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旅游 对内需贡献能有几何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09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扩散和蔓延,我国旅游业外部环境严峻,发展国内旅游的重要性凸显。据调查,目前我国居民年人均出游仅1次多,国内旅游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界的期盼,特别是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前提下,内需的拉动对国民经济而言,更是一剂见效快速、后劲很足,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良药。如果我们要安装撬动内需的杠杆,这个“支点”应该在哪里?或许,旅游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延伸效应,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比例为19。

国内旅游要为拉动内需“挑大梁”,还欠缺些什么?

内需“支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致力于发展入境旅游。但从今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将三大市场的定位作出新的调整:首要是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然后才是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由于集行、游、吃、住、购、娱等多种活动为一体,旅游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辐射作用。据法国旅游业协会主席菲利普邦贝尔热的研究:43%的旅馆、咖啡店和饭店的收益同旅游直接有关;航空运输收益的42%同旅游有关,铁路运输收益的23%、汽车的12%、农业的8%、建筑业的6%同旅游业有关。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国内旅游市场带动面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对城乡互动的带动力强、对扩大内需有综合性功效。目前我国居民年人均出游仅1次多,国内旅游增长潜力还很大。

同时,国内旅游市场又是极富韧性的消费市场,一般在受到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冲击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我国旅游业多次遭遇了突发性事件,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去年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均在事件过后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对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国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入境游客数同比下降7.2%,旅游外汇收入下降15.4%;但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旅游达到5.6亿人次,同比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实现2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9%。

中国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显示,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居民仍有高达92%的受访者有意愿在2009年安排旅游活动。这表明休闲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国内旅游完全可以成为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一个最佳的“支点”。

“券”如潮来

为了拉动国内旅游市场,各地旅游部门也纷纷出台了激励政策和旅游惠民政策,而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发放旅游消费券和门票上,仅长三角地区,杭州、宁波、绍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一大批城市发放了旅游消费券。近日,上海浦东新区旅游主管部门推出了价值高达9亿元人民币的“迎世博”旅游优惠券,向苏浙两地派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各类旅游消费券、旅游卡的城市、区县已经不下50个。

各城市发放的旅游消费券种类不少,颇有点“八仙过海”的味道。如杭州发放的“1+7”旅游消费抵扣券包括了杭州市区和周边7个县市区,使用方法是消费满40元抵用10元券;湖州安吉旅游局推出的3000万元的共享券更显爽气,在36家景点、酒店、农家乐、商铺及俱乐部中都可直接当现金使用。

旅游券的发放旨在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旅游热情,通过旅游产业内在的“乘数效应”撬动市场。记者日前在安吉各旅游景点看到,双休日手持共享券的游客络绎不绝,景点景区停车场车位爆满,酒店餐馆热闹程度竟已不亚于黄金周。据安吉旅游部门介绍,目前已回收了价值近百万元的共享券,旅游者在安吉游玩时间一般在两天左右,由此带动了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等各方面的经营,旅游券拉动消费的效果很不错。来自携程旅行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杭州旅游券发放后,前往杭州旅游的人数同比去年增长50%,千岛湖、临安等景区旅游人数亦放量大增,同比增幅最高达100%。上海浦东新区旅游部门也乐观预计,9亿元的旅游优惠券有望拉动该区社会消费金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

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各地旅游消费券发放渠道、发放模式等提出了质疑,而人们领了消费券后也不见得百分百一定去旅游,但不可否认的是,发放旅游消费券作为一种尝试,在激发旅游热情、促进消费方面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撬动力。在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旅游消费券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认可。

一“闲”难求

在旅游消费券激发出游热情的同时,很多人却为没有假期而烦恼。最近携程旅行网发布了一项“五一”假期出游调查问卷结果,近30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其中八成受访者表示将在“五一”节外出旅游,出游意愿高涨;但计划额外使用年假的网友仅有一成。在很多旅游论坛上,网友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时间去旅游”。

专家认为,在拉动国内旅游消费这一问题上,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主要是“降价”和“给予旅游时间”。旅游消费券的发放,客观上已经产生了与“降价”同样的效果,但“给予旅游时间”方面却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措施。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于去年1月1日起施行,但在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中,这一条例尚未得到有效执行。即便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条例执行中也是问题多多。就职于沪上某事业单位的小黄告诉记者,《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施反而使其假期大大“缩水”。他说,在条例实施前,他们单位采取“工作前5年无带薪休假,第6到10年每年10天带薪休假”政策;条例实施后,该事业单位根据条例执行“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的规定。小黄是2002年进入该事业单位工作,在苦熬了5年“无假岁月”后,终于在前年享受到了10天的年休假。条例实施后,他的带薪休假立马缩水成了5天,而短短5天的休假只能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根本不敢用作旅游。对此,小黄有些愤愤不平:政策如此多变,前5年中被“剥夺”的休假谁来补偿?

正因为一“闲”难求,使人们的出游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制。近期国家旅游局正在研究论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据透露,落实带薪休假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专家建议,带薪休假制度要尽快落实,同时还应适当增加休假天数。只有公平合理、切实有效地实施带薪休假制度,让休假变为劳动者实实在在的福利享受,才能释放目前因时间制约而未完全转化的出游潜力,从而大幅提高国内旅游收入,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陶健)

二、上海将发放10亿元电子消费券,发放消费券的意义是什么?

上海将发放10亿元电子消费券,发放消费券的意义是为了带动当地消费者进行消费,另外一点也是为了减轻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因为疫情的影响,上海确实元气大伤,很多人对上海的印象也不是特别好,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为了弥补这种问题,当地部门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所以才会将这些电子消费券免费送给大众,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对上海失望。

第1点是为了刺激当地消费,带动上海GDP发展。可能是因为经济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很多人也不太热衷于消费了,之前有些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购买新的东西,他们会将这个东西多用几年然后再更换新的,这种节俭的态度是比较好的,但是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并不是特别好的,当地的经济消费比较低,消费者不愿意去市场购买衣服或者是电子产品等等。而消费券的存在,就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

第2点是为了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毕竟有些人的工作也因为疫情丢了,他们可能正陷入找工作的迷茫之中,而物价又不断的上涨,他们很难能够支付得起,所以这些消费券也能够解决一时之忧,能够让他们重拾信心,努力找工作找房子。

第3点就是为了让大家对生活充满期待。在这里打工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有些人已经在当地干不下去了,所以就想打包回老家。之前有一个理发店的小伙子,他来自河南,在上海打工很长时间了,但是他也坚持不下去,想要回到河南发展,结果有几个外国人合伙投资5万元将他留了下来。而这些优惠券虽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留下来,但是也能够挽留一些人。

三、上海浦东旅游消费券如何申领?

浦东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区内80余家企业,向全市及江、浙两省发送30多万册、合计约9亿元的“迎世博”旅游优惠券(30多万册中,有15万册在上海发放,有10万册发放在江苏,还有6万册发放在浙江),这也是迄今为止本市旅游部门首次向全市及外省市发送“迎世博”旅游优惠券。

每册“优惠券”抵让的价值约3000元,包括小陆家嘴“三高”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厅在内的12个景点可使用优惠券,享受6-8折的不同程度优惠。

首批发送将从4月28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

在本市范围内,通过在浦东、黄浦、静安、卢湾、徐汇、长宁、虹口、宝山、金山、嘉定这10个区、县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向大型社区居民定向免费发送。市民可就近向各旅游咨询中心进行咨询。

4月28日,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现场向持有入场券的观众限量免费发送。

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将从4月28日起陆续向江、浙两省范围内各自的银行卡客户随机免费发放。

另外,此次浦东推出的旅游优惠券酝酿已久,甚至还考虑到对付“黄牛”。优惠券仅限以个人身份在指定景点、宾馆、旅行社及商家消费结算时使用。还特别规定,优惠券单独撕下使用无效,在8月31日活动结束后,还将对优惠册编号进行摇奖,这样就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黄牛”倒卖部分优惠券。

四、上海旅游消费券

该旅游优惠券使用时间为今年五月到八月共四个月,有八十余家企业参与,优惠幅度达六至八折,将于本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以及五月中旬分批次派送,其中预计上海将发放十五万册优惠券,江苏和浙江分别为十万、六万册。此外,有鉴于之前发放消费券造成现场哄抢混乱的局面,本次优惠券将通过沪、江、浙指定银行以及上海部分旅游咨询中心等途径进行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