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会看到哪些民俗风情?

立秋一过,草原的景致在悄悄发生变化,夏日的茂盛与金秋的丰硕微妙的转化着,是时候北上寻秋了。不过草原之旅关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好好了解一下怎么行呢?

?

下马酒:

酒被蒙古人看做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所以逐渐形成了饮酒的习俗,其中颇有讲究,更有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的礼节——下马酒。过去风尘仆仆骑马而来的客人来到蒙古包前,喝下主人敬的下马酒才能下马。下马、进门、迎接、送别时,都要敬酒,有时还要唱上一段精彩的敬酒歌。例如送客人上马时,要敬上一杯“马镫酒”,祝愿客人喝了酒后腿上有劲,一路顺风。今天人们按蒙古族传统欢迎仪式的下马酒,更多的意义是喝认识酒、友谊酒、祝福酒。

?

搏克(蒙古摔跤):

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古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项。2006年,蒙古族搏克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祭敖包 :

蒙古族 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会看到哪些民俗风情?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俗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俗:

一、敬酒

在呼伦贝尔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一种方式,一般是主人把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然后唱着蒙古族传统敬酒歌,向客人敬酒。客人是不可以推让不喝酒,不然会被认为瞧不起主人。正确的做法就是接住酒,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可以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二、敬茶

在牧民家做客的时候,主人会给宾客敬上一碗茶,而客人需要用双手或者是右手去接,千万记住不要用左手去接,不然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如果主人或者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不想要茶,就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别人就明白了。

三、进包

客人进入蒙古包的时候需要从炉子左边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或是北侧,因为东侧是主人的起居处,并且入座的手不能挡住北面壁上挂着的佛像,记住蒙古族的不管是哪种房间,都不要坐在门槛上或踩在门槛上。

四、爱畜

在呼伦贝尔旅游自驾的时候,如果遇到畜群,应该提早鸣笛,这样可以让畜群早点避开,如果是突然鸣笛会惊动畜群,牲畜会因为受到惊吓而四处奔跑,最好的选择就是,在遇到牲畜群的时候尽量绕道行驶,或是等待畜群通过后,再正常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