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旅游惨淡,旅游适度超前消费该怎么把握好尺度?
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超前”,即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既要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又要超过国际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以体现一个新兴产业的内在生命力,达到一个外向型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其次是“适度”,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依托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广泛,与其他产业相关性较强,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孤军快速奋进。
因此,“超前”和“适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超前”和“适度”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基本要求,都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另外,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把握上,还有一个动态协调的问题,既要坚持“超前”,又要把握“适度”。
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就其产品而言,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就其产业结构而言,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受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所制约的。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方式不断转变,消费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动过程中,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量的调整是解决经济结构优化的途径。大力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新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就成为宏观决策的重大问题。
在选择和确定新经济增长点时,一般要坚持如下原则:要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要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需求的潜力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产业的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五是投入产出比大,投资效益好,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旅游强国战略
由于各国的经济历史状况不同以及旅游资源存在差异,世界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使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景观资源。2010年,我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4亿人次,旅游创汇458.14亿美元,国内旅游达21.0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这说明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旅游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旅游强国。因此,旅游强国战略,必然要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增强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我们旅游发展的质量。
旅游市场经营理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生产观念阶段,产品观念阶段,推销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
生产观念产生于1900—1920年,产品供不应求的年代,以生产为中心,认为消费者喜欢廉价的产品。在生产观念下公司主要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及降低成本来获利。
注意事项:
产品观念重叠于生产观念后期和推销观念前期之间,以品质为中心,认为消费者喜欢质量、外形最优良的产品。在产品观念下公司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取得消费者对该公司优质产品的信誉而获利。推销观念产生于1930—1950年,以销售为中心,不管是否合乎消费者的需求。在推销观念下公司通过提高销售量而获利。
如何就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而对游客进行的采访调查
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目的地的变化,是选择长途多了还是郊县多了。
二是花费的变化,是花得钱多了还是少了。
三是旅游目的的变化,是开开眼界还是更多的为追求一种有品质的生活。
四是出行工具的变化,乘火车多了还是乘飞机多了。
五是形式的变化,是自助游多了还是跟旅行团的多了。
六是时间的变化,是集中在节假日多了还是另有安排如年假之类的。
至于采访调查方式则多种多样,如可以做问卷,也可以去旅游景点现场面对面采访,还可以在人气比较高的论坛设置投票帖等。
旅游思想观念落后的表现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摘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新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则成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障碍,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关键词:新疆旅游业;发展;思路新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住、食、游、购、娱”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部门。在扩大我区对外交往、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沟通信息,增进了解与友谊,改善投资环境和推进新疆走向世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则成为了新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一、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一)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系统,新疆人文景观类、水体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购物及民族风情类等六大类型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占全国实体旅游资源总量的83%,种类极为丰富。如西域风情、丝绸之路、民族风情、边境贸易、特种旅游等,产品结构齐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对应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满足国内旅客与海外游客的各类消费需求。根据对全疆旅游资源的普查和考证,新疆已申报和可申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11处,可作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或重要支撑点。具备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条件的11处,可作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或主要支撑点。另外还有具备较高科考和探险价值的旅游目的地8处,可作为吸引部分国际和内地游客进行特种旅游的目的地。这些景区和景点将作为今后重点景区加以开发,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新疆已有星级宾馆和涉外饭店176家,客房1.75多万间,比“八五”期间平均增长100%以上,其中包括五星级4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0家。主要城市客房短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拥有旅行社119家,其中国际社37家,国内社82家。全区拥有各种旅游车辆700多辆,增长3l;旅游从业人员1.5万余人,增长17.2%;导游人员两千余人。增长35.3%。同时旅游交通大大改善,方便快捷程度明显增强,如“九五”时期已建成两条高速公路,近500公里;南疆铁路已修通到历史文化名城喀什,主要旅游城市间旅游专列已经开通;乌鲁木齐现有航线50余条,与国际国内各主要大城市均有航班相连,与区内大部分地州航线也早已开通,目前一些支线机场、旅游机场等新建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旅游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三)旅游项目丰富多彩为了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发挥出更大的旅游价值,以满足海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各级旅游部门和旅行社积极开发了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诸如丝路环游、沙漠探险、高山攀登、草原揽胜、历史访古、民俗采风、跨境购物、宗教朝拜、科学考察等均富特色与魅力,得到了中外游客的普遍关注。其中“丝绸之路游”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被列为14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二、新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新疆旅游业虽然发展较快,成绩可喜,但总体来看,新疆旅游业处在“一流资源、二流交通、三流开发、四流经营、五流促销”的状况,其资源优势还不能转化为产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具体表现为:(一)观念落后阻碍全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一是管理观念相对滞后。如一些地方在旅游建设上没有长远规划,即使有规划,也未能做到认真施行,致使某些地区的旅游建设不能很好地持续发展下去。二是缺乏市场观念。一切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线路的组织,旅游商品的设计、旅游接待与康乐设施的服务,旅游宣传促销的开展等,必须要围绕旅游市场的需求而进行。但目前一些地方还是习惯于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来领导旅游,地盘观念、单位观念强烈,跳不出条块分割思路,没有大市场观念,而这一切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三是“科技兴旅”观念淡薄,有些地方在旅游开发中常常站在本地区、本单位狭小的立场上盲目投资,不够重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甚至人为破坏旅游景区的自然风貌,导致旅游业发展缺乏“一盘棋”的整体效应。(二)旅游景点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疆内部分景点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国内旅游发达的省、市景点环境相比,特别是与国外景点相比还相距甚远。门票价格的合理性、景点设施的配套性、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等都成为游客的意见焦点。(三)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们外出旅游就是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陶冶情操,因此,在旅途中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些旅游企业和经营者很难做到让游客心情愉快,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强行骗取游客的钱财。一些地方出租车、个体旅游车随意要价,强行载客。一些旅馆、饭店不实行明码标价,旅游高峰期价格成倍上涨,旅游纪念品经营点漫天要价的现象极为普遍。此外,一些旅行社、导游人员素质不高,参与欺客事件时有发生。(四)一些景点知名度低,宣传工作力度不足近几年,旅游宣传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仔细分析,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第一,宣传对象没有细分。目前能够外出旅游的主要群体集中在城市,据2006年统计资料,国内游客中有90%为城镇居民,10%为农村居民,而且是中高收入阶层,并且以区内、国内大中城市为主。此外还有两个主要群体,一个是外国来华旅游者,另一个是国内会议、商务的代表,据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以会议和商务为游览目的的占23%。我们的旅游宣传工作应该主要针对以上三类群体。确定好宣传对象,选定好宣传的角度和力度,便可做到事倍功半,反之,目标不明确,则既浪费了钱财,又得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第二,对旅游景点的宣传不全面。我们要发展大旅游,就要以点带面地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工作,结合重点景区,兼顾其它景点,提高全区旅游景点的整体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