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告诉我宜宾有什么特色小吃吗?

宜宾燃面 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这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葱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宜宾燃面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不仅本地人喜爱,就是中外游人也赞不绝口。 燃面 1.2元/50克 芸燃面 1.5元/50克 口磨面 1.0元/50克 生椒牛肉面 1.5元/50克 肥肠面 1.0元/50克 京酱面 1.2元/50克 排骨面 1.0元/50克

地址:街心花园人民路17号 联系电话: 0831-8228047

宜宾炖鸡面 宜宾特色炖鸡面,选料严格,做工精细,色泽奶黄,咸鲜醇香,入口爽滑.1990年8月获得"四川 省 风味小吃"金牌.1992年9月获得"四川省名小吃"金牌.

炖鸡面 1.2元/50克 黄鳝面 1.4元/50克 牛肉面 1.5元/50克 三鲜面 1.0元/50克 辣鸡面 1.5元/50克 口磨面 1.0元/50克 地址:南街94号 电话:0831-8226218

宜宾鸡丝豆腐脑

鸡丝豆腐脑在三十年代初期,就由宜宾“嘉乐宜”经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豆腐脑是由黄豆浆,过滤去渣烧开,倒入放有一定比例石膏水的缸内轻轻搅拌,逐渐形成的。食用时,另加入用金钩墨鱼等调成的鲜汤,再加上鸡丝等佐料即成鸡丝豆腐脑。它色鲜味美,香气扑鼻,入口即化,回味无穷。若再放蹼醋,则既开胃,又增进食欲。

地址:宜宾市西街21号

怪味鸡

早在五十多年前,宜宾人在“嘉阳怪味鸡“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就制出了“宜宾怪味鸡”其作法是:将鸡腿用麻绳绑紧,放入温水中煮,并不断往锅里加入冷水及其它作料,鸡煮熟后,形状怪怪有麻辣香甜嫩等特点。

地址:宜宾市小北街52号

宜宾臭豆腐

宜宾“臭豆腐” 其名俗气、外陋内秀、平中见奇、风味迷人。它外酥内嫩、清咸带鲜,味美无以伦比,而其“闻着臭、吃着香 ”的特色更是独领风骚。

只是由于没有专门的门面,很多经营宜宾臭豆腐的人基本是个体,在街上随处摆摊。由此也被城管追的到处跑。目前属于应许摆摊设点的只有东街与林家巷的汇合处。

各种早点小吃的制作方法,最好是出名的小吃。

全国各地小吃精选

下面有详细介绍..找的可能乱了点..你先凑和看下 ^-^

北京: 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

上海: 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

天津: 嗄巴菜、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 五香驴肉

太原: 栲栳、刀削面、揪片

西安: 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 拉面、油锅盔

新疆: 烤羊肉、烤馕、抓饭

山东: 煎包

江苏: 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

浙江: 酥油饼、重阳栗糕、鲜肉棕子、虾爆鳝面、紫米八宝饭

安徽: 腊八粥、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 蛎饼、手抓面、五香捆蹄、鼎边糊

台湾: 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 煎堆、竹简饭

河南: 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

湖北: 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 新饭、脑髓卷、米粉、八宝龟羊汤、火宫殿臭豆腐

广东: 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粉果、薄皮鲜虾饺及第粥、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 大肉棕、桂林马肉米粉、炒粉虫

四川: 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赖汤圆、宜宾燃面、夫妻肺片、灯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

贵州: 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荷叶糍粑

云南: 卤牛肉、烧饵块、过桥米线

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如: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香驴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面、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的拉面、油锅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馕、抓饭。

山东的煎包。

江苏的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

浙江的酥油饼、重阳栗糕、鲜肉棕子、虾爆鳝面、紫米八宝饭。

安徽的腊八粥、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的蛎饼、手抓面、五香捆蹄、鼎边糊。

台湾的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简饭。

河南的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

湖北的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的新饭、脑髓卷、米粉、八宝龟羊汤、火宫殿臭豆腐。

广东的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鲜虾饺、及第粥、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的大肉棕、桂林马肉米粉、炒粉虫。

四川的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赖汤圆、宜宾燃面、夫妻肺片、灯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

贵州的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荷叶糍粑。

云南的卤牛肉、烧饵块、过桥米线等。

此外,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风味食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羔。

十八街大麻花。

东北 酸菜白肉

猪肉炖粉条

小鸡炖蘑菇

贵州的——

1.烤豆腐果儿(也叫恋爱豆腐果)。

2.土豆粑(我们那里叫洋芋粑)。

3.烤糍粑。烤好后外皮黄脆,里面又糯又绵软,嚼起来口感很好,一般是沾黄豆面吃。也有蘸辣椒吃的。

4.饵块粑,这应该和云南的饵块差不多。一般是炒着吃。

5.酸汤鱼(凯里的是正宗的酸汤鱼)。

6.酸辣烫(不是麻辣烫,贵州人除了喜欢辣,还喜欢酸)。

7.凉粉(有绿豆粉、黄豆粉、豌豆粉等等,全都是晶莹剔透,配上麻辣鲜香的各种调料,好吃极了)。

8.遵义的羊肉粉、肠旺粉、蹄花粉(说实话遵义的粉比贵阳的粉好吃得多)、豆花面、米皮。

9.在贵阳有一家“陈记烤肉”,生意火得不得了,但是我觉得味道跟街边的烧烤摊没什么区别。

10.花江狗肉,非常出名,但是我从来没吃过,不敢吃狗肉。

11.红枫湖边有一些当地农民摆的小吃摊,主要是炸小鱼和炸小虾,鱼虾都是刚从湖里打捞上来的,活蹦乱跳,传成一串串,下油锅炸十几秒钟就拿出,蘸贵州特有的香辣椒粉吃,香得不得了。

四川有什么特产在省外买不到?

一、 钟水饺:创始人钟少白,原店名叫"协森茂",1931年开始挂出了"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

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饺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二、酸辣豆花: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从前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于城市和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

制作豆花需要选用上等黄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后细磨为浆,过滤豆渣后烧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入用水调好的红苕淀粉和石膏水,冲入烧沸的豆浆,静置让其凝成豆花。

酸辣豆花是豆花的一个品种,用酱油、醋、辣椒面、味精调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烫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黄豆、大头菜末和葱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香,味浓滚烫,别有风味。

三、说到酸辣豆花,就不能不说到川北凉粉,也叫做旋子凉粉,因为是用旋子打出来的,和酸辣豆花一样都是以担子挑着走街串巷的卖的。

川北凉粉: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阆中是川北凉粉的家乡。它品类多,佐料考究,细嫩爽口。

凉粉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吃时,将凉粉切成薄片,或用旋于族成筷子粗细的条丝,装人碗里,再加上精盐、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酱油等,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即食用。特点:细嫩绵软,鲜美滑爽,香辣利口。还可用 “黄粉”制成黄色凉粉,用绿豆制成绿色凉粉。既可单独食用,还可装入锅魁或“薄饼”(精白面摊成如纸样厚薄的饼)套食。

以上的可说是酸辣豆花和川北凉粉的豪华版,现在其实也可以看到很多小贩挑着担子叫卖的。价格是1.5元一碗。 [川北凉粉、酸辣豆花平民版] 辣椒油,哈哈!我想很多人看到都会怕的。 川北凉粉平民版。用旋子打的,所以是这个造型!

现在凉粉一般做为开胃菜,很多时候都会加些新鲜脆脆的鹅肠在下面,嚼在嘴里,脆滑鲜辣酸,的确开胃。

四、介绍了几个辣的,现在来介绍几个甜的小吃。换换口味。

赖汤圆: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五、叶儿粑:叶儿粑又叫艾馍,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为四川名小吃之一。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咸鲜味美。

我回家经常看到有人叫卖,一般是一块钱2个,便宜又美味啊!

左上的就是叶儿粑,下面的叫泡粑,是用糯米做的,吃起来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丹棱的泡粑很有名,里面放有油渣,香的很啊。单位有同事是丹棱,帮我们带泡粑都不知道带了多少,也是5毛一个。早上用微波打一下或者蒸来吃,就解决早餐问题了。

六、又该换口味了。说两种面吧,都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是—— 甜水面:甜水面的制法:用上等面粉加盐、水揉匀静置半小时,面杖擀成0.6厘米厚的面皮,切成0.6厘米宽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两头(每次5-6 根),用力扯长,待面条变为0.4厘米粗细时放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抖散晾冷,洒熟菜油少许拌匀;辣椒油、复制甜红酱油、蒜泥、芝麻油、酱油调成味汁。

食法:面条放沸水中烫热,捞入碗中,淋味汁即成。

特点:甜水面的面条较粗,具有筋力,风味独特。

甜水面和凉粉。

还有一种是燃面: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这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葱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宜宾燃面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宜宾的招牌,酒是五粮液,食是燃面。

七、玻璃烧卖:材料:面粉、小白菜、猪瘦肉、胡椒末、盐、味精、料酒、香油

步骤:上等面粉加水调成较硬的水调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剂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粒,以上三料加胡椒末、盐、味精、料酒、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至三分钟左右,开笼洒清水一次,再蒸至熟即成。

备注: 传统小吃。烧卖流行于全国,成都的烧卖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特点。玻璃烧卖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故名。

八、夫妻肺片: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龙抄手: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当初三个伙计在“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取 “浓”的谐音“龙”为名,也寓有“龙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 这是清汤抄手,还有红油抄手,海鲜抄手,炖鸡抄手==,都很味美,一定不能错过的。

十、珍珠丸子:我看北方的珍珠丸子好象都是用肉做的,味道咸鲜,四川的珍珠丸子是甜香,里面包有馅,黑芝麻白糖,外面是很漂亮的糯米,颗颗晶莹剔透,吃了麻辣的东西,可以用来换换口味。

十一、肥肠粉:肥肠粉最著名的应该算是双流的“白家粉肠粉”了。

口味及选料:正宗的肥肠粉选用的是上等红薯粉、菜子油及干红辣椒、花椒等原料,锅汤则是用肥肠、猪骨头等以及多种佐料熬制而成。红油飘香,霉干菜、榨菜末星星点点,炒黄豆焦黄浑圆。粉条糯软,满口留香。夹起颤巍巍的肥肠送入口中,只觉卤香细腻,滑爽耐嚼。

做法:先将泡好的红薯放进沸腾的肥肠汤锅里来回荡几下,捞起来后倒入已放好肥肠和调料的大口碗里,最后从汤锅里舀一大勺沸汤沿粉丝浇淋下去,再往碗里放几粒花生和几抹葱花即可。

等等,先别慌啊,吃肥肠粉最好是要配着锅魁吃。锅魁是什么呢?

十二、锅魁:四川堪称锅魁王国,各地城乡随处可见,不分雅俗人人都吃。八味别上看,四川锅魁品种繁多,有甜、咸、白味、五香等;从用料上看,则有芝麻、椒盐、葱油、红糖、鲜肉等等;从制作方法看,又有包酥、抓酥(抹酥、炒酥)、空心、油旋、混糖等等。单是成都地区常见的品种就有三十多个。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多有出售;名小吃店内有它的地位;甚至高级筵席上也能见到它的踪影。有以此为早点的,有用它打尖的,有以它配食风味菜点的,总之喜食者众。

吃肥肠粉就的配上它,一口粉一口锅魁,满足啊,或者撕成小块,泡在汤里也很不错,味道交融。

现在锅魁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白面锅盔和椒盐锅魁,还有什么鸡片锅魁、肺片锅魁、鸡米锅魁、素锅魁。。。

十三、蛋烘糕:相传清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一位姓师的老汉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而成。因号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为名小吃。现在的蛋烘糕有白糖、红糖拌和的,有蜂蜜调制的。烘烤时有的加进芝麻、核桃、花生仁、樱桃等不同馅心;有的还夹进肉馅、菜馅,烘出咸鲜味,蛋烘糕的品种愈加丰富。

麻辣系列来了,别怕噢。嘿!

十四、冒血旺:毛血旺又叫“冒血旺”,其原料以鸭血、牛百叶、豆芽等为主,以鳝鱼、鱿鱼等辅料来提鲜,其味道应是麻、辣、鲜、香四味俱全。另外现在还有冒菜一系列的。

十五、烧烤:炒田螺:炒龙虾:香辣蟹:

十六、水煮肉片:教科书上写:水煮的特色是“麻、辣、鲜、烫”。从菜的制作大致就能领略:先准备蔬菜:芹菜、蒜苗,切段;青笋,切片。再将肉片加少量淀粉,和匀旺火,下少许油,加豆瓣,炒至油成红色,加少量汤,待汤烧滚,蔬菜、肉片通通丢进去,略煮(切记不可久煮)然后倒入盆中。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花椒面、辣椒面,大把大把地撒下去,再淋上一层滚油。一盆还在吱吱叫的“水煮肉片”就上桌了。水煮鱼:

十七、天气很好,有点热,那我介绍一款冰凉的小吃吧。

冰粉:“冰粉”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黑色的象芝麻大小)用纱布包好,放在干净的水里面不停地搓揉,搓揉过程中会产生出黏液混在水里,然后加上一点点的薄荷,取出纱布包裹的冰粉籽。过不久这些混合物就变成透明的浅褐色的凝固物,晶颤颤的诱人。

在碗里放入些冰块,再用稍大些的勺子盛起一块冰粉,看它颤颤巍巍的在勺子上晃动,似乎稍许的抖动不稳就会跌落在地而破碎,赶快的小心呵护着放到有冰块的碗中,加入炒制的花生粉、经过熬制的红砂糖水。这时的角儿才真正的出场了,如同一幕戏中的大腕儿一般淡定出彩。就是这么简单不起眼的两样东西,让一出平淡的戏目瞬间的精彩起来。

用小勺将碗中的东西一搅和,入口是花生的香、红砂糖水的甜、略微的薄荷味道、冰粉在口中柔嫩的四窜着。。。。。。果冻算什么呀!

冰粉一般都是夏天经常爱吃的,这个图好单调,里面其实还会加银耳、花生、芝麻或者是小汤圆的。一般都是5毛一碗。

另外和冰粉一起卖的还有凉面。

十八、鸡丝凉面:鸡丝凉面是四川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在四川全省有很大影响,近年已流传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

鸡丝凉面的制法:机制的面条入沸水中煮熟。煮时不能煮得太软,捞出放案板上趁热,洒熟菜油少许,抖散快速降温,到互不粘连且己冷却为止,成为凉面。

凉面吃法多样:(1)绿豆芽凉面,绿豆芽在沸水中煮断生,保持脆嫩,放碗中,面上盖凉面,淋上用辣椒面、花椒油、醋、味精、酱油、蒜泥和麻油调成的味汁; (2)鸡丝凉面,基本制法同绿豆芽凉面,不同的是在面上加煮熟后撕成的鸡丝;(3)三丝凉面,面上加熟鸡丝、火腿丝、猪肉丝。

十九、凉串串:热串串就是小火锅,凉串串类似凉菜,也是一串串穿起卖的,一般素的一毛荤的五毛。要一碗冰粉或者银耳然后吃几串凉串串聊点八褂是我们几个死党的最爱。

荤的凉串串,郡肝啊,鸡爪啊,鸭掌啊,鸡翅尖==

素的,藕片,土豆,大头菜,海白菜,海带,青笋,贡菜==

二十、三大炮:用料:糯米1000克,红糖150克,芝麻50克,黄豆250克。

制法:

1.将糯米洗净,浸泡12小时,再淘洗后,倒入蒸笼中,用大火蒸熟,中间洒1-2次水,再蒸后翻出倒在木桶内,掺开水适量,用盖盖上,待水分进入米内后,用木棒舂茸(或用绞拌机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将红糖放入清水300克,熬开成糖汁。分别把芝麻、黄豆炒熟,磨成细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连续甩向木盘,发出三响而弹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特点:三大炮糯米软糯,香甜可口。

二十一、豆腐脑:豆腐脑的主要程序是点豆花:将豆浆滤好,加入适量的石膏或卤水后,凝聚入缸,焖数小时,便成了一缸白嫩软的豆花。这时,用一把又薄又圆的锅铲,一铲一铲地将豆花铲入用芡粉勾兑好的沸水中,再划切成小片,让它们点缀在半透明较浓稠的汤汁中。

食用时,将一小撮发胀的薯粉捞入竹制漏勺,放入沸水中烫一下捞起,放入配有味精、鸡精、白酱油、红酱油、红油辣椒、花椒末、生姜末、芽菜末、榨菜丁、芝麻油等十多调味料的碗中,再把煮沸的豆腐脑盛在碗里。只放葱花、芹菜叶、油酥黄豆、油炸花仁、馓子的是素豆腐脑;再加一撮银线般的鸡脯肉丝就是鸡丝豆腐脑;若加一勺用卤油、辣椒、花椒、胡椒、生姜、孜然、郫县豆瓣、八角、三奈、茴香、冰糖、精盐熬制的牛肉汤汁就是牛肉豆腐脑。

豆腐脑店遍布乐山的大街小巷,一家一个味,最为著名的当属牛华镇的祝氏和罗氏豆腐脑。豆腐脑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嘉州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丰富着灿烂的巴蜀文化。

二十二、韩包子:韩包子由韩映斗创制于1914年,是当时成都“玉隆园”的当家品种。当时该店的“南虾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皮薄松泡、馅心饱满、入口化渣,被称之为“成都小吃之上品”。后来其子韩文华承继父业,将该店更名为 “韩包子”。近九十年来韩包子始终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质量。1990年12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韩包子”里也不是只卖包子,各种四川小吃都有,还有小围炉,适合2-3个人吃。

二十三、麻婆豆腐:原料:豆腐10两(约400克),牛肉末、青蒜苗段各适量。豆豉、豆瓣、辣椒粉、花椒粉、盐、酱油各适量。

制法:用嫩豆腐、牛肉末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具?quot;麻、辣、鲜、烫、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选石膏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开水泡去涩味。烧热炒锅下菜油,烧至六成热,将剁细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黄,加盐、豆豉、辣椒粉、郫县豆瓣再炒,加鲜肉汤,下豆腐,用中火烧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节、酱油,略烧片刻即勾芡收汁,视汁浓亮油时盛碗内,撒花椒末即成。

二十四、担担面: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制作原料:圆细面条500克,辣椒油、酱油、葱各50克,芝麻酱35克,味精2.5克,川东菜100克,化猪油、香油各20克。

烹饪方法:将川东菜稍洗,将其和葱分别切细末,分装5个碗内,再把其它调料分装 在每个碗中待用;锅中放水烧开,将面条下锅煮熟,分捞碗中即可食用。

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的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二十五、莲茸层层酥:[原 料]面粉、猪脂(微冻)、莲茸馅、白糖粉、清水、精炼油、胭脂红食色素适量、水果罐头适量。

[制 法]

1.馅心成形:莲茸馅搓成均匀的丸子,糖粉加食红制成胭脂糖。

2.面团调制:150克面粉加猪脂,于案板上搓成油酥团,300克面粉加50克猪脂、100克清水,于案板上调制成油水团。

3.制作成形:油水面包入油酥面,并酥成生酥面团,搓成圆条,下剂成均匀的圆饼坯,按成圆皮,分别包入馅心,搓圆,按成圆饼状,放置约15分钟,待饼坯变硬,用刀片于饼坯边沿均匀地划一圈至馅心处。

4.成熟:平锅置小火上,下精炼油,烧至约60度,依次下入饼坯、炸至起层,浮面,成熟即可。

5.装盘:水果点缀,分别撤上胭脂糖。

[特 点]酥层分明,口感酥软,口味香甜滋润,配备甜羹汤食用最宜。

二十六、噢,四川的凉粉还分白凉粉和黄凉粉,都可以冷吃也可热吃。放的调料不一样。原料也不一样。白凉粉就是川北凉粉,黄凉粉也叫米豆腐,是豌豆为原料制作的。

黄凉粉: 白凉粉:

二十七、醪糟:醪糟色白汁清,甜浓鲜香。有补气、生血、活络、通经、润肺之功,夏日更兼清热解暑作用。在四川,人们把醪糟与锅魁(一种白面饼)、油条、糯米粉子、鸡蛋等一起煮食;在夏天将其兑清水烧沸加糖,晾凉后加冰块可以做清凉饮料;在许多川味佳肴中醪糟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一般都会放粉子,蛋花或者是荷包蛋。

是四川家家爱吃的小吃,也是很多宴会上的一道甜品,里面放上各种时令水果。

二十八、奶汤面和钵钵鸡:奶汤面因面汤如奶而得名。店家在头天晚上将猪骨、鸡骨放进锅里,用微火熬煮,一直熬到清晨,汤由清变白咸了奶状。此时,一掀锅盖,那缕缕的香气就会扑鼻而来。用这种奶汤煮面,加上鸡丝、酸菜肉丝等臊子,吃起来非常可口。

邛崃的钵钵鸡也可称为麻辣鸡片,因过去常装在锥形的土钵里叫卖,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钵钵鸡。它是选用当地的公鸡,经宰杀、去毛、剖肚、煮熟后,捞起来晾晾再剔骨去头,用快刀片成均匀的薄片,整整齐齐地摆在面盆或大盘里,然后淋上用红油辣椒、炒芝麻、花椒面、豆油,味精、香料、汁水等兑好的调料,香气曰溢,让人馋涎欲滴。由于调料的配方不同,钵钵鸡的味道也有很大差异。听当地人讲,有些还是祖传秘方哩。

这里最妙的吃法,是奶汤面配钵钵鸡。挑一箸喷香的奶汤面,夹一片鲜美的钵钵鸡肉,吃得您热乎乎、麻酥酥的,胃口顿时大开,真是妙不可言。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吃得周身发热.通体舒服。

二十九、猪儿粑:泸州猪儿粑,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优良,以其糍和而味香糯软而不粘牙的独特风格,成为泸州名小吃之一。泸州猪儿粑分咸馅、甜馅两种。咸馅以鲜猪肉、冬笋、香葱、味精、精盐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化边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刚蒸熟的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猪,故而得名。

三十、黄粑:黄粑: 泸州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良姜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良姜叶内所含的芳香油。刚蒸熟的黄粑香气扑鼻,冷却后,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内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三十一、白糕::泸州白糕选用上熟大米、白糖、桂花、猪油为原料,另一种美食叫白糕,是白糖米糕。我记得它的样子大小如水杯口,形状象飞碟,中间还会点上一个小红点。较早些时,在我们起程回重庆的那天,幺爸就起个大早,五点钟吧,去街上买新鲜的白糕,热气腾腾的白糕散发着米香,总是装在一个崭新的竹篮里,给我们带上。于视觉、嗅觉、味觉都是享受。

泸州白糕,以风味小吃著称的泸州白糕,始产于1920年代的“三义园”白糕店,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点闻名巴蜀,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早点佳品,有的还在筵席上作“过中”点心。白糕之名,久盛不衰。泸州白糕选用上等大米、白糖、桂花糖、猪油为原料,用提糖方法精制而成,故全称桂花猪油提糖白糕。泸州白糕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等特点闻名全川。刚出笼的白糕,洁白滋润,香气袭人,诱人食欲。

三十二、龙眼包子:雪白的特等精面,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光滑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巾巾掉掉的肉沫,加入各种调料,并浇进煨炖的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更加鲜美,入口化渣,还加入茨菇。

龙眼包子馅里浇了鸡汁,味道鲜美醇厚,一两面粉制作成10个拇指大小的包子,故称龙眼。

三十三、跷脚牛肉:相传,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乐山有位善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此老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罗老中医看互到,此汤药防病止渴,甚至有些人还连喝几碗冲饥,于是,罗老医生便把大户人家丢弃的牛肠、牛肚洗净后放入汤锅中,加入一些香料。熬出来的味道十分鲜美,特意来饮者骆驿不绝,河边汤锅已经供给不遐。后来,后辈们便沿着罗医生的烹熬方法去集市上摆摊叫卖。刚开始,经营者摆一张桌子还没有凳子,便在桌脚上拴一根绳子来卖汤给客人,客人一只脚跷在绳子上,一只手端着汤吃,于是被取名为跷脚牛肉汤。 三十四、架烧白肉:

三十五、口水鸡:用料: 乌皮土仔公鸡100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克,芝麻酱10克,姜蒜汁30克,麻油30克,葱花10克,料酒30克,熟白芝麻20克,熟油辣椒50克,红酱油10克,熟花生末25克,醋10克,味精25克。

制作方法:

1、将活鸡宰杀洗净,去脚和翅尖,入沸水中氽去血水,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锅中掺水烧到70摄氏度时放入鸡,下入葱节、姜片、花椒、料酒、精盐,煮到刚断生时起锅,放入冷汤中浸泡,待冷后捞起,斩切成条形装入凹形盛器中。

2、将红酱油、姜蒜汁、芝麻酱、熟油辣椒、花椒油、白糖、醋、味精、红油、麻油于碗中对成汁淋在鸡条上,撒上芝麻、花生末、葱花即成。

特点:

此菜主料选择十分讲究,一定要家养土仔公鸡,重在调味,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

宜宾燃面为什么这么出名,有什么独到之处?

那当然是因为好吃了,哈哈哈。现在到处遍地都是宜宾燃面,打着招牌有些都不是很正宗。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宜宾人的早餐以面食为主。宜宾人把简单的面食做的是花样百出,味道鲜美。宜宾燃面,是四川省宜宾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名小吃之一。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燃面小吃选用当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因为燃面是素面,改革开放以后燃面家族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例如荤燃面、燃汤面等等。古老的燃面又带给喜好它的宜宾人民更多的味觉盛宴。面条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味美爽口,不愧为巴蜀一绝!又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吃燃面也少不了燃面伴侣,一碗特制的汤。这碗汤去除了干面干脆哨的燥嘴,滋润了口舌肠胃。这碗汤由猪油,紫菜和豆芽组成,撒上细盐和胡椒等调料,清淡鲜美,吃面前喝上几口,清理食道,打开食欲,吃完面后,再喝上几口,鲜汤化食。在宜宾,你随便走进哪家面馆,都能尝到地道的燃面,保证好吃得让你舌头打结!宜宾燃面还参加了四川省举办的“名特小吃”评选活动,一举夺魁,摘取“四川省名小吃”金奖;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你去吃刘臣街燃面,就在翠屏区,绝对好吃,最好早点去不然卖完咯

四川人早餐一般都吃什么呢?

四川盛产美食算得上是人尽皆知,因此四川绝对是一个适合吃货长期居住的地方。早餐是一天的第一餐,四川人的早餐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来搭配的,今天为各位看官介绍四川最具人气的几种早餐,每一种看起来都很有用食欲。

1:绵阳米粉

绵阳米粉也是四川特色小吃之一,但是跟后面介绍的南充米粉有所不同,绵阳的米粉要细一些,有点像米线,而且吃起来也要稍微更有弹性,外地人可能吃不出什么差别,但是本地人可能闻一闻就知道是不是自己家乡的味道了。

2:抄手

抄手,是四川人的叫法,也叫馄饨、云吞。有红油和清汤两大口味,有的人可能会以为,早餐应该吃清淡的,不会吃太辣,但是四川人就是这么重口味,还特别喜欢吃麻辣红油的,早上吃上一碗手工包的抄手,皮薄肉嫩,又麻又辣,唤醒美好的一天。

3:锅魁

四川锅魁跟北方锅盔的做法不同,品种变化也更多。按做法来分,有白面锅魁、混糖锅魁、酥皮锅魁等;按口味来分,则有红糖锅魁、椒盐锅魁、鲜肉锅魁、葱油锅魁、牛肉锅魁等。在众多品种当中,又以军屯酥皮锅魁稳居“魁首”。

4:南充米粉

南充米粉是四川南充著名的汉族小吃,南充人有早餐吃米粉的习惯。汤鲜味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南充米粉品种繁多,主要有牛肉、牛肚、羊肉、羊杂、鸡丝、鸡杂、肥肠、三鲜等。南充米粉的制作特别讲究,是南充特色美食的代表。

5:油茶

四川的油茶,和北方的油茶不大一样,是由米糊糊上面撒上馓子、花生碎、黄豆、大头菜,再加盐、辣椒油,最后加点葱花,和在一起吃,吃起来特别特别香,很多四川人早上经常吃它。

6:甜水面

甜水面是四川成都很有名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因为重用复制酱油,口味回甜而得名。面条大概有筷子头那么粗,所以这个面入口有嚼劲,还有花生碎和花椒的香味,入口会觉得微甜,最后会辣上那么一下,香味会在嘴里停留很久。而且劲道的面条配上脆脆的花生碎,感觉相当好。

南方内有哪些特色小吃,吃了才算不枉此生?

我国幅员辽阔,人文资源也丰富,也造就了很多地方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像南方和北方,他们不但是在生活习惯上有差异,在饮食上也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5种南方人最爱的小吃吧,全吃过才算不枉此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吧!

果条卷,这个也是具有南方特色的一道美食,而且在当地物美价廉,做法比较简单,很快就能够吃到。里面有包各种的馅料,外面的酱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是很多人的早餐选择之一!

蚵仔煎,就是把鸡蛋和海蛎放到一起,然后再加入各种的调味料,把它们做成像大饼一样的东西,还可以在里面添加一些别的食材,这个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可以说是南方小吃摊必备的一种美食了,也是夜市摊上最常见的一种美食,很多南方人都特别喜欢吃,北方人看到这种吃法,都觉得很怪异。

金陵盐水鸭。金陵盐水鸭是南京的一个招牌菜,并且这道菜所用到的鸭,都是处于南京本地所饲养的,并且在很久之前是供应皇宫食用的,经过后期的流传,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并且这种鸭子烹制出来表面是呈白色,肥瘦相当,而且肉质非常的鲜美,是当地人普遍比较喜欢吃的一个下酒菜。并且在烹制的时候,要经过多种工序,制作也是比较麻烦的。

酸辣粉。这是一种味道十足的小吃,起源于四川地区,后来逐步发展至贵州重庆地区,它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酸。虽然小小的一碗味道很多,但丝毫不感到杂乱无章,吃起来非常好吃,酸中带辣吃了根本就停不下来。小编在成都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吃,红汪汪一层辣椒红油浮在汤面上,碎碎的香菜还有酥脆的黄豆和花生。吃完红薯粉后,在汤底捞完花生和黄豆,捧起又酸又辣的汤底每喝一口都是享受。

笋。它在北方是不常见的,所以呢,北方人吃的也比较少。它在南方比较常见,而且呢,它在南方的做法也是非常的多的,什么竹笋焖笋都有,其中油焖笋是最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