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湛江市与茂名市的经济实力对比,谁强谁弱?
1、湛江,广东省地级市,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中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属于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湛江市总面积13263平方公里,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00.2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321.46亿元。
2、茂名,广东省地级市。位于中国南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辖茂南区、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设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茂名水东湾新城三个经济功能区。全市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1427.6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茂名市常住人口为6174050人。2020年,茂名市地区生产总值3279.31亿元,居全省第7位,粤东西北首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二、茂名特色
你好!
答茂名特色当然先介绍下茂名的名字由来吧:
"茂名“市名由来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着道士下棋。道士欣赏他的对答和相貌,教他予黄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东山采药炼丹,而后升仙于西山(观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门外洗太庙门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迹,今该庙内还有一块生长着少许苔藓的石船破石存在,作为传说中的潘仙遗迹的历史见证(又一说是冼夫人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1954年开始,中央有关部门派来地质勘测队,在茂名县南部和电白县西部一带进行勘探,并成立了勘探石油工区。1955年,国家批准了在茂名县南部一带开采石油。1958年,成立了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并将茂名县南部的金塘、公馆,袂花、镇盛、鳌头等地区总共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出,正式以“茂名”的名字建立了茂名市,将原来的茂名县改称高州县。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金”、从“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阳”,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
录入者:recolhe | 时间:2009-02-13 12:12:52 | 作者: | 来源:茂名网盟
讲讲最有特色的----茂名男人31做担:
在茂名市人的一生中,与年龄有关的三个“1”是一定要庆祝的:1周岁(抓周仪式)、31(分祸聚福担)、71(福寿双全大寿),其中又以31的做法最为特别、最讲究。
31岁是已婚男女才能做,俗称“做担”。做担的必须是岳母,一般在生日的前三天请舅仔“送担”(若无亲兄弟则用母系亲属中平辈或晚辈男性),担子数量一定要三条,一条装煎堆,寓意金银满屋。一条为点红印甜,寓意夫妻生活甜蜜。还有一条担中要放置米、糖、一对酒壶(两个酒壶用红线穿上打同心结,现在大多数人都简化为打活结),因酒壶形似男丁,寓意子孙满堂。上面压上两条裤子(每条裤袋要放一个封包,一左一右,寓意左右得力),寓意生活富足。另一头有糊上红纸的鸡笼装入一对阉鸡,笼顶压上一刀猪肉(要有骨、有肉、有皮),肉的面上压两条鱼(鱼要用红纸包着并用红绳绑好),这就是俗称“三牲”,用来拜祭用的。
接担后,女婿一家便将煎堆、糖分装好,挨家挨户地分发,分得越多越好,名为“帮运帮数”。31岁生日的第二天要“回担”。担上要有生菜(生猛顺利)、蒜(钱财多得数不清)、发糕(发达)、红糖(日子舒心幸福),每条担上要各放两个封包,俗称“压担”,是为岳母一家压惊,祝愿他们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再说说茂名的特色旅游:
中国第一滩 <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中国第一滩旅游度假区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南海半岛,是水东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建设始于1993年。区内被称作“绿色长城”的百里防护林带为我国第一条营造成功的沿海防护林带。国画大师关山月创作的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巨幅国画《绿色长城》就取材于始。林带外长达十几公里的天然海滨浴场,坡度平缓,沙滩洁白,海水晶莹,一年四季均可畅游。是海水浴、日光浴的理想之所。距岸8海里的放鸡岛,岛上风光绮旎,美不胜收,周围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达8米,为我国著名的潜水旅游胜地。
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第一滩旅游区已初具规模,现有宾馆、酒店1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3家,拥有床位1000多张。开设了放鸡岛观光游、晏镜岭童子湾海上观光游等线路;推出动力三角翼、滑翔伞、帆板、风筝冲浪板、沙滩娱乐车等一大批旅游娱乐项目;每年旅游区均举办主题不同、特色鲜明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如风筝、民族风情欢乐月、中外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常年不断;同时旅游区可承包国内外沙排大赛,是全国沙滩排球集训基地,2000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沙滩排球锦标赛,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又成功举办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公开赛。
放鸡岛生态旅游风景区
放鸡岛位于北纬 21.23 度,东经 111.00 度,横卧在电白县南海洋面,属地博贺港湾口西南部,距博贺上岛码头 8 海里,是广东东部通向湛江、北部湾必经之岛,岛的最高峰顶端建有照距 15 海里的太阳能灯塔,指引船舶安全航行。
放鸡岛呈橄榄形,东北、西南走向长 2 公里,最宽为 0.91 公里,最窄为 0.10 公里,岸线长 5.96 公里,最高顶端海拨 135 米(东北部),面积 1. 9 平方公里,是电白县 23 个岛屿中最大的海岛。海岛地段可分为四个类型:侵蚀剥蚀低丘陵、海积阶地、沙滩、岩滩。由于长期受海蚀作用,基岩裸露,海蚀崖、海蚀糟沟,海蚀洞穴随处可见。山坡怪石兀立,植被茂盛,景色秀丽。西北部海岸,沙质洁白松散,北部沿岸海域水深 1.3 米至 2 . 0 米,东南部沿岸海域水深 2.6 米至 10 米,海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可达 8 米。
岛上既有自然景观资源,又有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有:岛景秀丽,石景多姿;沙滩、蚀洞、岩石、林木、阳光、海水,具全。东南部海域面临浩瀚南海,涛声如吼,常年浪击岛岸悬崖峭壁,雄伟坚挺,奇礁怪石遍布:景观形象丰富,势态逼真,唐代至今称奇景观有“南天飞石”“鸡海迥澜”“仙石听涛”“羊礁观日”“鲤鱼吐珠”“群石眠澜”。人文景观; “ 湾州寻古 ” “渔火闹汛”“灯耀南海”“群鸟翱翔”“白帆竞逐”“李陈庙祠”及有唐朝宰相李德被贬崖山的“湾州庙”遗址。还有都市斗牛、水族馆、植物标本馆和珊瑚礁观光区。是广东沿海最理想的潜水区和全国最大的垂钓区。
目前海上游乐项目有:冲浪摩托艇、游艇、海上自助香蕉船、海面拖曳伞、海泳、潜水、钓鱼、沙滩跑车等项目。
放鸡岛旅游开发项目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手续齐备。电白县人民政府与茂名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环保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维护生态,保护资源,科学地利用,可分为三大部份:
一、 海岛生态观光游
放鸡岛是人们观光和休闲的好地方,海岛为全省植被之冠,草木茂盛,有灌丛,灌木,杂草等植物 43 种,隶属 30 科、 40 属。覆盖率 80% 。
岛上自然风光秀丽,天然景物奇异多姿,山青水秀;人在丛林,听潮观浪,心旷神怡;结伴同游,漫步海滩,拾贝嬉水,其乐无穷;情侣相倚,林荫树下,喁喁私语,海誓山盟。
放鸡岛景区投资 3 亿元人民币,按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把放鸡岛建成生态岛、科普岛、渡假休闲岛。岛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分布合理,别具一格。
放鸡岛自然风光秀丽,天然景物奇异多姿,山青水秀,林密石奇,有山的雄伟,又有海的壮观,它集:奇、壮、古、秀、阔、幽、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放鸡岛世外桃源,一幅观不完的美丽画卷。来岛游览娱乐,玩海底寻欢,乐而陶陶;东海击浪,南海游龙,其乐无穷;结伴同游,林丛听莺,相倚相随,谈古论今,激发情怀;看渔火闹汛,观千帆逐浪,海鸥翱翔,领略自然的乐趣。享受岛上香风,浮想联翩,进入美妙 的世界,添一份美好而永恒的记忆,美好的理想就在你眼前闪动,伴着大海涛声在延伸,蓝天、白云、大海、美岛......南中国海上的明珠、旅游胜地放鸡岛。
高州:亚洲第一坟揭秘(组图)
以下讲讲茂名的特色美食:
高州薯包籺
高州薯包籺,又称“姨包籺”或“爷包籺”。至于很多文章说什么“大爷包糕”,简直是胡说八道。因为他们不会“籺”这个字,所以便把籺一类的食物称做“糕”,所以便出现“大爷包糕”或者“薯粉包糕”等等乱七八糟的名字。我是根据人民普遍的叫法,以及它的来历,打出这个名字的。“籺”就是我们粤西特有的一种食物,如过年过节“做籺”就是这个“籺”,读音是“at”。
制作方法:用煮沸的开水与蕃薯粉搅拌(和做寿桃籺一样)搓成粉坯,后做成一个个形状与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再放进蒸压煲(一种专蒸薯包籺的器具)煮熟。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根据自己的爱好,可加点醋,做成醋汤,有的人还加进辣椒酱)一起食用。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但觉浓而不腻,十分诱人。薯包籺既有固定的几个小档,也有沿街叫卖的流动摊档。有个比较出名的薯包籺档还上了南方电视台的城市特搜节目,成为高州一道比较著名的小吃。
暂时介绍这么多,没功劳都有苦劳吧,好累啊!可怜下吧!
三、大家对茂名了解多少呢?
了解茂名
---------------------------------------------- 地理位置 -----------------------------------------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111°41°,北纬21°22°-22°42°。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东北距广州362公里,西南距湛江121公里。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 6.4%。
---------------------------------------------- 历史沿革 ----------------------------------------
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夏商时期(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土著民族陆续结成部落联盟,成为南越族的一部分,原越族史称俚族。秦统一中国后,境内分属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地,部分南越族逐渐融于汉族。隋代置茂名县,时俚人领袖洗英致力促进俚族与汉族的融合。唐代,俚族已大部分融于汉族,其余与别的民族融合,称瑶族、壮族,俚族消失。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境内土著少数民族全部融于汉族,尽编入当地居民户籍。境内居民均是来自中原的汉族或汉族与土著少数民族融合的后裔。1959年 3月 22日, 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 1983 年茂名市管辖信宜、高州、电白和化州四县。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区。2001年,成立茂名市茂港区。
---------------------------------------------- 经济概况 ----------------------------------------
茂名的经济发展迅速。1994年,茂名已进入全国5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城市行列。茂名以炼油、乙烯生产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以名优水果、蔬菜为龙头的高产、高质、高效为龙头的“三高农业”闻名遐迩;“矿产资源”丰富是茂名的一大特色,辖区内已查明的矿产57种,其中"南玉"、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为主的开 发、加工工业,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 行政区划 ----------------------------------------
茂名于1959年建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的体制。现辖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并代管 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
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规划面积43.91km2。茂名素有“南方油城”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石化基地,现有1400万吨/年炼油厂、100万吨/年乙烯厂和400多家各类化工企业,生产石脑油、汽煤柴、三苯、三烯等石化原料及各类产品,配备了成熟可靠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具有深厚的石化工业基础。工业区位于经济发达的华南地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市场空间广阔。茂名市土地资源丰富,工业用地价格极具竞争力。乙烯厂富余的工业风、氮气、氧气和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工业区初期建设项目的需要。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和水利设施完全满足发展大石化工业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建设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在10~15年的时间内,建成以3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为标志,100万吨/年芳烃为龙头,各种石化产品系列为主干,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并存的产业体系,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石化工业区。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必将成为石化工业投资的首选。
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广东把茂名列为主要石化工业基地。省政府于2003年1月批复同意设立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并决定从政策、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中石化集团公司决定参股30%,在茂名乙烯厂产品安排以及公用工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努力把茂名石化做大做强。
“在二类地区,汕头的发展令人关注,2000年还较多领先于茂名,但经过5年的发展,现已被超越。”来源: 羊城晚报
四、茂名发展史有几年了,经济发展得怎样
2011年茂名市石化基地项目完成后,茂名具备每年2550万吨炼油能力,每年至少新增产值超500亿元和税金100多亿元,是中国重要的石化基地。早在1994年,茂名市就已跻身全国5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粤东西北首位。茂名已形成一个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为支柱,建材、陶瓷、轻纺、皮革、塑料、造纸、食品、医药等行业共同发展的门类较齐、结构逐步改善的工业格局。
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349亿元,增长1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4亿元,增长1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1元,增长11%。
茂名市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也是粤东西北地区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GDP连续14年居粤东西北首位,同时,茂名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享有地方立法权。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茂名人民以冼英、冯盎、冯士翙、冯元一(高力士)等冼夫人文化代表人物为榜样,以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在茂名交汇点为契机,利用包茂高速、洛湛铁路等沟通中原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利用海上通道沟通东部没海地区、东北地区,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洋、东南亚,打造石化大市、文化大市、海洋大市,当地企业要引领全国各地的企业以冼夫人精神为武器,和平、友好占领世界市场,结合当地全国最大的石化项目并产能过剩,而把其培养成走出去的一带一路海洋石油项目,复兴唐代的高凉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先锋。
茂名,广东省辖的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
茂名市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全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是中国水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享誉盛名,是"中国罗非鱼之都"。
五、请问与广东其他沿海城市相比,茂名的经济怎么样?
茂名改革开放30年,其经济社会纵向比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横向比差距甚大。
一、正确认识茂名发展的成就与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这里笔者不想列举枯燥无味的统计数字,而是通过茂名人民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事物去认识)。80年代初,茂名只有两条路:一条红旗路、一条油城路的一段,一个百货大楼,一个茂名酒家,一个邮电局,一个银行。城市规模很小,设施落后。现在茂名已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衣、食、住、行、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汽车、电脑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民住上了楼房,用上了手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大大提高。可以说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其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许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但是,相对全省,特别是珠三角,茂名发展慢了。俗话说“不进则退、进慢亦退”。现在全市上下都感到了危机感、迫切感。过去有欠发达地区的领导说:“有思路、没出路”,“上面有想法、下面没办法”。是啊,多年来,欠发达地区的人们都在寻求加快发展的办法,但“难题”难破,不但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反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一样。难道“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在21世纪还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铁律吗?这是一个世纪命题,也是世界难题。
二、从区域经济理论分析我市经济发展慢进的原因
(一)区位要素的影响。经济区位是空间概念,经济区位是区域经济的第一要素,不同的空间区位体现着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观念约束,而最终反映不同的经济水平。区位的优劣强弱主要取决于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以及外部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交通通信、对外交往、思想观念等投资环境方面,珠三角地区比茂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属边沿化的地区,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增长要素的影响。增长要素包括资源、资产及资本、人才与技术。这些要素,是经济赖以增长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体通过对区内增长要素的整合,并通过创造便利化的增长要素流动环境,吸引区外增长要素向区内流动,促使竞争力的形成,使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增长要素的流入,决定于有没有可供利用的资源。上世纪80、90年代,轻纺工业、电子工业,之所以能成群地涌入珠三角,最大的资源就是他们有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增长要素与上述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而当时茂名可供利用的资源是什么,是自然资源吗?是农副产品吗?似乎都不是,这些都不足以促使增长要素大规模流入。按理说,茂名最大的资源应该是茂石化提供的原材料。但是茂石化作为国有企业,其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体制约束较多,企业办社会,产品体内循环,加上当时乙烯没上马,茂石化能提供给地方的资源并不多。没有可供利用的资源,就不能吸引资本流入,没有资本的流入,人才技术就没有赖以依托的载体,因而也不能流入。经济增长因素不能向茂名流动,经济快速增长自然就难以实现。
(三)战略要素的影响。本文中的战略要素特指国家、省层面所做的战略规划、政策安排等重大推动因素。它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影响,它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关键性区位及经济体起着关键性作用。第一,统揽全局的战略要素往往有助于发现区位要素新的价值,导致更多的增长优势形成;第二,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与政策、资金安排等国家战略是区域经济的最高形态,它促使获得战略要素的区域凸显战略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省层面在茂名的战略布局,除了茂石化的炼油能力扩大、新上了乙烯项目以及一些基础设施以外,其他基本没有体现。国家的政策往哪里倾斜,那里就大发展,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政策倾斜广东,广东就发展;90年代政策倾斜华东,尤其是上海,长三角大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也加快;现在正在实施振兴东北、中原崛起战略,整个内地发展势头逼人。国家的政策管不到茂名,而广东省在发展指导思想上一直以来有“重珠三角、轻东西北”的思想,虽然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西两翼及山区发展,但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没有落实,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在项目布点、资金安排、引导产业转移、税收和利率等优惠政策方面都没有具体措施,也没有具体行动。
(四)增长极的“极化效应”的影响。增长极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个时期,经济的增长往往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这些区域就能通过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从而形成增长极。增长极形成与发展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经济增长极带来的“极化效应”消耗后发地区的资源、资产、微弱资本和人才,财富加速流向极点。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但是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而且还与核心区的距离和交通等因素相关。
增长极理论正好解析广东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与茂名差距不大,由于国家对广东实行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珠三角凭着他们敏感的触觉,开放的理念,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轻纺、电子工业由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良好机遇,大量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发展加工贸易。再加上短缺经济时代,只要能生产,就有人要,国家宏观干预少等有利因素,使该地区获得快速发展,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形成了区域增长极。而东西两翼,山区没有这个条件。珠三角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对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转移到增长极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对周围区域产生负效果。
现在珠三角经济开始转型,由轻纺、电子工业为主逐步转向适度重化,其“扩散效应”发生作用,促成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后进地区扩散。增长极带来的“扩散效应”对后进地区起到一定的带动效应。但是,每一次新的产业转移无不重演着把低端产业链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产业、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广东新的产业体系在加速形成,财富在扩张,但“马太效应”仍在扩大。
除了上述因素外,在现实中,投资环境不佳,发展思路不连贯,思想观念落后等也影响了茂名经济发展速度。
茂名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在战略要素增长极意义上,从政策上寻求突破
前面讲过,战略要素特指国家、省层面通过“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来实现,而且战略要素所作的战略规划、政策安排等对增长极的形成具有重大引领和撬动作用。因此,我们要破解发展的难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从政策上、规划上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认真研究广东省即将实施的东西北振兴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石化产业带规划、竞争性财政政策等政策动向,结合茂名市的实际情况,抓紧制定针对性强的专项发展计划:如港口发展规划、园区规划、城市规划、重化工业产业群规划等重点规划(计划要详细、具体、科学、可操作),并通过积极的争取,把茂名的想法变成广东省甚至国家的计划,纳入广东省或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尤其要明确把港口经济和石化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点,争取在这两个方面形成茂名市的增长极,并在广东省的规划中给予明确,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区域经济增长极意义上,从港口经济寻求突破
港口经济是增强我市区位优势的潜在因素。港口经济从空间上看是一个区域概念,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我国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多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茂名市具备建设深水港的优越条件,已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加快开展各项工作。(1)高起点制定专门发展规划,对港口进行功能定位,促使港口成为具有临港工业、物流分拨、仓储加工、商品展示、临港服务等全方位增值功能的现代港口。(2)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当前世界航运界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和干线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北山岭港航道、码头和园区建设。同时积极构筑完善畅通的集疏运网络系统,拓展港口对内、对外腹地范围,利用多种运输方式为港口发展吸引更多的货源。
通过港口的规划和开发,形成经济区位新优势,以区位要素吸引各种增长要素流入,形成强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三)在产业经济增长极意义上,从石化产业寻求突破
产业经济意义上增长极理论,提出了“发展是一连串不均衡的锁链”的命题,指出“发展确实是按照主导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增长,由一个行业引发另一个行业增长的方式进行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打造产业经济增长极的必需条件:(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发育成为增长极的产业需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3)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它包括既要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要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软环境”。
按照茂名市的基础和适度重化发展阶段的机遇,茂名最具形成增长极条件的产业,只有石化和电力,尤其是石化产业。培育一个产业经济增长极,不是搞几个零零散散的项目就成,它必须形成一个产业群,把整个产业放在一条产业链上,就像一个分工协作精细的工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聚集效应,才能形成极效应,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里茂名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要研究茂石化产出的产品有什么,哪些能提供给地方,哪些不能提供,是现有的还是将来才有的,如果是将来的什么时候才有,哪些可以通过港口引进。这些产品作为原材料能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产业链有多长,生产条件、市场情况如何(现在怎样,将来怎样)。把有关情况弄清楚,制定好具体项目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配套好各种条件,开展大力宣传和招商引资,使资金、技术、人才等增长要素伴随项目流入我市,使石化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群,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产业经济增长极。
(四)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增长要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好城市功能,更主要的是建设好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搭建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污等在内的发展重化工业大平台。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增长要素流入我市,促进增长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