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促进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

1、旅游者个人收入水平。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2、旅游者性别差异因素。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

3、旅游者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或有刺激性的产品兴趣浓厚;中老年人则对产品质量、舒适度、档次及实用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4、旅游者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促进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对策:

1、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提供多样化产品。具体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研发多样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2、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提供高性价产品。具体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研究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加强行政监督,优化旅游市场。

3、完善旅游企业环境,提供高品质服务。具体为完善旅游企业硬件设施,提供舒适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企业软件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旅游营销策略有哪些?

1、品牌战略

作为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无法像传统消费活动那样直观地选择商品,支付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在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品牌”的成立不仅仅是广告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和建设行为,需要专业的运营。

2、渠道战略

渠道是景区营销运营的重中之重。对于景区营销,最重要的渠道是旅行社。因为旅行社渠道是景区稳定的客源。无论景区有多好,如果没有旅行社的渠道支持,只能完全依靠个人市场,景区的运营将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

3、团队战略

团队的学习能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团队的管理,以机会和责任引领人才成长,在组织内部营造友好民主的学习氛围,切实落实激励机制。景区要帮助销售人员规划职业生涯,目标管理要给员工带来成就感。

三、试举例说明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

首先确定目的地,例如去北疆,然后定交通工具,如火车.火车比飞机好,可观光沿途风光,例如:从重庆出发,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喀纳斯,天池,赛里木湖,禾木,乌鲁木齐,重庆.时间不选高峰段,5-7月,这样一来费用低30%.以10-12天为期.不参加旅行社的组团,那样无品质.再计费用,在网上查火车票硬卧下,各景点门票,区间的大(中)巴交通车,住宿费,别住宾馆,一般招待所即可,经济实惠的招待所,也随处可见,价位在25元到50元左右。.吃的以乌鲁木齐为例子去大巴札,在它附近(100米内)就有真正民族风味的餐馆,价格低30%.这样一来每人的费用约3500-4000元,另备30-50%的备用金即可.北疆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备好衣物,药品,大水壶,选定吉日就可出发了.

四、作为一名旅游公司的销售人员,疫情后,请分析消费者决策各个阶段将面临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

首先消费者在这个阶段肯定会优先考虑安全问题。我就是接触各个地区的风险问题。李比如出现疫情地区有健康的影响。那么他出去旅游,回来涉及到有一个隔离或者到当地有一个隔离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这样的医疗问题。所以整体上有需要把控对的环节与人员的接触包括参与住宿等等。与其他人员互接触环节都是需要优先考虑。其次就是说在考虑这个游玩的质量的问题,由于一些疫情的很多地区的景点开放程度,游客的游览程度,包括一个体验的深度等等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这个阶段这个消费者也会对我产生一些想法。

五、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2)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预算线和时间限制线相交的区域,如下图所示OCEK,双重限制线为CEK , CEK与坐标轴之间的区域OCEK表示既满足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又满足时间的要求和消费组合。而区域JCE表示只满足时间限制并不满足价格、收人限制;区域EKD只满足价格、收入限制,但不满足时间限制。

    旅游者最大满足的选择:E点为均衡点,表示在杭州旅游2天,上海旅游5天,用尽500元收入和7天假期,该旅游者获得最大消费满足。图中无差异曲线I与双重限制线CEK相切于E点,消费者在E点表示的组合进行旅游并获得的效益为最大。

    可见,无差异曲线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收入、旅游偏好、时间以及两种旅游产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效用最大化,对两种旅游产品的选择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它运用在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决策中,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