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高粱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哪些?
第16卷第4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6No.4 2014年8月 JournalofHuanggangPolytechnic Aug.2014 ■■■■■■■■■■■■■■■■■■■■■■■■■■■■■■■■■■■■■■■■■■■■■■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民俗文化因素
张金晶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501331)
摘 要:莫言的《红高粱》中大量对高密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给读者带了丰 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 示主题更加深刻。从民俗学角度对《红高粱》进行全新视角的赏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新视角研究;红高粱;莫言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4)04-0062-03
DOI : 10. 3969/j. issn. 1672-1047. 2014. 04. 18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 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钟敬文先 生将其分为物质、社会、精神、语言民俗四个主要方 面。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故乡高 密东北乡是片传统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的北方大地。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高密人,莫言更是受到其故 乡民俗的影响,不断地在作品中描写其故乡的各种 民俗文化传统,在文学世界中构建出一幅“高密东 北乡”的生动地图。莫言用故乡的民俗文化真实 地反映出高密人民在我国一定时期社会生活和时 代变迁中的生存状况,从而使作品充满了丰富而又 独特的民俗气息,增强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 力。
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红高粱》,就是以其故乡 为背景而创作的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战争年代中 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反叛民族精神的经典 之作。作品中对东北高密大量民俗风情的描写,不 仅使我们体验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更使我们得 到一种民俗文化的审美愉悦感。同时,就文学作品 本身而言,民俗文化的描绘,又使作品中故事情节 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示 主题更加深刻。
一、民俗文化在小说中的展现
《红高粱》主要以“我爷爷”于占鳌为线索,讲 述了东北高密人民的一段抗战史。虽是一部讲述 抗战时期的作品,但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东北乡的各 种传统民俗风情,不仅让人体会到小说情节的魅 力,更让人感受到这片炽热的高粱地上的人文魅 力。本文试从小说中一些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民 俗文化出发进行分析。
(一)红高粱
高密与红高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料 记载,红高粱是高密人民最早自觉种植的农作物之
一。苏轼曾在《黍麦说》中记载:“吾昔在高密,用 土米作酒。”[2]北宋时期高密为高密县,隶属密州, 苏轼曾做过密州知州。这里所说的土米就是高粱。 高粱自身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 耐冷凉等多项优点,能获得稳定而较高的产量,所 以一直是高密人民的主要粮食。在抗日战争期间, 成片高挺茂密的高粱被抗日武装称为“青纱帐”。 作为高密人,莫言不仅将小说命名为《红高粱》,更 是在小说一开篇就写到“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 粱红成洸洋的血海……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 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张金晶,女,四川荣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2·
二、走进东北乡 感受红高粱
我家和邻居秀溱家的关系很铁,铁到相互之间没有忌语,没有隐私,包括她三代宗亲的往事,尤其使她觉得荣光的事情更是炫耀有加。
常听秀溱说她姥娘门是高密东北乡,她娘和当代著名大文学家莫言先生是小学同学。
而我早就听说过在莫言故乡建了红高梁影视城,可供游人游览观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光说不做,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何不借此等便利引导前往?
十一月二日,天高地也阔,我心倍儿爽!因了秀溱的一则微信消息邀请:请春雨夫妻俩于明天(星期六)上午九点前来我家集合,一同前往高密东北乡游览。
秀溱她虽然心直口快,但有着淳朴善良为人厚道的个性,在这出游姥娘门的事上,是何等的善解人意,又是何等的为人着想,想得又是何等的周到啊!周到所在:选择周六出游,我家儿媳妇双休,孙儿由他妈妈带,我和老婆便可轻松出游。
十一月三日,正值金秋时节,万里晴空无云。披霞光,迎朝阳,我同老婆大人如约来到秀溱家,与先期到达的微友心禾、爱静、朱诗卉、逄丽丽会合。
秀溱夫妇二人可谓一对生活好搭档,分工还挺明确,她分苹果他倒茶水,我说:“不吃了不喝了,出游要紧,我们出发吧?”
“我们出发吧?”刚从门外一步迈进来的诗友学刚一本正经又不乏幽默地说。
“三哥请坐,请吃水果。”秀溱笑容可掬。
丈夫建雷为人模范,建言也懂得配合:“三哥请坐,请喝崂山上等名茶。”
秀溱笑呵呵慢悠悠接上了话茬:“三哥不忙,大伙不要急,吃水果喝茶水,稍等片刻,等俺把一切准备妥当再赶路不迟,在哪也是玩……”边说边掏出手机,瞄了一眼说“还差三分钟包子就熟了,熟了包子咱就走。”
早不蒸晚不蒸,懒驴上磨屎尿多。我听罢了建雷的这番评论,甚至对她也萌生了办事拖泥带水的偏见。后来才知道错怪了她,人家那才叫待人热情想得细致入微呐。
“今天出去玩,全由我家实行三包服务,包自驾车往返,包吃包喝包门票……”秀溱明眸,往天井横扫了一下,嗓门稍高了一点,吆儿喝女:“王坤——,王文——,快快快,包子停火出锅!”
女婿尊崇丈母娘,彬彬有礼,一口一声妈地喊着,抱着一只偌大的食品保温箱走上前来:“妈,妈,俺这就把包子装后备箱里去吧?”
“走吧?同志们。王文面包车带路……”建雷嘱咐女儿,又冲既帅气又勤快刚刚装备罢粮草的女婿道:“轿车紧跟其后。”
毕业于青岛大学的王文,对高密东北乡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她用娘亲的直率风格风趣地告诉大家:小时候跟着娘来,长大了带着娘来,轻车熟路,闭着眼睛也能摸了去。
一路上,走罢国道走省道,该拐弯时打转向,与女婿形影不离,保持着最佳的视野中距离。
一路往西北,约摸两小时,到达目的地。
一行一十二人,打从立着徐怀中题写的莫言旧居的大木门楼走进去。脚下是一条不算宽广呈着东西走向贴在胶河南岸的村道,一路向东挺伸着,高树笔挺,绿荫蔟拥,一望无尽。两旁摆摊的村民,守着不算大的摊位面带微笑送迎老乡莫言牵线上门来的上帝们,摊位上当地特产居多,莫言著作,剪纸、泥塑小老虎等高密四宝成了游客们的抢手货。
路北侧紧贴河堤的两本石刻大书旁,站立着若干赏读的游客,两本打开的大书是莫言的行书体字行。这是一首打油诗,诗人学刚懂诗识体,他诲人不倦,小声读给我听。
莫言旧居座落在胶河南岸以南不足百米的地方,独家院落,街门朝西。土坯墙体,青瓦五间,座北面南,我步量了一下,满外四米许,屋里摆设简陋,我见其旧物暗作思衬,童年的莫言家不说清贫也绝对说不上富绰。
我为再熟悉一番这方诞生文化名人的全中国少有的至贵宝地,径自先一步走了出来。周边邻居的房屋不做居住之用,做了商铺,经营红火。
一郭姓老板满脸堆笑为人随和,自然而然话题就扯到了平安庄,扯到了莫言。
平安庄,村落不大,也就是800多口人吧,张郭二姓居多,莫言家的管姓,只有三户人家。莫言这个文学笔名,取自他管谟业的真名实姓,一个谟字拆写开来便是莫言。
“想了解青少年的莫言还是去前面的大栏小学吧,现在这所小学没有学生在读,已改称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也供游客参观游览。”郭老板左手轻拍了我一下,抬起右手指向东南方向对我友好地提示道“不远,从这往南左拐。”
一游客上前打探货价,为撮成一笔买卖,也为我潜心再游,我弓身示礼:谢谢郭老板,谢谢!
我信步登上胶河大堤,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这里山水如画胜于画,这里植被茂密高梁丰盛,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欣赏着,陶醉着……我感概着天地间唯妙唯俏的灵动,大手笔描绘得江山秀丽;感念着大自然赋予人类以智慧无比,使家园瑰丽多彩山水更加秀气;我更感佩这方山水秀气的宝地滋养了她的宠儿是至高的出类拨萃!实可谓人杰地灵啊!
一个女高音吆喝我的名字,循声回望是秀溱。她身边立着一个中年男子双手做成喇叭状扣着嘴巴:“喂!青岛方面和秀溱一块来的客人们请到这里来噢,我带大伙游览去——”
中年男子是秀溱的表姐夫,平安庄人,在莫言念过书如今供游客参观游览的大栏小学供职,负责校区日常总务管理。他为人谦和,待人热情,无偿出任了我们的导游解说员,字正腔圆,讲得清,解得透,让人听得进,记得牢。
我与学刚坐在五年级莫言的课位上,时值12点10分,未进午餐不觉得饿,反而还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听讲状。这,是什么动力作崇?我想是爱心使然,崇尚中华文化所致。
爱文化崇名家,我与莫言多讨教,抱梦想期未来,华夏文明永传承。
从秀溱与逄丽丽的笑容里彰显出来的是一种崇尚名人而后快的视觉享受与精神食粮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诗人学刚,经多见广,博览群书,他说:高密东北乡是一个文学概念,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中许多人物成长与活动的主要地域,其对应的现实地域大致上是山东高密市区东北方向的几处镇街园区。莫言的大多数作品将溢满深情的文字植根于这片热土。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地名,而是莫言以其故乡为原型,用文字构建起的一个充满近乎乌托邦式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
高密东北乡,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笔下的一个地名。在莫言的作品中,除了《酒国》《红树林》《十三步》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小说外,其他大多作品将溢满深情的文字植根于“高密东北乡”这片热土。这是莫言以其故乡为原型用文字构建起的一个充满近乎乌托邦式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用过去的美好,反衬当下的丑恶,用理想中的纯真,来渲染现世的浮夸。
莫言在198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第一次提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地域名词。同一年出版的短篇小说《秋水》里,莫言再度提到这片土地:“据说,爷爷年轻时,杀死三个人,放起一把火,拐着一个姑娘,从河北保定府逃到这里,成了高密东北乡最早的开拓者。”由此描绘了“高密东北乡”的史前史。此后,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亦真亦幻的文学王国,也就是莫言故乡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传说,都奇迹般地成了他小说的一部分。
“高密东北乡”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地名,而是莫言心中的故乡反映。也就是说,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莫言的原乡缩影,与其说是一个地名,不如说是它一种创造物。“高密东北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发酵地。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文学地理学的概念。作家既视之为源泉,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从这片原乡升腾而起的关键词应该是:民间,生命力,图腾,自然力,狂想,暴力,祖先,历史,血痕,等等。莫言的所有灵感似乎都来自于乡土,但他只是从乡土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乡土的精细写实和原貌复制。其笔下的乡土是野性的,梦幻的,恣肆的,血腥的,超验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结合。莫言高举起“高密东北乡”大旗,把这片土地上的河流、村庄、痴男怨女、地痞流氓、英雄好汉等等统统写活,创建一片文学国土,而莫言自己则俨然成为这片文学国土上的国王。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都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把高密东北乡这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
“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文学地标。通过不断地在作品中经营“高密东北乡”,莫言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理世界,与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一样,组成了世界文学的神秘版图。莫言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品,都在这片充满想象力、以真实故乡为背景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有意识地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延伸。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高密东北乡一下子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文学圣地。
莫言在获得2011年茅盾文学奖后说:“我有野心把高密东北乡当作中国的缩影,我还希望通过我对故乡的描述,让人们联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两场记者见面会上,就高密东北乡问题进行阐述:“我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是文学的概念,它已经大大扩展了。”“福克纳的那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始终是一个县,而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一个非常现代的城市。” 莫言认为,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地理和植被的丰富与增添,更重要的是思维空间的扩展,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游罢平安庄,我们马不停蹄,弃车徒步,不觉丝毫累意,悠闲自得的一路北去一里地,一座恢宏大气的城门映入眼帘,壮观至极。
驻足在城门之下,上下打量,纵深视野,思绪随之游离,随着《红高粱》主题曲《九儿》的美妙之音,摒弃了所有顾盼,全神贯注于莫言笔下的故事情节之中,连同身心也融入其中了。
连同身心融入《红高梁》情景之中。
莫道我描述夸张,至少是围观了一幕精彩。
睹物思人,睹物思情。
《红高梁》再次演义于脑海之中。
这里是九儿殉难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一行十二人一个不落地坐在观众席上观看了一场《红高粱》当中的情景剧,相当的精彩,非常的逼真。上面鬼子兵持枪对准着的是绑在大树下准备处决的罗汉,九儿佯装前来为他送行,以拖延时间等候营救人员。在营救罗汉的枪战中,九儿中弹殉难,扶着九儿不想让她倒下去的动作以及演员悲伤的呐喊声催人泪下。
美女心禾好有才气,人家还真有艺术天赋啊,上得九儿的轿去,那模样那招式,还真进入了角色。
爱静是位退休教师,社会上教练舞蹈,坐轿也带着舞蹈架势。她自评说,这就是气质。她架高相机自拍的相片,没有公开发表,我想她肯定是在芳容自赏偷着乐。
朱诗卉,诗美人更美,从教育人,出类拔萃。坐轿饰演九儿试镜后自我感概道,那张艺谋有失眼力,为啥不来青岛看我入戏?选我饰演九儿,不会让人失望。
单家大院,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红高粱》的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莫言作品中,单家大院反映了民国初期高密东北乡大户人家的兴衰。包含民俗馆、单氏宗祠、酒坊、泥塑坊、九儿房等。
花脖子山寨,是电视剧《红高粱》拍摄景地,包括九儿殉难地、野合地,可以切身感受并体验电视剧中的实地场景。为了拍摄一幅并非山寨版亲临其境的照片,我阻止了老婆大人前去击鼓取乐。
有板有眼,鼓点子敲得甚正的建雷让爱妻秀溱给拽了一下衣襟侧过面来,被逄丽丽适时拍了下来,从而获取了不爱单独照相的他的尊容。
三十里红酒坊,酒香三十里春无价,醉买三杯梦也香甜。
游兴未尽,我们又把来路落下的景点浏览了一番。高密县署,也称曹家大院,是民国时期高密的老县衙,是县长“曹二鞋底”办公、居住的地方。曹梦九,人送外号“曹二鞋底”。在高密任职期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剿匪、禁毒、禁赌,仅用一年时间就使高密河清海晏,天下宴然。当年百姓送他一副对联“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晴天”、“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蛮”,横批“难琢难磨”。
大家依然游兴未尽,但见天色已晚,景区也浏览无遗,商量着打道回府。
学刚喊停一辆电动车,代大伙全额付了费,由原路返回。代步了足有十里之遥才到入口,游览时竟没觉得有多远,没人喊个累字,是兴高彩烈起了作用。
一路游览,一路柔情,一路奉献,一路感动。
话说心禾,心底善良为人极端厚道,社会口碑甚好,三疃五庄早已出了大名,因此我也久闻其鼎鼎大名。
她每人不落地提供了矿泉水,谁喝空了瓶便回收空瓶(集中到垃圾箱),再续发一瓶,大包小包不嫌累。还一再提示大家,晚饭赴酒店,由她来做东,敲了又敲,定了再定。
我想,做好人是有感染力的。不是吗?秀溱一好,学刚好,心禾好,你好,我好,他也好,一好传十好,大家都学好,好的氛围传染开来。
回程,与大诗人学刚一同乘坐王文驾驶的面包车。我说我写一个散文体游记,您就赋一首美诗,他爽快地应允下来,次日大清早发给了我。
游览高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旧居和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红高粱影视城有感,口占古风资记之——题记
作者 学 刚
山东高密东北乡,
胶河水润日月长。
乡土情结笔触深,
作家莫言获诺奖。
生死疲劳秋千架,
丰乳肥臀红高粱。
名人效应惠乡邻,
游人如织平安庄。
(注:第五六句尽为莫言著作,诗人加了书名号,我为版面整齐期间作了删减处理。)
前文提及爱静不肯把靓照公开,有孤芳自赏之嫌,我突然想起她制作了一个动态相册,哈哈……还是付诸于众以验真相吧。
走进东北乡 感受《红高梁》 作者 爱静 请点击蓝字链接查看
爱静,用动态相册记录生活,保存回忆。
我,编辑后名不符她相册题,却大有诚意所在,绕回了本文。并非我故弄炫术,因在我去过莫言家乡,拜过名师学才艺,现蒸的馍热着卖,学着拽文呗。那就是命题扣旨前后呼应。
正是:走进东北乡,感受《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