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山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东西有哪些?

一、黄山好玩的景点推荐:

云海黄山上分为几大景区:温黄山的四绝泉景区、玉屏景区、白云景区、北海景区、梦幻(西海)景区、松谷景区。每个景区各有特色,其中,梦幻景区(西海大峡谷)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也是目前旅游者们青睐的热点。

二、黄山的美食推荐:

黄山的饮食属于徽州菜系,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注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重色。

臭鳜鱼是徽州经典名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臭”,闻着臭,吃起来却是酥香无比。

徽州石鸡,黄山特产大补食品,不少游客都冲着它而来。

蕨菜是黄山民间常食的野菜,营养非常丰富,清炒蕨菜味道清香、鲜美润滑,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防癌强身等功效。

黄山烧饼是徽州特色小吃,皮分层薄如纸,烤制后酥松油润而不腻。

黄山部分景点如下:

1.怪石

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

2.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3.温泉

黄山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二、安徽省黄山市的端午节习俗 在线等 200分悬赏,速度,好的追加50

粽子的由来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 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南北风味粽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山东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台湾粽子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很有名气。八宝粽也是代表品种,它选料多样,将猪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萝卜干、鱿鱼分别切成丁,锅烧热,先下洋葱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酱油、麻油炒匀,与糯米拌匀后,裹扎蒸熟,香味浓郁。著名歌星邓丽君以一首台语“烧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欢迎,由此可见台湾粽子在台湾饮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三、黄山宏村有哪些必吃的特色美食?

腌鲜鳊鱼(红烧臭鳜鱼);庐山名吃,安徽徽州臭鳜鱼,制作方法与众不同,食而得香气。此菜香鲜透骨,鱼类软烂,十分的美味可口。

腊八豆腐;黟县民俗口味特色产品,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每家每户都需要晒制水豆腐,民俗将这些晒制的水豆腐,便称之为“腊八豆腐”。

虎皮毛豆腐;庐山传统式名菜。因运用水豆腐开展人力发醇,让其表层生长发育出一层乳白色的绒毛(乳白色真菌),在厌氧发酵历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多种多样碳水化合物,味儿比一般水豆腐美味。 “虎皮鹦鹉毛豆腐”因绒毛经煎炕后呈虎皮鹦鹉花纹而而出名。

黄山烧饼;黄山烧饼又叫做皇印油酥烧饼、救驾烧饼、蟹壳黄油酥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特点传统特色小吃。刚出炉的黄山烧饼颜色金黄色,吃起来松脆可口,油而不腻,让人意犹未尽。

乌饭;用一种叫“乌饭叶”的灌木丛叶片捣碎,随后取其乌黑的液汁拌入檽米当中(有一些地域还会继续再加之猪瘦肉、平菇拌和),经咒火炊透便成乌饭,其味香味爽口,让人胃口顿增。有的制成丸子。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宏村民俗口味特色产品,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左右,黟县宏村每家每户都需要晒制水豆腐,民俗将这类当然晒制的水豆腐,称之为“腊八豆腐”。是用上等小黄豆制成水豆腐,把豆腐抹以生理盐水,在柔和的太阳下渐渐地烤晒而成。制成品颜色黄润明如镜,通道绵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苞芦松;苞芦是苞米的一种,苞芦松如同虾片。把玉米面粉煮熟之后切割成片状晾干,吃的情况下,下油锅炸泡,香酥香脆的,是非常好的茶食、酒食。

徽墨酥;做为“徽墨名镇”、“名茶之乡”的点心,徽墨酥的外观设计神似徽墨,6公分长4cm宽1厘米厚,造型设计是一般徽墨墨锭的标准尺寸,酥体由外到内黝黑光亮,芳香四溢。

安徽徽州拓馃;拓馃,素为徽州民俗一般食品类,不但有其特有的口味,也体现着安徽徽州的民风民俗风俗习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它从偏远的山区地带迈向对外开放的大城市,从一般山民的饭桌走上了大雅之堂的国际性酒席。

四、黄山屯溪的风土人情介绍下

你想知道哪个区的人的生活啊? 市区还是风景区啊?

黄山好吃的地方很多,比如屯溪老街的老街一楼,徽杭菜都不错~

还有黄山小馄饨,味道非常好~

毛豆腐,臭豆腐,竹笋,烧饼,臭鳜鱼,蕨菜,霉干菜烧肉,都很好吃~

徽派建筑可以去西递宏村,《卧虎藏龙》拍摄地,除此还有翡翠谷,竹林间漂流,还有太平湖,牯牛降等~

假如你有机会上黄山,就不会再想去别的山了~

那里水很好喝,市民都喝自来水,空气非常新鲜,屯溪区街道整洁,规划的很好~

历史上徽商很有名,也很会经营~

饮食都比较养人,清淡为主,有点偏辣~

因为水土养人,皮肤都比较好~ 气候怡人~

非常好的养老的地方~

楼主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补充~

五、黄山有名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推荐一下

黄山的特色小吃有以下:

1、清蒸石鸡,这是安徽黄山(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到现今已有百年历史。做法是将石鸡剁成块,配以火腿片、香菇片,加冰糖、甜米酒、蒜瓣、盐、猪油、姜片及鸡汤,入笼蒸熟而成。此菜汤清香郁,肉细嫩柔滑,原味鲜醇,素以珍品著称。

2、屯溪醉蟹,是安徽省(汉族)名菜,属沿江菜系,算起来到现在,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屯溪醉蟹个体完整,色泽青中泛黄,肉质细嫩,味极鲜美,酒香浓郁,回味甘甜,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两个月而不变质。

3、方腊鱼,又名"大鱼退兵将",是安徽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起源于北宋年间。选料,取鱼中上品鳜鱼,特别是皖南黄山一带山溪名产桃花鳜,采用多种烹调方法精制而成。此菜造型奇特,口味多样。

扩展资料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参考资料

清蒸石鸡_百度百科

屯溪醉蟹_百度百科

方腊鱼_百度百科

六、黄山旅游全攻略速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走进黄山,领略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

黄山最佳出游时间是春、秋两季,此时黄山气候宜人,游人相对暑期较少,景点基本全都开放。

3-5月: 温度适宜,阳光正好,春天的黄山宛如一个大花园,尤其是金色的油菜花,映着徽州的古村落,如诗如画。

6-8月: 夏天是黄山 旅游 高峰期,此时的黄山可赏青山翠景,视野也很开阔。不过6、7月正逢梅雨季,出行需要带好雨具,这个季节适合在西递、宏村附近找一家客栈,感受一下烟雨江南。

9-11月: 蓝天白云,青松黛石,秋雾秋叶与秋阳,秋天的黄山极具视觉效果,是出游的最佳时间。

12-2月: 冬季的黄山游客不多,此时来赏云海、冬雪、雾凇、冰挂是最佳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冬天黄山不少景点会封闭。

五猖会

地点:黄山

日期:农历五月初一

庙会当日,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鲁迅《朝花夕拾》中也有同名散文。

中国黄山国际 旅游 节

地点:黄山

日期:每年下半年

每年在黄山市举行一次,具体时间不同。主要内容有:黄山风光之旅、黄山古民居之旅、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歙县之旅、道教圣地齐云山之旅、太平湖-千岛湖胜水之旅,还有徽州民风民俗表演、黄山书画展、黄山 旅游 摄影展、安徽名优产品、土特产品及 旅游 产品大联展等。

1、黄山气候变化大,时晴时雨,需要准备防晒衣与雨衣,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2、黄山昼夜温差大,多备绒线衫、内衣,出汗及时更换,预防感冒。

3、登山尽量轻装上阵,穿着宽松休闲且挡风的衣物为宜。

4、黄山山道虽好,但不比平路,宜穿胶底鞋、布鞋,较为方便安全,不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以防滑倒。

徽州是徽派文化的发祥地,在悠久的 历史 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登黄山、游古镇、逛明清风格购物街,悠然自得。

黄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景区内分为南门、西门和北门,绝大多数游客都会从南门出入,南门又有前山后山两个出入口,都靠近山脚下的汤口镇。

屯溪老街: 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也是黄山市内最热闹的商业街。不少初到黄山的游客,会先来此转转,感受青石板与古徽建筑。

徽州古城: 始建于秦朝,具有独特的“城套城”风格,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景区内古民居群交织在一起,古朴磅礴。几个城门中南谯楼最有特色,而许国石坊,是古城最精华的部分。

黄山古村落众多,西递、宏村像画一样的美景及迷一样的 历史 故事让人意犹未尽,还可以看《宏村阿菊》表演,深入了解徽州文化。

宏村: 徽派古村中的代表,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南湖、月沼,以及徽派三雕是宏村的精华所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很好地融为一体。

西递: 具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村内保留着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

呈坎: 中国迄今保存最古老的东汉八卦村,龙溪河由北向南穿村而过,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历史 悠久,古迹众多,村中有以“绩余堂”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每到秋天,整个塔川是姹紫嫣红,十分美丽,人称塔川是“天人合一的画里乡村”。

来黄山 旅游 除了看风景,当地的 娱乐 活动同样不能错过。爱刺激的人可以体验黄山惊险的漂流,喜欢艺术的人可以看一场徽州演出,当然最著名的项目还是黄山“五绝”中的温泉。

漂流: 黄山地势险峻,河道蜿蜒,非常适合漂流。黄山景区内及周边有多条漂流路线可以选择,有时间的话,来一场浪花上的速度与激情吧。

泡温泉: 温泉是“黄山五绝”之一,黄山的温泉品质极佳,四季皆宜。另外,黄山风景区内的飘雪温泉和屯溪区的醉温泉,是最为著名的两大温泉。

黄山饮食属于徽州菜系,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重色。在汤口镇的沿溪街、屯溪老街以及黄山山上都可以品尝到当地的 美食 。

屯溪老街:街道两旁店家鳞次栉比,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毛豆腐,茶叶,烧饼等黄山特色随处可见,各家餐厅也都是主打徽菜,是游客必逛的 美食 购物街。

黎阳老街:与屯溪老街隔江相望,素有”唐宋之黎阳,明清之屯溪“的美誉。老街右边一排是老宅,左边一排是商家,相得益彰,来这里逛街拍照吃 美食 ,都是不错的选择。

徽州毛豆腐: 徽菜的代表菜,曾入选《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是用发酵的豆腐制作而成,一般都是以油煎为主,再蘸上特制的酱汁,抹上一层辣椒酱,独具风味。

臭鳜鱼: 安徽名菜,闻着臭吃起来香,是去黄山一定要去品尝的名菜,就像没吃过臭豆腐就等于没去过长沙一样,没吃过臭鳜鱼就等于没去过黄山!

黄山烧饼: 用梅干菜和肉丁做馅,芝麻撒面,放入特制的炭火炉中贴壁烤制,吃起来又香又脆,有好再来、周记烧饼和救驾烧饼等老字号可以品尝。

黄山古属徽州,有着悠久的文化 历史 和经商传统,而且当地自然环境优越。无论是文化气息浓厚的手工艺品,还是天然 健康 的土特产品,都是来黄山不容错过的。

屯溪老街: 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也是黄山市内最热闹的商业街。街上有不少如“同仁堂”药店、“程德馨”酱油等众多老字号店铺,在这里可购买当地特产手信,如文房四宝、黄山茶叶等。

汤口镇沿溪西街: 汤口镇素有“黄山门户”之称,黄山上的各种特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里还有众多连锁超市,可以在此购买些补给食品为上山做准备。

黄山茶城:茶叶店铺众多,售卖的茶叶品种丰富,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如果想购买点茶叶,不妨来茶城逛逛。

黄山茶叶: 黄山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如果想买的实惠些可在当地的茶城或者品质老店购买,又或是自己亲自去茶园采摘制作,既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又能买到心仪的茶叶。

徽州石磨辣椒酱: 在屯溪老街随处可见摆满酱菜、剁椒的当地特产店,红红黄黄亮油油的酱菜和剁椒,引人垂涎欲滴,勾起浓浓的食欲,各种酱菜基本上都在10-20元一瓶。

文房四宝: 屯溪老街上有很多前店后厂形式的歙砚店,不仅可以购买砚台,还可以了解它的制作过程。还有很多卖毛笔的店面,与徽墨一样,徽笔同样是便于携带的,送给书法爱好者的绝佳伴手礼。

住宿地推荐

屯溪区(黄山市区): 屯溪区是黄山市政府所在地,黄山火车站、机场、屯溪老街都位于屯溪区。屯溪高中低档宾馆旅店俱全,尤其星级酒店众多。设施比较好,价格也不是很高,夜游屯溪老街比较方便。

汤口镇: 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绝大多数游客都从这里进出黄山。汤口镇上大大小小的都是酒店客栈和餐馆,各种档次的住宿都有。近些年汤口镇经济发展较快,也出现了很多大型的酒店宾馆,设施都非常的不错。

黄山区: 位于黄山风景区北麓,是黄山的北大门,距南大门汤口仅半小时车程,距黄山 旅游 区的重点风景区之一“皖南明珠”太平湖仅30公里,距佛教圣地九华山仅60公里。这里宾馆酒店非常多,价格也不等。

黄山山上: 山上宾馆不多,一般都集中在北海、狮子峰、光明顶、玉屏楼等附近,方便看日出。价格也比山下高很多,普通标间600到1000元不等,也有多人间的独卫房,价格120-280 元左右,淡季会稍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