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急!!!
1、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和南方言也是最接近现代普通话的语言
2、河南豫剧
喜欢戏曲的人没有不知道河南豫剧的,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享誉全世界。
3、少林功夫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4、开封斗鸡
中原斗鸡是“中国四大名鸡”之一,而中原一带的斗鸡,追根溯源,大多出自开封斗鸡。从北宋至今,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开封人保持着惯有的古都情调。开封斗鸡在国内外颇有名气,常有外地斗鸡爱好者来汴进行交流比赛,而开封斗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获殊荣。
5、古荥龙舞
1949年後,古荥龙舞得以创新发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种龙舞的特点,又不同於其他龙舞,故事完整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表演场面宏大,艺术风格独特。
整场表演分为鱼跃龙门、金龙出南门、龙蜗玉柱、二龙相戏、解救青龙、二龙戏珠、胜利对舞等10个场面。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看,据说清乾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看龙舞。
二、全国各省区市地域特色文化名片集锦:陕西、甘肃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传统文化 历史 悠久,源远流长。全国各地由于受传统 历史 文化的影响,各具特色,各有特点,尤为突出的是地域文化都别具一格和拥有独到之处。为了帮助大家领略和欣赏伟大祖国各地的文化风貌和底蕴,笔者简略地编辑了“全国各省区市地域特色文化名片集锦”,和大家一起分享。
陕西省。
名胜景观。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过,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也是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西岳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并有“华夏之根”之称。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共拥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终南山:我国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寿比南山”等典故的诞生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黄帝陵: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保存有汉代至今众多的各类珍贵文物。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其文化景区为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文物中拥有2000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大小雁塔: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
美食 特产:享有陕西名吃“总代表”美誊,关中汉族风味的 美食 羊肉泡馍、 历史 悠久,口味独特的传统特色小吃陕西凉皮、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的传统经典美味葫芦鸡、具有3000多年 历史 ,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 历史 悠久,别有风味的传统特色小吃甑糕、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的传统名点水晶饼、品质优异,极具特色,誉满天下的我国“四大著名小米”之一的米脂小米等等。
特色文化:孕育了黄土地独特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以及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黄土高坡、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夸张,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的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艺术奇葩的民歌形式信天游、体现陕北汉子剽悍虎劲,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舞蹈安塞腰鼓、具有十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的民居形式陕北窑洞、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等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大等。
甘肃省。
名胜景观。敦煌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三大石窟之首。月牙泉: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从古到今素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崆峒山: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美誉,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 旅游 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鞘岭: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
美食 特产: 历史 悠久,享誉天下,以“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为特色的地方 美食 兰州拉面、传统地方名小吃,被当地人称之为“宫廷点心”的天水猪油盒、“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岷县所产的中药当归,被称为“妇科圣药”的岷归、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等作用的中医常用药纹党(西党参)。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地方特产,极具特色,用玉雕琢而成的名贵饮酒器皿夜光杯、因蜜源为狼牙刺(白刺花)而得名的优质蜂蜜狼牙蜜、“中华老字号”,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香长,含有硒和钴等对人体 健康 有益的微量元素,浓香型大曲白酒陇南春等。
特色文化: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绸之路西去的咽喉,大西北的军事重镇,富足和兵家必争之地的河西走廊、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兰州太平鼓、具有元杂剧的风格特点,在甘肃各地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的传统地方小戏剧曲子戏、唱词灵活,故事动人,形象丰满,又称为“劝善书”的凉州贤孝、以游牧为主,信奉佛教,现在裕固族的先民黄头回鹘等。
祖国河山秀美壮丽,如此多娇,中国文化绚烂璀璨,丰富多彩,而各地的地域文化更是各有特色,异彩纷呈。我们为自己可爱祖国的悠久文化而无比骄傲,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无限自豪。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 历史 文化,观赏和传承祖国各地的优秀地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一心,为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和美好,共同努力奋斗,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三、中国的特色文化是哪些?
一、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中医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三、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泛指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四、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五、中国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 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词
百度百科—中国书法
百度百科—中华武术
百度百科—中医
百度百科—京剧
四、中国济南传统文化有哪些
1、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解放后发展遍及中国。演唱者手执竹板或鸳鸯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故又名竹板快书。
2、捏塑
捏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山东菏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入济南后,经李俊兴等老艺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济南捏塑的独特风格。
3、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山东省的民间舞蹈。最初起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
4、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5、五音戏
五音戏,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其发生、发展、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易引起观众共鸣。