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发展旅游业
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岛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大景区。把旅游六要素同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会风貌等社会资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创新。从对旅游业的管理上升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变条带式的管理为板块式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紧紧围绕来秦旅游者需求设计和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第三是产品上的创新。设计培育新的主打旅游产品,探索大型参与式的四季皆宜的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打造特色节目。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组合新的旅游线路,创建“宜游”发展环境。
发展秦皇岛旅游业,就要实现旅游业的四个转变。
一是要推动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过多关注门票经济,旅游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缺少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没有产生很响亮的品牌效应。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就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整合资源,深化企业改革,培育龙头企业,推行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方式,推动旅游向深层次、高效率方向发展。
二是要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着力于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和深层次利用,多出精品,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从重视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转变为重视游客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由单一产业向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促进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
三是要推动旅游服务方式由满足旅游消费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不但要重视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水平。不仅要以外地游客为本,还要以本地市民为本;不仅要以一般群体为本,还要以弱势特殊群体为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还要关心他们的文化利益、精神享受;不仅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要满足高质量、高品味的服务。
四是要推动旅游带动作用由注重经济功能向积极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旅游是一项关联度高、辐射力强的综合经济产业,旅游优势已经成为一种综合经济优势,它的带动作用除体现在传统的经济方面,还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等综合带动功能。
二、关于利用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业的例子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及问题
发展阶段
根据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
,
舒伯阳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
早期萌芽阶段
,
属自发式
,
旅游
主题不明确
,
仅作为休闲调剂
,
投资与经营主体是个人或小群体
,
市场供求关系模糊
,
以个人需求
为导向
;
初级经营阶段
,
仍属自发式
,
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动参与经营
,
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
,
并以产品为导向
;
成熟的经营阶段
,
属开发式
,
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
策划
,
投资与经营主体为大型
(
旅游
)
企业集团
,
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
,
以项目投资为导向。
据此判断
,
目前我国旅游观光农业已发展到成熟的经营阶段。
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
,
在哈尔滨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区出现了“现代农
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业实践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形式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
此外
,
还有部分个人或集体参与投资经营的“风情园”、
“农家乐”等项目
,
但是从其投资与经营
主体、
开发规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并以舒伯阳的旅游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
,
黑龙江的旅游观
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
目前
,
黑龙江很多地区投入运营、在建或者拟建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较多
,
按其内容不同
,
可
分为
5
种类型
:
综合农科知识类
:
如黑龙江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哈尔滨的
“绿山川”
生态园、
二龙山现代高效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园等
;
瓜果品尝类
:
如密山市绿色观光农业走廊等
;
民俗生态类
:
如大庆胜利民族风情园等
;
花卉养植类
:
如鸡西润丰绿色园区等
;
种养殖产业类
:
如大庆国家级现
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牡丹江大湾农业科技园区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都是属于综
合类型
,
即集农业、科普、观光、餐饮、经贸等于一体
,
进行农、
林、果、
牧、
渔等立体综合开发。
存在问题
从目前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现状来看
,
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础
,
但是并没有摆脱目前旅游观光农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设施不齐
全、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
尤其以下列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
规模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据国外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
,
当旅游观光农业区半径
大于
29.5
公里的区域
(
面积
)
时
,
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
而黑龙江的项目绝大多数小于这个数字
,
因此项目主要集中于经济较繁荣、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尔滨和大庆一线较
多
,
而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部、
北部地区较少。
随着其它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山区脱贫
,
其发展潜力不
容忽视。
目前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景点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游企业投资兴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
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
,
造成投
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题开发重复、
雷同或近似
,
景区缺
少总体布局规划
,
往往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这给今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了隐
患
,
同时
,
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
,
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
,
缺少鲜明的北方农业特色和传统的文化基础。许
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评估审查
,
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
,
并没有
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
,
是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没把旅游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
有机结合
,
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
,
而客源的组织又以当地散客和学生为
主
,
与旅游组织联系不紧密
,
许多参观学习都是免费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游项目入不敷出、
举步维
艰。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
应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
划和宏观调控
;
应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来实现黑龙江特色鲜明、
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整合
,
实现
旅游观光农业产业链的拉伸
;
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
坚持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
顾的原则
,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综合效益
;
应以农业为核心
,
以生产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项
目之路
;
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
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保障
,
稳健地发展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
,
既为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黑龙江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
,
也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起到长足的推进、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项目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
,
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
,
其旅游
观光农业项目的发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
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
,
以大农业或农业的某一领域为题材
,
把
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
,
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建
设项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粮油、
果品、
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将作物的观赏、
采摘、制品及其有关的文艺活动、节庆活动等融为一体
,
提高其经营效益
,
丰富游览乐趣。
农业生产基地
有先进生产水平的、
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
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
光游览价值
,
广阔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产流程等
,
都是看点。
例如密山的绿色观光农业
走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50
万亩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产基地、西红柿示范区、绿色水稻示
范区、
果园示范区等。
这种项目的旅游服从于生产、
服务于生活
,
利用现有的生产项目开展旅游
,
并利用旅游客流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理念等进行宣传推广
,
相得益彰。
农业科技示范区
农业科技示范区是一个集科研、开发、创新、示范四个方面主体功能于一
体的农业综合大学科。
在示范区自身的科研、
生产设施的基础上
,
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
并把农
业科技普及工作溶汇到游览中去
,
是现阶段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尔滨农业
高新技术园区
,
不仅担负着
“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等科研任务
,
还被哈尔滨市
委宣传部和市教委联合确定为“哈尔滨市青少年绿色农业实践基地”。
三、如何将旅游与当地特色发展结合起来
您好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大连,旅游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要求旅游业重视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求文化产业更紧密地与旅游产业结合,使旅游文化建设成为"大大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连"大旅游"战略的实施。旅游文化的主体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客体为被开发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旅游文化包括旅游消费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文化、旅游商品以及旅游文学艺术作品等内容。 旅游文化是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旅游文化建设与开发,可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的进步,亦即文化的发展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实践证明,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旅游文化建设的加强必将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化建设与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密不可分,也与当地公民社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作为旅游接待地的旅游文化建设也应纳入到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体系之中。通过旅游文化建设,打造旅游接待地高质量的文化环境。 许多产业都从各自产业的特点出发来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其中当然包括旅游业。那么,旅游业该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呢?旅游文化建设又与大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科技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大连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发挥旅游功能,必须开发旅游的文化价值,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其次,作为旅游资源是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能够创造出旅游价值,产生经济效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增加,人们出行的目的更主要是精神和文化,这就要求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没有文化支撑的旅游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大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第三,旅游业同其它产业一样,需要创造与发展,要进行经营管理,于是"理念""人文关怀""企业文化"等概念深入到了旅游业的发展之中,旅游的经营管理需要创造文化,业内人士早已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文化的介入旅游业是不可能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 大连旅游文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重视自然旅游资源开发而忽视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2、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重物质开发,轻文化开发现象; 3、在人文旅游开发上缺乏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 4、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要符合"大大连"发展总体战略和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要求。 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开发,按照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的要求,避免低层次的建设和重复建设。规划中和待开发的旅游项目要充分体现"大大连"的总体战略需要和现代文明的理念。 2、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加强文化开发。大连是以海洋为最大特色海滨旅游城市,但是大连不光有海,还有山岳淡水旅游资源,还有生物、气象旅游资源等,这些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尤其是文化的开发。大连的海有什么特色?该如何打造大连的海洋文化?冰峪日出美在哪?站在大黑山之巅观黄海日出又会如何?山西洪洞老槐树成为人们寻根拜祖的圣地代代相传,全国又有多少个与槐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东方槐城的大连又做何感想?是不是应该考虑用11种槐编织成一个"东方槐园"呢?至于槐文化、槐产品的话题更多,这应该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具有文化品味的旅游品牌。本地人游本地这是近些年旅游界打出的又一响亮的口号。提高大连人的旅游意识,培养大连人的旅游习惯,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设。大连如何实现本地人游本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速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大连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需要很好地加以利用。 3、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不能"生搬硬植"。在东北地区,大连有较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这其中包括古人类遗址遗迹、近代日俄殖民统治遗址遗迹、近现代城市建筑风貌、宗教文化、民俗节庆等具有大连地域特色的资源,这其中有些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如旅顺口区的一些近现代史迹,有一些则并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如大连地区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都需进行深入开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大连海鲜独步天下,应加强以海鲜为特色的饮食文化开发。 4、做精做美"浪漫之都"一批吸引力强的文化项目。如将金石滩建成文化展示和区域性服务、休闲中心,并重点做好金石滩主题公园、乡村俱乐部、艺术院校等大型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将旅顺建成大学城和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将星海湾建成大型综合性文化会展和娱乐中心。增加文化"套餐",提升大连的旅游品质。 5、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提高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公民文化素质,加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北方明珠""浪漫之都"的旅游城市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加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文化环境。如增设有文化色彩的报亭、商亭、电话亭、冷饮亭、旅游指南及旅游信息系统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6、加强传统文化艺术节目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大连市拥有很多具有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文化艺术团体,这些文化艺术团体目前都面临体制改革和重组。应该以此为契机,有倾向性地引导和扶植这些文化艺术团体在改制和重组中重视与旅游相结合,创造出吸引海内外旅游者的文化品牌。例如,市杂技团、歌舞团、京剧团、得胜农民交响乐队等都是非常有潜力的文化艺术团体,他们应该和大连女骑警一样成为大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必然导致大连健康夜生活的全面繁荣,使大连的夜晚真正地活跃起来,从而带动大连商业及餐饮的发展。 7、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纪念品的开发和促销宣传。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文化纪念品的开发要注意展示大连的文化特色,要有机地融入大连的文化内涵。可采取旅游品设计大赛的形式,不断提高大连旅游品的设计水准。要着力发展具有大连特色的传统旅游纪念品和新兴工艺品,如贝雕、玻璃工艺品和豆画、青铜制品、麦秸画、发光画等。要大力扶植旅游工艺品市场,使之真正成为旅游者必到的东北地区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集散地。大连市有关部门应该与企业联手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国宣传大连的特色旅游工艺品,扩大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李昕 市政协常委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