

(二)突发因素制约发展速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国内外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海啸、洪水、禽流感、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军事政变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影响了一些旅游者的出行,对出境旅游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出境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漏出效应”

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升值预期,使我国公民获得了出境旅游的最佳时机,出境游热潮将使我国旅行社的出境市场业务迅速扩大,收入增加。但另一方面,我国旅游外汇流失将加大,旅游收入漏损率提高。

发展我国出境旅游的对策

出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需要合理评估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影响,继续调整政策和战略,使出境旅游保持健康发展。

提倡文明旅游,提升我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发布的旅游文明公约和指南传递给公众,并在游客中形成共识和自觉行动需要一个过程。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将随着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有意识地引导而逐渐消除。

对境外旅游消费做正确的认识和指导。出于对国民旅游需求的满足,部分外汇流出是正常的。而且,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大大改善,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加上旅游换汇政策的宽松,外汇不再是国民出境旅游的瓶颈。虽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民在境外的消费算作“外汇的漏出”,但这种漏出是正常的、合理的,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在经历短暂的热潮之后,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出境旅游的人数和消费支出将逐渐归于正常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对私人外汇的流向,只能引导,不能过多地限制,没有一个旅游发达国家是在只发展入境旅游而限制发展出境旅游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事业的。做好旅游信息的服务和预警工作,避免突发事件的影响,保证出国旅游人员的安全。

二、出国游哪里热?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人将旅游当作一种度假休闲的方式,旅游已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去年中国游客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元

由于日本签证发放条件放宽、航线扩充及游轮停靠数量增加,以东亚为中心,去日本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

据日本国家旅游局周二(1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推算值)比上年增长19.3%,达到2869.09万人,创历史新高。

按国家和地区来看,去日本旅游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增幅最大的是韩国。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游客增长15.4%,达到735.58万人。韩国游客增长40.3%,达到714.02万人。

消费总额方面,中国大陆、台湾、韩国、香港位居前列,这4个国家和地区消费额占到总体的70%。其中,中国大陆游客消费额占整体的38.4%,比重最大。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额增长14.9%,达到1.6946万亿日元。

人均消费额方面,中国大陆的人均消费额下降0.5%,降至23.3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424元),体现了中国游客从“买买买”到体验旅游本身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蚂蜂窝去年12月底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2017》显示,日本成为中国自由行游客最喜爱的境外目的地,其次是泰国。

同时距离相近、性价比更高的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越南的热度有所提升,但对韩国游的热度大幅下降。

去年全国人均出游3.7次,90后更舍得花钱

本月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称,旅游业列我国“五大幸福产业”之首,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01.15%。

根据上述数据,有分析计算出国人每次国内旅游花费达到914元,按照人均出游3.7次算,全体国民全年人均大约花费3300元在国内旅游上。

此外,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7%;出境游方面,2017年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4580多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9.17%。

值得一提的是,携程旅游集团最新发布的《2017年国民旅游度假账单》还显示出了更多有趣的信息,比如,2017年出游次数最高的消费者旅行次数达到了27次;人均消费最高的一次旅游就花了101万。

报告还显示,55%的旅游消费由女性贡献。但是从单次人均花费来说,男性为3417元,女性为3168元,男性超过女性,女性出游更精打细算。

从旅游消费总额看,80后作为整体2017年在旅游上花费最多,其次是90后和70后。

但统计结果略微让人感到些许意外的是,人均消费最高的群体则是90后,人均旅游消费达到3478元,超过80后的3078元和70后的3325元。可以看出,90后更舍得在旅游方面花钱。

在携程的报告中,2017年中国游客花费总额最多的十大目的地国家依次是:泰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尔代夫、越南、澳大利亚、意大利以及俄罗斯。

>

三、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四、2017中国公民出境游多少人次?

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到1.3亿人次,花费1152.9亿美元。

2018年3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联合发布《中国游客中国名片,消费升级品质旅游—2017 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出境旅游呈现“消费升级、品质旅游”的特征与趋势。选择升级型、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深度体验目的地的游客占比提升。

出国目的也从观光购物转向享受海外优质生活环境和服务。出境旅游已成为衡量中国城市家庭和年轻人幸福度的一大标准。

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2017年我国国际旅游支出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1098亿美元增长5%。在线旅游平台和手机端成为中国旅游者的首选。

扩展资料:

中国游客出境游不再只是逛逛逛、买买买,传统的产品和旅游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他们更希望去异地的城市住上几天,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出境自由行增长是大势所趋,定制旅行、私家团或者通过旅游平台预订一位当地向导,成为中国游客新选择。同时,90、00后逐渐成为旅游主力军,“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口号而转为一代人的出游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 花费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