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传统文化有哪些?

宁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圣纪节。宁夏人民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开斋节是每年都要举办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在太阳还未出来的时候吃斋饭,然后在这一天内就不在吃喝东西,这样的日子一个月,在开斋的那天将会举行盛大的节目,人们在一起欢乐跳舞,这个节日在宁夏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来求得生活安康,也是他们美好愿望的寄托。

圣纪节,纪念先人的丰功伟绩和一次传扬他们的精神,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事务游玩一天,不仅放松了心情而且让人们记住先人的教导,每家每户都会杀了家里喂养的牲畜。这一天每个人都会穿上回民的盛装到当地的清真寺叩拜祈福,然后他们把杀的牲畜赠送给亲戚朋友,相互祝贺,也是彼此之间友好的促进方式保持着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

宁夏的传统饮食文化让人垂涎欲滴,烩面杂碎就绝对是独特的风格,制作的步骤别有一格,这样做出的羊肉祛除了原有的膻味,又不让人感到腻,口味香醇,十分美味,要是能吃到这样特色的食物。香酥鸡是最具风味的代表小吃,香酥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而且制作奇特更是让人尝一尝它的味道。

二、宁夏回族有什么文化习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不吃猪肉。

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1、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

2、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

3、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

4、回族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

5、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

6、回族一般不抽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

7、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款待。

8、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

9、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洗尸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10、回族受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不提倡歌舞,但回族群众喜爱唱一种叫“花儿”的民歌,回族妇女爱弹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口弦”。至今,民间还活跃着不少“花儿”歌手和擅长弹“口弦”的回族妇女。

三、西吉特色小吃

西吉特色小吃有六盘山蚕豆、固原手抓羊肉、彭阳红梅杏、隆德长面、彭阳杏子、泾源黄牛肉、固原银耳、牛杂汤、红宝枸杞、隆德暖锅、固原马铃薯、宁夏水煮牛肉、宁夏清炖羊肉、牛腩炖柿子、宁夏牛杂汤。

六盘山蚕豆

六盘山蚕豆也是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也是西吉特色小吃之一。六盘山地区非常适宜蚕豆生长,出产的蚕豆饱满粒大、营养丰富,产量也比较高,品质好,六盘山蚕豆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黑色,子粒呈卵圆形,可以用于很多美食的制作。

固原手抓羊肉

固原地区盛产羊肉,所以这里的手抓羊肉很有名,也是最普遍的吃法。手抓羊肉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传统吃法。固原手抓羊肉特色鲜明,羊肉口感非常嫩,吃的时候直接用手抓,香而不腻,肉质鲜而不膻,调料简单。

彭阳红梅杏

彭阳红梅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的著名特产,果实外表呈圆形,果皮呈红色,阴面呈黄色,果肉多汁,口感细腻,酸甜可口。红梅杏的吃法也很多,除了生食,还可以制作成杏干、杏脯、果脯、果丹皮、果酱、杏肉,营养价值很高。

隆德长面

隆德长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的特色小吃。隆德长面有细长、细宽面、宽面这几种。隆德长面的制作方式比较讲究,它用的是上等小麦面粉和碱水调匀,细揉慢擀,然后用刀切好即可。隆德长面汤和臊子的不同,叫法也不相同。

四、宁夏传统文化有哪些

宁夏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 民间音乐:(3项)

01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石嘴山 平罗

02回族口弦西吉 同心

03山花儿 海原 同心民间舞蹈:(4项)

04舞狮海原 中宁

 (海原胡湾狮子 中宁刘庙狮子)

05舞龙中卫

06隋唐秧歌中宁

07回族踏脚泾源传统戏剧:(1项)

08皮影贺兰 盐池杂技与竞技:(4项)

09何家棍 吴忠

10打梭海原

11方棋同心

12南营武术杂技青铜峡民间美术(6项)

13民间绘画平罗 隆德

14剪纸海原 同心 隆德

15刺绣红寺堡 隆德 同心 海原

16砖雕隆德

17张喆生篆刻 隆德

18杨氏家族泥塑隆德传统手工艺(8项)

19黄渠桥羊羔肉制作技术平罗

20枸杞传统栽培技术中宁

21中宁蒿子面 中宁

22草编彭阳

23擀毡红寺堡

24箍窑同心

25二毛皮制作 盐池

26手工地毯制作盐池传统医药(2项)

27回族汤瓶八诊杨华祥

28张氏回医正骨吴忠民俗(5项)

29回族婚礼海原

30祭河神 中卫

31高台马社火 隆德

32六盘山九龙莲花池隆德

 祭祀民俗

33回族服饰吴忠

五、宁夏的特色传统文化 宁夏有何特色文化

1、宁夏传统文化包括:贺兰皮影、回族剪纸、回族民间乐器、回族服饰、宁夏回族山花、张氏回医正骨、回族传统婚礼、舞龙、秧歌等等传统文化。

2、贺兰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3、回族剪纸起源于唐代,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剪纸中占有重要位置。

4、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宁夏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间乐器。

5、回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达尔、麦赛海袜、准白、礼拜帽、盖头等。

六、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特色

1. 臊子面

臊子面是彭阳民间传统食品,以面白、韧细、汤红、色鲜、味香而闻名。

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汤香","巧妇"们十分注重面条制作和炝汤。

面好,是指面白净、擀得薄、切得细、有筋骨、不断线。做面条要用优质小麦面粉。调面、擀面、切面是决定面条质量的三关。调面讲究柔韧有筋;擀面要求薄厚均匀,以薄为佳;切面讲究刀法手功,要求细长匀称,两边不连,中间不断。“捞时举其臂而不能终其端,盘于碗而无断”。谚语云:“擀的就像纸,节的就像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攫不断,客人吃了三大碗,过了七个州,跨了八个县,赞的就是咱的面。”

汤香,是彭阳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云"吃饭吃汤",意即指此。臊子汤主要用肉、辣椒油、时鲜蔬菜、豆腐及各种调料做成。一般选用好里脊肉,肉要切得细碎均匀,热锅炒炼(炝),随后依次加入辣面、葱、姜、调料以及米醋等。炝汤讲究油温火候,注重调料。炝好的臊子红汤,色浓而味淡,油重而不腻,加上黄花、木耳、蒜苗、豆腐、鸡蛋等,红、黄、绿、白相间,酸、辣、香、甜皆备,看上去色泽鲜艳,闻一闻香气袭人。洁白柔韧的细丝长面配上这样的臊子红汤,看一眼,登时让人食欲大增,吃起来酸辣可口,油而不腻。汤香味美,很受人们的青睐。

臊子面汤香味美,经济实惠,是山区人民的传统风味食品,至今仍是人们待客的佳肴之一。

2. 回族蒸艾叶

制法:

(1)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然后按1千克艾叶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

(2)铺入笼屉蒸煮,约30-40分钟后出锅。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

(3)盛在碗里,调以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腌水即成。

(4)艾叶配以葱、豆芽、豆腐可做艾叶饺子,配以青菜可制菜团。

特点:清香无毒,营养丰富,能“通气血,还寒湿,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3. 粉汤水饺

水饺是一道传统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过去常见于街头摊点,现在也多用于筵席,作为筵席小吃上桌。

原料:羊肉馅水饺、凉粉、菠菜、木耳、黄花、西红柿、炸土豆片、香菜葱、姜、蒜、精盐、味精、醋、植物油。

制法:炒勺内放少量植物油,用葱、姜、蒜炝锅后,依次放进羊肉汤、凉粉、木耳、黄花、西红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锅开后,将汤带料一起倒入盛煮熟的羊肉馅水饺的汤碗里即成。

特点:汤鲜味香,民间风味。-

4. 炒糊饽

炒糊饽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吴忠、灵武、银川等地。“糊饽”系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

原料:面粉、碱、羊肉、豆腐、干辣椒、葱、蒜、蒜苗、精盐、味精、葱姜水、花椒水、醋、酱油、植物油。

制法:面粉加碱和成较硬的面团,稍饧后揉匀,再擀成薄饼,放入饼锅中烙至半熟,取出后切成长条。焖炒时,炒勺里放适量植物油,先将羊肉丝煸炒至肉色变白,再依次放进豆腐条、干辣椒片等料和几勺羊肉汤。烧开后,将切好的饼条抖散放进勺内,盖上盖子。焖至饼条熟透,再撒上蒜苗终一即成。

特点:肉嫩饼爽,微咸稍辣。

5. 回民筵席十大碗

在宁夏农村回民聚居村点,每到结婚喜庆的日子,回民们都要做十大碗,来招待宾客。这十大碗筵席以偿为主,有烩九子、烩夹板、烩肚丝、烩羊肉、烩假莲子、烩苹果、烩狗牙豆腐、红炖牛肉、烩酥肉、酿饭。

这桌农村回民筵席,主要用羊肉、牛肉、羊肚、土豆、苹果、豆腐、糯米、鸡蛋,配以菠菜、黄花、木耳、桃仁、圆肉、葡萄干、青梅、红枣、蕨麻、蜂蜜、白糖及各色调味品制成。虽是大众菜肴,但各有各的味道。烩九子:丸子酥烂,汤浓味香;烩夹板;夹板软韧可口,外酥里嫩;烩肚丝:肚丝筋软,香辣适口。烩羊肉:汤鲜、肉烂;烩假莲子:用土豆炸成的假莲子,色黄软嫩,滑润香甜;烩苹果;白汤,金黄的苹果,散见的青红丝,软烂甜香;烩狗牙豆腐:软嫩,汤浓,味鲜,别有滋味;红炖牛肉:肉烂,色红亮,味醇香;烩酥肉;酥脆鲜香;最后一道酿饭,是软糯甜香,果味鲜。吃了农村回民十大碗,你也就领略到宁夏农村回民的饮食特点。-

6. 爆炒羊羔肉

爆炒羊羔肉是一道传统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尤以平罗的制作独具特色,知名度较高,故又称平罗羊羔肉。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条、红辣椒、葱、精盐、味精、植物油。

制法:炒锅中放入适量植物油,将剁成块的羊羔肉下入锅内用旺火煸炒,边炒边加入芹菜、粉条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断生即成。吃时,可佐以米饭。

特点:色泽红亮,肉质软嫩,滋味醇厚。-

7. 老毛手抓

被国家认定为“中华名小吃”的宁夏绿色清真食品—老毛手抓沿袭了几十年的祖传秘方,羊肉具有鲜、嫩、香三特色和油而不腻、香醇可口、常吃不厌三特点,羯羊肉、羯羊脖子、羯羊汤还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三大补品(能提气补虚、补血益肾、强身健体),因此深受顾客青睐。

要做到这几点,除了有祖传秘方外,在选羊、煮肉、切肉上还有四个讲究。

首先,是选羊,选羊要选八、九个月以上,一岁以下的“羯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体重大约在二十八斤到三十斤之间,这样的从质才好。羊必须是宁夏本地的。因为本地的滩羊吃的是甘草、山麻黄等,这些草都是中草药,吃了这种草和其他的羊从肉质到羊肉的纤维都有质的区别,这样的羊没有膻味。

其次,是煮肉。煮要经过温火、慢炖、大火爆煅几个工艺过程,在不同的过程使用不同的调料,然后出锅,这样的肉才香。

再次,是切肉。要用回族特有的刀功切,做到肥瘦相间,不能过肥过瘦,这样切出的肉才好看,吃起来才有味,上盘后,才能色、香、味俱全,趁热食用,才能达到香味扑鼻的效果。

最后,是辅料,吃手抓肉有一句格言:“吃肉不吃蒜,味道减一半。”因此蘸上毛家肉馆特制的佐料吃起来会更有滋味。吃完肉再喝毛家特制的八宝茶,则能达到提气、补虚、补血、益肾、壮阳、强身的作用。

8. 烩羊杂碎

制法:

(1)将完好的羊肺从喉管灌满水,反复多次洗灌,直至肺色洁白为止。

(2)灌入面糊,使羊肺涨大挂起控干水份,下锅煮熟取出。

(3)羊头、心、肚、肠等均烫洗干净煮熟,切成丝下入原汤中,加葱、姜、蒜末、辣椒油、味精、香菜即成。

特点:鲜香微咸,下酒最佳,尤其是羊肝,有清肝明目效果。-

9. 燕面揉揉

面揉揉是一道民间小吃,开始时仅在固原地区行,现在宁夏各地都有制作和供应。燕面即莜麦面(固原人习惯将莜麦称为燕麦),且成品吃时口感柔韧有筋,故名。现多用于凉菜上桌。

原料:莜麦、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盐、油泼辣椒、油泼蒜泥、醋、熟植物油。

制法:莜麦用开水浆过后,再放在锅里炒至六七成熟,然后磨成细粉。制作时,将磨好的面用开水和成烫面面团,揉匀后分成剂子,放在床子里挤压成细条直接落在笼屉里,然后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时,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丝等配料。

特点:色泽白亮,条细不断,口感柔韧,配料讲究。

10. 回族碾馔儿

制法:

(1)将籽粒饱满的青稞穗摘来,装入毛线口袋里反复甩拌,去掉耙麦芒、皮壳。

(2)放入大锅中爆炒,炒成能吃的“青籽儿”,再放到筐箩里,揉搓筛簸,吹去灰尘及薄皮壳儿,放入石磨上推碾,磨两遍,变成青绿色粉条状食品,这就是宁夏回民的“碾馔儿”。

(3)食用时,加盐、醋、油、辣汤等调味品,就食酸菜,拌以蒜瓣。

特点:

翠绿松软,清香好吃。有的回族群众磨下的碾馔儿吃不完,晒干冬天吃。用开水浸泡,稍带酸味、味道很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葡萄糖和其它维生素。宁夏回民还用干“碾馔儿”医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11. 回族麦芽糖

麦芽糖是宁夏川区回族群众喜食的一种传统风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后,回族群众便晒好大麦,整理好家具,开始碾米,做糖。这种习惯已有200年的历史。宁夏川区是宁夏大麦的主要产区,为回族群众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们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还拿到街上出售。到了民国年间,宁夏已有几十家制作麦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罗县惠北乡回族群众毛义山、毛义川的最有名气,为“毛家糖坊”。

制法:

(1)大米子碾好,晒几小时后与净大麦同放大锅内煮熟,直至水干。然后加适量水煮3-5分钟,立刻倒入大缸中。缸底漏眼要塞严。缸底下挖一大坑,坟内放一空而净的缸,两缸底口对齐,缸口盖严,约30分钟左右后,缸内发出“卜咚卜咚”声响后,急抽开缸底漏眼,上缸内不停地流下乳白色的糊汤入坑内缸。

(2)取出糊汤倒入熬锅中,加旺火,不停地反复搅动。待汤糊稠时,用木推子推搅,以防糊锅底。直至糊汤变成乳白色状的糖稀。

(3)将豆面(1千克)炒熟,和红糖或白糖用开水冲开,和糖稀和在一起,呈大面团状。切成小块,擀成薄张,然后用刀切成各种形状,放凉屋席上冷却。待糖皮稍硬时,即可食用。

特点:这种农家糖吃起来干硬、甜脆、耐嚼,有豆味。它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钙、磷、铁,常食可消渴除热,补虚化食,止泄宽胸。

12. 烩小吃

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因为夹板(夹沙)和丸子是小吃的两种主料,故又称烩夹板丸子。

制法:羊肉洗净剁成肉泥,拌入鸡蛋、淀粉、葱未、姜末等料,制成肉馅将制好的一半肉馅平抹在鸡蛋皮上,上面再盖一张鸡蛋皮,压实后用刀切成菱形块,下入油锅内炸呈金黄色捞出(俗称夹板或夹沙)另一半肉馅则用手挤成丸子,也下油锅炸熟。烩制时,炒勺内依次放入羊肉汤和夹板、丸子、菠菜等料,烧开后用淀粉勾薄芡即成。

特点:质地软嫩,滋味鲜香。

13. 正宗涮羊肉

涮羊肉,始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最初称“煮羊肉”,是以厚片小块为主。到了南北朝出现了铜制火锅,使用火锅煮羊肉就逐渐发展了。宁夏滩羊不与其他羊类杂交,生活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吃盐碱地里的草长大,因而肉质好驰名于世。特别是滩羊中的羯羊(即小山羊出生一月内阉割,使其长大后食用)。羯羊肉是上乘的佳品,营养丰富,并有滋补功效,吃起来细嫩可口,火燥腥味,我们全部选用的是滩羊中的羯羊为原料,所以保持了特有的风味和品牌。宁夏的涮羊肉吃起来鲜、嫩、满口生香,没有半点腥臊味。火锅中的汤是中药,羯羊脖子等十几种原料配制而成,味道更加丰美特别。食用方法独特,涮着吃味道十分鲜美。

1.精选原料:盐池等地的绵羯羊,这种羊没有膻味。一只羊以出肉20公斤左右最佳。其中能够涮食的肉只有十五斤左右,是用羊的“上脑”、“小三岔”、“大三岔”、“蘑裆”、“黄瓜条”这五个部位。

2.传统冻肉方法:冰池内埋肉,一层肉一层冰,中隔油布,层层埋好。冰冻两天左右,使肉内外冻实,其目的,清除膻味,改善肉质。

3.调料不少于七八种,如可用香油炸制的辣油,用芝麻酱、卤虾油、酱豆腐、腌韭菜花和酱油等。辅料还可加酸菜、冻豆腐、热芝麻饼等。

4.食用时一次夹的肉片不宜过多,一般来2至3片,过多就会靠民生熟不均的现象,影响口味。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