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
一、全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在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一体化成为增强国家、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任务。
1、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汇地带,已跻身成为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2、长三角一体化涉及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从全国来看,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建立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现代化引领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通过将长三角打造成核心引擎和重要“增长极”,带动全国发展。就区域发展而言,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3、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协调的发展。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区域层面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是三省一市的区域协调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将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以及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放在更加宏大的国家战略背景层面来看,则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全国协调发展的态势。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金融一体化先行,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金融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应当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公共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是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市政、民政等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机构应当加强PPP等融资创新,大力发展公共金融服务。
2、企业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建立创新产业体系。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门类齐全,聚集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拥有一大批具备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好区域内大型骨干企业,助力有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市场主体竞争力的提升。
3、个人金融服务应当促进辖内居民财富增值和消费升级。居民财富和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促进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意义重大。长三角辖内居民人均财富和消费均长期居于全国前列。金融机构应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和消费金融业务,促进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从而拉动内需增长。
4、绿色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长三角一体化,应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金融机构应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区域生态修复和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发挥集中化优势,贡献上海金融力量
上海作为全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发挥金融机构集中、企业总部集中、人才资源集中这三项集中化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的贡献上海金融力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立长三角金融信息数据库
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建立大数据等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大数据主要分布在实体企业、金融科技企业、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中,涉及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水平等要素,有很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要打通这些信息,进而对其进行利用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求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金融信息数据库。例如,在城市服务方面,可以将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支付清算系统连接起来,实现通存通兑,便利市民在公共交通、水电缴费等城市服务领域的支付手段;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通过金融信息数据库助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异地养老、异地用工、异地医保结算。
2、打造在岸/离岸金融中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以陆家嘴核心区为中心的在岸型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开放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了建设离岸型金融中心的天然良港。上海应以建设在岸/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为新起点,建立以陆家嘴为核心的在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证券融资、大宗商品定价、资产管理等;建立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核心的离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海外投资、离岸人民币定价、跨境贸易融资等。通过建立国际/国内两个金融中心,促进长三角吸引好外资,利用好内资,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3、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建立科创板生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进步。上海应当借助科创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建立科创板生态,助力G60科创走廊建设和长三角科技企业发展。操作层面,可以以政府平台对接科创母基金和科创板的形式,对科创企业进行进行先期辅导和投资。对进入科创母基金的企业,通过跟踪辅导和服务协调机制对其进行专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科创板后备企业数据库。通过对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培育优质企业,为其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提供便利。
4、重视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升级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存在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依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些中小微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对长三角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应当充分发展总部经济优势,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圆心,重视供应链金融,向上下游企业延伸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体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信用贷款融资四项业务。
5、建立区域风险预警体系,协调统一监管机制
长三角金融服务的健康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区域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和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上海应当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区域协调作用,联结三省一市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开展长三角金融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实现协同统一监管。同时,要基于大数据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议区域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从源头开始就把控实质风险,形成市场监管、税务、公安、司法机关、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间的有效互动,形成全流程风控体系。
二、长江中游三省旅游年卡2022年发行 涵盖300家以上签约景区
e公司讯,据湖北发布,为全面落实2021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签署的《长江中游三省文化 旅游 深化合作方案》,进一步推动江西、湖北、湖南三省文化和 旅游 区域合作,现制定长江中游三省 旅游 一卡通实施方案。2022年1月1日,正式发行三省 旅游 一卡通,确保有300家以上的景区纳入年卡运行范畴,形成年发行量超百万,年出行次数过千万级的 旅游 消费规模。2023年起,三省逐年增加签约景区数量。
三、以长沙、武汉、南昌组成的“中三角”地区,未来发展势头怎么样?
长沙、武汉、南昌未来发展势头就会无比迅猛。现在内陆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沿海城市发展起来之后,内陆城市已经成了一个发展的趋势。比如,西安就成立了港务区,这是内陆城市发展的一个信号。西北的城市都开始发展,“中三角”地区的就更不用说了。
长沙、武汉、南昌作为三个省的省会城市,迎来大力发展和政策扶持,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一个省的发展是否迅猛,想要看一个省的省会,以全省之力来发展省会,吸引资金流入企业进驻,从而吸引外来人口和技术人才。
长沙、武汉、南昌所在的省份,在2020年迎来了大规模的实体产业经济发展。新建的商业场所超过百个,总面积超过一千万平米。这足以证明了长沙、武汉、南昌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也足以证明长沙、武汉、南昌未来发展势头一片大好。
一、长沙、武汉、南昌再加上合肥
长沙、武汉、南昌、合肥,这四个城市是长江中游的四个省会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虽然现在还比不过长江三角洲的那几个浙江、江苏和上海。但是,不久之后,长沙、武汉、南昌和合肥就会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作为长江中游的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和合肥进行了四城联手,协同发展的倡议。长沙、武汉、南昌和合肥的四城商会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总共达成了十几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说起长沙、武汉、南昌和合肥,相信每一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痕迹。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徽商可是我国商业历史上不可替代的耀眼明星。武汉,是湖北的省会,很多地方的百货都来自这里,《武汉小百货》,《南方小百货》,网友对这种店面一定都有些印象。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在长江中游城市共同签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中显示,2020年,武汉市新开商业项目15个,长沙市新开商业项目10个,南昌市新开商业项目11个。可见《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对于这三个城市的发展助力之大。
一年间,长沙、南昌、武汉三地共开启商业项目36个,如此迅猛的发展可见一斑。如此多的大项目开建,肯定会吸引来一大群的商业投资和人口入驻。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正式需要人口和投资嘛,这两个最主要的因素达成,定能迎来快速发展。
三、未来发展还要看政策支持
一座城市的发展,主要看的不仅仅是资本的入驻,还要看国家政策的支持。而长沙、武汉、南昌这三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并且已经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扶持,国家的高铁项目也打通了这三座城市的经济脉络,已然成为了我国规划重点地区。
在不断的发展中,长沙、南昌和武汉在交通互联、市场融通、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旅游产业发展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甚至成为了某些产业的中心地区。都说,一根筷子好掰断,一把筷子掰不断。长沙、南昌、武汉就是一把筷子,定能在未来蓬勃发展。
四、总结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大的,长江中游的城市拧成一股绳,一定能在未来拉动经济发展,拉动城市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