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的优缺点

优点:

1、课时的灵活调整

地方课程与学科课程不同,很多内容具有实践性,每周一节的课时常常让教师感到为难,而实际上,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协商调换,为需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行实践体验的教学内容争取一个完整的时间

2、教学时间的灵活安排

在地方课程教材实施过程中,每一课教学内容在时间安排上不一定实行平均主义,实践性强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时间。

教师从个人的专业知识、特长出发,擅长的内容可以进行深化,需要更多的时间;能够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的内容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反之也可以适当减少时间。

3、实施时间的适时调整

地方课程与学科课程不同,没有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与学校活动整合,按照需要调整各块教育主题实施的前后顺序,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

4、实施形式的灵活应用

原则上各班地方课程的实施由指定的教师按指定的课时进行,但是对某些教育主题的实施可以灵活开展,如市编地方教材中的“瞻仰烈士墓”,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时可以进行统一的教育、体验活动。

而省编通用教材中很多的教育主题诸如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都可以在全年级或者全校学生中组织听报告、听讲座、观看电影时集中进行。

缺点: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整合

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体现地方的特色。

有些学校课程就是以地方资源为载体开发的,这种以地方为本,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从而让学校课程开发更有依托,地方课程实施更加深入。

如北仑区蔚斗小学以地方资源为载体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家乡的交通”一课,通过模拟去镇海,乘渡船、过大桥、通隧道,让学生感悟到:家乡的交通越来越便捷,社会越来越进步。

在二年级《人自然社会》中“乘车不忘安全”,教育学生注意乘车安全,交通规则要时刻记在心中。老师就在上“家乡的交通”一课时,同时完成了对学生乘车安全的教育。

小学地方课能上些什么内容?

地方课主要教:

(1)日常方言(方言区),童谣。

(2)本地文化、本地名人、本地民间故事、本地革命斗争史等。

1、地方课程简介: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

2、地方课程的理解:

对于地方课程的地方本位,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服务于地方,二是立足于地方,三是归属于地方。

服务于地方,意思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应以解决地方面临的具体问题。

立足于地方,一是指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应以本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为主。本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

归属于地方,意指在不违背国家课程目标的大前提下,地方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实施,管理,评价等。

3、地方课程的基本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或社区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对未来成员的特殊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地方课程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制定,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民族性的特征.不同民族其历史,文化,教育都有其特点。

地方课程是依照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开发制定的,各个地方在长期的历史变迁及特定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必然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课程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二)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在小学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主要是分科课程。

(三)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于一级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四)根据课程的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

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